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后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唐太宗李世民

因为唐太宗的功绩,后世也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帝”,但是纵观中国历史上的400多位皇帝,与李世民最为相似的一位皇帝,竟然是他的对手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一个是万人敬仰的贤君明主;一个被钉上了暴君的“耻辱柱”,一个被戴上耀眼的“光环”;一个被骂作“万世暴君”,一个被誉为“千古一帝”。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然而,他们的人生历程却有着极其惊人的形似之处。

“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隋炀帝和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的十大惊人相似

一,他们都是英武将才,一统中华

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灭陈,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助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而李世民也不遑多让,从小就通晓军政之事,并施计巧逼父亲李渊于晋阳起兵伐隋,并一直担当唐军南征北战的主力军,多次率领大军平定各路农民起义的义军和割据一方的大小军阀,对唐王朝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不朽战功。

“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李世民

二,他们的皇位都是“名不正言不顺”

两人在继承皇位过程中都污点重重,因为两人最初都不是太子,都属于第二子,不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然而两人面对皇位,都不甘心屈居人下,最终虽然都登上了皇位,但双手都沾满了鲜血,特别是同室兄弟的鲜血。

三,他们都对自己的父皇都不忠不孝

“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隋文帝杨坚

一个现实里装老实人,包装自己,最终翻脸,杀父弑兄(杨广这个有待考究);一个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之后,又让大将尉迟威逼自己父亲立自己为太子,虽然事后父子两常常上演“父慈子孝”的戏码,但内心怎么想的,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四、他们都广开四边,拓展中华版图

杨广灭陈,收吐谷浑部落,在灭国前为中国扩大了72万平方公里;而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一生中发动多起灭国之战,被尊称为“天可汗”。

“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五、他们都让北方的突厥族胆颤心惊,俯首称臣

隋朝与唐朝一样,对于突厥前期都是以防御为主,但是杨广和李世民,都对突厥发起过战争,镇压了突厥,防止了草原民族对中原的践踏。

六、他们都颇具文采,都有名篇千年流传

“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杨广虽然被后世称之为昏君,但留下了《隋炀帝集》传于后世,并得到唐太宗的称赞:文辞奥博;而李世民不仅在书法上造诣匪浅,尤善隶书,而且在诗歌、散文方面也是很有见地,传于后世的作品甚多。

七、他们都亲征高丽,均无功而返

杨广一生三征高丽,但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李世民战果辉煌,但是在高句丽上也栽了跟头,最终儿子高宗帮老爹报了仇。

八、他们都通过“谶语”屠杀大臣

“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杨广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朝中李性大臣遭了殃,而李渊通过好色装傻逃过一劫;李世民则因“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冤杀名将李君羡。

九、他们都有过服食“仙丹”的荒唐经历

长生不老对于古时候的皇帝诱惑力实在是太大,因此历史上有许多皇帝沉迷于此,杨广和李世民都曾追求过长生不老的“仙丹”。

十、他们都英年早逝,在世50岁左右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享年49岁;李世民(598年649年)享年51岁。

“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在年代接近、环境相仿、出身相近、机遇雷同的历史条件下,其所作所为又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在某种意义上,如果说唐太宗是隋炀帝的“翻版”,也未尝不可。

但是,历史对他们的认可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这固然有“短命王朝多暴君”的历史因素,也存在“亡国之君名声差”的人为因素,但最重要的他们在执政细节上,具体一点讲就是在争取民心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隋炀帝自恃其才,随心所欲,既没有把大臣们放在眼里,更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一句“我性不喜人谏”,一下子冷了大臣们那拳拳报国之心;几次横征暴敛,终于激活了人民的反隋怨气。

“最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两人有10点相似,但结局天壤之别

平心而论,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并不比唐太宗逊色,但李世民明白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他一再节制徭役、安抚民心,广施善举、笼络人心,礼遇大臣、固其忠心,从而形成了内有忠臣倾心辅佐,外有顺民安居乐业的“贞观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