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2天送达日本的100万只口罩背后是一场物流战

马云2天送达日本的100万只口罩背后是一场物流战


“一场疫情下的物流新战役,正徐徐拉开帷幕。”


3月2日,5辆长16.5米的厢式货车从天猫超市菜鸟浙江嘉兴仓连夜出发,前往上海海关,车上装载的是送往日本的100万只口罩。

在短短几天内,阿里巴巴筹集到几百万件口罩,通过上海海关,迅速送往日本、韩国、伊朗。

电商平台,首次作为战备物资物流运转中心,挑战前所未有。


疫情下,“心脏仓”上线

时间回转到30天前,正值国内疫情爆发高峰,马云向日本医疗国际化机构名誉理事长二阶俊博求助,向日本寻求国内紧缺的医用物资。很快,紧急筹措的12.5万套防护服由日本运往中国。

这批物资抵达中国的当天,就送到了湖北武汉、黄冈、宜昌、鄂州,浙江杭州、温州、宁波,以及河南郑州、南阳、信阳,辽宁大连,海南三亚等地20多家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手中……

一场疫情下的物流新战役,正徐徐拉开帷幕。

疫情爆发后,各地医院、政府陆续发出各类急救物资的援助请求。

小到浴巾、皮筋、纸巾、干电池、拖鞋、毛巾、脸盆,大到冰箱,甚至几十、几百箱的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不同需求方的数量要求各不相同,规格也是五花八门,从寻找物资到运送物资,对于标准化运作下的物流体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年初一,位于浙江的菜鸟网络嘉兴仓被连夜改造成疫情下的“心脏仓”——连接各路应急物资来往运输的核心。口罩、防护服,以及所有应急急救物资,进入心脏仓后,不用去其他省市的“地域仓”中转,直达需求方手中。

在心脏仓背后,有两条“大血管”运行——

一是统筹来自政府渠道、社会渠道的物资需求,盘点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需求量,协调内部采购。

二是输出,物资入库后,整理、录入、建档、维护、调拨,以最短时间把物资流转至需求方。

一进一出的两条“血管”相互配合,确保上千万应急物资从嘉兴这个仓库直接运往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手中。

马云2天送达日本的100万只口罩背后是一场物流战


疫情下的物资之困

在全国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找齐物资是最不可确定的挑战。

全国超过346支医疗队奔赴湖北武汉,支援人数超过4.26万人。心脏仓的大部分需求都是来自这些支援前线的医疗队。除了口罩和医用物资以外,一次性用品的需求量最大,寻求生产源也最不易。

以“一次性内裤”为例,接到前方需求后,仓内库存数量超过需求,但要符合特定的男女型号、大小规格时,现有库存在短时间内无法满足。

采购团队紧急增加采购人员,在全国范围重新搜索,在对比了几十家生产企业后,从地理位置、产品品质,到企业信誉多重因素考量后,最终将生产源锁定在一家跨行业企业—— 一家生产“一次性头套”的商家,愿意无偿为前线医护人员捐赠3000套一次性内裤,缓解了当时的物资供应压力。

往日寻常可见的商品,疫情下都成为了稀缺资源。“许多工厂都不开工”,不少前线需要的商品,库存跟不上,只能临时找厂商生产,在十几家工厂中也只能找到一家合适的。

“确认2月19日能开工,却在2月18日晚上被告知无法开工。”据负责寻货的小二回忆,因为工厂附近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整个生产线因此封锁。

产线有疫情,临时被封,这样的意外已经成了疫情期间的常态。

一边是应急物资种类繁多,一边是供应源头充满种种不确定性。即便是阿里巴巴这样成熟的电商平台,在疫情期间,想要寻找合适的商品也不容易。

心脏仓的背后,是天猫超市、天猫国际、淘宝心选等团队的几千名小二在支撑,他们将触角伸向全国乃至全球,用人力克服现实的困境,满足前线物资保障。

马云2天送达日本的100万只口罩背后是一场物流战


最大对手是不确定性

采购急迫,派发更急迫。对于承担这次疫情物资供应链保障的天猫超市而言,如何将入库的物资在多地存在交通管制的情况下送出去,同样是一道超纲难题。

当小二们将紧急采购的物资从全国各地送入心脏仓后,仓内便迅速进入“备战状态”。

例如以最快的速度在几百箱口罩中,迅速盘点出儿童款,成人款,民用口罩,医用口罩;根据需求,将安全裤、防护服按照尺寸、性别,进行个性化打包。

这样的分拨方式,在以往的物流体系中极为少见,耗费时间、人力,还无法用机器取代。

疫情期间,心脏仓的派发对象极其复杂:有医疗队队员,有医疗机构,还有政府,从个人到团队,每个单元需要商品各有不同。有时,一次派发的商品种类多,但单个种类数量少;有时,派发的商品种类少,单品数量多。

疫情下的供应链运转多变、个性化,与以往B2C电商平台常态的运作不同。

在心脏仓上线后,菜鸟的智能机器人也加入其中——通过计算,将需求量与采购结果匹配,迅速规划配送路线。

往常,从浙江发往广州的商品,配送路线是从嘉兴仓出发,途径广州仓,最后派发到消费者手中。疫情期间,心脏仓全面取代了区域仓,直接将商品送到目的地。

零售君注意到,这是一次多元化的社会运输体系的统筹

在心脏仓直线运输的规划中,可被简单分为大件和小件。大件,交给丹鸟物流——通过货运车完成点到点配送;小件,交给顺丰,能够实现24小时速达。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菜鸟完成“上门提货”。

通过灵活多样调配各类物流资源,实现最快速的输送。

“应对计划外的能力是供应链的核心能力,就像个控制塔,通过统筹、调度、衔接,管理不确定性因素,确保物资高效运转。”天猫超市供应链负责人雪满说。

马云2天送达日本的100万只口罩背后是一场物流战

据了解,这次心脏仓所在地嘉兴仓,是天猫超市全国数个核心仓之一,运作至今已有5年时间,这里既靠近浙江北部、上海西部的上游产地,又接近上海通关口岸,在调拨进出口物资时,有先天地理位置优势。

同时,这里也是拥有自动化立库设施的大仓之一,通过大型机器完成货物分拣,效率是人工运作仓储的10倍。

在设计规划时,考虑到这里拥有包括大量SKU的生活物资,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前线的物资需求。

然而,在一次次实战过程中,实际的变化还是超出预计,疫情下的物流战,最大的对手是各种不确定性。

3月初,新冠疫情开始在世界各地蔓延。

“虽然路途遥远,运送相当曲折,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火速发往德黑兰,希望这些物资能够缓减燃眉之急,能够保护那里的孩子,希望疫情尽快结束。”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阿里巴巴再次筹集的100万件口罩,通过上海海关,送往伊朗。

时隔一个月的演练,心脏仓小二很轻松地告诉零售君,这几乎是最简单的一次应急物资运送任务——品类单一,数量集中。

“我很明确,心脏仓内现有口罩,分别是什么类型,什么规格,能否满足需求。至于海关报关、预定舱位,确认接收方,与疫情下复杂的运输方案相比,这几乎是最标准化的操作。”

如今,国内疫情正在得到逐步控制,应急物资的供应压力也得以缓解。据悉,心脏仓的模式将继续保留。这对于习惯了标准化运作的国内供应链而言,是一次难得的练兵,填补了个性化物流的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