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明代冯梦龙所著《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其中记载的一个个小故事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书中记载了明朝时期的一个诈骗故事,读来让人叹息:

《杂智部·老妪骗局》

【原文】万历戊子,杭郡北门外有居民,年望六而丧妻。二子妇皆美,而事翁皆孝敬。一日忽有老妪立于门,自晨至午,若有期待而不至者。翁出入数次。怜其久立,命二子妇询其故,妇曰:“吾子忤逆,将诉之官,期姐子同往,久候不来,腹且枵矣。”

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说是杭州北门外住着一个丧偶多年的老头,年近六十岁。他两个儿子都已娶妻成家,两个儿媳妇不仅貌美而且非常孝顺。

有一天,老头忽然发现有位老太太站在自家门口,从早晨一直站到中午,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老头出出进进好多次,见这个老太太独站门外许久十分可怜,就让两个儿媳妇去问问老太太怎么回事。

老妇说:“我儿子忤逆不孝,我要去官府告他,我在这等我外甥和我一起去官府,可等了这许久也没见他来,我肚子都饿了。”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子妇怜而饭之,言论甚相惬,至暮,期者不来,因留之宿,一住旬日。凡子妇操作,悉代其劳,而女工尤精。子妇唯恐其去也,谓妪无夫而子不孝,茕茕无归,力劝翁娶之,翁乃与合。

老头的儿媳妇们听了后,十分同情老妇,请她进屋吃饭,与老妇言语闲谈间十分愉快。可一直等到晚上,仍然不见老妇外甥来,便好心留老妇在家中过夜。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谁知老妇在老头家一住就住了十天,凡是日常家务,都是老妇人一手料理,女工尤其精巧。

老头的两位媳妇都喜欢老妇,生怕她离去,想到老妇丧偶,儿子又不孝,一个人孤苦无依,就极力劝公公娶这个老妇为妻。于是老头就与这个老妇成了婚。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又旬余,妪之子与姐子始寻觅而来,拜跪告罪,妪犹厉詈不已,翁解之,乃留饮。其人即拜翁为继父,喜母有所托也。

又过了十多天,老妇的儿子和外甥才找寻过来,一见老妇就跪在地上认罪,老妇见了儿子,不停地大声怒骂。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老头见老妇动怒,赶紧做和事佬,一面劝慰老妇,一面请老妇的儿子留下喝酒。

老妇的儿子知道了老妇与老头已经结婚,为母亲有了依靠而高兴,“欣然”磕头认老头做了继父。

如此往来三月,一日妪之孙来,请翁一门,云已行聘,妪曰:“子妇来何容易,吾与翁及两郎君来耳。”往则醉而返。又月余,其孙复来请云:“某日毕姻,必求二姆同降。”

就这样,两家又往来了两三个月。

一天,老妇的孙子来了,说自己要订婚了订婚,请老头一家去喝喜酒,老妇说:“两个媳妇哪能随便走开呢,我和老伴儿还有两个儿子去吧。”一行人到了那直喝得醉醺醺地才回来。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又过了一个多月,老太太的孙子又来了,说:“我成婚的大喜日子,二位婶婶务必要来喝杯喜酒。”

子妇允其请,且多贷衣饰,盛妆而往,妪子妇出迎,面黄如病者,日将晡,妪子请二姆迎亲,且曰:“乡间风俗若是耳。”妪佯曰:“汝妻虽病,今日称姑矣,何以不自往迎,而烦二位乎?”

老头的儿媳妇笑着答应了,为了撑面子还向亲友们借了很多衣服和首饰。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成亲那天,老头的两个儿媳盛妆前往。刚到就见老妇的儿媳妇正站在门口迎接,看起来面黄肌瘦病恹恹的。

日渐傍晚,老妇儿子请老头的两个儿媳帮忙去接新娘子,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

一边的老妇听了,故意对儿子说:“你媳妇儿虽然有病在身,但是今天要做婆婆了,怎么能不亲自迎接新嫁娘过门,却要烦劳你这两位弟妹呢?”

其子曰:“规模不雅,无以取重。既来此,何惜一往?”妪乃许之,于是妪与病妇及二子妇俱下船去,更余不返,妪子假出觇,孙又继之,皆去矣。

老妇的儿子说:“她那病恹恹的样子,实在是难看,怕亲家看了笑话,两位弟妹既然已经来了,就去一趟吧!”老妇听他这么说,才故作勉强地答应了。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于是老妇和生病的儿媳再加上老头的两位儿媳,四人一同坐船去迎娶新嫁娘。

可这一去就去了许久,余下老头几人等了半天也不见她们回来。

老妇的儿子假装要坐船去打探,便走了,紧接着老妇的孙子也借口查探,也走了。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及天明,遍觅无踪,访之房主,则云:“五六月前来租房住,不知其故。”

一直到天亮,老头父子急的四处寻找,也没有看到他们的踪影,就来询问屋主,屋主说:“他们五六个月前才搬来租下这屋子,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来历。”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翁父子怅怅而归,亲友来取衣饰,倾囊偿之,而二妇家来觅女不得,讼之官,翁与子恨极,因自尽。

老头父子听了,只能失望的回家了。

过了几天,亲友们纷纷来索要被借走的衣服、首饰,老头父子拿不出来,只能倾尽积蓄偿还。

老头两个儿媳的娘家听说女儿失踪,就都告到了官府,老头父子悔恨不已,最终,三个人为此自杀身亡。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故事看完了,心里有点酸。

这明显是一个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诈骗案件,老妇不知暗中踩点了多少次老头家里的情况,才决定要对这一家人下手。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那么他们是怎么步步为营实施骗局的呢?

第一步:不露痕迹的开局

老妇没有主动去接触老头一家,而是选择门口偶遇这种看似自然的方式,耐心等到老头恻隐心起,主动去来问讯,自己才回应。

这样一来,老头就放下了戒备心,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老头见老妇可怜,便叫人来询问老妇需不需要帮助,老妇知道鱼要上钩,就立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儿子不孝亲友不管走投无路的孤苦弱势形象,进一步博取老头一家的同情和怜悯。

这样不仅进彻底抹去了老头一家的防备,而且还为自己夜宿老头家做好了铺垫,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经过严密的调查踩点,老妇早就知道老头是孤寡老人,于是当老头家邀请她留宿,也不加推辞,而且在她留宿期间还要在老头家大显其能。

什么针织女工,洒扫烹饪样样拿手,弄得老头家上上下下都对其高度认可,这样也就为日后她与老头成亲打好了基础。

老妇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计划进展完美,后来也终于顺利的与老头结了婚。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第二步:解锁新人物“儿子”

然后老妇儿子出场,可为什么要十多天以后呢?

我想,一是为了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不断加深老头家对老妇的信任和依赖,二是给儿子和外甥一个“悔过”和“寻觅”的过程,这样才能把基础打牢,让人觉得这个周期是符合逻辑的,新人物的出现不会显得很突兀。

儿子外甥来了之后是怎么样的呢?书中说:

拜跪告罪,妪犹厉詈不已,翁解之,乃留饮。

儿子外甥来了,老妇怒声斥责(分明是演戏给老头看),老头见了还要过来调解,让老妇消消气,还要留老妇的儿子外甥吃酒。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这个时间上的小问题并没有引起老头家的注意,此时老头家现在已经非常信任老妇,把她真正当做了自己家里人,不仅但心她气大伤身,还想尽快结交老妇儿子的关系,这点小问题也就被疏忽蒙混了过去。

老妇儿子听到自己的娘跟这个老头结了婚又是什么反应呢——

其人即拜翁为继父,喜母有所托也。

没有羞耻,没有愤怒,甚至没有一丝惊讶,反而当即拜倒在地磕头认下了这个爹,还为自己的娘有所托付而开心愉悦。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咱们看客冷眼旁观,自然能看出儿子这么淡然的反应,分明就是早有心里准备,可惜当局者迷,老头一家人丝毫没有察觉,还为自己化解了一场矛盾新添了一个继子而高兴。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第三步:新人设“孙子”粉墨登场

儿子来了,孙子还会远吗?当然不会。

三个月后,孙子来了。来干什么了呢?来请老头家去吃酒。吃的什么酒?定亲酒。

孙子这次来,一是来与老头家人见个面,告诉他们老妇家还有他这么个人物,二是借着请吃定亲酒这件事来传递一个重要的消息:他要结婚了。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而且传递消息的过程中还进行了一个小铺垫,就是请“二姆同降”,就是想请老头的两个儿媳妇一起去。

而这个提议当即就被老妇拒绝了,这时老妇义正言辞,俨然一副女当家人为自己的儿媳妇着想的形象。

孙子这次的邀请当然是虚的,是为下一次的邀请做铺垫:上一次邀请二姆没来,这次再请总要给我个面子了吧?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第四步:成亲大喜请“二姆同降”

果不其然,等孙子一个月后再提出“二姆同降”的邀请时,老头的两个儿媳妇欣然答应了。

这个局做了这么久,终于要准备最后的行动了。

老头的两个儿媳不但答应前往,还向亲戚朋友借来了昂贵的衣服和首饰,准备盛装出席老妇孙子的婚礼,可谓是十分重视。

终于,所谓“大婚”之期到了。两个儿媳妇盛装前往,却首先见到了老妇的儿媳妇来迎接她们,只见她“面黄如病者”,就是脸色不好,像是生病的样子。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这是一个小小的“伏笔”,为接下来老妇儿子提出要求老头两个儿媳同去接亲埋好了“事实基础”。

基础打好了,老妇的儿子也就适时的提出了要求,要请老头的两个儿媳妇同去接亲,说这是他们当地的的风俗。

这时,还没等老头的两个儿媳说话,老妇反倒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说:

汝妻虽病,今日称姑矣,何以不自往迎,而烦二位乎?

她先来了个以退为进,先声夺人,成功剥夺了两个儿媳妇表达意愿的权利和机会。

这时,儿子就顺理成章的说出:

规模不雅,无以取重。既来此,何惜一往?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老妇听了这个原因,也就“勉强”同意了。

因为老头的两个儿媳之前见到过老妇儿媳妇面有病态,所以对儿子的这个说法是认可的:大喜的日子怎么能只让一个病恹恹的婆婆独自去接亲呢?况且我们两个借来这些美衣华饰又正迎合这个喜庆的场合,再说“继母”已经替我们满口答应了,又怎能不去呢?那我们就去一趟吧!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第五步:编造理由请二姆接亲

于是,老妇与老妇的病儿媳妇还有老头的两个儿媳妇四个人一起踏上了这条“贼船”……

老头和老头的两个儿子并老妇的儿子和孙子一共五个人在岸上苦等许久都不见船回来,老妇的儿子做出着急疑惑的样子,说要去查探一下是怎么回事,就消失了。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他消失了许久也不回来,老妇的孙子也谎称要去查探,说完也消失了,独剩下老头和两个儿子还在岸边苦苦等着接亲的船回来。

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永远也等不到船回来了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真相大白家破人亡

老头与儿子傻傻等到天明,始终没看到船回来,就跑去问老妇家的房主,房主却说出了实情,这场骗局最终真相大白。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无法体会父子三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回的家,想来应该不是“怅怅”所描述的这样风轻云淡。

没想到的打击还在后面:亲戚朋友来索要被借走的华服美饰,父子三人无力偿还,只能变卖家产。

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两个儿媳妇的娘家听说女儿被拐走了,闹到了公堂上,老头父子三人万般悔恨,气恼至极,最终三人自杀而亡。

可叹这老头本是一片好心,却没想到被恶人算计,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故事并没有交代最后这帮骗子是否被逮捕归案绳之以法,这也是无法查考的事情了,但我相信天网灰灰疏而不漏,作恶者多行不义必会自毙。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最后,把这个故事留下的一些警醒奉与君听:

一、做好人可以,但是须永怀“防人之心”,绝不能让善良卸下理智的盔甲。

二、凡是突如其来必有蹊跷,永远不要侥幸的以为上天真的会掉馅饼在自己嘴里。

三、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事情的本末始终,才能看到从前看不到的问题。

四、永远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故事:明朝离奇老妇诈骗案:受害者被骗走三条人命和两个儿媳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