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糖尿病老伯腳麻、腳痛數月,一查竟是併發症“之王”,多留心

54歲的金老伯最近到內分泌科就診,他也算是個老糖友了,患2型糖尿病已有8年之久,最近3個月開始,金老伯出現了難以忍受的下肢疼痛,疼痛劇烈,呈刀割、燒灼樣,晚上尤其明顯。同期,金老伯還發現自己雙腿變細了許多,路都走不了幾步,用金老伯的話來說就是

“兩隻腳好像有螞蟻在爬一樣,麻麻的,走起路來又像踩在棉花上似的,使不上力。”

這些症狀嚴重影響了金老伯的睡眠和日常生活,體重也由原來的90Kg快速下降至70Kg。接診醫生告訴金老伯他出現了糖尿病併發症了,給金老伯開了幾種藥物讓他幾周後再來複診。

從診室出來以後,金老伯看著病歷本上寫著大大的“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幾個字,腦海中滿是疑惑: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是什麼?和我一樣得這病的人多嗎?為什麼我會得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這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能不能治好?

54歲糖尿病老伯腳麻、腳痛數月,一查竟是併發症“之王”,多留心

翻了翻手邊提著的一大包藥物,除了止痛藥以外,金老伯還發現了度洛西汀(一種抗抑鬱藥),感到更加不解:內分泌科醫生為什麼給我開抗抑鬱藥?難道是懷疑我心理有問題嗎?吃了止痛藥多久能起效?這藥我需要終身服用嗎?

為了解答金老伯的疑問,今天,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劉芳教授將一一介紹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和治療方法。

Q1.什麼是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PDPN)?

根據名字不難理解,這是一種症狀性的診斷。約30%-80%的糖尿病患者會在病程中出現周圍神經併發症,其中16-26%伴有疼痛症狀。由糖尿病所引起患者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周圍神經病變,稱為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它主要以自發性疼痛及痛覺過敏為特點,是目前臨床上最複雜、最難治的糖尿病併發症之一,堪稱“糖尿病併發症之王”。

現有的關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研究已經證實,與糖尿病神經病變有關的危險因素包括:空腹血糖變異係數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升高,腹部肥胖和高甘油三酯,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

Q2.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涉及神經系統各個方面,病因複雜。患者的疼痛通常出現在四肢末端,下肢較上肢多見,遠端重於近端,往往夜間加重。

臨床症狀可表現為以下幾種症狀:

  • 感覺異常:如肢端麻木感,蟻行感,針刺樣、刀割樣、燒灼樣、觸電樣、鑽鑿樣疼痛,踩棉花感等。
  • 感覺減退:輕者有戴手套、穿襪子的感覺,嚴重者對冷、熱、痛的刺激毫無知覺,這種病人由於缺乏下意識的自我保護反應,因而很容易受傷。
  • 感覺過敏:與感覺減退相反,這類患者對於輕微的冷、熱、觸、碰等外來刺激就會表現得特別敏感。例如蓋被子、穿衣服褲子的時候,因為皮膚與外物接觸而覺得十分疼痛,難以忍受。
  • 自發性疼痛:有的病人表現為靜息痛,夜間疼痛尤為劇烈,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以及生活質量。
54歲糖尿病老伯腳麻、腳痛數月,一查竟是併發症“之王”,多留心

Q3.有糖尿病,只要出現疼痛,就是“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嗎?

並不是。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是一種排他性診斷。只有在排除了如代謝性、感染性、代謝性等其他可能引起疼痛的疾病後,才能診斷為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Q4.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分幾類?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可以分為慢性神經痛和急性神經痛。

慢性糖尿病性神經痛多見於糖尿病病程達數年之後,疼痛持續超過6個月,夜間疼痛更為嚴重。上述案例中,金老伯就屬於慢性神經痛的分類,這類患者對於鎮痛劑的反應較差,後期常發生鎮痛劑依賴或鎮痛劑耐受,因此需早發現、早干預,以免影響生活質量。

急性糖尿病性神經痛多繼發於血糖水平的突變,包括血糖的突然改善或惡化。臨床表現為重度疼痛,但神經系統查體常無明顯異常,電生理檢查也大多正常或只有輕微異常。急性神經痛相對較少見,而且預後較好,有自限性,病程多小於6個月,1年內往往可以達到完全緩解。

過去,痛性神經病變由於成因複雜,治療手段相對有限,約 40%患者未能得到有效診治。近年來,隨著對該病認識的加深,新技術、新藥物的出現,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治療有了多種新手段。

54歲糖尿病老伯腳麻、腳痛數月,一查竟是併發症“之王”,多留心

主要分為兩大類,針對發病機制的藥物,以及針對疼痛症狀的藥物。

針對發病機制的藥物:主要在於神經修復、抗氧化應激、改善微循環、改善代謝紊亂等。目前國內應用的包括醛糖還原酶抑制劑(依帕司他);抗氧化劑(依達拉奉,α-硫辛酸);神經營養因(維生素B12-甲鈷胺)等。

針對疼痛症狀的藥物:主要分為抗抑鬱藥、抗驚厥藥、阿片類藥物。

它們通過恢復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阻斷外周神經的敏感性,阻斷中樞敏感性,調整鈣通道等發揮的作用。開篇金老伯感到疑惑不解的抗抑鬱藥——度洛西汀就是指南推薦的一線藥物之一,醫生可沒有開錯哦!

除了藥物治療,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還可以進行物理療法、外科治療:

  • 物理治療:如經皮神經電磁刺激(FREMS)、激光療法、針灸/穴位注射、肢體氣壓及高壓氧治療等。
  • 外科治療:例如周圍神經減壓術,通過切開肌纖維或韌帶組織,鬆解受壓神經,以達到改善神經纖維血液供應的目的,可有效緩解患者麻木、疼痛的症狀。

Q6.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患者做好疾病管理?

在藉助藥物和新科技的力量治療以外,痛性神經病變的治療還需要患者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 穩定血糖:高血糖的內環境是神經病變的始作俑者,因此,養成定期監測血糖的習慣很關鍵,更進一步的要求是保持血糖的穩定。糖友首先需要將血糖儘量控制在正常範圍,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過去2~3個月的血糖水平,每年至少檢測2次,病程較長的最好3~4個月檢查一次,以便充分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水平。
  • 減體重降血脂:肥胖與糖尿病神經病變息息相關,飲食控制及適當運動都是減體重降血脂有效的手段。研究提示,體重減輕5%~10%便可大大降低神經病變的發生率,對於已經出現足部神經痛的患者來說,體重減輕還可減少對足底的壓力。此外,患者至少每年檢查一次血脂,對於血脂已高,正在服用降脂藥的患者,還需要增加檢查次數,並注意肝腎功能的情況。
  • 戒菸限酒:吸菸不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也是神經病變的危險因素之一。對經常吸菸的患者,可以從每月減少幾天吸菸日開始,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戒菸。酒精可影響血糖水平,還會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因此不推薦糖友飲酒。若飲酒需計算酒精量,女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男性不超過25克(15克酒精相當於啤酒450ml,葡萄酒150 ml或白酒50 ml)。
54歲糖尿病老伯腳麻、腳痛數月,一查竟是併發症“之王”,多留心

Q7.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能治好嗎?

絕大部分糖友經過規範治療後,疼痛症狀都能顯著緩解。但是,神經痛仍難以“根治”。病友們治療過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藥物起效慢,需要耐心。鎮痛藥物常需數週時間才能達到較好的鎮痛效果,疼痛症狀往往需要治療1~2周後才開始減輕,因此4~8周的藥物治療是基本療程,糖友不要急於求成,頻繁換藥。

關注止痛藥的副作用。要注意自己的用藥療效和不良反應,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精神、血壓等副作用時,告知醫生,及時停藥。而屬於二線用藥的阿片類藥物使用極有可能產生依賴性,不宜長期使用。

嚴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穩定。有效控糖則是最基礎的治療手段,疼痛的出現就是因為糖代謝異常引起的神經損傷,只有改善糖代謝才能減少疼痛發生,緩解症狀。除高血糖外,反覆出現低血糖、或者血糖波動幅度較大,也會導致疼痛加重。

總而言之,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在治更在於防,瞭解了上述的各種危險因素,以及應對方法,糖友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糖,避免神經病變“找上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