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相信許多家長都有著被自己的孩子的一些語言弄得哭笑不得的經歷吧,由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日常生活中會鬧出許多笑話,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經常分不清"你我他",導致一些孩子產生了語言邏輯混亂,於是他們就會產生許多主謂語分不清,讓許多家長哭笑不得的對話。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孩子之所以分不清主謂賓而陷入語言邏輯混亂,是因為他們年紀還小,還分不清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使用的人稱代詞的區別,作為家長對於孩子不能準確的區分"你我他"這個問題需要重視起來。

對於孩子的語言學習過程,家長不要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感到十分焦慮,許多孩子的能力不同,有些孩子說話的早,有些孩子學習能力差一點都是十分正常的。只要家長在孩子的語言表達方面,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利用正確科學的方法,讓孩子理清語言邏輯順序,掌握人稱代詞的方法。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是正常現象,作為家長要抓住語言黃金時期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感到十分焦慮,存在家長擔憂孩子的語言發展問題。其實小孩子的語言能力是發展的十分快的,尤其是當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了。據研究發現,一個八歲的小朋友平均能夠使用大約6000字,也就是說當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一年內可以學會750個字。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0-6歲抓住孩子語言發展關鍵期》認為,孩子一般最早從9個月開始說出第一個完整的單詞,從這時候開始到2歲孩子們能表達事物會飛速增加。到2-3歲的階段,他將學習更加複雜的語言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時候,不會很好的去掌握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稱代詞其實是十分正常的。這是因為當孩子在小的時候對這些詞語會認為是一些固定的人或者是特別物體的名詞,而不會意識到這只是一個代詞。

換句話說,當孩子從小開始學習如何表達自己,並且正在處於學習語言的前期的時候,他們會對一些人際交往中使用最頻繁的一些人稱代詞感到混亂,但是通過家庭語言環境的感染,也就是通過後天家長對孩子的一些引導和耐心教育,孩子會在語言黃金時期,也就是三歲左右正確的區分人稱代詞"你我他"。

孩子語言邏輯混亂,大多數與家庭習慣語言環境有關

對於那些剛剛咿呀學語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行為方式大多數都是來自家庭,是家人的交流中逐漸掌握的一些技巧。

孩子語言邏輯混亂,並且缺乏語言邏輯的孩子,他們會在表達方面容易出現問題,導致孩子的人際交往出現阻礙。所以當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語言邏輯十分混亂的時候,作為家長要去發現家庭中的習慣語言環境是否對孩子學習語言有幫助。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稱呼,假如在這個時候沒有統一的話,那麼就會很容易給學習語言的孩子造成一定的語言邏輯混亂。比如許多家長在跟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時候,喜歡把自己稱為"媽媽、媽咪",把稱呼孩子"寶寶""寶貝"。在實際上如果家長過於使用這類語言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由於實際生活中使用"你我他"的頻率比較少,因此就會導致孩子就不會分得清楚"你我他"。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1.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多點使用模仿

當孩子剛剛開始學習,怎麼講話的時候都是鸚鵡學舌,有樣學樣。因此,想要讓孩子掌握人稱代詞,那麼就可以利用模仿的方式來理清孩子的語言邏輯。模仿是兒童對成人語言輸入內化的開始,當孩子開始學會對一定的人稱代詞進行表達的時候,他們就會逐漸理解你和我的區別。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分不清你我他的時候,作為家長可以大量的去使用你我他的句子,比如在發小零食的時候,家長要清晰的告訴孩子,這個蛋糕是你的,這個蛋糕是哥哥的。然後鼓勵孩子模仿這些語句去分發小零食,通過讓孩子模仿去使用人稱代詞的句子,漸漸的孩子就會使用,我來指代自己用它來指代別人。

當孩子在模仿過程中仍然陷入混亂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引導,使用一定的肢體語言去分清楚你我他三者之間的關係。比如當媽媽對孩子提問的時候,也需要用到人稱代詞的提問方式:"你喜歡吃蘋果嗎?" 那麼這時候家長可以拿起孩子的手拍拍自己告訴給媽媽,告訴孩子,並且示意孩子說:"我喜歡吃蘋果。"。

2. 長期使用名稱代替人稱代詞

在日常生活中,假如家長長期的去使用某種名詞去代替,去迎合孩子的語言習慣的話,那麼孩子在使用人稱代詞的過程中,就會很容易出現混亂,比如有時候家長跟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說:"寶喜歡吃什麼?""寶寶要不要這個?""媽媽帶寶寶出去逛街。"

那麼就會導致孩子頻繁的使用一些名詞去指代自己而沒有達到分清楚人稱代詞的區別。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家長多點使用人稱代詞去構建主謂賓的句子結構,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讓孩子的學習語言邏輯沒有那麼混亂,而且也會慢慢的去分清楚三者之間的關聯。當家長開始"你"、"我"、"他"的語言方法的時候,孩子就會清楚的瞭解到人際交往的關係,

這樣孩子就會清楚的瞭解到,"我"指代本人自己,而"你、他"就是完全不同的個體。

3. 家長多與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感到十分焦急,害怕孩子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語言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不但關乎於孩子的天生理解問題,而且還對於他們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能否有效率的去轉化其中的意義。關鍵在於孩子的語言環境以及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練習的次數。

如果家長長期對孩子處於不聞不顧的狀態,那麼孩子的語言能力就不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只要通過一定次數的語言練習,孩子就會逐漸的熟能生巧,慢慢的運用轉化能力去理解其中的意思。作為家長需要針對孩子的人稱代詞的混亂,多和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發育還沒有十分完善,對於孩子來講你我他只是一個陌生的詞語而已,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孩子分清楚,三者之間的區別是有著先後順序的,對於還沒有完全形成語言邏輯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不懂得其中的邏輯關係,這時候作為家長可以從他們出發,有意識的頻繁的使用人稱代詞與孩子溝通。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