历史上说项羽力气很大可以举起鼎是真的吗?

用户5523848427


举鼎对霸王来说只是小儿科

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有这么五位大力士。

第一位:秦武王

《史记》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

因为举鼎结果被鼎砸死了,这就尴尬了,实力还是差点。

第二位:淮南王刘长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

第三位:广陵王刘胥

班固《汉书》记载: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

第四位:上党刚肃王高涣

《北齐书-上党刚肃王高涣传》记载:神武壮而爱之,曰:“此儿似我。”及长,力能扛鼎,材武绝伦。

最后说说项羽。

司马迁对项羽的赞誉

第五位:西楚霸王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司马迁老人家除了这句话,他还记载过这样一句话。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前几位仅仅局限于“力能扛鼎”,而关于项羽的第二句话直接让他和众人拉开了距离。说白了举鼎对项羽来说只是小儿科,武力值才是他的重要标签。

武术界有句话,“一力降十会”。为什么司马迁会将项羽封为千古第一猛将,在那个猛将如云的年代,能够毫无悬念的登上武力榜第一名,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司马迁甚至毫不吝啬地将项羽抬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这不仅说明项羽的武力非同寻常,更说明他的力量更是难以想象。

正史中项羽的战绩

项羽他对自己的评价“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当然有点夸张。但是看看他那些战绩,就能说明他为什么能说出那样的豪言壮语,就能证明他的武力,也就能间接地证明项羽的力量。

他在正史当中的表现已经相当出彩,巨鹿之战成为项羽的成名战,项羽破釜沉舟,越过漳水,以少胜多,九战九捷,秦将苏角只一回合,就被项羽刺死,王离被生擒,涉间自杀(这些人都是对匈奴作战成名的大将),几十万大军土崩瓦解,章邯的二十万秦军望风而逃。战后,各路诸侯见霸王时,个个跪下膝行,不敢抬头看项羽。(一个人使别人害怕到如此程度需要有怎样的威猛)

项羽之所以厉害就在于他不管是单挑还是一挑多都能打赢,从没输过,真正的同时代无敌手。不像后世三国的吕布,同样是同时代第一武将,但是单挑三五十回合拿不下关羽和张飞,刘关张三兄弟一起上,他就撑不住了,水平还是有限。

"战神”项羽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尤其最后一战以步下对骑兵独杀几百人,更是显示出了他的超凡战斗力。就是限于生产力的水平那时候可能造不出特别重的兵器,导致霸王的兵器相对后世其它猛将的有点轻,只有一百多斤重的霸王枪,甚至干脆有时候拿剑上去杀敌,那就有点亏了,要知道冷兵器时代战场上兵器越重越有优势,但这样更反衬出了项羽的厉害。

项羽在演义小说中的表现

许多人都说算上演义小说的话,李元霸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猛将,也是历史上力气最大的人。虽然李元霸这个人物我同样喜欢,但不好意思,那是你只知正史当中项羽的勇猛,而不知演义小说中霸王的神威。

许多人都知道霸王举鼎的典故,而不知他举的那个鼎究竟有多重,是怎么举的,《西汉演义》 里项羽是单手抓住一只鼎足把鼎平举起来的,因为这个时候用的力气基本上是小臂的力量,这样的举鼎方式简直骇人听闻,那个鼎重五千斤,这样算来其整条手臂的力量绝对在两万斤以上。

在另一部《楚汉争霸演义》里因为好多人在项羽面前最多只能撑上三合,于是天神派天上的夜游神下凡附在英布的身上和项羽打,最终仍然没斗过项羽,以凡人之力挑战神仙而获胜的,唯有项羽一人而已。李元霸飞锤砸天,被雷公活活劈死,相比之下元霸就弱爆了。

所以项羽在演义小说中无论是力量还是战斗力都绝对要强于李元霸。

小结

为什么提到举鼎,我们首先会想到项羽,而不是上面提到的其他四位,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了。

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西楚霸王项羽的武力和力量都是千古第一。举鼎对霸王来说从来都是小儿科。


李悟空大解谜


鼎,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只有项羽才能举起鼎。一般普通人都可以举起来。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里的鼎,我认为就是特指国家、权利而言!是说项羽有能力把国家高高地擎起来,或者说是他的力气足可以把旧的国家摔碎,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末天下大乱之际,只有项羽才能有把秦朝推翻的魄力!其他人没那么大的劲儿。


中行偃1


肯定是真的。

首先说一下项羽力气大这一点,是公认的。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里说他“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自己里《垓下歌》也提到他“力拔山兮气盖世”,所以无论是他人还是项羽自己,都承认他力气大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举鼎这件事。

一、项羽所举的鼎有多重?

古代的鼎一般是用来祭祀的,也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不同的鼎重量、大小也不一样,比如商后母戊鼎、后母辛鼎重量可以达到800多公斤,是目前出土重量最大的青铜鼎。但到了西周时期,最重的兽面龙纹大鼎大概才230公斤,其他的比如西周大克鼎重200多公斤,西周毛公鼎仅重30多公斤,而现今已经出土的秦代大鼎当中,最大最重的也不过才212公斤。

而且以上提到的这些鼎大部分都是皇室使用的鼎,项羽非秦朝皇室成员,其能接触到的鼎可能比这些鼎要更轻一些。

即使我们按照皇室用鼎的水平来推算,由于项羽生在秦朝末年,他所举之鼎的重量,最重应该在200公斤左右。

二、200公斤是什么水平?

举起200公斤的重物对一般人可能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正常成年人的体重也就在75公斤左右,要举起这样一个成年人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更别说200公斤。

但是一些公开的体育赛事记录可以表明,200公斤是人类可以达到的高度,比如举重,男子抓举的世界纪录是220公斤,挺举是260多公斤。

当然,这个世界纪录是105公斤级选手所能达到的水平,具体到我们的楚霸王,他肯定不是个两百斤的胖子,否则虞姬怎么会看上他呢?但是他肯定也不瘦弱,史载其身长八尺,换算到现在也就是说身高大概184cm左右,如果再结合“力拔山兮气盖世”来考虑的话,项羽要比正常男子更强壮一些,体重应该是在85公斤到95公斤之间。

所以我们在来看一下这些段位举重选手的水平。公开资料显示,85公斤级的举重世界纪录为:抓举187公斤,挺举220公斤,94公斤级为:抓举188公斤,挺举233公斤。由此可见,项羽举起200公斤的大鼎并非杜撰或夸张。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项羽生在秦朝末年,由于古代的生活水平有限,当时人们的整体身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肯定不如现代人,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仍“力能扛鼎”,可见其力气之大,也就难怪力气大能成为霸王的重要标签之一了。

欢迎关注,回答属一家之言,如有不妥欢迎指教。


江湖小生


项羽扛鼎肯定是真实的。因为秦武王嬴荡于洛阳举周鼎绝膑而亡,这是明确记载的史实。作为高举反秦大旗的诸侯上将军项羽,不可能不同样用这种手段证明自己比秦武王更为强大。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项羽也用了“力可杠鼎”四字。

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这种被说书人演义了的不能算数,因为举鼎而被写入正史的人也很多,除了嬴荡、项羽,还有和嬴荡一起举鼎玩的孟贲、刘邦的儿子刘长,汉武帝的儿子刘胥……还有一个,虽然没举过鼎,但比举鼎还牛,这个人就是孔子,《呂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可见举鼎对项羽来说,并不十分值得夸耀。他自己形容自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拔山可比举鼎神气多了。

可是人民群众还是认为项羽太谦虚了,拔山还是不足以形容霸王之威猛。于是专门为他发明了两个词儿,过顶之劲和筐外之力。

意思是说项羽揪着自己的头发能把自己拎起来,坐在筐子里面能把自己抬起来。

项羽听了,也琢磨自己到底能不能,刚准备试一下,这时候打对面过来一个人——艾萨克·牛顿。

牛顿拉着项羽的手说:“项将军,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


诗魔独孤求踹


鲁智深还能倒拔垂杨柳呢,李元霸蜡黄干瘦,宫门口的石狮子一手一个;项羽?不就是项少龙和琴清的那个儿子吗?也不看看人家老爹啥基因……



古城茶博士


我国古代人才辈出,文臣武将数不胜数,但要说能举鼎的却只有4人。

秦武王嬴荡 西楚霸王项羽.淮南王刘长.广陵王刘胥.这四位是史书有记载力大且能举鼎的大神级人物。今天我们就单独来聊聊霸王举鼎的故事。

据《史记》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末,继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风起云涌,各国贵族后裔都参与其中。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关于霸王举鼎的故事,并不是人们夸大,既然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就说明确有其事,只是鼎具体都多少斤我们就无法得知了。


青雲R


项羽从小的时候就展现了他过人的天赋,他对诗词歌赋,舞刀弄剑没啥兴趣,对叔父项梁说过读书识字只能记人姓名,舞剑只能对敌一人,要学就要学万人敌之类的豪言壮语,可见项羽从小就是心高气傲,志向远大。项羽有一个最厉害的特长,那就是力大无穷。项羽曾受叔父指令去联合桓楚,而桓楚却故意刁难项羽,要他举起院子里重达千斤的大鼎,才答应结盟。这个千斤重鼎对于寻常之人来说根本不可能举得起来。

当时,桓楚的四个手下一起举鼎,根本举不起来。于是,项羽便施展了他惊人的力量。只见他把大鼎举起,然后还上下总共举了三次,直接把桓楚等人看呆了。于是,立刻答应结盟,后来还成了项羽的部将。由此可见,项羽果然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绝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淮扬一万


这个应该不是虚言,古代的习武之人力量本身就超越常人,再者,古代的鼎也有大小之分,他举起的鼎应该是练武之人一般很难举起和超越的力量,比别人的力量大,才能赢得别人敬佩。这也是他的军队能快速壮大的原因,首领有神人一般的力量,谁不仰慕呢?项羽在自身武学上还是非常有实力的,但是有时候优点也是缺点,他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造成了重武轻学,用拳头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用头脑去解决。这也造成了他的短板是致命性的,初期可以战无不胜,后来随着对手越来越强大,就不是拼武力那么简单了,所以自古以来,厉害的人往往是文武双全,军事力量和智慧头脑集于一身,才可以所向无敌。



般若自在


历史上说项羽力气很大可以举起鼎是真的吗?这里说的鼎是千斤的鼎,我们来分析一下,汉书中说项羽身高8.2尺换算成现代人所用计量单位(一尺=33.3厘米)的话项羽大约高度为2.27米,可以说是一个巨人了,同时如果按照古代的单位换算成现在的单位计算(一斤=500克)那么古代书中所写的这个千斤鼎它的重量大约是在500斤左右。同时目前来说世界挺举的记录为526斤,可以说也并非是不可能的。第一古代人生活艰苦常年经历农耕与战争,很多时候面临生存的压力与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方面比现代人厉害也不一定,比如说力气比现在人大,同时大禹治水后铸九鼎,封九州,在古代鼎也是国家的象征所以他扛起的不仅是一个鼎。西楚霸王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也是一代霸主。






爱依人


秦朝政乱后,天下群雄纷纷起义,其中就有著名的楚国贵族项羽,项梁和项羽是在当时时期典型的落魄贵族,他们项家人世世代代都是楚国贵族。在春秋战国时期,项氏一族为楚国的复兴与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家族中卓越功勋而被楚王室赐项姓。

项家也从来没让让君王失望,几乎每一代都有名将出来,也成为了楚国的名门望族,但到项梁的父亲项燕这一代时,秦国的强大和楚国的弱小已成定局,项燕此时也成为了楚国的保护神,但历史的车轮不可能被项燕的一人之力所阻挡,项燕最终在与秦国战斗的过程中彻底战败,兵败之后,项燕深感耻辱便自杀了,在项燕死后,楚国也就随之灭亡了。

楚国灭亡后,项燕的儿子项梁为了逃避秦朝屠杀,也不得不隐遁避居吴中,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市,而项羽是项梁哥哥的儿子,项羽从小便力大过人,也就有了项羽举鼎的典故,项梁也很看好这个侄儿,为了培养这个项家后代成为出色的大将,项梁也就将自己的一身武艺传授给了项羽。

在公元前223年,那时,秦始皇正在进行大规模东巡,当时,项梁带着侄子站在街头望着秦始皇出行那宏大的气势,这时项羽说了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也!”项梁就被吓了一跳,因为这话若被人听到,那可是要被斩立决的!随后他立即带着侄子回到家中,但没有一句责骂,相反,他更加用心地培养项羽,觉得项羽可能是项家最后希望,定要好好培养他。

平静生活对项梁这种人来说永远不可能,因为他们往往是有野心的,也有着国恨家仇,所以绝对不会甘心臣服在秦国之下,随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消息就传到了吴中,项梁也意识到了,起兵的时机到了,准备伺机而动。

此时会稽郡守殷通主动找到了项梁,想与他共商反秦大计:“现如今,大江以西全部都造反了,这是上天要亡秦啊!做事先行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现在,我打算起兵反秦!我已想好了,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怎么样?” 但项梁怎么可能甘心为他人建功立业,于是这倒霉的殷通便成了项家起兵的第一个刀下鬼。

接下来,项家的所有子弟便接管了整个郡府。项梁召集往日相熟之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了起兵反秦之道理后,自认会稽郡太守,以项羽为副将,并随后在吴中各郡各县积得精兵八千,吴中项家军团正式起兵,也开启了起义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