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為什麼寵信秦檜?

@哆啦A夢孔垂傑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東京汴梁人。他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大觀二年(1108)正月庚申日,趙構被封為廣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十二月壬子日,他進封為康王。

趙構天資聰慧、知識淵博、記憶力很強。年幼時,他每日就能讀誦書籍千餘言,遠超常人。宣和四年(1122),趙構行成人禮,並搬到宮外的府邸。

而秦檜,字會之,生於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境內),籍貫江寧(今江蘇南京)。秦檜是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秦檜進士及第,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宋欽宗時,秦檜歷任左司諫、御史中丞。

靖康二年(1127),秦檜因上書金帥反對立張邦昌,隨徽、欽二帝被俘至金,為撻懶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秦檜逃回臨安,力主宋金議和。紹興元年(1131),秦檜擢參知政事,隨後拜相,次年被劾落職。紹興八年(1138),秦檜再拜相,前後執政十九年,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紹興二十五年(1155),秦檜病逝,時年66歲,被追贈為申王,諡忠獻。開禧二年(1206),宋寧宗追奪其王爵,改諡謬醜。嘉定元年(1208),史彌遠執政後又恢復其王爵和諡號。

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收復北方。同時他還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那麼宋高宗趙構為什麼寵信秦檜?難道他堂堂一個南宋開國君主,會如此識人不清?事實上,宋高宗之所以重用秦檜,正是因為看清了秦檜的能力。秦檜是當時唯一一個主張趙構收回軍權,以確保南宋朝局穩定,並最終成功的大臣。

秦檜的到來,為趙構解決了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暫緩與金國的矛盾,獲得暫時的和平。二是鞏固南宋的統治,確保皇權的穩固。秦檜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方針,令趙構安心偏安江南,與金國劃江而治。此外,秦檜還篡改歷史,提高趙構的身份地位,鞏固了趙構的皇位。秦檜的所作所為令趙構得以安安穩穩地當好他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因而趙構十分寵信秦檜。

趙構在南渡之後首先寵用的丞相是救駕康王,擁有從龍之功的汪伯彥和黃潛善二人。而汪、黃二人實際上也非常符合趙構設計的整個南宋局勢構成,二人一是堅定對金求和,二是支持強化中央直轄軍的編制,加強對軍權的掌控。這個時候,和趙構想法一致的秦檜自然也入了趙構的眼,成為南宋的一大權臣。此後,秦檜還成功幫助趙構削掉了張俊、岳飛和韓世忠三大將的軍權,將其舊部全部歸為中央軍,讓南宋的政權牢牢掌握在趙構手中。

沒人願意做無用功,尤其是那些終日浸在政壇的人。秦檜能被趙構器重,自然是秦檜對趙構而言是有價值的人。秦檜被罵作千古罪人,他背後的趙構又如何能脫得了干係?


鄧海春


終高宗一朝,秦檜可謂是無上尊榮,那麼秦檜作為一個萬民唾罵的奸臣為什麼能得到宋高宗的寵幸哪?首先,秦檜作為徽宗當年的新科狀元,能力自然不用多說。當年跟隨徽欽二帝北狩,後來又被金人放回,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金國安插在南宋政府中的間諜,但是後來他的所作所為,一心撲在宋金兩國的和平事業上,所以大飛哥認為他私下同金國暗通有無,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宋高宗之所以會重用他,因為他是宋金兩國溝通的一個渠道,一個私下溝通的渠道,皇帝不方便出面的事情秦丞相可以辦。其次,宋高宗趙構不方便辦的事情,秦檜可以出面處理,岳飛一案,罪魁禍首是誰?是宋高宗,但是後人唾罵的是誰,是秦檜。他只是個替罪羊而已,大家都知道岳飛是忠臣,對宋朝皇室忠貞不二,奈何他不會阿諛奉承、也不會揣摩上意,一心只想收復故土,迎接二聖歸來,而皇帝所想的卻非此意。

當年岳飛被抓時韓世忠去找秦檜,秦檜說岳飛謀反之罪是莫須有,並說處死岳飛乃上意也!很明白了,這是皇帝想處死他,但是岳飛畢竟功勞甚高,對自己也是忠心耿耿,自己殺岳飛會使天下人寒心,也會給自己留下千古罵名,而秦檜一心打擊異己,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擇手段,所以他們兩個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因此,宋高宗不得不重用秦檜。

後來宋孝宗繼位後為岳飛平反,當時宋高宗還活著,這件事情肯定得到了高宗的默許,秦檜死後諡號謬醜,沒有了利用價值,最終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大飛哥愛歷史


封建專制社會必導致小人誤國,無有幸免。

專制初期,百廢待興,權貴不得不革新建制,選賢用能,通常會開創繁榮的社會景象。

隨著社會的穩定,階級開始固化,貧富開始分化。權貴沉湎於奢靡生活,禮崩樂壞,無法再容忍忠臣直諫。社會進入逆淘汰。此時賢人志士面臨的是排擠,汙名化,鎮壓甚至迫害。

面對權力決定一切的現實。賢人會迅速認清局面,選擇消極避世。而無德精英則鑽研阿諛厚黑之術,以攀附權貴。小人並非大家所想一臉媚態只會拍低俗肉麻噁心的馬屁。真正的小人道貌岸然,以文藝甚至道義的方式潤物細無聲般的諂媚。他們充分幫助了權貴滿足自我價值的幻想,成為了權貴的知己和智庫。

小人登臺之後,局面會演化成蛇鼠一窩,近親繁殖,結黨營私,惡政風行。此時正面力量已無翻身餘地,面對亂象叢生的社會,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新的風暴開始醞釀。


吉祥光音


宋高宗之所以重用秦檜,因為秦檜是當時唯一一個主張趙構收回軍權,以保全南宋朝局穩定,並最終成功的大臣。

趙構在南渡之後首先寵用的丞相是救駕康王趙構,擁有從龍之功的汪伯彥和黃潛善二人。而汪、黃二人實際上也非常符合趙構設計的整個南宋局勢構成,一是堅定對金求和、二是強化中央直轄軍的編織,進行軍權掌控。(注,由於南宋初定,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為首的四大將各自擁有私人軍隊,甚至把國家軍隊番號都叫成以自己姓為旗的部隊,比如岳家軍、韓家軍等,嚴重威脅到趙宋皇室軍權的統治)。


按理說汪、黃二人應該是非常符合趙構的理念的,結果公元1127年發生“維揚之變”,汪黃勢力集團被清除,開始重用中堅官僚代表呂頤浩,但是呂頤浩的政治理念和趙構並不符合,於是元祐黨人趙鼎繼被趙構重用。可是紹興七年(1137年)淮西軍變發生,四大將之一的劉光世率領十萬精兵和百姓投降偽齊,這使得趙構削軍權的行動迫在眉睫。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右相張浚被罷免,秦檜出任右相,並說服三大將之一的張俊配合趙構削韓世忠和岳飛的軍權。

這個時候,趙構和秦檜的願景合二為一,秦檜自然成為南宋權臣,併成功幫助趙構削掉了張俊、岳飛和韓世忠三大將的軍權力,全部歸為中央軍,南宋由此進入穩定。

這就是秦檜被重用的原因,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


三觀粉碎機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秦儈。秦儈(卒於公元1155年),出生於中小地主家庭,進士出身,官至南宋宰相、太師、魏國公,主和派,死後被追封“申王”,諡號“獻忠”。總而言之,進士出身,官至宰相,能力總歸是有的。(客觀評價,無意洗白)

宋高宗趙構不受他老爹徽宗的寵愛,對北伐救回他爹也興趣不大,他更傾向於偏安南方一隅。雖然迫於形勢曾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是大部分時間仍重用主和派,並在之後處死岳飛,罷免了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對於這樣一位皇帝來說,寵信一位能和自己保持一致且有一定能力的大臣應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溫陵遊人


提到歷史上的奸臣,人們都會首先想到秦檜,那麼作為帝王的宋高宗為什麼會對秦檜那麼信賴呢?雖然秦檜為人奸詐,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秦檜在為官之道方面是非常有一套的,他之所以能夠讓宋高宗對他如此信任,一是秦檜忠於宋高宗,二是秦檜很得宋高宗的心,用現在的話來講,秦檜的政治站對的政治立場,並且他的政治意識很高。

第一秦檜可以委屈自己,給皇帝當擋箭牌。秦檜有自知之明,同時也懂得利用自己的長處在朝堂上為官,當時秦檜對政治局面掌握的清楚明白,在金國和宋朝之間征戰幾年後,當時的宋朝國力已經大大衰退,而金國也因為連年戰爭十分疲乏,面對這種局面兩國只能通過和解來終結戰爭。但是如何和解又成為了一個難題,當時金國答應將奪走的兩塊土地還給宋朝,但是要求宋朝對金國俯首陳臣,同時還要給金國納貢。

不僅如此金國還提出,宋朝的皇帝宋高宗在接到詔書時還要跪地迎接,以表示宋朝對金國的敬意和誠意。對於之前的條件宋朝可以勉強答應,但是作為封建王朝的帝王,平時都是別人給他們下跪,怎麼能讓皇帝給別人下跪呢,所以當時宋高宗聽到這個要求後非常為難,當時很多官員甚至提出要和金國決一死戰。

當時這些大臣其實都沒有看出宋高宗的心思,他只是希望保住南宋王朝和自己的皇位,其他的條件只要不太苛刻他都可以容忍,但是一旦打仗宋朝的命數就難說了。後來好在有人提出,可以用守孝為由不和金人的使臣見面,這樣就不用下跪了,而面見使臣和跪拜迎接這件事就交給了秦檜去辦。秦檜接到任務欣然接受,關鍵時刻秦檜肯為宋高宗排憂解難,讓他在宋高宗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提升了。

第二秦檜看透了宋高宗的想法,幫他解決了政治障礙。岳飛作為一代愛國名將在時局衰敗時卻成為了皇帝心中的大患,岳飛有才能,但是性格耿直,不懂得變通,更加不想去揣測聖意,他認為自己一片丹心報效國家是需要堅持到底的,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所以一心要和金人抗戰。並且岳飛還提出立太子的想法,越權干預皇帝立儲大事,這是皇帝不能容忍的,宋高宗當時只想自保,不想再和金人征戰,秦檜看出了宋高宗的想法,就想辦法除掉了岳飛,避免了和金人敵對的局面。有宋高宗這樣的皇帝,才會給秦檜這樣的奸臣為所欲為的機會,所以在迫害忠良這件事上,不僅要責怪秦檜,宋高宗也有不能推卸的責任。


歷史課課代表


一、秦檜自身能力出眾

在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而宋欽宗時,他就歷任左司諫、御史中丞。如果說秦檜自身沒有一些能力的,那任人都不信。

並且,秦檜也並不是剛開始就走上奸佞的這條道路的,相反,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也很剛。在金兵快攻取汴京的時候,金統治者就提出“堅欲得地,不然,進兵取汴京”。朝中百官在討論中,範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檜等三十六人認為不可。



二、懂的揣摩聖意,察言觀色

在秦檜回來之後,他剛開始也遭到趙構的猜忌,趙構覺得,你這麼一個文弱書生,怎麼就這麼回來了,是不是和金人達成了什麼不可描述的約定呢?不過,礙於沒有直接的證據,趙構也不好拿秦檜怎麼樣,而是讓他擔任御史中丞。秦檜在回來之後,便開始使用自己的諂媚之術,並且他本身就很細心,很懂的如何去察言觀色,懂的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很快就得到了趙構的賞識,覺得這個人很會做人。

第三,秦檜帶回了趙構生母

趙構本人是很孝敬自己的母親的,在母親被金人抓走之後,他一直想將母親救回來。而在一次與金人的談判,趙構派了秦檜去,沒想到秦檜竟然將趙構的母親給帶回來了,趙構對秦檜另眼相看,覺得這個人真有能力,而且對於秦檜特別的感激,於是就開始重用秦檜。



第四,趙構需要秦檜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實趙構自己對於岳飛“迎回二聖”特別的鄙夷的,覺得二聖回來了,那將自己置於何地?可是他也不好怎麼說,畢竟岳飛所說的也合情合理。這個時候就秦檜就站出來了,說岳飛怎麼怎麼樣,應該與金人求和,並且咱們已經有了一個皇帝。這個時候趙構就認為秦檜維護皇帝的利益,與自己是一夥的。並且秦檜也總是收集岳飛“謀反”的證據,讓趙構對於岳飛不放心起來,這就使得趙構與秦檜的關係越發的親密,而趙構也逐漸的認可秦檜的行為,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

總得來說,還是秦檜的“奸佞”能力出色,他腦子靈活,懂的變通(沒用於正途)還懂的去迎合趙構的心理。當然,趙構也確實需要秦檜,因為他內心的不安全感使得他需要秦檜去“節制”岳飛等武將的。


妙齡老翁談歷史


秦檜是怎麼得到宋高宗的寵信的呢?有書君認為,那是因為他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

在領導發話之前,他已妥妥的替領導處理了讓領導煩心的事情。這樣的人,能不得到上司的重用嗎?

有書君覺得,秦檜之所以能成為讓皇帝不可或缺的臂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甘當替罪羊,替皇帝排憂解難。

當宋、金這麼多年戰爭都處於膠著狀態,彼此都感覺疲憊不堪時,雙方終於意識到,要想一口吃了對方,頗不現實,於是更願意坐下來和談。

而此時,金國提出來,可以把河南、陝西歸還給宋朝。但前提是:宋朝要對金國俯首稱臣,並每年納貢白銀25萬兩,綢緞25萬匹。

雖然,南宋的國力已大不如前,但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於這些經濟上的要求,宋高宗覺得並不算為難,只要能好好經營,這點錢應該很快就能掙回來。

但金國還有附加條件,宋朝必須對大金俯首稱臣。也就是說,這錢送得是相當的屈辱,不像在北宋時期給遼和夏的那樣冠冕堂皇。

那時候,西夏相對於北宋算是小輩,給他錢叫做“賜”。即使和遼,也是處於雙方平等地位,所以叫做資助。而今給人家錢,卻是納貢。

所以很多大臣都是義憤填膺,認為此事關乎國體,絕不能用“貢”。

更讓人感到羞辱的是,金國使者也是飛揚跋扈,以上邦自居,居然還要宋高宗跪接詔書。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了。

於是,那些領兵在外的大將,紛紛聯名上書,反對議和,反對向金稱臣。

這事可如何是好?後來,宋高宗讓秦檜出面去談判,最終還是敲定了向金稱臣、納歲貢。只是針對皇帝下跪這一條,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對。

其實,宋高宗本人為了坐穩半壁江山,倒不在乎這一跪。他覺得,這無非是糊弄一下金人而已。關起門來,我照樣是老大。

可大臣們不答應啊。他們覺得,必須要掙一點最後的面子。於是,在午朝門集合、請願,甚至闖宮,搞得宋高宗不勝其煩。

僵持不下時,又有大臣出主意。他們說,既然金人答應把太上皇、皇太后的棺槨給送回來,那皇帝完全可以有理由回家守孝,而不用去見金使。因此,也就不用跪了。

這個想法倒也不錯。可是,沒有完成的任務該怎麼辦呢?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這餿主意是秦檜出的,就由他去代跪好了。

對這一提議,秦檜倒是不反對。他甚至有幾分得意,這麼重要的外交使命,也只有我才能完成得了啊,欣然接受。最後,幾方皆大歡喜。

於是,在宋高宗眼裡,只有秦檜能替聖上排憂解難,自然是忠心耿耿之人了。

2.能揣摩皇帝心思,幫他掃除障礙。

雖說河南、陝西回到了南宋的版圖之中,可武將岳飛並不領情。他依然叫嚷著要收復中原,迎回欽宗,讓金國向大宋磕頭稱臣。這讓宋高宗頗為頭痛。

作為一個皇帝,他必須要保住自己的位置。所以,他需要倚重主戰派,如岳飛、韓世忠等人為朝廷效力,與大金軍隊相抗衡。

但是,在內心裡,他又不希望這些武將直搗黃龍,大殲敵軍。因為,假如真的如此,那宋欽宗回來之後,自己又將處於什麼位置呢?場面豈非尷尬了。

現在好不容易講和了,岳飛卻要把這事給攪黃,這能不讓他著急嗎?

可皇帝的這些小心思,也不能公然對人家說呀。所以說,皇帝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也是頗有煩惱的。

他只能向岳飛討好,給他加官進爵。不料,岳飛這人,是油鹽不進,軟硬不吃,居然說自己對做官沒有興趣,他只求一心抗金。這就把皇帝惹得,心裡惱恨不已。

對皇帝這一隱晦的心理,只有一個人是洞若觀火,那就是秦檜。

善於察言觀色的他,將皇帝的心思揣摩得透透的。再加上之前,岳飛對他的求和行為曾表示不恥,這也讓他耿耿於懷,一直想找機會報復。

於是,他千方百計給岳飛找茬。後來,金國大將完顏兀朮率軍來犯,岳家軍與之對抗,在戰爭明顯處於優勢的情況下,秦檜卻千方百計地向高宗進讒言,千萬不可讓岳飛功高蓋主了。

猶如一語驚醒夢中人,這話讓本來就對岳飛很不滿的皇帝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們不怕江山落入敵人之手,反而去忌諱大將掌握兵權,也真是讓人無可奈何。

於是,宋高宗緊急發送十二道金牌,硬是把岳飛從前線拽了回來。

為了穩固帝位,宋高宗意欲除掉三員重兵在握的大將,但因為張俊和韓世忠都猜透了皇帝的心思,所以巧妙的逃過了一劫。

唯有耿直的岳飛,在秦檜的策劃下,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秦檜此舉,也算是替皇上了了一樁心事了。又怎能不得到皇上的信任呢?

為了表示對秦檜的恩寵,宋高宗曾對他大加賞賜。

要知道,皇帝是個極摳門的人,無論是對人對己,都厲行節儉。他每天只吃青菜豆腐,極少碰葷腥。住的地方也是,能將就就行,沒那麼多講究。

對其他大臣,即使說賞賜,也往往開的是空頭支票。可對秦檜,卻是毫不吝嗇。真金白銀、綾羅綢緞一堆一堆的給予。

除了物質上的厚愛,他還親自為秦檜住處題寫匾額。當他家有婚喪嫁娶時,皇帝必定前來捧場。真是給足了面子。

3.用實力說話,讓皇帝不得不倚靠他。

到了後期,秦檜甚至能夠控制宋高宗。那是因為他心狠手辣,非常善於運用手段,打擊政敵,提拔自己的親信黨羽。

比如曾對秦檜有恩的趙鼎,原先也頗受皇帝器重,卻被他恩將仇報,一貶再貶,後來實在被逼得無奈,只能自殺。還有主戰派的大臣李光,也是遭到了忌恨,被秦檜隨便捏了個藉口,一家人都受到株連。凡此種種,與他作對的,最後都沒有好下場。

並且秦檜還很善於籠絡皇帝身邊的人。比如對高宗所信任的御醫,就費盡心思去巴結。因為那醫官也姓王,與其夫人同姓,就讓其夫人認他做義兄,硬是扯上了親戚關係。正因為他的這些手段,皇帝身邊的人都替他說好話,高宗更沒有理由不倚重他。

同時,他還大力提拔自己的黨羽輕信。滿朝皆是他的勢力範圍。

對這些,宋高宗並非不知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要拿秦檜當一面擋箭牌,去堵住天下人的嘴,就不得不給他足夠的權力。

以至於到後來,皇帝見了他,甚至要在靴子裡藏一把刀,以防秦檜加害於他。做皇帝的做到這個份上,也是悲哀啊。

綜上所述,有書君覺得,與其說宋高宗是寵信秦檜,不如說是君臣之間互相利用、彼此依靠而已。

禍國殃民的秦檜,殘害忠良,排除異己,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趙構不是一個昏君,本身是一個非常精明的皇帝。自己好不容易坐上皇帝寶座,又遇到岳飛這個不識時務的傢伙,如何保住皇帝的位置,還能弄死岳飛就成了趙構日思夜想的問題了,同時還要找出一個大臣來實踐行動。試想,金牌只能皇帝掌控,連下十二道金牌,由此趙構是多麼心急處死岳飛的心情了。秦檜以前名不經傳,在趙構手裡能職位快速提升,於是這才有秦檜閃亮登場的機會。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旨意是崇高的,權力也是絕對的。從趙匡胤名不正言不順上臺,也註定了宋朝(北宋、南宋)的悲慘結局,因為杯酒釋兵權,也就是說,無論帶兵武官多麼出色,多麼會打仗,這永遠都是皇帝的心頭病。


天行健覃志國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為秦檜洗白了,秦檜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了,如果他都能夠洗白的話,那麼到底是懂歷史的人越來越多呢,還是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或者說是教育的悲哀呢?

秦檜在宋欽宗的時候就已經是御史中丞了,後來在靖康之亂的時候被金人俘虜到了北方,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秦檜後來又跑了回來,秦檜自己怎麼跑回來的這件事在當時就沒有說清楚,我們都知道當時金人俘虜去了至少幾千人,到了北方天寒地凍的,為什麼只有秦檜跑了回來呢?

歷史上一開始秦檜還是力主抗金的,但是回來之後秦檜就是力主求和了,面對金人秦檜一直都是主張割地賠款,求和,甚至是稱臣。後來還陷害岳飛,結黨營私等等。

秦檜當然也是得到了趙構的寵信,雖然被彈劾過,但是趙構對於秦檜的寵信也是一直沒有斷過,官至宰相,封秦魏二國公。還得到了善終。

趙構寵信秦檜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秦檜太懂趙構的心思了,其實在古代歷史上,不管是趙高,魏忠賢,和珅等人都能夠得到當朝皇帝的寵信,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人很會揣摩皇帝的心思。

趙構我們都知道一開始也是一個對金人很強硬的,但是在當了皇帝,特別是被金人一路追殺之後,就開始懼怕金人了,甚至是嚇到不能生育了。可見趙構對於金人的懼怕那是從心底裡害怕的。這個時候的秦檜力主求和那麼自然就得到了趙構的喜歡。

趙構作為一國之君,也不能說是一個昏君,能力還是有的,也不是說就受到了秦檜的蠱惑。可以看到當時秦檜的一些決策都是趙構授意的,秦檜只是傳達者和實施者。秦檜能看懂趙構的心思,所以趙構想什麼,只要是有損皇帝形象的,當然秦檜肯定首先提出來,比如說殺岳飛。如果不是秦檜看到了趙構想殺岳飛,秦檜自己一個人會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