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格律

浅谈诗词格律

旧体诗词的格律,看似复杂,其实简单。这里根据王力的几本书,做个简单化的梳理。

一、诗词格律的基础,是这样一个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鹳雀楼)

这个基本格式必须记住,诗词格律的各种演化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所谓平仄,是有关一个字的读音发声的划分。简单地、大体地、不是很准确地说,在今天的汉语拼音里,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是仄声。当然,有一些字,今天的读音发声和旧体诗词的读音发声,是不一样的。汉语拼音里的一些平声字,在旧体诗词里是仄声字,比如“敌”、“接”。相反的情况也有,比如“场”、“过”,旧体诗词里就是平声字。

在这个基本格式里有一个规则,就是“对”和“粘”。每两句为一组,叫做一联,一联之内的两句之间,头两个字的平仄要相反,叫“对”。两联之间的两句,头两个字的平仄要相同,交“粘”。

还有,从下面的举例中,可以看到“一三五不论”的通俗说法大体上是靠得住的,个别情况例外。

以这个基本格式的四句,分别开头,这就构成了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上面这个就是以第一句开头的,构成第一种。

以第二句开头,会得到第二种: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花明绮陌春

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

流光不待人

(王涯 闺人赠远)

以第三句开头,会得到第三种: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 听筝)

以第四句开头,会得到第四种: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越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卢纶 塞下曲)

二、七绝,七言绝句就是在五言绝句中每一句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必须与五言绝句中的前两个字平仄相反。

五绝第一种,每句前面加两个字,得到七绝第一种: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

(白居易 忆江柳)

五绝第二种,每句前面加两个字,得到七绝第二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五绝第三种,每句前面加两个字,得到七绝第三种: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绝第四种,每句前面加两个字,得到七绝第四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早发白帝城)

三、在五绝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五律。

五律的第一种,是把五绝的第一种重复一遍: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 春望)

五律的第二种,是五绝的第二种加上五绝的第三种: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消愁斗几千

(李商隐 风雨)

五律的第三种,是五绝的第三种重复一遍: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王维 山居秋瞑)

五律的第四种,是五绝的第四种加上五绝的第一种: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戌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日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杜甫 月夜忆舍弟)

四、在五律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七律,办法是在五律的每一句前面加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和原来五律每一句头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七律的第一种,来自五律的第一种(也是七绝第一种重复一遍):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殴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 客至)

七律的第二种,来自五律的第二种(也是七绝第二种加上七绝第三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烛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无题)

七律的第三种,来自五律的第三种(也是七绝第三种重复一遍):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到洛阳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律的第四种,来自五律的第四种(也是七绝第四种加上七绝第一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孤山寺北古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五、词的格律,也是从诗的格律演化而来的。

二字句,一般是律句里的最后两个字,平仄(依旧)、平平(休休)。

三字句,一般是律句里的三字尾,平平仄(江南好)、平仄仄(人不寐)、仄仄平(汴水流)、仄平平(倚阑干)。

四字句,一般是律句里的前四字,平平仄仄(柔情似水,一三不论)、仄仄平平(不是悲秋,一不论,三不用仄声)。

五字句,一般是律句里的句子,有一字领四字的情况(念/武陵人运)。

六字句,一般是律句中的前六个字,仄仄平平仄仄(单字可不论)、平平仄仄平平(第五字不用仄声)。

七字句,一般是律句里的句子,有三加四的情况(又岂在/朝朝暮暮)。

八字句,一般是三加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一般是二加七(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三加六(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四加五(江已东流/哪肯更西流),有五加四(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每个词牌有具体的情况。

十字句,一般是三加七(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十一字句,一般是六加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也有四加七(当场执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其实,也不妨可以把词里超过七个字的句子看成两句。

六、诗词格律中的拗句、拗救、变格,在这些基础上再变化,不细说了。大体原则是,平仄平衡、多用平声。

浅谈诗词格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