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眾所周知,如今石庫門樓房及組成的弄堂已經成為最能代表上海文化的符號。確實,160多年來,石庫門是伴隨上海都市化進程而步入上海人社會生活中的一種重要民居建築。在上海還沒有一種建築像石庫門樓房那樣,曾經遍佈上海的大小馬路,由石庫門樓弄堂形成的街道更是不計其數,石庫門樓房以其無可爭辯的規模和體量成為幾代上海人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圖騰。從某種意義上講,“海派文化”就是“石庫門文化”。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石庫門效果圖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石庫門鳥瞰圖

著名上海作家王安憶在她的長篇小說《長恨歌》中,對上海的石庫門弄堂風情作了縱橫恣肆、有聲有色的描述,讀來令人感慨感嘆想往。而經香港瑞安集團悉心打造的“新天地”商業街,更是以石庫門弄堂為背景,修舊如舊,從整體到細節,藝術地強化了石庫門建築元素,使外國人覺得有“中國味”,而中國人又覺得有“時尚感”,一時成為中外嘉賓趨之若鶩的懷舊的領地,直至成為上海的一個“旅遊品牌項目”。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石庫門效果圖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然而上海只有一個“新天地”,新天地的成功不可複製。眾多的石庫門樓房和弄堂還是在一片片開發聲中減少、消失……因此,我曾經想過,既然石庫門樓房那麼好,為什麼不重新造一批石庫門樓房呢?將視為上海文化“肌理”的石庫門樓房保存流傳下去呢?沒想到,還真有人這樣做呢!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在上海的外環線旁,富長路與水產西路口,一個以“公元1860”命名的別墅區誕生了。這是一個既傳承石庫門文化又具有現代精神的完整的“石庫門裡弄現代社區”。它不僅具有觀賞和收藏功能,更具有生活和文化功能,成為石庫門得以“活生生”傳承的重要示範基地。

這是綠地集團精心打造的一個品牌項目。據說,當時很多老專家看了設計方案之後“熱淚盈眶”。他們說:這是他們一生的夢想,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也是不可複製與超越的文化奇蹟。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2年10月

當時我就進入到這個接近完工,正在裝修,卻還沒有居民入住的石庫門弄堂,我像一個“陶金者”那般興奮和雀躍,我就是喜歡這種如入“無人之境”的感覺,空氣在靜謐中顫動,思緒可以不受阻礙地延伸到任何一個角落,可以聽見自己血脈的博動。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2年10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2年10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2年10月

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似曾相識的石庫門樓房,聯列式、過街樓、總弄、支弄、雕花門楣窗框、銅環烏漆大門,天井、客廳、廂房、前樓、後樓、灶坡間、亭子間、曬臺樓……耳熟能詳的建築語彙,分明是穿越百年滄桑的符號,卻又全被賦予嶄新的外觀。陽光下,陶紅色的屋面瓦、手工打磨的清水紅磚牆、以整塊石材砌成的門箍……無不透露出一股高雅奢華的新亮感,每一條紋理是那麼清新和清晰。

於是,我繞有興致地沿著一條條弄堂徜徉起來。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2年10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2年10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2年10月

今夕何夕?四明裡還是淮海坊仰或是建業裡?我有一時的眩惑。哦,這是絕處逢生的石庫門,這是上海“新版”的石庫門,這裡是石庫門的“新天地”。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我看了兩種格局的樣板房,一種是單開間的三層樓石庫門,另一種是雙開間的三層樓石庫門。樣板房的裝修和佈置總是有些大同小異,顯得有些奢侈豪華。樓上樓下大大小小房間有四、五間之多,如果一家人居住,真的很是寬暢,這就回復到最初石庫門的居住生態。獨門獨戶,關起來門來成一統,七十二家房客的現象不復再現。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其實,“公元1860”從本質上說是一個高檔的聯排式別墅小區,但是這一切並不妨礙我的想象和觀賞。我又深入到一些還未裝修的“毛坯房”內探視。我喜歡的是內部的格局。雖說內部結構與市區的老石庫門樓房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是天井、客廳、廂房、鏤空陽臺、亭子間、曬臺……這些石庫門樓房特有的元素俱全。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當我推開小門,走進二樓亭子間上不大的曬臺時,觸目所及的就是一條弄堂、對面人家的大門、天井、廂房和左右人家的曬臺,這就讓我想起電影《鳥鴉與麻雀》中一群孩子在曬臺上唱歌遊戲的情景,我頓時就醒悟到,將來主人家到曬臺上觀景或是洗曬什麼的時候,一定會與左鄰右舍碰面,而人與人有了自然接觸的平臺空間,就會有交流……這就改變了如今公寓式的樓房裡老死不相往來的現狀,而這一點恰恰就是昔日石庫門弄堂吸引人的“奧秘”:狹窄的弄堂、逼仄的空間,左鄰右舍,前門後門,家長裡短,飛短流長,人與人近距離的自然接觸,才孕育出獨特的社會風情和人情世故,構築了“海派文化”的景觀。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2年10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2019年9月的一個陽光明媚、金風送爽的下午,我又來到“公元1860”石庫門別墅區。這裡的房屋已經基本住滿了居民。漫步在“步升裡”、“建仁裡”、“集賢裡”、“興業裡”、“永嘉裡”、“泰安裡”6個以老上海石庫門裡坊命名的片區裡,在寬度為6米和4.5米的主弄與支弄之間穿梭,發現這裡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還原了上海石庫門弄堂的風情,能聽見亭子間、灶披間裡傳來的音樂聲、說話聲和飄香的雞湯味……一間間房屋毗鄰,縮小了鄰里間尺度空間,讓居民出門入門又能“抬頭不見低頭見”。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但漫步在這片石庫門樓群之間,不見往舊日石庫門弄堂的那種嘈雜和熱鬧的氛圍,沒有孩童穿梭小巷嬉戲,沒有老人曬太陽拉家常,沒有小商販奔走賺吆喝……就好像少了些許煙火氣。也許地處郊外,也許是平常下午時分,整個小區內人影稀少、寂靜安謐,呈現的仍然是當今高檔別墅小區的情調和氛圍。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看市中心日漸式微的石庫門建築群如何在“北上海”復活

攝於2019年9月

是的,過去的時光不會再來,歷史從來也不會簡單的重複。也許類似“公元1860”這樣複製傳統元素建新如舊的項目,尚屬個案探索,能否在現代生活觀念下恢復以往的上海里弄文化還有待時光的驗證。但是有這樣一個“復活”的石庫門小區,至少能讓不眷戀石庫門文化的人真實體驗石庫門弄堂的具體文化元素和氛圍,這不也一種保留和傳承石庫門文化的方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