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生同治立下大功,咸丰为何不追封她父亲,只因死法太丢人

慈禧的父亲惠征在咸丰三年(1853年)去世,享年48岁,然而作为国丈惠征死后并没有得到任何封赏,1865年,慈禧生下咸丰唯一的儿子,咸丰依旧没有对老丈人有任何封赏,直到1862年(死后9年),慈禧掌权,才追封惠征为三等承恩公,作为宠妃之父,未来太子爷的外公,咸丰为何没有任何表示,这还得从惠征之死开始说起。

慈禧普通的家庭出生

晚清时,慈禧凭借生下同治之功,成功走向了权力的顶点,然而这个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其实只是一个普通旗人家庭出生。她的祖父景瑞担任过刑部清档房主事,刑部山东员外郎。

慈禧生同治立下大功,咸丰为何不追封她父亲,只因死法太丢人

父亲惠征是一个监生,从道光十一年(1831年)起一直是吏部笔帖士,其实就是一个负责抄抄写写的普通文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做了15年,直到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他才升为吏部文选司主事。

1852年,惠征外放到安徽徽宁池太广道做道台,这里是江南富庶之乡,这个岗位不仅是要缺,而且还是个肥缺。道台是四品官,这次调动意味着惠征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慈禧生同治立下大功,咸丰为何不追封她父亲,只因死法太丢人

同样也是这一年,惠征的女儿兰儿被成功选入宫子,封为兰贵人,这意味着惠征辉煌腾达的日子指日可待了,他已经是家族三代中官位最高的人,而且 女儿现在又是皇帝的贵人,将来生下一儿半女,自己这个国丈可算光宗耀祖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一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如长江之水奔腾而下,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太平天国席卷全国,惠征临阵逃跑,忧惧而亡

太平天国运功自道光末年爆发以来,已经波及到了江南地区,惠征到任后不久,他亲自督率地方水师巡船,镇压人民的反抗,安徽巡抚对他十分赏识。

咸丰二年,太平军顺江而下,势如破竹,当时的两江总督陆建瀛带兵增援安徽,却在湖北老鼠峡遭遇太平军,几乎全军覆没,陆建瀛侥幸逃脱,路过芜湖时与福山镇总兵陈胜元、惠征商议,决定让惠征去量山督办粮台。

慈禧生同治立下大功,咸丰为何不追封她父亲,只因死法太丢人

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安庆,蕃库30万两银子、40万石漕米被劫,蒋文庆被杀,许多文武官员死的死,伤的伤;惠征一个文官,哪见过这阵势,惠征见势不妙人,便带1万两银子以押解饷银为名逃往南京。

咸丰得知安徽沦陷,大为震怒,下令彻查,相关官员一律革职待办,这其中就有慈禧的父亲惠征,尽管他是咸丰的老丈人,但此时的慈禧还只是一个普通妃嫔,还没有生下同治,自然无法为父亲求情。

惠征被革职待审后,忧惧不堪,不久便一病不起,撒手人还了。他临阵逃跑,忧郁而死,咸丰也没有任何表示。这事也令慈禧抬不起头,更不敢向咸丰要任何恩典了。

慈禧生同治立下大功,咸丰为何不追封她父亲,只因死法太丢人

9年后的追封

1862年,同治元年,慈禧上台,追封惠征为三等承恩公。

承恩公是一个仅次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些皇室子弟专有的爵位和凭借军功得来的公爵之下,“承恩”是蒙受恩泽的意思,意味着爵位的不劳而获。承恩公虽在公爵这下,但却在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之上。

慈禧给惠征的这个追封已经是很高规格的,曾国藩创建湘军,攻灭了太平天国,为清朝续命半世纪之久,也只是封了个一等毅勇侯。左宗棠率兵平定陕甘之乱,收复新疆,维护了中国的疆域,朝廷也只是给了个二等恪靖侯,比曾国藩的级别还低,连公爵的门儿都没有摸到。

慈禧生同治立下大功,咸丰为何不追封她父亲,只因死法太丢人

结束语:

惠征对朝廷一无功绩,二无战功,却凭生了一个女儿,就封三封承恩公。这其实已经是最高的封赏了,而这样的封赏也仅仅是因为女儿得势,就惠征本身的行为而言,临阵逃跑,属于叛徒行为,等待他的应该是牢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