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用8個字詮釋項羽為何會失敗,而郭嘉卻只用了1個字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的末尾,大加誇讚項羽,同時也為項羽的失敗十分的惋惜。同樣的,對於歷史上發生的這件事情,許多人的看法都不同,為項羽嘆惋的有不少,說項羽不好的也有很多。下面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兩個比較出名的人物,對項羽失敗的評價。

韓信用8個字詮釋項羽為何會失敗,而郭嘉卻只用了1個字

眾所周知,楚漢之爭的時候,一開始劉邦是處於絕對的弱勢的,而項羽不僅有著天下最強大的兵力,個人能力還極強,看起來勝負似乎早有定論。可是劉邦這個人就像牛皮糖一樣,無論項羽把他按在地上摩擦多少次,他都能彈起來,繼續向項羽發起進攻。最終在眾多諸侯王的幫助之下,劉邦終於打敗了項羽,逼得後者烏江自刎,留下了千古遺憾。

韓信用8個字詮釋項羽為何會失敗,而郭嘉卻只用了1個字

在導致項羽失敗的眾多因素之中,韓信是絕對不可忽略的一點。韓信與項羽同時期,那與項羽棋逢對手的韓信是如何評價項羽的?韓信評價項羽的失敗,只說了8個字:“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韓信用8個字詮釋項羽為何會失敗,而郭嘉卻只用了1個字

項羽的匹夫之勇不難理解。若要論其武力值,這個人可謂是千古無二。就連司馬遷對此事都十分認可,他誇讚項羽出生在十分平常的環境下,但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特別高的成就。不僅封自己西楚霸王,更是號令天下,政由羽出。在戰場之上,幾乎沒有人可以和項羽正面對抗。無論是最開始的破釜沉舟,殺得秦朝軍隊片甲不留,令眾諸侯震恐,還是最後被圍在垓下,突圍之時,無人可擋。要不是最後他自刎在烏江邊,恐怕僅憑漢將是捉不住他的。

韓信用8個字詮釋項羽為何會失敗,而郭嘉卻只用了1個字

但他也僅是有這樣的勇氣罷了,並沒有與之匹配的智謀。他僅逞匹夫之氣,覺得能以武力統治一切,還嫉妒賢能,一開始天下英才都在他的身邊,但是他卻擱置不用,人才最後都流失到劉邦那邊,到最後唯的一個謀士范增都被他驅逐出去。對比著看劉邦,手下謀士眾多,武將如雲,正是劉邦的知人善用為他贏得了天下。再來看項羽的婦人之仁。為將者,本應該當機立斷,冷酷無情。但是項羽卻有著許多婦人之仁。比如他在打敗秦將章邯之後,章邯一哭,他竟然就將其赦免,還最終封他為王。比如在鴻門宴之前,他本就下令出兵攻打劉邦,但後來僅憑他人一席之言,就放棄計劃,朝令夕改。而且在鴻門宴上,又顧及兄弟之情,沒有將劉邦害死,劉邦死裡逃生,趁機壯大勢力,最終將項羽逼死垓下。這是同時期的人對項羽的看法,在後來的三國時期,曹操手下謀士郭嘉也對於項羽的失敗也有自己的看法,就是一個“勢”字。天下大勢,項羽失勢,劉邦得勢。項羽欲以武力爭天下,而本人十分殘暴,先是坑殺了向他投降的秦軍,而在攻入咸陽之後,又火燒阿房宮。在分封各路諸侯王時,不以功勞,而以親疏關係分封,引起許多人的不滿。並且常年出軍征戰,完全不顧百姓渴望和平的心情,因而失去民心,失去天下大勢。而劉邦則在一開始就有忠厚長者的美譽,在各路諸侯中名譽很好。當他攻破咸陽之後,能嚴加管束士兵,做到毫不侵犯,更是難得,百姓對仁厚的劉邦是十分喜愛的。

韓信用8個字詮釋項羽為何會失敗,而郭嘉卻只用了1個字

很多人都在惋惜項羽的失敗,而以上種種事情綜合在一起,究其根本是因為項羽失去民心,才導致他的失敗,而劉邦成功,恰恰是抓住了民心。可惜項羽一手好牌在手,卻最終被他打成爛到不行,這又能怪誰呢?悠悠,天下興亡,得民心,得天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