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传千年,身高不足1米65的包青天:他的年薪,太让人惊讶

我是图拉,喜欢看文史,尤其喜欢看和你想象中不一样的历史,有同好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哦!

被误传千年,身高不足1米65的包青天:他的年薪,太让人惊讶

影视剧中的包拯形象

说到包拯,包青天,大伙的心里是不是都浮现出一张黑黢黢的脸,额头一个月牙印记的形象?的确,包拯的这个黑碳脸的形象传了很久。

但!是!这不一定准确。

国立故宫南薰殿里存有一张包拯的画像,既没有黑脸也没有月牙,相反是一副白白净净的老生形象!

被误传千年,身高不足1米65的包青天:他的年薪,太让人惊讶

包拯画像

而据包拯的后人包训安叙述,在包拯过六十大寿时,包拯的学生颜查散曾为他画过一幅画像。画作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绘制而成,画中的包公身高一米六五左右,其肤色等均与常人无异。

按照常理,历史人物如果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外貌,都会在记载的时候说明一下,但是我们看《宋史包拯传》,里面并没有关于包拯黑脸的记载,也算是一个佐证吧。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那“清隽古雅”的包青天,怎么就被传成了黑脸呢?

其实吧,包拯黑脸形象还真的出现过在书里,那是清代的一部小说《三侠五义》:“见包公方面大耳,阔口微须,黑漆漆满面生光,闪灼灼双睛暴露”。

被误传千年,身高不足1米65的包青天:他的年薪,太让人惊讶

注意咯,这是一部小说,小说就是会有作者润色和加工的部分,小说中的包拯的确存在历史中,但同时小说还说有展昭和公孙策等,这些人包括很多故事情节可都是虚构的。

所以,这部小说里说包拯是黑脸,就不值得作为参考了。

另外,被描述成黑俩或许还和包拯自己的性格有关系。

简单点说,包拯就是铁面无私,时常黑着个脸,没有笑容。那铁面,黑脸之类的传的久了,可不就把包大人的外貌也给更改了吗。(民间俗语说,要是能等到包拯笑,估计黄河水都能清了吧,就是形容包拯能温柔的笑这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被误传千年,身高不足1米65的包青天:他的年薪,太让人惊讶

除去外貌,我们现在在影视剧,书籍,包括戏曲里也时常看到和包拯有关的那些事件,“铡美案”、“狸猫换太子”、“忠烈千秋”等,包拯俨然成为一个超级“网红”了。让我们拨开时间的迷雾,看看真实历史下包拯到底怎么样。

孝顺是真的孝顺

话说,真实历史上的包拯30岁不到就高中进士第一甲(那年一共有进士377人,其中第一甲为30人,也是十分优秀了)。

然后皇帝让他做官呗,但当时包拯考虑到自己的爸妈年纪都比较大了,就放弃了比较高的官职(因为出任地远),选择了官职低的(出任地离老家近)。却没想到,包拯的爸妈还是不愿意离开老家和他一起去。

这时候大孝子包拯就和皇帝说,我不做官了。然后回家照顾爸妈去了。此后过了几年,他的爸妈相继去世了,等到守丧期也满,包拯还是徘徊,不忍心离去。

同乡的父老认为这么个大好才俊多可惜啊,就多次前来劝慰包拯。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正式当官。

很久以后,包拯死了,得到的谥号为“孝肃”,也是“孝”字当头,他也是对的起这个“孝”字的。

被误传千年,身高不足1米65的包青天:他的年薪,太让人惊讶

刚正不阿,“爱谁谁”

宋朝,曾流传着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就是说暗中想要打点关系却行不通的,只有阎罗王和包拯。

无论是鸡鸣狗盗之徒,还是贪官污吏,就连皇亲国戚他都一视同仁的,想要以私人关系找后门,一概拒绝,谁的情面也不给。

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都被包拯弹劾过。而王奎,这个被皇帝青睐,和宰相关系密切的人,更是被包拯连续弹劾了足足7次!

欧阳修说过包拯:“素少学问,处之乖当”,其实就是说他不懂人情世故。

铁面无私的包拯追求的是公正,而不是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这个性格,从这角度看也是可贵和可爱的。(现在的为官者若每一位都能不畏权贵,秉承正直的价值观,于百姓而言,也是幸福的事)

被误传千年,身高不足1米65的包青天:他的年薪,太让人惊讶

开封府题名记碑,凹陷位置原为包拯的名字,据说仰慕者太多,竟然摸出了凹陷

崇尚“法制”

包拯崇尚“法制”,他强调“治国之要,莫大于法”

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从前我们往往是“人治”多于“法制”。“人治”就是说“为政在人,人忙政息”。“法制”是说,人不论贵贱,要是犯了事情都按照法律来判定。

被误传千年,身高不足1米65的包青天:他的年薪,太让人惊讶

清明上河图,开封

也许,正是因为法制的科学性,包拯才能在权贵遍布,天子脚下的开封做官吧。(欧阳修、蔡襄、范仲淹等都在开封做过官)


算是不缺钱的清官

这么正直的官员,你可能以为他两袖清风,穷的响叮当。的确包拯两袖清风,但他可不缺钱。

首先,包拯身兼多职,他除了坐开封府一把手的位子,还兼职龙图阁直学士和尚书省右司郎中。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除了主业,还在做兼职一样,那收入自然就多了。

另外,宋朝富裕,对待为官者不小气,奉行“高薪养廉”,给的年薪和福利那叫一个多。

《宋史·职官记》记载,包拯的年薪加大米、小麦、绢木、炭等实物福利,差不多有22000贯铜钱,约莫2200万铜钱。而在北宋,汴京雇佣的民夫每日工资大概只要200铜钱,一年不休息就是

7.3万铜钱,看看这差距。

对了,包拯还是大地主,他有朝廷赐予的良田二十顷,差不多两千余亩,收租都能收不少吧。

被误传千年,身高不足1米65的包青天:他的年薪,太让人惊讶

包公祠

你说,这样的薪资条件下,包拯还需要收受贿赂吗?不过,受贿这个事情也和人自身的品格有关系。大贪官和珅不有钱吗,人家照样持续不断的贪贪贪。

而我们这个年代的精英:一生操劳,致力于水稻技术的袁隆平院士;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入围“20世纪最伟大人物”的屠呦呦女士;还有这次,为疫情鞠躬尽瘁的钟南山院士,他们为民为国的奉献,一转身已是大半生。这样的时代英雄们即使国家用高薪养着,咱也不亏!

当然了,史实中的包拯,包青天,虽然没有民间说的“日审阳,夜审阴”的神仙气,却依然配得上“青天”美誉,也必须值得高薪,您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