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要不要治?先聽聽婦科醫生怎麼說,別病急亂投醫啦

在婦科門診中,在行婦科檢查時,最常看到的是宮頸,很多患者都會問醫生:“幫我看看宮頸有沒有糜爛啊”,那到底什麼叫宮頸糜爛呢?

宮頸糜爛要不要治?先聽聽婦科醫生怎麼說,別病急亂投醫啦

要了解宮頸糜爛,就要先了解以下幾點: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外觀呈西顆粒狀的紅色區,稱為宮頸糜爛樣改變。以往的教科書稱為“宮頸糜爛”,並認為是慢性宮頸炎的最常見病理改變。隨著陰道鏡的發展以及對宮頸病理生理認識的提高,“宮頸糜爛”這一術語不再恰當。“宮頸糜爛”並不是上皮脫落、潰瘍的真性糜爛,也不等同於病理學上的慢性宮頸炎的診斷標準。

宮頸糜爛樣改變可能是生理性的柱狀上皮異位,也就是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頸管的柱狀上皮所取代,陰道鏡下表現為寬大的轉化區及內側的柱狀上皮。

宮頸糜爛樣改變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炎症時的宮頸柱狀上皮充血、水腫,或宮頸上皮內瘤變以及宮頸癌的早期表現。

宮頸糜爛要不要治?先聽聽婦科醫生怎麼說,別病急亂投醫啦

宮頸糜爛到底治還是不治?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略知一二了。是的,宮頸糜爛樣改變只是婦科檢查時常見的一個體徵,是否需要治療需根據情況而定。

生理性柱狀上皮異位一般可不予處理,但由於覆蓋在宮頸陰道部的單層柱狀上皮具有分泌功能,並且質脆,有些患者可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及性交後出血,對有症狀的患者可給予物理治療,如激光、微波、冷凍、LEEP刀等治療。對生理性柱狀上皮異位合併感染者或者糜爛樣改變是因感染所致,比如細菌性陰道病、衣原體、淋球菌感染需進行相應抗感染治療。因可能是病理性的,比如宮頸上皮內瘤變以及宮頸癌的早期表現,所以對於有性生活史2年及2年以上的婦女,均應每1-2年行宮頸癌防癌篩查,排除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

宮頸糜爛要不要治?先聽聽婦科醫生怎麼說,別病急亂投醫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