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為什麼希特勒看上意大利做盟友?

非常男嘉賓


結盟這個東西吧,實力強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各自的目標是否一致,利益是否一致。

如果說按實力去選擇盟友,德國最佳盟友選擇是英國,法國戰役結束以後,德國人就開始向英國拋出橄欖枝,試圖和英國結盟。但是英國人都拒絕了,因為英國人不希望德國人崛起,不希望德國強大統一歐洲,他一定要和德國人打的你死我活的。

英國和法國還是穿一條褲子的,德國和法國還都是鄰國,此消彼長的關係,一定是敵對的。至於西班牙,算是德國盟友,但是蹚渾水的意願太小。那麼歐洲大陸上,就只剩下個意大利了。那麼問題來了,你不選擇意大利,你選擇誰?

意大利屬於是有野心的國家,德國也是有野心的國家,都希望對外擴張,而且,他們擴張的方式還是不衝突的。意呆利想要北非,想要希臘,想要中東,而德國想要的是歐洲。他們的這個擴張上,沒有衝突,而且還是瓜分,還能夠呼應上。

他們在利益上的衝突並不大,而且還是有著很強的戰略意義的,德國和意大利要是瓜分世界,是很平衡的。那麼,他們目標一致,也沒衝突,那是不是就可以結盟了?而且,本身,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之間的關係就非同一般,更何況墨索里尼還算是希特勒的導師級別的人物。

德、意、日三國在利益上,目標是一致的,都是要對外擴張,而且擴張的地方又不衝突。再加上,互相還可以策應一下,你結盟是肯定的了。

英美結盟也是一樣的,他們的利益也是一致的。英國不願意看到德國崛起打破歐洲平衡,美國也不願意看到德國崛起從而打破平衡,那麼他們兩個也一定會結盟的。


軍武文齋


希特勒看上意大利做盟友是因為國際政治是國家利益的舞臺,是利益的驅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種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結合(馬基雅維利主義,即個體利用他人達成個人目標的一種行為傾向),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意大利實力差求著希特勒做盟友(起碼在德意簽訂鋼鐵條約是,德意兩國表面實力相差不大),也不是兩者意識形態上是相似。


一戰結束後,戰勝國制定的凡爾賽條約極大的削弱了德國,但凡爾賽體系下,由於戰勝國各懷鬼胎,導致歐洲局勢變成:一個戰敗的德國,一個獨大的法國,一個動搖的英國和一個疏遠的俄國。而希特勒的思想就是先幹掉法國,來打破凡爾賽體系的限制,然後東征,向東掠奪為德國獲得更多的土地和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會直接和英國意大利產生核心利益的衝突,因此,德國能夠同盟的對象就只剩下英國和意大利了。

而意大利由於人口眾多,資源貧乏,地域狹小,急需殖民地以資發展,可是歐洲的老大哥英法不好惹啊,只能另求發展。所以在1935年,意大利趁兩大陣營都在拉攏自己的有利時機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但意大利的戰爭卻十分不順利,正在這個時候,德國為意大利提供了寶貴的支持。也正是這次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使得意大利逐步意識到了英法的虛弱本質,開始有意識地向德國靠攏。

而隨著德國與英國同盟談判的破裂,德國日益珍視與意大利的關係,以便在英國與德國註定為敵的未來不至於孤軍奮戰。為了促進德意同盟,德國向意大利保證不再對屬於德意志文化圈的南蒂羅爾提出領土要求。這樣,橫亙在德意同盟間的最後一個障礙消失了。最終德意在利益的驅使下,走到了一起。在1939年5月22日,德意通過《德意友好同盟條約》正式結成同盟。


總結: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奇文笑譚


我們中國人有句老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希特勒為什麼看上意大利做盟友,這還要從他成功上位開始說起。

希特勒通過啤酒館暴動,在德國聲名鵲起。緊接著這位法西斯的信徒在法庭上一番巧舌如簧,慷慨陳詞,令無數由於一戰失敗而內心苦悶,經濟上捉襟見肘的德國人,彷彿在沉溺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雖然希特勒最終被判入獄,但這位天才的謊言家,仍然俘獲了無數德國人的心。當通過減刑,只坐了八個月監獄的希特勒出獄時,許多德國婦女甚至手捧鮮花,到監獄門口為這位謊言家獻上了鮮花與掌聲。

謊言重複百變,就會成為真理。出獄後的希特勒,在短短的七年中,便率領他的納粹黨徒,借世界經濟大蕭條之際,利用德國人民渴望振興國家經濟的心裡,空口白話,許下眾多諾言,使納粹黨最終在大選中獲得了空前的勝利,一躍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雖然時任總統的興登堡,很不待見這位靠謊言起家的天才,但希特勒故計重施,花言巧語,再次給德國人勾畫出一副美好的藍圖:

解決大蕭條所帶來的經濟危機,使離心離德的德國重新走向新生。

希特勒這位從未有過執政經驗的政治新手,苦思冥想,把眼光放到了德國的近鄰,此時正在意大利政壇縱橫捭闔的墨索里尼身上。雖然此時意大利的對外擴張之路走的是步履維艱,意大利軍隊虛弱的戰鬥力也一向被希特勒所不屑,但希特勒對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所實行的法西斯統治,卻讓他豔羨不已。

於是希特勒有樣學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通過“國會縱火案”,一舉取締了德國共產黨、社會民主黨這些左翼政黨,同時也藉機削弱了其它政黨的影響力。並使出殺手鐧,在德國頒佈了《國家緊急法》,由此剝奪了人民的自由,在德國開始效仿墨索里尼實行法西斯統治。

轉年,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希特勒通過一系列暗箱操作,最終大獲全勝,成為了“德意志國家和人民的元首”。

有了法西斯鼻祖墨索里尼的前車之鑑,希特勒在思想上通過洗腦、斯騙等種種手段,在德國人民中宣傳法西斯思想,鼓動人民反猶太;在經濟上大力推行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軍工生產,增加勞動就業率。

希特勒通過一系列的國家行為,使德國經濟有了明顯的改善。於是他開始積極擴充軍備,試圖通過對外擴張,來維繫德國經濟的高增長率。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希特勒將目光再次放到了墨索里尼身上。兩位陰謀家一番密謀,各取所需:德國希望擺脫英美法的羈絆,恢復一戰前德國原有的國際地位,既而稱霸整個歐洲;而墨索里尼則想通過德意聯盟,擴大意大利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攫取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使意大利擠身於世界一流強國的行列。

為了裝大聲勢,他們還糾集遠在亞洲的日本,結成了德意日聯盟。三國試圖通過發動戰爭的方式,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瓜分世界資源,在各自標定好的國家和地區稱王稱霸。

由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二十年之際,德國這個一戰的戰敗國和意大利、日本兩個一戰的勝利國勾結在了一起。正應了那句話:國家之間只有利益,沒有朋友。

軍國主義氾濫的日本,早在幾年前便在中國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現在更是不顧國聯的調停,捍然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而墨索里尼也沒閉著,接連發動了埃塞俄比亞戰爭和阿爾巴尼亞戰爭。而野心更大的希特勒,正磨刀霍霍,準備來一場更大的戰爭,來顯示“德意志第三帝國和他本人的與眾不同。

三個由“瘋子”式的人物把持的國家,最終湊在了一起,狼狽為奸,世界開始硝煙瀰漫,戰爭不止。


方城闕


別看希特勒名聲有多響,論資排輩的話,希特勒得喊墨索里尼老大哥。

當墨索里尼在意大利達到個人政治生涯巔峰時,希特勒頂多算是個小迷弟。1922年墨索里尼率領法西斯黑衫党進行了著名的“向羅馬進軍”,這場運動直接讓墨索里尼奪得了意大利的政權。

當時的希特勒在幹什麼?還在帶領著啥也不是的納粹黨找不著方向呢,次年他在慕尼黑髮動的啤酒館暴動,只是想要複製人家的成功模式罷了。結果倒是讓希特勒很酸爽,直接被送上了法庭。

等到希特勒真正拿下德國政權的時候,那已經是1933年了,那是墨索里尼已經掌權十年之久了,而他只比希特勒大六歲。

很顯然,當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時,墨索里尼根本就看不上他,在寫給希特勒的信中他用傲慢的口氣說:“任何人都不會比我懂得更多,因為我已有四十多年的執政經驗。”

1934年,希特勒親自到威尼斯上門拜見了墨索里尼,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但很顯然希特勒對於這個精神導師非常尊敬。當時希特勒有意要動奧地利,結果墨索里尼直接出動四個師,武力恫嚇希特勒。希特勒一見精神導師不高興了,馬上停止小動作,還多次派遣使者去羅馬舔狗。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遭到了英法等國的敵視,只有希特勒表示支持和理解墨索里尼。次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墨索里尼決定出兵支持弗朗哥時,希特勒也表示大力支持。

於是,1936年,墨索里尼終於被這個小迷弟感動了,和德國在柏林簽訂了同盟條約。墨索里尼還讓給希特勒一份大禮,希特勒不是對奧地利很熱衷嘛,那就拿去,墨索里尼表示奧地利對他無關緊要。這把希特勒激動壞了,一直唸叨著永遠不會忘記他。

所以希特勒在二戰中選擇意大利做盟友,首先就是他對墨索里尼確實非常崇拜,畢竟是精神導師嘛;其次,意大利和德國在當時已經是一丘之貉,用臭氣相投來形容這倆也不為過;第三,希特勒怎麼也沒想到會給自己找一個豬隊友。

別看墨索里尼想幹這個想幹那個,一心做著羅馬帝國夢,但其實意大利人根本不想打仗,也打不了仗,國力不行,武器不行,指揮不行,意大利在二戰兼職是一團漿糊。比如1940年墨索里尼見希特勒的納粹馬上就要幹趴下法國時,急不可耐的宣佈參戰,結果呢,32個師被法軍的6個師堵在了阿爾卑斯山防線上,硬是沒過去。

後來意大利又去非洲入侵英國殖民地埃及,結果十比一的絕對兵力優勢,還是打的稀碎。之後又不顧希特勒反對出兵希臘,結果都不用多說,被人數少一半的希臘軍隊壓著打,甚至還出現27個師被希臘16個師包圍數月的“軍事奇蹟”。

希特勒也沒辦法啊,自己約的那啥含著淚也要幹下去,還是派了隆美爾去非洲處理殘局。


邯鄲醉


因為,意大利是法西斯的發源地,墨索里尼是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而希特勒是墨索里尼的粉絲,只是,希特勒的成就超越了自己的偶像。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正式搞法西斯主義,可以追溯到1919年----成立“戰鬥的意大利法西斯”。之後,德國和日本才開始建立納粹黨。而這一年,希特勒只是一個加入納粹黨的小黨員。

希特勒對墨索里尼很崇拜,德國納粹黨的服裝,都是學習的墨索里尼的"黑衫軍"。墨索里尼在1922年搞“進軍羅馬”,奪取意大利的領導權,成為當時意大利的“拯救者”。之後,迷弟希特勒就夢想著學習意大利,"向柏林進軍",奪取德國領導權。

在民族理論上,希特勒也鼓吹“復興羅馬帝國”,要建立(以德國為首的)日爾曼大陸體系。日耳曼人就是古羅馬人。而羅馬帝國的重要核心之一,就是意大利羅馬。

總之,基本上,希特勒就是墨索里尼的翻版。希特勒在奪取政權道路上的所有舉措,都是照抄的墨索里尼。在強敵環繞的歐洲,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聯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法西斯理論實踐的鼻祖在意大利

1919年3月23日,墨索里尼在米蘭成立了一個叫“戰鬥法西斯”的組織意欲振興意大利,使其重獲古羅馬帝國的榮耀。“法西斯”一詞,原意是指羅馬官吏外出巡視時所執的象徵權力和威勢的大棒,這種大棒中間插著一把斧頭。“戰鬥法西斯”組織的成員都穿黑衫,又名黑衫黨。墨索里尼說:“黑衫是吃苦耐勞的標誌。”

“戰鬥法西斯”組織成員多半是失業的退伍軍的人,其中包括法西斯主義哲學家鄧南遮的信徒。起初只有四五十人,到1920年時也不過150人。隨著意大利國內形勢的發展,該組織得到了統治階層的資助,人數急劇增加。到10922年,法西斯黨徒已達32萬,基層支部遍及全國。在這期間,他將“戰鬥法西斯”組織更名為“國家法西斯黨”,並建立起黨內的個人獨裁。

1922年6月,國家法西斯黨公開與王國政府抗衡,宣佈要奪取國家政權。墨索里尼在一篇文章中宣稱:“法西斯起義是不可避免的。”同年10月,法西斯代表在那不勒斯召開大會,這是奪權之前的動員大會。墨索里尼的黑衫黨按軍隊形式編制。1922年10月28日,法西斯四巨頭分別率領四個軍團向羅馬進軍,墨索里尼自任最高指揮。說白了就是大型示威遊行!

此時,意大利的金融集團,上層貴族渴望結束混亂局面,寄希望於墨索里尼,王室重要成員也支持他。11月2日,意大利國王召見墨索里尼,請他組閣,並與他一起檢閱進入羅馬的法西斯“軍隊”。

1922年11月3日,墨索里尼組成新內閣。他宣佈實“新經濟進程”,大力壓縮政府開支,以便使大量資金用於工業投資。軍上取締黨派武裝,建立法西斯民兵,為集黨政大權於一身,他建立了“法西大委員會”。他還提倡為了籠絡工人,墨索里尼提倡翻修道路,架設橋樑,興辦學校,開設醫院,建造低價的房舍以及擴大工廠。不到幾年光景,意大利鐵路就實現了現代化運輸,糧食產量也逐年提高。他提議整頓社會治安,搞好房屋建築規劃,加強衛生設施及興修水利等。

可以說希特勒在德國搞的那一套,都是從墨索里尼這裡學的。

意大利有對外擴張的野心

早在二戰爆發之前,意大利就發動了侵略戰爭!

1935年,墨索里尼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目的是實現羅馬帝國的夢想,也是為了報1896年的仇。

1939年,意大利軍隊戰領巴爾幹地區的阿爾巴尼亞。

所以墨索里尼領導下的意大利是有侵略野心的。

意大利紙面實力不弱

當時的意大利號稱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飛機,坦克,軍艦,重炮(二營長的意大利炮)什麼都可以造。事實上,二戰時意大利和日本軍事實力除去海軍,基本上差不多,意大利缺的是拼命精神。

德國正好也希望有盟友分擔壓力,畢竟無論是波蘭還是法國在當時都是強國!意大利控制的海運通道對於德國來說也尤為重要。

希特勒的認同

法西斯專政,選擇誰做朋友還是要看領導人的意思。希特勒選擇了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的經歷和希特勒有相似之處,一戰爆發時都上過戰場,也受過傷,同時也受到過表彰。在希特勒看來,墨索里尼是一個為民族奮戰的人,和他一樣有理想的人。

對於墨索里尼,希特勒把他當成自己的鐵哥們兒,要什麼給什麼,甚至還多次派出軍隊幫助意大利解決問題。

謝謝大家關注,歡迎大家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淺議輕談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二戰時期希特勒選擇意大利做盟友的確是個愚蠢的決定,以至於很多人嘲笑希特勒千挑萬選選了個“豬隊友”。但如果以二戰當時的情形來說,希特勒除了意大利別無選擇。

首先,從個人情感來說,希特勒還是比較尊崇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的。墨索里尼是法西斯意識形態的創立者和實踐者,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遠早於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因此希特勒一直視墨索里尼為法西斯主義的先行者,對其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尊崇之感。

其次,意大利位列歐洲第5大強國,其綜合國力僅次於英、法、德、蘇4國,況且意大利位於地中海北岸,既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也有相對強大的海軍力量,有對抗英、法等國的潛在實力,在理論上甚至可以確保德國南部戰線的安全,這些都是希特勒所看重的。

但理論終歸是理論,希特勒沒想到的是墨索里尼是個徹頭徹尾的投機主義者,德國橫掃歐洲之時,意大利亦步亦趨緊跟德國身後,德國吃肉,意大利也能喝點湯,當德國在蘇聯戰場陷入困境,第一個棄德國而不顧的就是意大利,意大利雖然坑德國都坑出了花,但在當時也的確是希特勒始料未及的,希特勒選擇意大利做盟友只能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了。


那年那月那兵說


在二戰時期德國與意大利結盟屬於一種無奈吧,不是希特勒是不是喜歡意大利的問題,而是雙方必然在一起,雙方有一定的淵源,德國納粹黨與墨索里尼領導的納粹可算同志了,這是一個好的前提,再說沒有其他選擇了。

打開地圖可以發現德國在戰略選擇上幾乎沒有,德國為四戰之地啊,周邊都有問題,西方是老對手法國,東邊對付的是波蘭,蘇聯,南部就是意大利,北面是北歐了,讓意大利與德國結盟成了唯一的選擇,否則德國就沒有盟友,陷入重圍當中,必須有一個盟友。

在當時情況下,意大利只是不靠譜,其他的盟友沒法指望,法國人對手,這一點沒法否認,波蘭也不是德國朋友的,也是德國對手,只有南面的意大利可能成為唯一可以選擇的盟友。

既然雙方還有一定的聯繫,那麼雙方建成盟友關係也就不錯了,有關二戰史上對意大利的評價不高,但是對德國來說沒有意大利可能會有更大的問題,後果不是德國能夠承受的,德國需要盟友,不能把所有人做成敵人,這也是與意大利結盟的根本原因,至於意大利人在結盟之後的各種操作,那就是意大利人的問題,而不是德國拒絕得意大利的理由。


麥田軍事觀察


二戰時期,為什麼希特勒看上意大利做盟友?這個問題,大頭喇嘛來回答你。

第一,德國擁有的殖民地與其大國位置極不相符。德國是後起之秀,直到1871年才完成了統一,並走上大國的道路。這個時候,世界上的殖民地大多被英、法、荷蘭、西班牙等國瓜分殆盡。而德國的殖民地多為一些非洲的不毛之地和一些大洋上的島嶼。即便是這一點殖民地也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戰勝國瓜分。

這個時候,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僅僅用二十年的時間就成為了世界第二經濟、軍事強國。希特勒要打敗英法復仇、要奪取殖民地獲取工業原材料。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是如此想法——他要從英法手裡奪取更多殖民地、推翻英法的世界霸權。所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需要一個盟友來互相幫助。自然,意大利是希特勒的首選。

其二,德國的周邊環境險惡。環顧歐洲,英法已經結盟,不可能成為德國的盟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盟友——奧匈帝國被肢解為許多小國,甚至奧地利都已經加入到了德國;西班牙倒是意識形態上接近,可以考慮。但西班牙軍事和經濟實力太弱,起不到什麼作用;東方的紅色蘇聯軍事經濟實力很強大,但它是希特勒潛在的敵人。那麼,歐洲大陸上大概就剩下一個意大利了。此時,意大利的經濟實力排行世界第五。其實力不可小覷,其陸軍擁有百萬之眾,海軍與法國並列世界第四。所以,這樣一個強大的意大利才是希特勒所需要的。最主要的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有同樣的想法尋找一個盟友。按照墨索里尼的想法,一個世界第二加上一個世界第五(此時還沒有考慮世界第七的日本)大概是歐洲乃至天下無敵了。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可謂是一拍即合。

其三,都是納粹。而且,希特勒的納粹理論就是跟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學來的。也就是說,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老師。雙方價值觀的接近,讓希特勒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意大利作為盟友。


大頭喇嘛


墨索里尼遠比希特勒成功早,當希特勒身份卑微時,墨索里尼已成為國家元首,並被希特勒尊為崇拜的偶像!試問,有誰不向往能與自己心目中神聖的偶像有合作機會?至於墨索里尼與列寧的關係,另外撰文闡述。墨索里尼更確切說,是一個新聞工作者,完全依靠巧妙絕倫的冒險與政治手段攫取到意大利的最高權利,他在軍事方面簡直是個飯桶!希特勒恰好相反,政治上沒有墨索里尼成熟,不是依靠走捷徑得到政權,他在德國有強大的支持力量,甚至正規軍隊與才華橫溢的將帥們公開挺他。而墨索里尼缺乏的正是這些硬核才在二戰中不堪一擊,因為意大利正規軍隊不是很支持他,他竟然可笑到瓦解正規軍去用支持他的民團湊人數的荒謬做法。在非洲戰場,十七萬墨索里尼拼湊起來烏合之眾的軍隊居然打不過人家三萬戰鬥力不是很強的部隊。簡直沒把希特勒氣到吐血!但他們二人的關係非常好,因為力量強大,希特勒總是盡全力救助墨索里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