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2019年五一期間,美國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登陸納斯卡克,以25美元一股發行,當天就上漲到了65美元,漲幅高達163%,創下了10年以來最高的IPO首日表現。


要知道當年大紅大紫的Facebook首日股市才微漲0.61%,谷歌首日漲幅為18%,阿里也才有38%的漲幅。Beyond Meat究竟是何方神聖,能獲得資本市場這麼大的關注?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把植物變成肉

Beyond Meat由Ethan Brown在2009年創立,Ethan在密蘇里州的農場長大,從小最好的玩伴是一隻豬,和動物的親密關係讓Ethan成了一個素食主義者。

後來在大學裡,Ethan瞭解到了肉類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於是有了生產人造肉的念頭,他找到了臺灣學者謝富弘,開始嘗試植物蛋白重組的產品落地。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植物蛋白重組,簡單來說就是用類似大豆蛋白的材料,去模仿動物蛋白的纖維排列,讓植物纖維在口感上和肉更加接近。

實際的流程要更為複雜,包括研磨、浸泡、擠壓、加酶等環節,一個細小的操作出入,就會讓最後植物蛋白的結構產生差異。

我們小時候吃的“唐僧肉”,和後來流行的辣條,都是採用類似的方式去模仿肉的質感。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2012年,Beyond Meat的第一款產品,人造雞肉條上市,這些雞肉條上還被烙了褐色的燒烤印,讓它在外形上可以以假亂真。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但很多吃過的人表示,人造雞肉條在味道上和普通的肉很像,但口感上還是差一些,肉質便硬,嚼著像冷掉的烤火雞肉。

之後,該公司不斷擴充產品線,推出了包括植物成分的香腸和碎肉餅,在2013往年就已經在美國全食連鎖超市銷售(Whole Foods Market)。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2017 年Beyond Meat推出了素食漢堡Beyond Burger,這款漢堡中的肉餅,除了主要成分豌豆和蠶豆蛋白外,還有菜籽油、椰子油、甜菜汁、抗壞血酸、胭脂樹橙提取物等物質。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目前,Beyond Meat已經進入了北美多個連鎖餐廳,其產品在3萬多個地點銷售。

它不是唯一的成功者。

一家叫“Impossible Food”公司的素肉漢堡於2016推出,這個漢堡在長相、氣味、特性上都和普通的牛肉漢堡很像,主要原料為小麥蛋白、椰子油、土豆蛋白。

其中最具魔力的原料,是血紅素(Heme)。這是一種含鐵分子,在動物肌肉中非常豐富,也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生命元素。 IF從植物中提取血紅素,並用發酵的方式來生產。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Impossible Food在人造漢堡肉中添加了血紅素,能讓“肉餅”展示出真正牛肉的特性,當你使用這種肉烹飪時,它能像真肉那樣嘶嘶作響,有一樣的肉味,而且也會滲血,做出“三分熟”的感覺。

Impossible Meat也有3000多個銷售渠道,包括大學食堂、餐館、企業餐廳等等。

2019 年,Impossible Foods聯合漢堡王,推出了素肉漢堡The Impossible Whopper(皇堡),同時漢堡王宣佈計劃在全美的7000家門店中引入這款漢堡。


所謂“健康飲食”的流行,是人造肉成功的根本

Beyond Meat在2011年的估值只有480萬美元,到了2017年,估值就飆漲到5.5億美元。

它背後聚集了一批大名鼎鼎的投資人、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麥當勞前任CEO Don Thompson,和Twitter的兩位聯合創始人。

資本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但無論是Beyond Meat還是Impossible Food的崛起,都離不開“健康飲食”的潮流。

在美國,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早已超過了“吃飽”的範疇,從素食主義、有機食品、無轉基因食品、無麩質主義(Gluten Free)...不斷有新的健康飲食的理念在美國流行。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健康飲食的營銷手段一般是這樣的,先有權威科學家和醫學家提供理論上的支持,接著飲食專家和健康護理專家出來做背書,然後政府開始倡導某一類飲食建議,媒體開始大肆宣傳,製造商以富含或缺乏某種元素為賣點去做營銷。

而在這種潮流面前,大多數人是盲從的。

比如無麩質飲食,麩質說白了就是穀物中的蛋白質,南方的烤麩、北方涼皮中的麵筋,都是這種東西。人們吃了幾十年的東西,突然被認為不健康後,馬上有一幫人改變了自己的食譜。

其實真正對麩質過敏的人只有約6%,但有數據統計,超過1/5的美國人在消費無麩質食品。

這背後除了從眾心理之外,也折射了中產階級對健康的焦慮和生病的恐慌。這也是一種文化,比如一個人在飯桌上解釋自己的“素食主義”時,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彰顯。

諷刺的是,回顧食品歷史,很多潮流的,被認為健康的東西到最後都被推翻了。

美國社會曾經流行“吃糖無害,但要降低脂肪攝入量”的說法。幾年後,美國各大權威機構開始改口,說脂肪的危害要比糖份大很多。

曾經包括FDA和美國心臟協會在內的官方機構都認為,氫化植物油(包含反式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都比純動物油(純黃油)更加健康。

10年之後,這種主流論調被徹底推翻。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這款樂事薯片上,印著“無反式脂肪酸”的標籤

再比如維生素,人們發現這種物質後,開始大肆宣傳,很多人開始每天服用維生素片,這兩年科學家卻說口服維生素片很難吸收,有些維生素服用過量還會導致諸如肺癌等患病風險。

我們小時候被教導每天要喝牛奶,結果後來被證明“中國人乳糖不耐受,喝牛奶不消化”。喬布斯在討論品牌營銷時也指出,“乳製品花了20年說服人們喝牛奶對你好。這是謊言,但他們盡力嘗試了。”

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包括現在流行的一些健康飲食概念,也不是完全能站住腳。

比如反轉基因食品的理論基礎,就是轉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但至今沒有任何一個權威的學術論文,能證明它對人體有明顯的危害作用。

還有代餐品,作為從硅谷誕生的代餐飲食概念的代表,“食物終結者” Soylent以合成的粉末營養糊(蛋白質、糖、脂肪、纖維素,沒有油和鹽)成為新的流行,它宣稱有足夠的營養,可以省去用餐的時間,還可以減肥。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但在2016年,Powder 1.6粉末出現了安全隱患,緊接著多名用戶反饋食用其代餐能量棒(energy bar)而上吐下瀉,導致公司對兩款產品進行了召回。


成本降不下來,人造肉就不可能顛覆行業

人造肉會不會像以往的“網紅飲食”一樣,在幾年後被證偽,被新的趨勢所替代,被發現對人體或環境有危害?

有這種可能,我們甚至可以預估到有堅持“自然的才是真的肉”的“純肉主義”的誕生。

不過理性來看,人造肉誕生10年之久,在大面積的鋪貨下沒有出現嚴重問題,翻船的概率不大。而它之所以受到支持,的確是因為它更健康、更環保(在工廠化的農場中飼養動物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 沒有動物虐待、沒有抗生素濫用...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人造肉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再加上足夠好的口感,它的受眾要比素食主義、動物保護主義和環保人士的圈子都要大。

這也是為什麼資本如此青睞Beyond Meat的原因。

除了用植物造肉外,還有用細胞培育的方法造肉。

簡單來說,就是從動物身上提取細胞,然後去模擬肌肉的生長環境(培養液),讓細胞發育成肌肉組織。或者在提取細胞後,用3D打印的形式對細胞組織進行排列和複製。

這家國外的“人造肉”公司,上市後漲幅破記錄,勝過谷歌阿里

這種人造肉比植物肉的口感更好,而且還繼承了植物肉的所有優點,但因為成本太高,始終沒能獲得資本市場的鼎力相助。

植物人造肉想從一種流行趨勢變成一次食品革命,最重要的還是跨過成本的阻礙。

植物肉的價格大概比同等肉類貴20-50%,Beyond Meat人造肉的成本更是標準碎牛肉的兩倍,CEO Ethan表示,希望未來五年內,能夠以低於動物蛋白的價格銷售其產品。

Beyond Meat從成立以來就連年虧損,2017年收入3260萬美元,虧損3040萬美元;2018年收入8790萬美元,虧損2990萬美元。成本壓不下來,短期內的盈利就會更晚。

從長遠看必定是要走出美國,到那時,只靠潮流是行不通的。

就拿中國來說,大多數人對於素食沒有訴求,也沒有意識到吃肉和環境保護、道德等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繫。

真正能打動更多消費者的點,還是得在健康環保的基礎上,做到普通肉相近的口感,和更低的價格。

說到底,Beyond Meat背後是一種流行文化,但最終,還是一場關於吃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