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慢”的慢性病

一日三“藥”

“我的病情是吃藥的時候很正常,斷藥的時候(病情)進展非常快。”

張琳不想再經歷一遍斷藥時的恐懼。曾經,她連續三天沒有正常吃藥,眼睛看東西明顯變形,整個左眼都看不清,眼底是“黃黃紅紅模糊的感覺,很難受”。

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張琳的日常生活靠藥物維持,斷藥將面臨視野受損、視力退化和失明風險。眼看著要斷藥,她不得已決定減少自己的服藥劑量,把餘量較少的一種藥減半,把餘量較多的增加一半,即便心裡清楚這樣做有危險,“但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了”。

疫情發生後,由於交通管制,張琳所在的縣城藥店和醫院都缺藥,其他渠道購買的藥品也無法寄到家,她只好通過社交平臺向社會求助。

這是像張琳一樣的非肺炎患者群體所面臨的普遍問題:藥不能停。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會長宋瑞霖曾表示:“基礎病、老年病,特別是腫瘤已經進入到了慢病管理。這些病人的生命與用藥的連貫性和供藥的及時性緊密相連。“

然而,影響生命健康的遺傳、環境、行為和健康服務四大因素中,最主要的發病因素始終是行為。行為可改變,便意味著慢性病的可防可控。鍾南山院士曾言,“60%的慢病都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要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患病幾率”。

“變慢”的慢性病

(《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病例醫療救治工作的通知》強調了:重點關注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特殊人群 圖片來源:新華社)

雷打不動去藥店

鼻子處連著透明細管,身旁是高約半米、正在計時的製氧機。胡燕陪著正在吸氧的老伴閒聊,偶爾還饒有興致的輕哼一段昨晚追劇的主題曲。

夫妻倆身上都有股樂觀的勁兒。老伴因腦梗行動不便,胡燕每天用輪椅推著,雷打不動地到藥店吸氧,“對身體恢復有好處”。

老伴剛吸氧的時候,高壓154,低壓101。店員囑咐胡燕,氧流量先放到2升,慢慢適應後再增加到3升。胡燕掏出隨身帶的小本子想記下來,留著之後對比看變化,但被攔住了。“不用紙筆,這個設備會自動記錄,然後儲存在電腦裡。來我們店裡吸氧的大多是慢性病人,高血壓的、糖尿病的……我們有一個整套的健康檢測設備,可以根據不同病種、不同年齡段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做出完整的健康規劃。”

在咸陽,多家藥店因為疫情暫停營業。和胡燕和老伴一樣原本每天去怡家大藥房免費吸氧的400多位老年人四散在周邊小區的家裡,沒再聚起來過。

他們中有的早已買過製氧機,最喜歡藥店裡那份熱情和人氣;有的身體尚且硬朗,把吸氧當作和廣場舞一樣的健康活動,成為日常;還有的和店員成了朋友,種好的花和拿手的菜都帶來一起分享。

這也許歸功於怡家所堅守的經營理念。據負責人介紹,成立之初,怡家的定位便是“功能型”藥房,所涵蓋的服務要儘可能多,而不是單純的賣藥。“讓顧客在我們藥房體會到關懷和溫暖,真正豎起大拇指。”怡家始終致力於為到店的患者提供價值,在客觀的生存壓力下不斷自我升級。

慢病知曉率和控制率低是中國慢病患者的兩大特點。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得了慢病,而那些知道的,例如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也控制不好自己的血壓和血糖。

對此,怡家打出了“服務”的招牌——“健康怡家,服務千萬家”。有醫療機構預測,未來10年零售藥店的發展方向是逐漸從健康服務向慢病管理延伸。藥店作為醫院和患者家庭之間的存在,為患者提供了比醫院體驗更佳、比家庭更專業的第三方健康訴求空間。

“變慢”的慢性病

咸陽怡家大藥房健康體驗服務

讓慢病“慢“下來

據統計,2019年中國慢病患者高達3億。如果把慢病管理比作一個水庫,慢阻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不同的病種便是其中的水滴。

在現代醫療機構,醫生分佈於各個專業科室,面對的大多是出現併發症的慢病病人。而對醫療領域從業者而言,肉眼看不見的慢病管理始終需要下沉到醫療機構或藥店等場景。對此,歐姆龍品牌戰略中心部長解釋認為,“以星巴克為例,消費者如今在星巴克已經不再是為了單單買一杯咖啡,而是購買星巴克整體空間、環境與服務,那零售藥店能否向星巴克學習,形成自身的第三體驗空間?”

伊齊基爾·伊曼紐爾在《未來的處方》中同樣提到一個慢病管理的有效案例:“沒有什麼高科技,也不復雜,只靠很多很多的人際互動保證每個高成本、高風險患者始終獲得基本的醫療。”

經驗在實踐中獲益。2019年10月,重藥和平連鎖有限責任公司與歐姆龍健康醫療聯手,在位於重慶最繁華的地段——渝中區步行街的臨江門店推出全國首家歐姆龍Health+智能健康家體驗店。

在一樓近140平米的服務體驗專區內,放置了歐姆龍醫院級的檢測設備,為前來門店的消費者提供包括對動脈硬化、眼底病變、肺功能等全套免費檢測體驗。

“變慢”的慢性病

歐姆龍Health+智能健康家落戶重慶和平藥房

重慶和平藥房的店員會面對無數次相似的疑問:我血壓為什麼會不穩定?檢測出來的眼底病變、動脈硬化有多嚴重?一定要去醫院嗎,自己在家需要注意什麼?另一層面的問題則是針對各類家用醫療儀器:買回去怎麼用,效果和在你們這裡一樣嗎?壞了怎麼辦,保修有多久?

“第一批體驗吸氧的顧客有14位阿姨,每次來的時候,店員都會抽空和她們聊幾句,加上一些專業的介紹,比如吸氧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同時記錄她們的健康數據和體驗感受。”最終,兩個月內,這批顧客陸續全部購買了製氧機,責任人劉力介紹道。

商務樓內的辦公白領也有一批成為“忠粉”。起初,劉力帶團隊一起掃樓,到附近辦公室發福利——免費吸氧和低頻按摩。“第二天便有兩位辦公室的人都來體驗,疫情過後我們還計劃到附近學校和健身房,邀請學生老師等免費做健康檢測。”

如同一滴水在流動中匯入水庫,其相關監測數據嫁接了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專用慢病管理平臺,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等醫療機構進行數據同步,實現了三甲醫院醫生的慢病現狀可視化,建立起醫院-藥店-用戶的健康醫療管理閉環。

借力於各類診斷檢測儀器,藥店得以全方位記錄患者的健康數據並提供康復管理方案,減輕醫院醫生的工作量,同時滿足大範圍的治療需求。

實際上,在防疫期間,慢病患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關注。2月2日,國家醫保局發出通知,積極支持“長處方”,實現“便民辦”。對於慢病患者,經診治醫院醫生評估後,支持將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

當無數種休閒度假的理想方式變為同一種宅家生活,每個人的日常習慣被放大了細節,“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則貫穿其中。心繫數百萬呼吸疾病患者,歐姆龍在全國各地推出“宅家氧”計劃,為患者提供醫用級家庭高流量供氧,並啟動無接觸社區安心送服務,通過1對1在線氧療指導實現居家氧療,避免院內交叉感染,減緩慢病進程。

“變慢”的慢性病

(文中張琳 胡燕 周萍 劉力均為化名)

(專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