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進化上億年,為什麼沒超越人類?

小馬說旅行


感覺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也說說自己的看法。

對於蝙蝠進化上億年,為什麼沒有超越人類這個問題?其實還可以引申為其他如鴨嘴獸、袋鼠、娃娃魚、大熊貓等很多比人類更加古老的生物。但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有很多反常識的邏輯需要梳理。

第一、所有哺乳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進化是一個過程,只要物種不滅進化就不會停止!

按照現代考古生物學的發現,所有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在內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也就是始祖獸。這種像老鼠一樣的小動物,在進化的長河中不斷分家,分化出了龐大的哺乳動物家族。因此當你站在更為宏觀的歷史尺度上看,蝙蝠和人類在進化長河中的源頭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早一點晚一點進入今天的狀態而已。

概括來說,進化(生物演化)就好像一條流淌的河,每個物種為了生存在主幹上不斷進行分支,其中一些不幸運的分支走向了乾涸;而一些幸運的分支則在偶然間形成了一片湖泊,形成了一個新的物種,等待時間和自然的召喚,再次流淌、分家、進化……

第二、所有物種都是進化中的最優選項,人類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人類天生優秀,只是幸運!

進化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創造文明或者成為人類,而是為了種族的延續,將基因進行延續,將進化進行延續。今天所有的物種包括人類、猴子、蝙蝠,甚至蟑螂、蝗蟲等這些低級動物,都是它們的祖先為適應當時環境的變化,在進化的十字路口所做的最優選項,也就是說都是進化中的幸運兒。

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或者之所以能夠創造文明,並不是因為人類天生不凡,只是大自然的一次偶然,將人類逼到了今天。大約在1200萬年前,因為東非大裂谷降雨量的減少,森林逐漸退化成草原,人類的祖先被迫從樹上下來,從而解放了雙手,為創造工具和複雜思維奠定了基礎。在這場生存競爭中,人類的很多兄弟如: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一個又一個的滅絕,只有智人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第三、最燒腦的問題:人類是最成功的的物種嗎?

當然不是,至少在大自然看來不是!這僅僅是人類站在自身所做的一種自我臆斷,認為人類創造了文明就是進化的成功者。但從進化的根本目的上看,人類到今天相對於很多低級物種實際非常危險,因為人類作為一個種族比他們更加脆弱。

科技產品的大規模運用,不僅讓人類喪失了長途跋涉的體力,而且退化了自己的感官能力。相對動物,人類沒有更明亮的眼睛,也沒有更靈敏的聽力和嗅覺,更沒有尖牙利爪。長期的優越生活,讓人類對食物有了更苛刻的要求;追求個體的生存品質,讓人類沒有大規模的生育意識和能力……人類建立的所有文明和道德,無不在束縛和制約著一個物種最原始的生存能力,這就是文明的代價!如果人類不能依靠自己的文明和科技,迅速走向宇宙,將自己的文明建立在多個生態體系,地球每一次大規模的災難都可能使人類面臨滅頂之災。但對於很多被人類鄙視的低級動物而言,它們依然能夠笑到最後!

以恐龍和我們的祖先為例,一個小隕石就輕易終結了地球上最強大的恐龍,而我們弱小的祖先迅速崛起,佔據了世界的統治地位。因此,重複劉慈欣先生的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而自詡為萬物之靈,認為自己是最成功的物種就是人類的傲慢。在自然面前,在進化面前,其實我們才是弱小的一方。

所以回到這個問題,不是蝙蝠不能超越人類,而是根本沒必要超越人類!

致力科學、科幻,專注深度,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蝙蝠進化哪裡有上億年啊,我們發現最古老的蝙蝠化石只有5200萬年前的歷史。

最古老的蝙蝠化石來自美國懷俄明州的綠河組地層,這個地層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52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這種蝙蝠的名字叫做伊神蝠(Icaronycteris index)。


僅僅從外形上看,伊神蝠已經與今天的蝙蝠沒有太大的區別,也證明了蝙蝠的起源還要更早,但是由於我們沒有發現更古老的蝙蝠化石,因此並不能準確的確定蝙蝠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通過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古生物學家指出蝙蝠與今天的食肉目、偶蹄目和奇蹄目同源,最早可能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末期,但這需要更多的化石來證明。

無論蝙蝠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其歷史都比我們人類要久遠得多,那為什麼沒有超越人類呢?

其實從狹義上比較不同物種之間的成功與否並不是簡單的對比誰比誰更復雜,更高級,而是看它們是否很好的適應了生存環境,並且整個物種乃至類群分佈廣泛、數量眾多、種群健康。如果如此比較的話,蝙蝠並不輸於人類,在人類達到許多偏遠的海島時,蝙蝠都是這些島嶼上唯一的哺乳動物。

蝙蝠不僅分佈廣,它們還是唯一能夠主動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具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夠對抗可怕的病毒,僅僅是這幾點就強於人類!

實際上,今天生活在地球的絕大部分動物都比人類的歷史久遠,按照題目發問,為什麼它們都沒有超越人類呢?因為人類是生物演化的異類,在短暫的進化史上就像是開了加速器,我們人類的確是成功的,但是不能自負的認為自己比其他動物更先進和高級。


古生物探索


在2億多年之前,人類很可能和蝙蝠是一家,畢竟同樣屬於哺乳動物。那為什麼蝙蝠最後演化出了野行、飛行的生物,而人類卻成為萬獸之王了呢?

這事,還要從2億年前開始說起。

哺乳動物的出現

大約在2億年前,哺乳動物就開始出現了,如果你對地球歷史稍微有一點了解的話,你會知道此時還是恐龍的天下,哺乳動物在與恐龍競爭時,由於力量懸殊,哺乳動物只好尋找恐龍看不上眼的生態位生存,比如:地下,以及樹上。而且為了儘可能地躲開恐龍,哺乳動物會選擇夜行的方式生存。

由於哺乳動物與恐龍競爭時處於下風,導致哺乳動物能夠獲取的能量非常少,所以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較小,大概像老鼠一樣大。不過此時人類和蝙蝠的遠古祖先已經出現,它們就是生活在樹上的這一支。

為了更好的捕食,演化出人類的遠古祖先積累了大量的爬樹基因,而另外一個分支積累了飛行的基因,比如:皮膜。這個皮膜其實並不罕見,當初翼龍就是利用這層皮膜飛行的。

雖然演化的路徑不同,但是這兩種方式都能幫助它們更好的生存,因此這兩種生物都被保留了下來。

現在我們知道,積累爬樹基因的就是我們的祖先,而積累飛翔基因的則是蝙蝠的祖先。

蝙蝠與人類的分化

我們知道,生物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大家的演化路徑也不相同。人類之所以積累爬樹的基因,是因為人類遠古祖先可以摘取樹上的果實,因此攀爬基因十分有利於它們的生存。

蝙蝠之所以積累飛行的基因,是因為它們可以快速從這顆樹飛到另外一棵樹,因此飛行基因有利於他們的生存。

由於生活的環境不同,所以同樣一個基因,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有利的基因,但對於蝙蝠來說則是有害的基因。比如:靈巧的手可以幫助猿人摘取果實,但對於蝙蝠則無用,因此猿人或保留該基因,而蝙蝠會淘汰該基因。

久而久之,兩者之間就會積累出完全不同的基因,此時生殖隔離就會出現,這兩個物種從這時起分道揚鑣,走向完全不同的演化之路。

從蝙蝠和人類的分化可以看出,它們演化的目的,並不是超越對方,而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勝利方,更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比賽,比的是誰的後代能生存的更久。

難以量化的較量

在生物之間比拼誰更高等,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在生物學之中,無論是原核生物還是人類都具有相同的地位。

因此說蝙蝠進化上億年沒有超越人類,純屬是無稽之談。

再者,即使我們真的把這兩個生物放在一起比較,蝙蝠並不一定會輸給人類。

從數量上看,蝙蝠是哺乳綱中數量排名第二的物種,僅次於齧齒動物,而人類屬於靈長目,數量無法和蝙蝠相比,因此從數量上比較,蝙蝠獲勝。

從分佈範圍看,人類除了南極洲之外,各個大陸都有人類的存在。蝙蝠分佈範圍雖然也廣泛,但略微比人類要少許多,它們只分佈於中低維度,高緯度地區則不適宜它們生存。從分佈範圍看,人類要略勝一籌。

從適應環境能力看,蝙蝠適應能力較強,可以在髒亂差的環境下生存,而且即使攜帶多種病毒也不會發病。蝙蝠對受傷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強,導致它們幾乎不會生病,壽命如果換算成人類,則比人類要長壽一倍。

人類雖然沒有蝙蝠的超強自我修復能力,但人類學會了改造環境,減少了疾病的發生,而且由於科學的進步,導致人類生存質量提高,壽命也相應的增加。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和蝙蝠都很成功。

也就是說,從不同的角度去比較蝙蝠與人類,我們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單純比較蝙蝠和人類誰更優秀是沒有意義的,既然如此,也就談不上蝙蝠為什麼進化了上億年仍沒有超越人類了。

總結

所有的生物進化原則只有一個,就是儘量適應環境,讓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從這方面看,蝙蝠和人類做的一樣出色。

其實在生物學中,人類並不比其他生物高級,只是我們想當然的認為人類是高等動物而已。


鍾銘聊科學


大約在2億年前,哺乳動物就開始出現了,如果你對地球歷史稍微有一點了解的話,你會知道此時還是恐龍的天下,哺乳動物在與恐龍競爭時,由於力量懸殊,哺乳動物只好尋找恐龍看不上眼的生態位生存,比如:地下,以及樹上。而且為了儘可能地躲開恐龍,哺乳動物會選擇夜行的方式生存。

從適應環境能力看,蝙蝠適應能力較強,可以在髒亂差的環境下生存,而且即使攜帶多種病毒也不會發病。蝙蝠對受傷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強,導致它們幾乎不會生病,壽命如果換算成人類,則比人類要長壽一倍。

人類雖然沒有蝙蝠的超強自我修復能力,但人類學會了改造環境,減少了疾病的發生,而且由於科學的進步,導致人類生存質量提高,壽命也相應地增加。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和蝙蝠都很成功。

也就是說,從不同的角度去比較蝙蝠與人類,我們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單純比較蝙蝠和人類誰更優秀是沒有意義的,既然如此,也就談不上蝙蝠為什麼進化了上億年仍沒有超越人類了。


劉小峰


生物內沒幾個擺脫嘴發達,入肢體發達者。

因此用嘴擺弄物體侷限太大,不能細膩的處置物體,使自身發展不起來,只能停在原初狀態上。

人,用前肢上的手擺弄物體,可分拆及合起來達細膩程度,因而可進步發展。

但,手擺弄物體猿與猴及鼠等都可進行,為何不發展進步呢。

此,緣於人隨時隨即隨地的手持自方便及放大自能力的物體,不是用過就丟掉的,從而可分辨出你的我的他的之物外,更為修改其物更適人更便捷更有效用提供了可能,而猴猿等用後丟掉,沒有改進機會,從而不發展進步。

最關鍵的是人有文明文化,其它生物沒文明文化造成的。

文明是倆人以上可搬抬重物時的互幫輔助。

文化是倆人以上共搬抬重物時的互協同配合一致。

這種多個體合力一致是其它生物作出不的動作。

因而沒生物可超過人。

即,人可多人共做一物時,可一人做這,另一人做那,兩做品合起來是所做的一物。且約定共做後,兩人互不在一起,甚至相距幾里地,各做品合一起仍是同一物的兩不同部分。

現代時,相隔萬里也可做成同物體各不同部件了。

這種互幫協配合一致統一式就是人特徵的文明文化,其它生物作不出此行為的。

文明文化由兩人以上的人群可共搬抬及傳遞搬運物體體現的最突出,如下圖:

(這兩個動作其它生物做不出來)

而最頂級的文化是人託人的做物辦事,即需方不做,委託其他人給自己做,做成由委託者享有,與自做的被委託者無關。這在其它的只能個顧個的生物體上是做不出的行為。

即,其它各生物是誰拿著誰享有的。

最終級的文化是送信人或中間中介無利害關係的第三方調節人,老百姓言為找個評理的地方,這個兩人糾紛不自己解決,而是找個評理第三方評判解決糾紛方式只人類會,其它一切存在體非存在體都不會。只不過此行為更貼近文明些。

這一處於文明與文化之間的行為,在幼兒身上是由向成年人告狀,期望成年人懲罰對方體現的。此行為仍歸託人方式。

人類的進步及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是由於文明文化條件下,具備的做物作事講求好上加好外,還引發出窺視他人所做為自能力增添及修改他人方式達好上加好的完成。

即,文明文化作用下,促人達參照他人方式,加以修改達好上加好的完成。其它存在體不具備此功能,從而雖存在時間極久長,仍達不到人的發達程度。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面對這個問題,真的不知如何回答,因為自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也無這方面的愛好,對這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來簡單說兩句。

我認為,人類和蝙蝠本身物種不同。雖然都是哺乳動物,但人類是靠四肢行走、攀爬來適應環境和獲取獵物以求生存。在捕捉獵物和使用工具的過程中,四肢得到很好的鍛鍊,同時四肢的運動也促進了大腦的發育和進化,進化的大腦反過來更能靈活的支配四肢。而蝙蝠大部分體態較小,靠飛行來獲得空中飛行的昆蟲來獲得生存,肢體和大腦沒有得到像人類祖先那樣的鍛鍊而變得靈活。但它們卻因為飛行捕食,鍛鍊了它們判斷獵物方位的超生探測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類和蝙蝠都是自然界進化的結果,在自然界的千萬生物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各自在自己的環境中生存和延續,至於非得將二者來進行比對,為何在億萬年的進化中蝙蝠沒有超越人類,我個人認為這個觀點並不完美!


和平0729


在2億多年之前,人類很可能和蝙蝠是一家,畢竟同樣屬於哺乳動物。那為什麼蝙蝠最後演化出了野行、飛行的生物,而人類卻成為萬獸之王了呢?

這事,還要從2億年前開始說起。

哺乳動物的出現

大約在2億年前,哺乳動物就開始出現了,如果你對地球歷史稍微有一點了解的話,你會知道此時還是恐龍的天下,哺乳動物在與恐龍競爭時,由於力量懸殊,哺乳動物只好尋找恐龍看不上眼的生態位生存,比如:地下,以及樹上。而且為了儘可能地躲開恐龍,哺乳動物會選擇夜行的方式生存。

由於哺乳動物與恐龍競爭時處於下風,導致哺乳動物能夠獲取的能量非常少,所以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較小,大概像老鼠一樣大。不過此時人類和蝙蝠的遠古祖先已經出現,它們就是生活在樹上的這一支。

為了更好的捕食,演化出人類的遠古祖先積累了大量的爬樹基因,而另外一個分支積累了飛行的基因,比如:皮膜。這個皮膜其實並不罕見,當初翼龍就是利用這層皮膜飛行的。

雖然演化的路徑不同,但是這兩種方式都能幫助它們更好的生存,因此這兩種生物都被保留了下來。

現在我們知道,積累爬樹基因的就是我們的祖先,而積累飛翔基因的則是蝙蝠的祖先。

蝙蝠與人類的分化

我們知道,生物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大家的演化路徑也不相同。人類之所以積累爬樹的基因,是因為人類遠古祖先可以摘取樹上的果實,因此攀爬基因十分有利於它們的生存。

蝙蝠之所以積累飛行的基因,是因為它們可以快速從這棵樹飛到另外一棵樹,因此飛行基因有利於他們的生存。

由於生活的環境不同,所以同樣一個基因,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有利的基因,但對於蝙蝠來說則是有害的基因。比如:靈巧的手可以幫助猿人摘取果實,但對於蝙蝠則無用,因此猿人或保留該基因,而蝙蝠會淘汰該基因。

久而久之,兩者之間就會積累出完全不同的基因,此時生殖隔離就會出現,這兩個物種從這時起分道揚鑣,走向完全不同的演化之路。

從蝙蝠和人類的分化可以看出,它們演化的目的,並不是超越對方,而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勝利方,更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比賽,比的是誰的後代能生存得更久。

在生物之間比拼誰更高等,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在生物學之中,無論是原核生物還是人類都具有相同的地位。

因此說蝙蝠進化上億年沒有超越人類,純屬是無稽之談。

再者,即使我們真的把這兩個生物放在一起比較,蝙蝠並不一定會輸給人類。

從數量上看,蝙蝠是哺乳綱中數量排名第二的物種,僅次於齧齒動物,而人類屬於靈長目,數量無法和蝙蝠相比,因此從數量上比較,蝙蝠獲勝。

從分佈範圍看,人類除了南極洲之外,各個大陸都有人類的存在。蝙蝠分佈範圍雖然也廣泛,但略微比人類要少許多,它們只分佈於中低緯度,高緯度地區則不適宜它們生存。從分佈範圍看,人類要略勝一籌。

從適應環境能力看,蝙蝠適應能力較強,可以在髒亂差的環境下生存,而且即使攜帶多種病毒也不會發病。蝙蝠對受傷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強,導致它們幾乎不會生病,壽命如果換算成人類,則比人類要長壽一倍。

人類雖然沒有蝙蝠的超強自我修復能力,但人類學會了改造環境,減少了疾病的發生,而且由於科學的進步,導致人類生存質量提高,壽命也相應地增加。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和蝙蝠都很成功。

所有的生物進化原則只有一個,就是儘量適應環境,讓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從這方面看,蝙蝠和人類做的一樣出色。

其實在生物學中,人類並不比其他生物高級,只是我們想當然地認為人類是高等動物而已。




阿健的生活日常


很多人對於進化論或者說進化都有種誤解,就是會認為人類才是地球生物進化的終端,所有動物的終極進化目標都是成為人類。就像是古代神話傳說那樣,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修道成仙后都會變成人身。

但是,生物進化的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現存的所有生物都是經過億萬年不斷的進化和淘汰而剩下的成功者,所有的物種都是最合適目前這個時代的,沒有高低之分,也談不上誰超越誰。

人類只是萬千物種中,很幸運的發展了智慧,成為一種依靠智慧來適應自然環境的生物,單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並不見得比其他物種更優越。

每一個物種進化的路線不同,但同樣是自然選擇,同樣是優勝略汰。所以,無論是蝙蝠,還是其他生物,都是在自然競爭中的勝利者。他們能生存到現在,說明比起其他祖先的後代,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所以說,不管是蝙蝠,還是其他靈長類動物,它們再過幾億年也不會進化為人類,因為每種生物進化的路線是不一樣的。同時,也很難說誰超越誰,這就需要看從哪個方面看了,是適應能力超越?還是物種存在時間誰更久?還是誰的智慧更高級?

如果說在荒山野嶺的生存能力,那麼蝙蝠肯定超越人類啦。如果說飛行能力,那也超越人類啦,是不是呢?


寒蕭99


這事,還要從2億年前開始說起。

哺乳動物的出現

大約在2億年前,哺乳動物就開始出現了,如果你對地球歷史稍微有一點了解的話,你會知道此時還是恐龍的天下,哺乳動物在與恐龍競爭時,由於力量懸殊,哺乳動物只好尋找恐龍看不上眼的生態位生存,比如:地下,以及樹上。而且為了儘可能地躲開恐龍,哺乳動物會選擇夜行的方式生存。

由於哺乳動物與恐龍競爭時處於下風,導致哺乳動物能夠獲取的能量非常少,所以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較小,大概像老鼠一樣大。不過此時人類和蝙蝠的遠古祖先已經出現,它們就是生活在樹上的這一支。

為了更好的捕食,演化出人類的遠古祖先積累了大量的爬樹基因,而另外一個分支積累了飛行的基因,比如:皮膜。這個皮膜其實並不罕見,當初翼龍就是利用這層皮膜飛行的。

雖然演化的路徑不同,但是這兩種方式都能幫助它們更好的生存,因此這兩種生物都被保留了下來。

現在我們知道,積累爬樹基因的就是我們的祖先,而積累飛翔基因的則是蝙蝠的祖先。

蝙蝠與人類的分化

我們知道,生物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大家的演化路徑也不相同。人類之所以積累爬樹的基因,是因為人類遠古祖先可以摘取樹上的果實,因此攀爬基因十分有利於它們的生存。

蝙蝠之所以積累飛行的基因,是因為它們可以快速從這棵樹飛到另外一棵樹,因此飛行基因有利於他們的生存。

由於生活的環境不同,所以同樣一個基因,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有利的基因,但對於蝙蝠來說則是有害的基因。比如:靈巧的手可以幫助猿人摘取果實,但對於蝙蝠則無用,因此猿人或保留該基因,而蝙蝠會淘汰該基因。

久而久之,兩者之間就會積累出完全不同的基因,此時生殖隔離就會出現,這兩個物種從這時起分道揚鑣,走向完全不同的演化之路。

從蝙蝠和人類的分化可以看出,它們演化的目的,並不是超越對方,而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勝利方,更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比賽,比的是誰的後代能生存得更久。

難以量化的較量

在生物之間比拼誰更高等,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在生物學之中,無論是原核生物還是人類都具有相同的地位。

因此說蝙蝠進化上億年沒有超越人類,純屬是無稽之談。

再者,即使我們真的把這兩個生物放在一起比較,蝙蝠並不一定會輸給人類。

從數量上看,蝙蝠是哺乳綱中數量排名第二的物種,僅次於齧齒動物,而人類屬於靈長目,數量無法和蝙蝠相比,因此從數量上比較,蝙蝠獲勝。

從分佈範圍看,人類除了南極洲之外,各個大陸都有人類的存在。蝙蝠分佈範圍雖然也廣泛,但略微比人類要少許多,它們只分佈於中低緯度,高緯度地區則不適宜它們生存。從分佈範圍看,人類要略勝一籌。

從適應環境能力看,蝙蝠適應能力較強,可以在髒亂差的環境下生存,而且即使攜帶多種病毒也不會發病。蝙蝠對受傷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強,導致它們幾乎不會生病,壽命如果換算成人類,則比人類要長壽一倍。

人類雖然沒有蝙蝠的超強自我修復能力,但人類學會了改造環境,減少了疾病的發生,而且由於科學的進步,導致人類生存質量提高,壽命也相應地增加。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和蝙蝠都很成功。

也就是說,從不同的角度去比較蝙蝠與人類,我們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單純比較蝙蝠和人類誰更優秀是沒有意義的,既然如此,也就談不上蝙蝠為什麼進化了上億年仍沒有超越人類了。

總結

所有的生物進化原則只有一個,就是儘量適應環境,讓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從這方面看,蝙蝠和人類做的一樣出色。

其實在生物學中,人類並不比其他生物高級,只是我們想當然地認為人類是高等動物而已。


小東主


蝙蝠在歷史上至少存在有5000萬年了,遠比人類誕生的時間要長。長久以來,蝙蝠進化成深居簡出、相貌醜陋、夜間活動、警惕膽小的行為和性情特徵,哪管世事多麼變遷,我自與世無爭。然而,十多年前的SARS,以及今年發生的病毒疫情,都把蝙蝠這種似乎已經淡出人們視線的動物,又重新送上了熱點。蝙蝠身上的確攜帶著1000多種病毒,其中有100多種對人類可能產生致病威脅,但是蝙蝠通過這麼長時間的進化,它們與人類的直接接觸機會非常之少,活動空間又基本上與其它動物很少有緊密的重疊。與此同時,它們自身演化出了異常高效的免疫系統、飛行時體溫升高機制、細胞DNA修復能力,讓身上那麼多病毒也拿它沒有辦法,始終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蝙蝠屬於那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奉獻者,讓那些病毒完全在自己的身上自生自滅,根本不會主動去接觸其它動物更何況人類。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蝙蝠,對於人類來說是有益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可以捕食大量害蟲,比如蚊子、蛾子、金龜子等,一個夜晚甚至可以捕食2000只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作物受到害蟲蠶食的程度,同時也減少了我們人類自然直接被有些害蟲叮咬的困擾。二是可以傳授花粉。有些熱帶和亞熱帶的蝙蝠以採集花蜜為食,它們在吸食花蜜的同時,身體會沾到花粉,在飛到另一朵花上的時候,可以起到為花授粉的作用,這與蜜蜂、蝴蝶等傳授花粉的機理是一樣的。不過,蝙蝠更喜歡在夜間吸食那些顏色不太鮮豔、香味不太濃烈的花的花粉,而且授粉範圍更廣,對於提高植物的多樣性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具有很多研究價值。人們之前正是從蝙蝠身上學會了定位回聲技術發明了雷達等一系列探測設備,除此之外,蝙蝠的代謝產物具有很高的醫學和農學研究價值,而蝙蝠對病毒的免疫機理、細胞DNA修復機制我們目前還尚不明確,不過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一旦取得突破,將會對醫學以及人類健康產業的發展起到飛躍性的推動作用。不要因為病毒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而蝙蝠身上攜帶大量病毒就將蝙蝠妖魔化,畢竟它不會主動去傳染人類什麼疾病,這些疾病的產生,其根本原因在於自己,在於自己的慾望,在於自己對自然的無限索取,在於對其它生物的侵擾和傷害。在正確處理和戰勝此次波及全國的疫情之後,我們更應該深入思考自己的行為,通過反思調整自己與自然的共處之道,更好地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中去,至於蝙蝠進化未超越人類,和基因和生活的環境關係很大,在生物之間比拼誰更高等,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在生物學之中,無論是原核生物還是人類都具有相同的地位。所以兩者並沒有什麼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