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2天送達日本的100萬隻口罩背後是一場物流戰

馬雲2天送達日本的100萬隻口罩背後是一場物流戰


“一場疫情下的物流新戰役,正徐徐拉開帷幕。”


3月2日,5輛長16.5米的廂式貨車從天貓超市菜鳥浙江嘉興倉連夜出發,前往上海海關,車上裝載的是送往日本的100萬隻口罩。

在短短几天內,阿里巴巴籌集到幾百萬件口罩,通過上海海關,迅速送往日本、韓國、伊朗。

電商平臺,首次作為戰備物資物流運轉中心,挑戰前所未有。


疫情下,“心臟倉”上線

時間迴轉到30天前,正值國內疫情爆發高峰,馬雲向日本醫療國際化機構名譽理事長二階俊博求助,向日本尋求國內緊缺的醫用物資。很快,緊急籌措的12.5萬套防護服由日本運往中國。

這批物資抵達中國的當天,就送到了湖北武漢、黃岡、宜昌、鄂州,浙江杭州、溫州、寧波,以及河南鄭州、南陽、信陽,遼寧大連,海南三亞等地20多家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手中……

一場疫情下的物流新戰役,正徐徐拉開帷幕。

疫情爆發後,各地醫院、政府陸續發出各類急救物資的援助請求。

小到浴巾、皮筋、紙巾、乾電池、拖鞋、毛巾、臉盆,大到冰箱,甚至幾十、幾百箱的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不同需求方的數量要求各不相同,規格也是五花八門,從尋找物資到運送物資,對於標準化運作下的物流體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年初一,位於浙江的菜鳥網絡嘉興倉被連夜改造成疫情下的“心臟倉”——連接各路應急物資來往運輸的核心。口罩、防護服,以及所有應急急救物資,進入心臟倉後,不用去其他省市的“地域倉”中轉,直達需求方手中。

在心臟倉背後,有兩條“大血管”運行——

一是統籌來自政府渠道、社會渠道的物資需求,盤點口罩、消毒液、防護服需求量,協調內部採購。

二是輸出,物資入庫後,整理、錄入、建檔、維護、調撥,以最短時間把物資流轉至需求方。

一進一出的兩條“血管”相互配合,確保上千萬應急物資從嘉興這個倉庫直接運往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手中。

馬雲2天送達日本的100萬隻口罩背後是一場物流戰


疫情下的物資之困

在全國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找齊物資是最不可確定的挑戰。

全國超過346支醫療隊奔赴湖北武漢,支援人數超過4.26萬人。心臟倉的大部分需求都是來自這些支援前線的醫療隊。除了口罩和醫用物資以外,一次性用品的需求量最大,尋求生產源也最不易。

以“一次性內褲”為例,接到前方需求後,倉內庫存數量超過需求,但要符合特定的男女型號、大小規格時,現有庫存在短時間內無法滿足。

採購團隊緊急增加採購人員,在全國範圍重新搜索,在對比了幾十家生產企業後,從地理位置、產品品質,到企業信譽多重因素考量後,最終將生產源鎖定在一家跨行業企業—— 一家生產“一次性頭套”的商家,願意無償為前線醫護人員捐贈3000套一次性內褲,緩解了當時的物資供應壓力。

往日尋常可見的商品,疫情下都成為了稀缺資源。“許多工廠都不開工”,不少前線需要的商品,庫存跟不上,只能臨時找廠商生產,在十幾家工廠中也只能找到一家合適的。

“確認2月19日能開工,卻在2月18日晚上被告知無法開工。”據負責尋貨的小二回憶,因為工廠附近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整個生產線因此封鎖。

產線有疫情,臨時被封,這樣的意外已經成了疫情期間的常態。

一邊是應急物資種類繁多,一邊是供應源頭充滿種種不確定性。即便是阿里巴巴這樣成熟的電商平臺,在疫情期間,想要尋找合適的商品也不容易。

心臟倉的背後,是天貓超市、天貓國際、淘寶心選等團隊的幾千名小二在支撐,他們將觸角伸向全國乃至全球,用人力克服現實的困境,滿足前線物資保障。

馬雲2天送達日本的100萬隻口罩背後是一場物流戰


最大對手是不確定性

採購急迫,派發更急迫。對於承擔這次疫情物資供應鏈保障的天貓超市而言,如何將入庫的物資在多地存在交通管制的情況下送出去,同樣是一道超綱難題。

當小二們將緊急採購的物資從全國各地送入心臟倉後,倉內便迅速進入“備戰狀態”。

例如以最快的速度在幾百箱口罩中,迅速盤點出兒童款,成人款,民用口罩,醫用口罩;根據需求,將安全褲、防護服按照尺寸、性別,進行個性化打包。

這樣的分撥方式,在以往的物流體系中極為少見,耗費時間、人力,還無法用機器取代。

疫情期間,心臟倉的派發對象極其複雜:有醫療隊隊員,有醫療機構,還有政府,從個人到團隊,每個單元需要商品各有不同。有時,一次派發的商品種類多,但單個種類數量少;有時,派發的商品種類少,單品數量多。

疫情下的供應鏈運轉多變、個性化,與以往B2C電商平臺常態的運作不同。

在心臟倉上線後,菜鳥的智能機器人也加入其中——通過計算,將需求量與採購結果匹配,迅速規劃配送路線。

往常,從浙江發往廣州的商品,配送路線是從嘉興倉出發,途徑廣州倉,最後派發到消費者手中。疫情期間,心臟倉全面取代了區域倉,直接將商品送到目的地。

零售君注意到,這是一次多元化的社會運輸體系的統籌

在心臟倉直線運輸的規劃中,可被簡單分為大件和小件。大件,交給丹鳥物流——通過貨運車完成點到點配送;小件,交給順豐,能夠實現24小時速達。在一些緊急情況下,菜鳥完成“上門提貨”。

通過靈活多樣調配各類物流資源,實現最快速的輸送。

“應對計劃外的能力是供應鏈的核心能力,就像個控制塔,通過統籌、調度、銜接,管理不確定性因素,確保物資高效運轉。”天貓超市供應鏈負責人雪滿說。

馬雲2天送達日本的100萬隻口罩背後是一場物流戰

據瞭解,這次心臟倉所在地嘉興倉,是天貓超市全國數個核心倉之一,運作至今已有5年時間,這裡既靠近浙江北部、上海西部的上游產地,又接近上海通關口岸,在調撥進出口物資時,有先天地理位置優勢。

同時,這裡也是擁有自動化立庫設施的大倉之一,通過大型機器完成貨物分揀,效率是人工運作倉儲的10倍。

在設計規劃時,考慮到這裡擁有包括大量SKU的生活物資,可以在短時間內滿足前線的物資需求。

然而,在一次次實戰過程中,實際的變化還是超出預計,疫情下的物流戰,最大的對手是各種不確定性。

3月初,新冠疫情開始在世界各地蔓延。

“雖然路途遙遠,運送相當曲折,但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火速發往德黑蘭,希望這些物資能夠緩減燃眉之急,能夠保護那裡的孩子,希望疫情儘快結束。”

在短短几天時間內,阿里巴巴再次籌集的100萬件口罩,通過上海海關,送往伊朗。

時隔一個月的演練,心臟倉小二很輕鬆地告訴零售君,這幾乎是最簡單的一次應急物資運送任務——品類單一,數量集中。

“我很明確,心臟倉內現有口罩,分別是什麼類型,什麼規格,能否滿足需求。至於海關報關、預定艙位,確認接收方,與疫情下複雜的運輸方案相比,這幾乎是最標準化的操作。”

如今,國內疫情正在得到逐步控制,應急物資的供應壓力也得以緩解。據悉,心臟倉的模式將繼續保留。這對於習慣了標準化運作的國內供應鏈而言,是一次難得的練兵,填補了個性化物流的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