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有边界吗?

我们是否需要在组织的边界里去思考一份职业?

这个组织可以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一家中小型公司、一家小微企业,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公务事业单位,或者一家非营利性组织。

当我们在一个组织边界的内部去思考时,职业就是一种关系,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和组织岗位之间不断磨合、不断匹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互利的关系。

职业发展,有边界吗?

管理学大师詹姆斯·马奇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政治联盟,不同的个体都带着利益诉求进入这个组织,无论是新员工、一般管理者、高管,还是股东,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追求进行博弈。为此,在组织边界的内部去考虑职业,很多的思考落脚点就在于:晋升、薪水、权力、上下级、利润分享等等。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随着个体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路径变化,博弈的诉求点、博弈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化。

但是,对于一个年轻的会计师来说,“希望成为这家公司的CFO”与“希望年薪达到百万”,这两个理想完全是不一样的含义。因为,若干年后,他可能在另外一家公司实现百万年薪。

那么,当我们跨越组织的边界去考虑职业时,还可以考虑什么?

职业发展,有边界吗?


时间和空间

有的人说,如果10年后,我还在这家公司任职,还在做着这些事情,我可能会疯掉。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多么安稳美好的景象啊,非常地渴望。

当一个年轻的女孩告诉你,她是一位旅行画师,在旅途中作画,把画作写入微博,表达自己、也实现收益,那么她是将自己的职业活动空间放大到极致。也会有年轻的女孩告诉你,远离地铁站的工作机会,不在她的选择范围之内。

可见,我们对职业的期待,会多么容易不知不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职业发展,有边界吗?

职业的意义

你是否能接受这样的描述吗?

水电工、医生、工人、经理、家庭主妇、调酒师、女招待、律师、罪犯和警察都有着自己的职业生涯。

其实,我们并没有必要把所谓高档的职业赋予“职业”(career)一词,而把“工作”(job)一词送给所谓低档次的职业。“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彼此之间并没有权力、或者能力去理解他人对于职业的意义追求。

职业发展,有边界吗?

主观职业与客观职业

主观职业是个体的内心感受,用私人语境去描述自己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步骤。客观职业是个体用经典的、正式的、官方语境去描述自己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步骤。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两种语境,并将自己置于一种纠结之中。10个35岁的职场人士,可能有7、8个都想过,去开个小店吧,逃离职场。但是,最终有几个去实现的呢?是主观职业获胜,还是囤于客观职业?

但无论如何,过度强调人的成长、远见和创新能力,或者过度强调约束、操纵、整合有序世界,都是不妥的。

职业发展,有边界吗?

社会身份和角色

学会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一个社会角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身份是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是每个人对自己怎么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投射或理解,而角色是社会期待每个人以某种方式进行表演的邀请。职业是一系列工作角色的组合,接受一份新的工作,即意味着,“建立新的关系,学习新的行为模式,承担新的责任”。

你接受了一份销售员的工作,意味着你需要去努力争取客户的认可;你接受了一份教师的工作,意味着你可能要习惯家长对你的期盼;你接受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意味着你需要去考虑一方水土的民生。

任何一份工作,都牵带着人际互动关系、行为模式和责任。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没有谁可以逃避。

职业发展,有边界吗?

所有权

人们对自己职业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希望能掌控自己的职业。

在公务员系统中,“几乎完美的稳定”也意味着一种“几乎完全的控制”。在另一个极端,自由职业者可以声称对职业拥有“大量所有权”。

而实际上,无论哪种情况,职业的所有权都属于个人。

“我是如何来到这里的?我要去哪里?”这些问题,都永远需要自己来回答。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加强个人的职业责任感,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工作表现负责,无论是称职的表现,还是不称职的表现。随着职业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担负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大。


职业发展,有边界吗?


当我们在组织边界的内部去考虑职业时,

我们是比较纯粹的经济人;

当我们跨越组织的边界去考虑职业时,

我们会发现,我们原来还是

有深层思想和心理活动的社会人、复杂人。

为此,我们认为,职业是:

一个人在一生中经历过的、

一系列独立且相关的冒险里程。

职业,无边界。

职业发展,有边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