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武侠电视剧、电影你看过的有多少?给你带来什么感想?

rap伯爵


金庸老爷子的电视剧看过很多,比如《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天龙八部,尤其是乔峰,我看的热血沸腾,甚至那时候还偷偷的练习降龙十八掌(偷笑),记得赶大集的时候,在地摊儿上看到一本书叫降龙十八掌,当时那叫一个激动,把攒了两个月的三块钱掏出来买到手,别提多激动了,当时揣在怀里,不知道有没有跟我有相同经历的小伙伴们。


幻想长大后成为乔峰

乔峰是我小时候特别崇拜的英雄,尤其是黄日华版的,音乐一开,降龙十八掌一打出来,我都会蹦起来拍着手给乔峰加油,太厉害了!尤其是乔峰和鸠摩智比武的那一段:

鸠摩智:能和贫僧达成平手的,这世上没有几人,可惜南慕容早已不堪一击,北乔峰却避而不战,少林的绝学只有到贫僧手上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结果音响一开,乔峰分分钟把鸠摩智打吐血了。


给我带来的启发

乔峰三兄弟其实代表现在社会中的三个阶层身份,乔峰属于那种靠真本事练就的武功,而且战斗意识非常强悍,遇强则强,那么我们普通人也只有像乔峰那样,勤学苦练学好看家本领才能出人头地。段誉属于富二代,一出生就喊着金钥匙,咱们就不说他了,而虚竹呢,属于那种买彩票中奖类型的,所以老老实实的学乔峰即可。

少年立志学乔峰,现在才知道段正淳的人生才是真正达到了巅峰,关注我,为知识点赞。


国学读书汇


讲真的,金古黄粱温五大武侠作家,古龙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我看过七部,梁羽生的看过四部,黄易的我看过三部,温瑞安的仅看过《四大名捕》,以上四位作家的作品我都还没看过原著。只有金庸的作品,除了各种翻拍影视剧我不断在看,还看了几部原著。

金庸的著作,一般都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这是金老作品特别吸引人的一点,加之其细节描写细腻,故事构架清晰明确,人物性格鲜明,世界观简单明了,因此在五位武侠作家中,其作品最容易翻拍,也因此,金庸的诸多作品都曾被多次翻拍。以《神雕侠侣》为例,仅仅我看过的就包括83年刘德华陈玉莲版、95年古天乐李若彤版、98年李铭顺范文芳、98年任贤齐吴倩莲版、06年黄晓明刘亦菲版、14年陈晓陈妍希版,总共六个版本——当然,肯定还有一些我没看过的版本。

好了,下面我就来说一下我曾看过的由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吧。

《天龙八部》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第一部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了。该剧我一共看过三个版本,分别是97年黄日华版、03年胡军版和13年钟汉良版。其中我最喜欢的是97年的黄日华版,这一版也是所有金庸武侠剧里我看得最早的。当年看了这一版《天龙八部》之后,出于对乔大哥的敬仰,我甚至在电视机前跟着乔大哥的动作自学了一套降龙十八掌——当然,没什么破坏力就是了。总之,小时候的我很喜欢乔峰这种硬汉英雄。后来我上了初中,人生最初的萌动也是在这个时候。这个时期的我更喜欢段誉,因为我突然觉得,武功什么的,好像比不上老婆重要,像段誉这种随身带着一堆老婆的才是我的人生偶像。后来参加工作之后,我才意识到,虚竹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功力低微,无崖子表示没关系,我送你,于是虚竹瞬间就有了七十年的精纯内力;没学过高明的功夫,天山童姥表示没关系,我送你,于是果断免学费教了虚竹一大波牛批的武功;娶不上老婆,天山童姥表示没关系,我送你,于是果断从西夏皇宫里给虚竹偷了个大美女来陪睡,而这个被偷来的大美女还是西夏的公主;没有江湖势力,天山童姥表示没关系,我送你,于是威震天下的天山灵鹫宫就成了虚竹的个人团体,而这个团体内部还都是漂亮的美女……总之,虚竹的人生就像某个游戏的广告词:上线就送大礼包,让您轻轻松松就成为顶级玩家。总而言之,不论如何,《天龙八部》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剧情,我还专门去看了原著小说。这本小说向人们传达的是一种“有求皆苦,无求乃乐”的佛家思想,但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金庸的这个思想多少有点消极,因为真正的人生不会像虚竹那样,无欲无求却总有人送,更多的人是像慕容复那样,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却一无所得。但就算如此,就算是奋斗到最后一无所得,这也不是我们放弃追求理想的借口。“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佛之所以能够无欲无求,那是因为佛已经达到了超脱的境界,已经不需要再追求什么,但我们是凡人,凡人需要生存,想要生存就要竞争,就要争斗,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我们是不得不奋斗。

《神雕侠侣》













在诸多金庸武侠剧里,由这本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我看得最多。不为别的,就为了小龙女和杨过之间那可歌可泣的爱情。甚至于,在看完了这部电视剧之后,我一度也想和我的女老师谈恋爱,直到我发现我的女老师们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大妈……嗯,总而言之,《神雕侠侣》还是教会了我很多事,比如啥叫龙骑士,啥叫师生恋,啥叫强坚等等……呃?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算了,细节就不在意了。不论怎么说,《神雕侠侣》是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里面的师生恋虽然容易带坏小朋友,但是比之琼瑶老师的“小三恋爱观”,这里面的恋爱观点要正确的多。对于这部小说,一般认为金庸是在表现一种对于世俗的反抗;我个人以为,金庸在这部小说里想向人们传达的是一种要敢于主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观点,这也是我喜欢《神雕侠侣》的原因。当然,我也明白,在现实中,人的感情要冷漠的多,很难表现出像小说里那样的深情,也很少有人会像小说里那样因别人的爱情而深深的感动,但是我仍然愿意相信这一份感情,因为这样的情感即使不存在,也仍然是人们对于爱和美的一种追求,是人们不能舍弃的梦。

《射雕英雄传》











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一共看过五个版本:83年黄日华版、94年张智霖版、03年李亚鹏版、08年胡歌版、17年杨旭文版。个人以为,这几版电视剧除了李亚鹏版的,其他几版都算不错,其中给我最优观感是83年黄日华版。之所以最推崇83版,原因有二:其一是配乐好听,83版《射雕》共有三个主题曲,分别是《铁血丹心》、《一生有意义》和《世间只有你最好》,三个主题曲各自凸显了三个不同的主题,其中《铁血丹心》侧重描绘沙场报国的英雄情怀,《一生有意义》侧重于郭靖和黄蓉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世界只有你最好》则是重点体现了笑傲江湖的快意,基本上,这三首歌把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所有的重点都囊括了,使我不得不佩服港区的作词作曲家;其二是演员演技精湛,饰演郭靖的黄日华对角色拿捏到位,在表现郭靖的“资质驽钝”时没有用力过猛,而是恰到好处,把郭靖饰演成一个“呆萌”而非“呆傻”的角色,这个定位较为符合原著形象,饰演黄蓉的翁美玲也表现突出,重点表现了黄蓉的机灵聪慧,以至于后来的黄蓉饰演者多少都有点模仿的意思,其他角色如洪七公、周伯通、黄药师等,都有较为出彩的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剧中饰演洪七公的刘丹,后来还在94年张智霖版《射雕英雄传》和95年古天乐版《神雕侠侣》中饰演了洪七公,堪称洪七公专业户。个人以为,《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全系小说里英雄情怀最浓厚的一部小说,也因此,各版《射雕》电视剧都把重点放在了凸显英雄情怀上。但其实《射雕英雄传》除了英雄情怀,还重点描绘了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和相濡以沫的爱情亲情。可以说,《射雕英雄传》是一部在剧情结构和情节上十分庞大的小说,其内容之繁杂,在金庸全系小说中仅有《天龙八部》能与之相提并论。

《倚天屠龙记》











由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一共看过四个版本:94年的马景涛版、01年的吴启华版、03年的苏有朋版、09年的邓超版。除此之外,我还看了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在看了影视剧之后,我专门拜读了《倚天屠龙记》原著,看完原著之后,感觉以上各版倚天都比较差强人意,几乎都拍得有点跑题了。原著的重点在于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义,但是以上四版电视剧都把重点放在了男女爱情上。如果硬要瘸子里选将军,我选01年的吴启华版,因为这个版本多少还凸显了点兄弟情义。不过这个版本槽点也不少,比如说,原著里的五散人,这一版给改成了三散人,不过这个还能理解,比竟原著里彭莹玉和张忠就没多少戏份,砍掉他俩也不太影响剧情,但是后面把范遥和说不得搞死我就不能忍了,人家明明活得好好的,你就算是想凸显一下兄弟情义,也不用把这两位祭献了吧?至于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我只能说打戏很过瘾,但剧情确实是魔改的厉害。再说一说张无忌这个人,我个人的看法是,张无忌有点缺乏担当,现实中,像张无忌这种人是很难被委以重任的,也难有女生会喜欢这种男人。当然,我并不是说张无忌缺少责任心,我的意思是缺乏主动担当责任的勇气。我们来看看张无忌在原著中做的事情吧:掉入明教密道中时,张无忌原本不想练乾坤大挪移,结果被困在密道里,不练出不去,结果就练了;光明顶上,张无忌看到殷天正和武当五侠对招,一边是自己的外公,一边是自己的师叔伯,手心手背都是肉,于是逼得张无忌只好主动出来调停;后来做明教教主也是被杨逍以明教全体的性命相逼迫才答应的。像赵敏这种有心计、行事果断的女孩子,能够喜欢上张无忌,我只能说:我也想当男主角。总得来说,我对《倚天屠龙记》说不上喜欢,但也说不上讨厌,看过之后唯一的感想就是,能不能换个硬气点的男主?

《笑傲江湖》









我一共看过四个版本的《笑傲江湖》:96年吕颂贤版、00年马景涛版、01年李亚鹏版、13年霍建华版。除了电视剧,我还看了由许冠杰主演的《笑傲江湖》电影,以及李连杰主演的《笑傲江湖》电影。《笑傲江湖》的原著我也曾拜读过。对于原著,我个人的看法是,令狐冲是金庸笔下少有的江湖浪子,但是这种浪子和古龙写的浪子又不一样,相比于古龙的浪子,金庸笔下的令狐冲多了几分君子的矜持。比如说,古龙小说里的浪子喜欢撩拨小姑娘,然后撩着撩着就开起了车;令狐冲也喜欢撩妹,但大多是言语的挑逗,最多也就是稍微的肢体接触,玩玩小暧昧什么的,开车这种事一次都没有。除此之外,令狐冲这个人还带着一股特殊的忧郁感,因此在演绎时,这个分寸很难把握,既要演出那种浪荡不羁的自由,又要在浪荡不羁的基础上保有一定的底线,还要再表现出一种潜藏在浪荡不羁之下的忧郁感。个人以为,在以上各版电视剧中,吕颂贤饰演的令狐冲给了我最大的触动,相比之下,其他几位都有一定的缺陷:李亚鹏的演技有点太僵硬,演的令狐冲有点太呆板了;马景涛演的有点太用力,这一版令狐冲有点浪的太过;霍建华则是少了几分忧郁感,这一版令狐冲有点太喜庆了。至于说徐老怪监制的两部《笑傲江湖》电影,虽说剧情上魔改的比较厉害,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里的江湖风味极为浓厚,老徐从另一个角度抓住了金庸想表达的意思——自由。

《碧血剑》



我只看过一个版本的《碧血剑》,那就是00年的林家栋版。然而那还是我多年前看的,至今时今日,我对其中的剧情已经记不太清楚了。至现在为止,我对这部电视剧的印象只剩下五个:阿九姑娘真漂亮,金蛇郎君真帅,能吸毒的雪蟾真神奇,袁承志长得真黑,温青青长得真丑。是的,由于林家栋肤色较深,因此他演的袁承志就比较黑了;至于说女主温青青,我啥也不说了,你去看了就明白了。但这部剧还是有些亮点的,比如说佘诗曼饰演的阿九姑娘,阿九姑娘的真实身份是大明公主,是崇祯皇帝的女儿,这是个非常有心机的角色,事实证明,佘诗曼似乎对演绎心机girl型的角色非常有天分,她演绎的阿九姑娘表面楚楚可怜,实则心机深沉,可到了最后又着实令人恨不起来,佘诗曼在TVB演过多位心机型的角色,比如01年吴启华版的《倚天屠龙记》,佘诗曼饰演心机病娇女周芷若,而在04年的《金枝欲孽》里,佘诗曼又饰演了杀人不见血的尔淳小主,值得一提的是,在01版《倚天屠龙记》里饰演赵敏的黎姿,在04年《金枝欲孽》里饰演了与尔淳斗智斗勇的玉莹小主,这两位美女的二次同台竞技,让当时还年幼的我误以为《金枝欲孽》是《倚天屠龙记》的续集。此外,江华饰演的金蛇郎君也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其英俊的面容和冷酷的眼神,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如毒蛇一般的人,而江华本人也是TVB的一位大拿,其演绎风格多变,擅长多种角色,曾演过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演过阴险狡诈的嫪毐,还演过悲天悯人的唐三藏,是一位实力派演员。相比之下,林家栋的袁承志就有点差强人意,倒不是说林家栋演技不行,而是本身袁承志这个角色就不太正常。《碧血剑》成书于1956年,属于金庸的早期作品,这个时期金庸对于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把控都算不上完美,因此在作品中保留了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袁承志这个人物,就是个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残次品。简单的说,原著小说写的并不出彩,电视剧改编到这个水准已经很不错了。

《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我也只看过一个版本:99年的陈锦鸿版。这版雪山飞狐算是TVB的一个大胆尝试,因为这版雪山飞狐所描述的并不仅仅是《雪山飞狐》里的故事,还有《飞狐外传》里的一些内容,因此,该剧实际上有两个主角,一个是陈锦鸿饰演的胡斐,另一个是黄日华饰演的胡一刀。当然,强行把两部小说硬塞在一部电视剧里的结果就是——剧情容量过大,剧组难以为继,只好剪去大量情节,减轻剧组负担,结果上映以后口碑很一般。同样,由于多年时间未曾回顾,我对这部剧的主要印象就是:福康安,你究竟是乾隆皇帝还是陈家洛?没错,要说这部剧的亮点,那就是魏骏杰,这位TVB的老演员虽然有着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但是演技还是值得一提的,他在这部剧里一人分饰三角,分别是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清朝乾隆皇帝以及满清贵族福康安。这个设计,其实是借鉴了金庸的另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这部小说里,乾隆皇帝和陈家洛是亲兄弟,而福康安则是乾隆的私生子。TVB由这一情节得到启发,请魏骏杰一人分饰三角,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暗示观众这三人之间的关系,不得不说是一个巧妙的安排。

《鹿鼎记》






关于《鹿鼎记》,我一共看过三个版本的电视剧,分别是98年的陈小春版、00年的张卫健版、08年的黄晓明版。除了电视剧,我还观看了1992年上映的,由王晶担任导演、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鹿鼎记》。我的看法是,没有那个演员能比星爷对韦小宝诠释的更到位了。韦小宝是混混出身,不识字,没什么是非善恶观,为人做事也从来不讲什么江湖道义。原著里,韦小宝为了从皇宫里逃出去,能够不顾兄弟情义,在多隆的背后捅上一刀,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韦小宝这个人还是有一定坚守的——若非情非得已,绝不对兄弟们动刀。原著里当皇帝要韦小宝杀天地会时,当天地会要韦小宝杀皇帝时,韦小宝都没动手,这里面一方面是韦小宝确实还顾着一点情义,另一方面也是韦小宝还没被逼上绝路。捅多隆的那一刀之所以能够下得去手,也是因为韦小宝已经被逼上绝路了,不捅这一刀,自己一定会死,那么就干脆“死道友不死贫道”吧!而韦小宝对陈近南说的话也体现了普通老百姓最真实的心理——不管曾经的满清朝廷做过怎样的恶事,也不管外族当政是否妥当,更不管国家的权力斗争,只要吃得饱穿的暖就够了。总得来说,《鹿鼎记》是金庸的一部讽刺小说,讽刺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像天地会诸人这种所谓的“侠客”,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惜祸乱天下,金庸认为这种人已经丧失了侠的本质;另一种人是某些愚昧无知的老百姓,这些老百姓所追求的是三餐温饱,舍弃了人作为高等动物所特有的摆脱了物质的精神追求,在金庸看来,这种活法大概比牲畜强不到哪里去。

除了以上的影视剧,《侠客行》和《连城诀》的电视剧我也看过一星半点,但是因为没有完整的看过,因此就不作评论了。

以上内容,全部都是我的一家之言,我相信,金庸的著作给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肯定会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但这都不要紧,大家可以自行留言讨论,但是请保持语言文明,不要胡侃乱骂。


踏雪寻梅498


对于金庸老爷子的武侠电视剧从小就看,还记得从小时候就想着长大了要做一个行走江湖的侠客。


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看的懵懵懂懂,有时候看不太懂,但还是喜欢看,最是到了打架的时候看的最专注。


到后来的《天龙八部》,特别是黄日华版,最记忆犹新的是乔峰,每次都在等乔峰出场的时候,都是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在想起来都是热血沸腾的。


还有《神雕侠侣》


“问世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从杨过和小龙女身上,我们知道了生死相许。从程英和陆无双在杨过离开后看云聚散,知道了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小小魁


自从上初中知道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个对联,就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上课套在课本里看,回家晚上躲在被子里看,追武侠小说的程度绝对不亚于现在的吃鸡和追剧。每一部都仔细看完,原著全部看完还不过瘾,到处找续集看,非要搞清楚每一部,每个人物关系才罢休。(呵呵,学习要是这么用功,何愁考不上好大学)

看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什么感觉呢?

一、佩服金庸老先生厚实的历史沉淀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了解到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任务原型,缺又与原型有所不同,更吸引人。

二、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性格色彩都非常明显,很容易让看书人找到自己心里的另一个自己,有非常喜欢的有非常憎恨的,有的人爱恨的难以自拔,甚至都迁怒到影视作品中的扮演者了,😃

三、小说中矛盾冲突,爱恨情仇分明,情节合情合理,非常紧凑,引人入胜,看的根本停不下来。很容易把自己融入到剧情发展中。

四、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影响了几代人,很多看完他小说的人,不管男女都有着一个武侠梦,成为一代侠客,劫富济贫,行走江湖,展开自己的一段爱恨情仇。

还记得在手机上看到金庸老先生逝世的新闻,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度怀疑是伪新闻,直到电视播出才恍如初醒,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同时也知道从此再无江湖,自己的武侠梦也无法续写。


星宿793


我看过最多的就是《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

小时候特别喜欢胡军版的《天龙八部》,虽然年纪小看不懂,但电视上播我就看。当时特别喜欢段誉,可能从小就是颜控吧。

《天龙八部》有三条主线,分别是乔峰、段誉和虚竹。想要把每一个人物都表达丰满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天龙八部》我觉得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很清晰,都让人印象深刻。

小时候想成为段誉,因为家世好,每天什么都不用操心,安安分分做个傻白甜就好了。长大后想做虚竹,逆天的运气,明明什么都没有,硬是有人给你送,你说气不气。但其实每个人都是乔峰,所有的东西全都要靠自己努力,现实不会给你很多助力,有时还会有很多挫折。最可气的是还没有乔峰的能力与毅力。

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我也看过很多遍,真的很喜欢。张无忌在光明顶大战六大门派的时候,真的是帅呆了。

长大后呢,就越来越喜欢赵敏了。赵敏是一位文韬武略皆不输男儿的女人,她聪明机敏,就算是张无忌在她手中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她敢爱敢恨,她是元朝的郡主,却为了张无忌放弃了身份、亲人和国家。

有时在想,张无忌何德何能有人爱他如斯。好在,最后张无忌没有辜负赵敏。赵敏什么都没有了,但有一个张无忌陪她隐居海岛。


看看而谈i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这版电影倚天是王晶与金庸共同编导,上映于1993年,但是遗憾的是当时票房并不理想,本来这版倚天该分为两集的,这个是上级,还有一部下级叫倚天屠龙记之魔教圣火令的,但是因为票房投资原因,并没有来得及拍,等到之后在内地上映后,一度引起风潮,可惜的是此时已经过去好多年,许多演员要么是早已息影,要么是忙于其他影视拍摄,导致也是无法再拍,令人引为遗憾,最为可惜的是赵敏终是没有在大都等到张无忌。

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这版电影《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是香港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古装武侠电影,由钱永强执导,张炭编剧,林青霞、巩俐、张敏主演,于1994年3月5日上映。该电影算是当时大电影环境下的优秀产物,不仅用了当时最为顶级的演员和顶级的特效。连它的制作公司都是当时香港最具实力的公司,所以他的宣传和广告普及都是一流的,因此才有了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

鹿鼎记之皇城争霸

鹿鼎记之神龙教主

这两部就不用多说了,作为星爷的代表作之一,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看过的,这部电影在金庸老先生说来都是非常棒的,而星爷所饰演的韦小宝,也是受到金庸先生的大力夸赞的!该片一经发行就风靡了当时的香港,由众多当红女星联袂出演,并由当时最为当红的影视小生星爷作为主角,其精彩程度一度让人二刷三刷,在内地上映以后也是被众多电影频道无数次的放映!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是由程小东执导,李连杰、林青霞、关之琳、李嘉欣等主演的武侠片,于1992年6月26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该片的经典之处在于他引领了香港改编武侠电影的潮流,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后来的许多经典影视改编,都是因为其超高的人气带来的经济收益被当时的资本家所看重,才有了后来脍炙人口的经典武侠剧!该电影中的青霞喝酒一幕即使到了现在,仍被人津津乐道,列为传奇!







婉婷追剧


金庸笔下的武侠剧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

以前家里只有电视,一般只要播这几部电视我都会看。特别喜欢黄蓉的聪明机灵,还能找到像郭靖这样一心一意,武功又好的人,还有黄药师这样武艺高强的父亲,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神雕侠侣》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小龙女和杨过的感情。杨过虽然从小无父无母,倍受欺负,但是他聪明机灵,懂得保护自己。后来虽然有郭伯伯照顾,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多少关爱,信任。所以当他使出蛤蟆功的时候,桃花岛再也容不下他了,被送到终南山后也是倍受欺负,最后流落到古墓才受到古墓孙婆婆的照顾。幸好,这点短暂的关爱造就了后来杨过终于是没有变成像金光瑶这样的坏人,成为了一代大侠。可以说再后来的生活中小龙女就是他的精神支柱,让他不至于对这个世界充满恶意,因为他还有姑姑啊。只有姑姑关心他。

《倚天屠龙记》现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衫女子,好想知道她究竟是谁,居然会用九阴白骨爪。有人推断那是杨过和郭湘的后人,我觉得不是。


风的轻歌1


金庸先生是影响了数亿人的武侠大师,很多人在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被金庸的生花妙笔在自己的大脑中构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浪漫江湖,让多少少年怀揣着仗剑走天涯的梦想,尽管绝大多数人没有实现过这个梦想,但是一想到少年时代就会想到那个充满着奇幻色彩的武侠世界。







金庸小说在一开始的时候读者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金庸武侠的特点是在文章开头的时候往往平淡无奇,但是随着情节的展开和时间的推延,一副绚烂到极致的画面逐渐拉开,读者们往往会因此沉迷于小说的情节而流连忘返。





实际上有句话叫“文以载道”,一部小说记录的是作者在当前的思想阶段,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感悟,对整个宇宙万物的观察,金庸一生写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和一部中篇小说《越女剑》,这十五本书本身就是金庸一生思想变化的过程。





在一开始的时候,金庸是儒家文化的推崇者,在他的小说中从第一本《书剑恩仇录》开始就有浓浓的儒家思想的味道,在《射雕英雄传》中,儒家思想发扬到了极致,并且提出了金庸对于侠客精神的终极理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射雕英雄传》也成了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从《神雕侠侣》开始,金庸先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开始以道为师,郭靖可以和襄阳城共存亡,但是杨过不会,和《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一样,在自己名声最盛的时候,选择退隐江湖,“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的另一巅峰,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是佛家的用语,在这本书中金庸的思想开始倾向于以佛为师。一直到封笔之作《鹿鼎记》,金庸创造了韦小宝,他没有什么侠客精神,最终韦小宝依靠着从红尘中学到的智慧,从社会的最底层成为了人生的大赢家。


菜鸟新媒体


这个话题简直可以开专栏讲,因为金庸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已有数百个版本,我作为重度金庸迷,看过的版本应该也不下几十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邵氏电影就已经开始拍摄金庸作品,不过年代久远,以今天的眼光去看那时的布景武打,大概也难以欣赏,何况流传下来的版本也不多。

八十年代的金庸剧,应该是以83版射雕在大陆的流行为主要标签,翁美玲的俏黄蓉更是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同一阶段拍摄的《神雕侠侣》,虽然有刘德华陈玉莲这样获得金庸本人首肯的神仙选角,而且难得地非常尊重原著,但因为传播不广,远没有同年射雕获得的关注度高。

同样,82年汤镇业黄日华梁家仁的《天龙八部》、84年周润发陈秀珠的《笑傲江湖》、85年吕良伟曾华倩的《雪山飞狐》、86年梁朝伟黎美娴邓萃雯的《倚天屠龙记》、89年梁朝伟的《侠客行》,不是没有广泛播放,就是因为本身剧情硬伤,再加上年代偏早,也已没什么水花。

进入90年代,从94年朱茵张智霖的射雕开始,香港TVB几乎一年一部金庸剧,其中尤其以95版古天乐李若彤《神雕侠侣》和97版黄日华《天龙八部》的广为流传,铸就了大众心中金庸武侠剧的经典高峰。而96年吕颂贤的《笑傲江湖》、98 年陈小春的《鹿鼎记》、2001年吴启华的《倚天屠龙记》,经典程度也仅次于前两部。

2001年以后,香港基本不再翻拍金庸剧,而大陆以李亚鹏版的《笑傲江湖》开启了新的时代。尽管1994年大陆已经拍摄了黄海冰曹颖等人主演的《书剑恩仇录》,但知名度不高,普遍以01版笑傲作为大陆武侠剧纪元。

其实台湾在九十年代也曾孜孜不倦拍摄了不少金庸剧,但还是以合拍的91年孟飞龚慈恩版《雪山飞狐》和94年马景涛叶童周海媚版《倚天屠龙记》最为知名。

至于电影改编,数目繁多,绝大部分只能摘取原著的小部分进行改编阐述,虽然有著名作品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星爷的《鹿鼎记》等等,但和原著风格颇有出入,在此不展开了。

电视剧里,我更偏爱港版。其中不免有从小看港剧的情结作祟,但整体而言,港版的选角绝大部分更符合书中人物气质、演员演技更自然入戏、剧情节奏紧凑、武打指导和呈现水平高、配乐贴合烘托氛围、侠骨柔肠气质明显,哪怕有布景局促、道具简陋、配角熟面孔以及有时剧情改编狗血等种种硬伤,但在传递原著的江湖情仇、人性复杂神髓方面,贡献良多。


喵空空的江与湖


金庸先生小说改编83版17版射雕,古天乐版《神雕侠侣》电影《笑傲江湖》《天山童姥》看过印象深刻喜欢电视版能把整个故事讲完讲完整而电影都改动大。

金庸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继承者,发扬者。在他的作品处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周易,诗词,无一信来就来,和作品无衣无缝的结合,使人回味,拍手称绝,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使我们知道爱情。

郭靖告诉杨过为国为民,侠之大成。这也告诉我什么是侠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他的主角上一脉相成。从第一部《书剑恩仇录》,陈家洛率领红花会兄弟要乾隆恢复汉室,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韦小宝,帮助康熙擒鳖拜,平台湾,在关于国家,关于人民之事上,都欣然而为,对同事,对下属无不爱护有加,有时牺牲自己利益,而成就别人。

金庸先生小说,多读,读一遍不够,在阅读品味人生,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