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终生不第的卢纶,四个儿子却都考中进士

应试之路是坎坷的,卢纶不是那个幸运儿!

唐天宝末年,卢纶应举,不第!当时卢纶大概十八九岁。(卢纶生年目前没有定论,只能是大概)

落第后归终南别业

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

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


交疏贫病里,身老是非间。


不及东溪月,渔翁夜往还。

此诗为卢纶落第后暂隐终南山时所作。从“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身老是非间”等诗句来看,当时的卢纶可能不只十八九岁,这可能已不是第一次应试,仕途的坎坷失落加上贫病交加的生活,才让诗人写出如此沉郁的诗句。

几年后,卢纶又几次应举,屡屡不第!大概是为生活所迫,或者也因为社会动乱,卢纶不得不离开长安,远赴鄱阳投靠舅舅。路途中写下了《晚次鄂州》这首诗。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犹是孤帆一日程,“犹”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漫长前路感到的疲倦,“孤帆”表明心境的孤独。舟人夜语觉潮生,夜晚江船上的诗人大抵是醒着的,有张继《枫桥夜泊》的意味,同是两个落第的人,大概心绪里也有同样的失落。旧业以随征战尽——该死的战争啊!它拿走了我的一切,如今只剩下这发白的鬓发,又恰逢萧索的秋天,旅途更是一片荒凉!

在鄱阳几年后,卢纶再次前往长安,这次的任务还是考试。有些心结终归是要面对的,但内心的勇敢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有的东西你一生注定得不到!这次,照样没有考中!

好了,就这样吧,是该放下的时候了!虽然科举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无情的岁月对一个人是有限制的,再也不考了!我累了!这是卢纶最后一次应试,从此他终于放弃了读书人科举及第的美好愿望。

而他,是幸运的,或许正是种种在现实社会中失意的,却在卢纶的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一首首诗,在长安传唱。卢纶的诗名渐渐兴盛起来。

诗名也终于改变了他的生活。是的,我没有考中进士,但,我是个才子!

终于,卢纶于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阌乡位于今天三门峡地区,阌乡尉就是该地县尉。卢纶终于当官了。后来,宰相王缙又推荐卢纶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得够得到两任宰相推荐,可见卢纶的交际能力还是很强的,用今天的话说,朋友圈很强大。但是好景不长,元载、王缙获罪,卢纶遭到牵连,只好赋闲在家。

后来,浑蠨(shao)镇守河中。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奇怪,对,此人是少数民族,属于突厥的铁勒部,浑姓为铁勒九姓之一。蠨,一种蜘蛛的名字,因为在室内结网,人们也叫这种蜘蛛叫喜蛛。这个名字很奇怪的唐朝都督将卢纶招入军中,担任元帅府判官职务。

卢纶的军旅边塞生活终于开始了,当沉郁的卢纶遇到大漠、朔风、寒雪、荒原和像寒铁一样的边塞城关,会激发出怎样的历史火花?

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不用刻意去描写将军的勇猛,也不用去具体捕捉边塞的冷朔。寥寥数行,一幅边塞生活的场景,一个勇猛将军的形象就出现在眼前,更关键的是,我们不只得到一个画面,读完诗,我们可以感觉一种雄浑之气。它存在于山海间,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这或许就是边塞诗带给我们的特别的东西。“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在边塞诗里,我们能感觉到天地间纵横的自己,在那里,金戈铁马与世事沧桑悄然相遇。

塞下曲六首(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也是桃李最喜欢的诗句之一。每读到这句诗,就仿佛回到遥远的唐朝,在荒原上一路纵马驰骋的人,仿佛就是另一个自己。

从军旅中去职后,由于得到皇帝赏识,卢纶升任检校户部郎中。但不久后即病逝。让人惊奇的是卢纶的四个儿子:简能、简辞、弘止、简求后来都考中进士,供职于尚书台。名满后世的老爹考试怎么都考不过,名不见经传的四个儿子却不约而同全部考中,不知这是对卢纶的安慰还是对科举制度的巨大嘲讽。

好了,又到最后了。让我们回到唐代宗大历年间,依稀瞻仰一下“大历十才子”的风范,他们是:卢纶、吉中孚、韩罖、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 耿湋、夏侯审、李端。十人当时齐名,而在岁月流传间,卢纶赫然而独立,艳压群芳!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终生不第的卢纶,四个儿子却都考中进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