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嶺村――獅子山北

今天繼續講述《黃島村莊系列》――青島市黃島區辛安辦事處趙家嶺村

趙家嶺村,地處南山後坡,坐落於辛安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3公里處,東臨牛王廟村、崑崙山路、海爾大道;北近東南辛村、西南辛村,緊靠海爾工業園和辦事處工業園;西靠上莊村及南、北下莊村。2006年,全村有38戶、105口人,居民有趙、李、劉、商、竇等姓氏,除少數屬滿族外,其餘為漢族。

清光緒年間(公元1885年前後),一趙氏老人因家境貧寒,帶領全家從南辛安村(後分為東南辛、西南辛村)搬遷到這裡。以給別人看山、種點薄地維持生活。1913年前後,南下莊村南山李姓因獨門獨戶,便遷來居住。

以前,村名為南辛安南山。1948年冬,為再次解放薛家島、消滅國民黨軍殘餘勢力,村裡駐有解放軍一個營。當時,沒有正式的村名,東南辛、西南辛村稱本村為南山,東邊各村則稱西南山,上、下莊村又稱東南山,叫法不ー。駐村解放軍一位指導員曾提議,村裡趙姓較多,且又處在嶺地,可定村名為趙家嶺村。但當時一直沒有外傳,也沒人叫,仍沿用舊稱。1962年以後才正式定名趙家嶺村。

村周圍山、溝重疊,樹木從生。村南有獅子山(土固山)、石牆山。

趙家嶺村――獅子山北


獅子山,長0.5公里,貌似一頭龐大的雄獅橫臥東西,獅尾在東,獅頭面西。“左耳”後有塊方石,高6米、寬4米,看似牌坊,故名“牌坊石”。前面有一石洞,深6米、高3米,稱為“大石過洞”。裡面又岔出三個小洞,向裡延伸。洞中間能坐七八個人,是夏天乘涼、雨天避雨的好地方。洞下側溝內奇石繁多,有蛤蟆石、石鼓石、石馬石等。蛤蟆石,南北順臥溝裡,似蛤蟆張口捕食。石鼓石,好像一面戰鼓。早年,放牛娃經常坐在上面用石頭敲打,發出“咚、咚”的聲音。石馬石,宛如一匹昂首挺立的烈馬。常有人爬到馬背上坐坐,後被人採石用了。“獅子”尾部和腿部,也因採石挖掉。

石牆山,位於村正南,東西長近200米,海拔500米,又稱石老婆山。遠遠望去,可見石老婆頭梳髮髻,懷抱嬰兒、穩坐在山右邊,面帶愁容。石老頭山,則如老漢蹲在山左邊,低頭愁眉,口叼菸袋抽著悶煙。在石老婆山下溝內有一巨石,名水牛石,形似球狀,有上千噸重。傳說,楊二郎擔著兩塊石頭經過南山頂時,放下扁擔歇腳。哪知扁擔扣散開,一塊石頭順坡滾到山下,形成了水牛石。可惜後來被人採石毀掉。

廟樑子,山青水秀,綠樹蔥鬱。這裡曾有兩座山神廟,上、下各一座,建於清朝。廟寬3米、高3.6米,內供石頭刻成的山神爺爺、山神奶奶塑像。1966年“文革”時被毀,廟基仍清晰可見。

解放戰爭時期,村民積極出夫,推小車運糧食,抬擔架救傷員,支援解放軍。

1945年7月16日中午,人們剛吃過午飯,有一股土匪30多人悄然入村,竄到每家每戶搶奪財物(主要是大煙土)。當時,人們在自家田地裡種植大煙,以換取微薄的收入,用於維持生活。誰也不願意交出,便機智勇敢地與土匪展開鬥爭。土匪東翻西找,砸箱倒櫃,像瘋狗一樣用槍支對準人們亂捅亂擰。還心狠手辣地把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抬到鍋框上,威脅說要用火燎。這位老人寧死不屈。就在把柴草抱到屋裡正要點火時,有個土匪的槍突然走火。眾土匪一時受驚,扔下老人倉皇逃跑。村民們逃過了一劫。

1949年清明節,駐紮在村裡的解放軍向由薛家島出動的國民黨軍殘部發動猛攻,一舉將其消滅。

新中國成立後,全村有土地150多畝,山林300多畝。農業以種植地瓜、花生、小麥、玉米為主。

1962年,以各自然村為單位成立了農業生產隊、村裡購買了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提高了生產效率。

趙家嶺村――獅子山北


1980年前,村民住的是黑暗潮溼的草房。從這年開始,打舊房蓋新房,家家戶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大瓦房,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1982年,責任田承包,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農業及經濟得以不斷髮展。

1986年,村集體投資建設了山楂糕廠,後停產。1992年,由沂南縣建築公司投資、村裡出地,聯合建造了24室磚窯一座,年產紅磚1200萬塊。2002年,因土地徵用被關閉。

2000年,村裡的部分土地被辛安街道辦事處建設工業園徵用。2002年,剩餘部分被海爾工業園建設徵用。村裡緊抓機遇,致力於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02年投資近500萬元,建設了4500多平方米的工業廠房對外招商。投資50多萬元,成立了鑫寶建築工程公司。投資30多萬元,開發建設了集休閒、觀光、旅遊於一體的芙蓉山百摘園。此園位於村西南廟樑子下端,離村300米。園內栽植有各種果樹和花卉。建有2座蓄水池,水渠500餘米。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74萬元,人均純收入7435元。

後記,《黃島村莊系列》中的文章,其內容資料來源於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莊,其面貌已發生深刻的變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們或許已住進了樓房。但是,那些還沒有拆遷改造的村莊,現在看來彌足珍貴,期待著讀者朋友拿起筆、舉起相機,把這段歷史記憶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