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的出路漸漸明朗!房子爛導致長期需求大?很難了

從長遠看,房地產還有希望嗎?

2019年全國房地產銷量增長率掙扎了幾個月後,最終數字落在了-0.1%。

1998年房改以來,儘管也曾出現過幾次房地產銷量的波動,例如2008年的銷售面積甚至出現過接近20%的跌幅,但這一次卻與以前不太一樣,因為這一次有可能是一次標誌性事件的信號,中國的新房市場規模或許真的到頂了。2020年或許是歷史大轉折的一年!

1.商業用房情況

分項來看:我國的住宅市場規模還在增加,增長了1.5%,由於住宅市場規模佔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規模達到九成左右,這才使得在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14.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15.0%的情況下,整體市場銷售規模只下降了0.1%。

商業用房銷售的慘狀其實早就可以預測。受嚴格的商業用房配套政策影響,我國商業用房供應早就過量,按照過去6個月的平均銷量來計算,上海的商業用房要花100個月才能全部銷售完畢。

但不管怎麼說,商業用房只是小頭,住宅用房才是決定我國新房市場到頭的決定因素。從數據上看,我們的住宅用房銷售規模還在增加,但是隻有1.5%,歷史上住宅銷量其實也出現過下降的情況,這個1.5%是不是就是一次正常的波動呢?答案是否定的!

房地產的出路漸漸明朗!房子爛導致長期需求大?很難了

2.住房需求分析

對於新增住房需求,其實可以很容易進行分解,一個新增人口需求,一個改善需求,還有一個就是折舊需求,我們可以逐一梳理。新增人口需求無非是新生兒童和城鎮化產生的新入城人口兩塊,由於新生兒比例太小,我們可以不用考慮,那我們只看城鎮化產生的新入城人口即可。

但很遺憾的是,這一塊事實上已經到頂了。2015年是過去10年中國城鎮新增城鎮人口最多的一年,從那以後,城鎮新增人口一直下滑。考慮到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和總體人口增速,這一指標再度上升的可能性幾乎為0 ,也就是說新增人口需求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貢獻開始為負了。

房地產的出路漸漸明朗!房子爛導致長期需求大?很難了

那改善需求呢?所謂的改善是指大家都想住大房子、好房子,人均居住面積不斷上升的現象。2018年我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是39平米,即使按80%的實際居住面積計算,也已經達到31.2平米了,這個真的不低了。比較一下歐盟2016年的數據。希臘、葡萄牙這些國家甚至已經低於中國了,而且我國的人均GDP已經到了1萬美元,大多數媒體講到1萬美元可能都會說這一個里程碑以及中等收入陷阱什麼的,這些都不錯。

但是我看到這卻想到了一個名叫Kozhenova S.的學者的研究結論,那就是:人均居住面積的增長,到了人均GDP1萬美元時就開始逐漸變慢,等到了人均居住面積40平米就逐漸停止增長。中國會例外嗎?我不覺得,想想也是。就算你能買一個跟足球場一樣大的房子,你敢住嗎?從這來看,至少居住改善的需求會減緩,也許很快就會停止。

最後我們只能依靠折舊需求了,什麼是折舊需求呢?就算你的房子是在不斷損壞的,說是70年產權,可能到了30年就壞的不能住了,必須買新房子。以前我們住宅的質量的確不怎麼樣,30年可能大梁裡的鋼筋就全漏了出來,你想住也住不成。但是我們房子的質量標準在不斷提高,至少從2012年住建部出臺了新的建築規範之後,我們房子壽命理論上就該是70年了。

房地產的出路漸漸明朗!房子爛導致長期需求大?很難了

就算以前的房子全是30年就壞,但是我們新房交易量一直以來是不斷增長的,也就是說質量差的房子在當前的比例很低。而且這些差房子換成新房子之後,折舊需求就更小了,這樣看起來,折舊需求也救不了新房銷量。

3.房地產應該難了!

還有別的可以救嗎?沒了,真沒了!現在住房銷量增速的下降就是這一趨勢最明確的信號,所以我們說住房銷量可能真的到頂了。雖然這次只是下降了0.1%,但是要將這0.1%前面的負號掰正,真的很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