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翡翠的身份非常特別,作為可代表東方的高級珠寶,它在現代珠寶界和珠寶收藏都擁有著不同尋常的地位,但也因其總透出神秘而並不為人熟知。

翡翠得名有多種說法,一說來自鳥,雄鳥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所以,行業內有翡為公,翠為母說法。另一說古代“翠”專指新疆和田出產的和田碧玉,翡翠傳入中國後,為了與和田碧玉區分,稱其為“非翠”,後漸演變為“翡翠”。

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追溯翡翠文化

從古至今有這一說:“穿金顯富貴、戴玉保平安”,可見人們賦予這種寶石的美好寄願。將這種寄願轉變成一種形式。那便是雕刻。翡翠的雕刻藝術是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寶,工匠雕刻藝術造型的多種多樣,素材包括人文山水,動植物生肖等,表現內容有祈求福壽吉祥、一帆風順,平安如意、多子多孫等。

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在古代,玉是國之重器,玉壁、玉琮、圭、璋、琥、璜的使用和雕刻都有嚴格的規定。從秦朝至清朝,君王使用玉來制璽,因為他們認為玉璽是國家和王權象徵。漢代佩玉中有驅邪三寶,即玉剛卯、玉司南佩和王翁仲,傳世品多有出現。唐宋時期翡翠的雕刻圖形藝術漸漸親民,尤其是童子和花鳥圖案的大量出現,為以後吉祥類玉雕的盛行奠定了基礎。

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遼、金、元時期各地出土的各種龜蓮題材的玉雕製品就有雕龜於蓮葉之上等新穎造型。在明代、尤其是明中期,明末期、在翡翠雕琢上,往往採用一種無形的規定“圖必有意、意必吉祥”。而清代翡翠吉祥圖案有各類人物,風景。有的還雕刻著雙喜,福祿壽等文字。清代翡翠中吉祥類圖案的大量出現、流行,同上文所說。實際上是人們將美好的願望寄託在這無價的寶玉上,體現出人們對美好的嚮往。

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記餘幼之時,人參,珊瑚,青金石,價皆不貴。今則日,雲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清乾隆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如是說。文章記載翡翠在清早期其實並不是什麼稀奇玩意兒,但在如今卻是一大奢侈品。而造成這個現象巨大轉變的重要因素便是礦石開採的枯竭和人們的大量消費。翡翠在大量消費的時期可追溯致清中期。

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物以稀為貴,好的翡翠在當時也不多,大部分會上貢給君王和被貴族消費。這些達官貴人將翡翠定製成帽正,翎管,腰帶扣子,扳指,隨著清王朝時興奢侈之風的推行,翡翠行業業績也就步步高昇。好的翡翠在當時用處可不少,不但可以使購買者在眾目睽睽之下好好炫耀一番,還可以避嫌將其饋贈與朝廷,使之賄賂風行當時。

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清末時期,翡翠的開採及消費已進入鼎盛時期。清慈禧太后對翡翠的熱愛更是炙熱,按祖制東宮能佩戴紅寶石,而西宮只能佩戴綠色的寶石,作為西宮太后,翡翠由於其珍貴獨特備慈禧的鐘愛,這點可從其東陵隨葬品中充分說明,出現大量的翡翠製品的陪葬,當今所流傳的各類老翡翠也多出於該時期。

翡翠品種的分類

除了對平安吉祥的嚮往,論收藏還是不能只看雕工和寓意的,最重要的還是石頭的品質。翡翠在色,種,水,坑的分級還是挺清晰的。種的分級以玻璃種最為名貴,其質地如同玻璃一般通透細膩,即使無色的玻璃種也有可能比帶色的其他種要貴很多,接近玻璃種的有高冰,比冰種要好,但透明度不及玻璃種。接下來的排位有冰種,冰糯,糯種,花青種,豆青種,油青種等。種越差,其透明度越差,裡面混沌,棉絮也較多。

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當然種只是一方面,那“水頭”也是較考量的。無水頭的翡翠較幹,看起來石質較重,沒什麼“靈氣”,當然,增值空間也比較狹小。所以,以我個人的經驗我會推薦消費者挑選翡翠時注重種水,而不是是否帶綠或者帶色。比如中等翡翠:鐵龍生,顏色滿綠,夠辣,但卻種水不足,導致不夠靈動。

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大塊料的中差檔鐵龍生翡翠更加看似“綠色的大理石”,石質較重。論到顏色。顏色之分也比較多:比如常見的綠色,紫色,黃色,紅色,無色或白色等。而色種裡又有更加嚴謹的分級:如綠色翡翠有分蘋果綠,帝王綠,藍綠,橄欖綠,陽綠等。紫色翡翠又分茄紫色,粉紫色等。總結綜上:消費者在購買翡翠時應該優先考慮種水,當然,色的重要性也很重要,好的種水搭配陽綠或者粉紫等,價格的漲幅空間更大。

帶 你 追 溯 翡 翠 文 化

莫衛國——莫衛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玉雕藝術大師、廣東省著名玉雕設計師。

莫衛國老師的作品,以全新的設計風格,以及特殊的玉雕工藝在業界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和極高的讚譽。

他的作品融合了古玉文化,青銅文化,傳統木雕工藝,以及古建築藝術。

他取精用宏,借用中國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結合當代翡翠玉雕工藝,創作出了具有鮮明的東方文化特色和獨特的中國人文精神內涵的“翡翠仿古玉雕”系列作品。

他不僅秉承了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還融合了西方雕塑藝術,作品凝重而不呆滯,強烈而不生硬,極具含蓄內斂的藝術效果和內在美。

毫無疑問,莫衛國老師是當代仿古玉雕的領軍人物。他的風格融古貫今,承前啟後,每一件作品因材施藝發揮到了極致,每一件作品都賦予了極深的思想內涵和極高的人格力量。

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嚴於律己的工匠精神。

每件作品精雕細琢線條優美,剛韌有餘,引人入勝,回味無窮。細微之處,精美絕倫,動人魂魄,彰顯著獨一無二的尊貴氣質和高雅的風範。

他的作品,

承載著當代治玉人的情懷;代表著中華民族向上的精神;傳承著中國玉文化的精髓;創造著傳世和不朽的玉雕藝術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