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周朝为什么15年就灭亡了?

洪浩江苏南通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那么为什么武周王朝一代而亡呢?

只是短短的存在了十几年呢?


武则天称帝时已经六十七岁了,在现代看来也算是老年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慢慢的发现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武则天反复琢磨应该立谁为自己的接班人呢?

她犹豫不决,从她立自己的儿子李旦为皇嗣(注意这里的皇嗣不等同于太子)就能看出她的纠结。


那么他为什么纠结呢?

根据当时的情况,有资格做接班人的有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

儿子―皇嗣李旦,庐陵王李显,

女儿―太平公主。

到底该选谁呢?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里面就涉及到古代的文化:

第一自己的侄子武承嗣

武承嗣最大的优势是他姓武。

武则天辛苦一世,不想自己的周王朝一世而亡,那么选自己的侄子无疑是最佳选择。

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祭祀问题。

我们都知道皇帝死后都会有庙号牌位,那么武则天百年以后谁会祭祀她呢?

很明显是他儿子而不是他侄子,大家应该没听说过侄子给姑姑烧纸钱吧!

其实在大臣当中狄仁杰就看出武则天为接班人发愁的问题,也曾从继承人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亲情角度、祭祀角度劝说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

所以武则天对武承嗣犹豫不决。


第二 武则天的儿子

武则天如果立自己的儿子。

那么就代表着武则天所建立的武周王朝一代而亡,武则天不甘心啊!!!

但是武则天百年以后她同样不愿意做孤魂野鬼没人给他祭祀。

如果给儿子那么武则天死后,继承人肯定还会恢复以前的李唐王朝,所以对自己的儿子也是犹豫不决。


第三武则天的女儿

其实这个不用考虑,女儿本来就姓李,更何况封建王朝属于男权社会。

所以武则天假如给侄子那么她的武周政权就会延续下去。

但是武则天恐怕要做孤魂野鬼了,逢年过节没人给磕头上香烧纸钱了。

假如给儿子那么自己辛苦一世建立的武周王朝一代而亡,所以武则天在儿子和侄子二者之间摇摆不定

最终经过苦苦挣扎的武则天向中国古代的宗法妥协了,选择了自己的儿子庐陵王李显。

那么为什么武则天会选择远在天边的庐陵王李显呢?

而不是自己身边的皇嗣李旦呢?


其实道理也简单,因为武承嗣为争夺继承人视皇嗣李旦为对手,既然是对手那么难免会有政治斗争。

再一个李旦一直在武则天身边战战兢兢害怕武则天会除掉他,假如李旦继位以后那么很有可能报复武式一族,武则天当然不希望这些事发生。

所以为了保护武式一族,只能选远在朝堂之外过着百姓生活的庐陵王李显了。

既然都确立了继承人问题而且朝中大臣也都支持还政于李唐,为什么还会发生神龙政变呢?

这就要说到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昌宗 张易之两兄弟。

晚年的武则天经常卧病在床,而且对朝政的把控有所下降。

于是二张兄弟打着武则天的旗号祸乱朝政,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害怕“沙丘政变”(秦朝时期秦始皇死后太监赵高秘不发丧,趁机假传诏书杀死原接班时公子扶苏,改立胡亥这里不在详述)再次发生。于是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二张兄弟,并且迫使武则天退位。


综上所述:武则天的武周王朝一代而亡是败给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礼法,这位一直在和中国古代宗法做斗争的女性最终还是败给了古代的封建礼教。


上班族聊历史


武则天的周朝仅仅15年就灭亡了。可以说武则天是60多岁才登上的皇位,
毕竟已经是风烛残年。在培养继承人的问题上。曾经想过把皇位传给武三思,武承嗣位结果他们都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没有合格的物价人选继位。而且他的皇位是篡夺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很多故旧的老臣都是李氏家族的原班旧部。他们在心里都渴


望还位于李唐家族。其中对恢复历堂家族。功劳最大的莫过于丞相狄仁杰。这些旧部老臣心向着李唐家族。自然是在武则天。去世之后还政于李家天下。


吃核桃健脑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她有着卓越的政治头脑,周朝在她的统治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武则天画像

可就是这么一位有功绩的女皇帝,在她在位15年的时候,朝中大臣们却没能让她继续坐着皇位,把她从皇位上拉了下来,把她建立好的周朝又重新改回了唐朝,此时的武周王朝彻底覆灭,小编通过查阅史料认为,让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只存续了短短15年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武则天

第一个原因:篡权夺位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武则天便开始与其共同料理朝政,李治死后,朝廷大权实则落入了武则天一人之手,经过一段时间后,等待时机成熟了的她便开始自己称帝,改唐为周了。

武则天

虽然武则天用政治手段成功成为了皇帝,但在当时大臣们的眼中,那就是篡权夺位,只是害怕于她的残酷打压,都敢怒不敢言。

第二个原因:任用酷吏

武则天

武则天上任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用了一大批酷吏,使得当时朝廷内外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大臣们整日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哪一天因为说错话而掉脑袋,于是朝廷众臣对武则天决定了的任何事都唯命是从,谁也不敢说个不字,这样的日子过久了,难免不会出现祸患。

第三个原因:骄奢淫逸

武则天

武则天在晚年时期,志得意满,开始享乐,她大修宫殿、佛寺,包养了众多男宠,其中以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为首,武则天晚年非常宠信他们哥俩,使得他们在朝廷上下为所欲为,大肆残杀忠良,在朝中开始与大臣们结怨。

武则天

神龙年间,武则天卧床不起,大臣们趁此机会合谋发动了政变,处死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并且迫使了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

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只存续了15年未能得到长治久安,




阳阳陪你看视频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肯定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存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短短十五年的武周王朝的确算是昙花一现,但武则天依旧是当时最靓的仔!丘山认为周朝的快速灭亡无外乎以下几点:

天生冒险者

骆宾王在《讨武曌檄》起首一句便是“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良,地实寒微”,说明她出身寒微,这就要提起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e),他早年是一个木材商人,隋末结交李渊,与贵族攀亲步入政坛,“暴发户”的春天刚刚来临,结果生下武则天没几年就去世了,武则天从小被两个哥哥欺负,养成了孤傲倔强的性格,《新唐书》中有记载,当得知武则天被选入宫后,他的母亲忍不住哭泣,她却说“见天子非庸人,何儿女悲乎!”,还有武则天驯马。这些都可以看出她还有一种天生的冒险精神。后来临朝掌权,她大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种敢打敢拼的性格虽然让自己的政治地位相对巩固,但同时也得罪了李唐贵族,为自己晚年被迫退位埋下祸根。

中国传统观念里对女性从政的否定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人们从自己的认知上就否定了武则天作为君王的合法性,为了让世人摆脱这一传统观念,武则天大肆鼓吹佛学,并“聚钱百万亿”用来打造像天枢、九鼎、万象神宫这样的超级工程,营造出皇权天授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并且武则天晚年非常信服道教的长生久视的学说漠视政治,有一种“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倾向,因此加快了武周统治阶级的腐败。

任用酷吏迫害李唐宗室

从唐高宗不顾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反对,废除代表关陇贵族势力的王皇后改立武则天,武则天其实已经站到了李唐权贵的对立面,她启用贫寒学子,在她临朝称帝第二年,徐敬业纠集失意权贵讨伐武则天,虽然很快被平定,但与此同时,她提倡告密,开始任用来俊臣、周兴等大批酷吏,大肆屠杀李唐宗室子弟和反对他的朝臣。

武氏家族做大和侍养男宠

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再度拜相,在她称帝的这些年,武氏家族获得了很大的特权,武则天一直持默许态度。在霸道女总裁的宠爱下,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两方势力对李氏继位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这也是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联合禁军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的最直接原因。

主动还权,女皇帝的悲哀

《旧唐书》记载,武皇问李昭德选儿子继位还是侄儿,李昭德曰:“臣闻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岂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也就是说她的侄子继位之后,也不会为自己的姑姑立庙。大唐李姓本就是当时繁荣强盛的代名词,无论武则天拥有何等的丰功伟绩,都不能摆脱她是高宗妻子的事实,所以便把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召回,立为太子,这不得不说是一位女皇帝的悲哀。

无论后人怎样评价她的,都不能抹杀她一生的功过,她的无字碑屹立千年不倒,也似乎讲述着主人不平凡的一生。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武则天绝对是一个异类,也正是因为有了她,才使得历史的长河更加绚烂多彩。


丘山史官


武则天建立的周朝(公元690-公元705),只有15年时间,即使没有政变,周朝也会随着武则天的去世而灭亡。

一、太子已立。武则天在太子人选方面一直摇摆不定,始终在自己的外甥武三思、武承嗣和自己的儿子之间犹豫不决。最后在狄仁杰等人的劝说下,武则天下定决心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时就已基本确定周朝也就只有武则天自己这一朝了。

二、晚年昏聩。武则天晚年任用酷吏,宠幸男宠,造成朝野上下很大不满,加速了周朝的灭亡。公元705年,武则天病势沉重,宰相张柬之、崔玄等联络文武官员多人率领禁军入宫,逼迫武则天退位,拥戴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终年八十二岁。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普遍认可的女皇帝,也是周朝唯一的皇帝,虽然只有短短15年,却继续了唐朝的发展,为后年的开元盛世创造了条件。



九钭重


【导读】武则天大周王朝快速的灭亡是必须的,只有一个原因就可以说明——这个王朝是后继无人的。传给儿子吧,儿子肯定是要光复李唐的;传给侄子吧,就更不可能了,谁能把姑姑的牌位摆放在太庙中呢。所以武周王朝注定只能有一代的了。

  • 武周王朝的天命

武周王朝的国祚能有多少年了,其实从武则天登基就几乎可以知道了。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而当时武则天多少岁呢,已经66岁了,她还能当多久?如果她能活一百岁的话,这个王朝也就只能有34年的时间。

所以她的王朝注定命是短的。这或许也是她能当上女皇帝,而且还能改朝换代的原因之一。所有的大臣都会认为都这么老了,任她驰骋也没啥,早晚是会被熬死的,改朝也只是一时的事情,李唐王朝早晚还是会回来的。

  • 神龙政变——加速武周王朝灭亡的丧钟

当皇帝大家感觉三宫六院的、全天下唯我独尊的,很厉害,但实际上当皇帝和走钢丝差不多。怎么说呢,假如王朝一不小心被颠覆了,你若是一个小吏,下个王朝可能还是可以做官的,但是如果你是皇帝,不好意思,你的命运就只能死。

武则天深知这种现状,所以她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走钢丝的好手,走钢丝就是搞平衡,自己的朝中永远都有两个斗来斗去的政敌,他们之间忙着斗,就没有人会来斗皇帝了。

第一个被武则天选中参与搞平衡的是武氏兄弟,一边是武三思和武承嗣,另一边是庐陵王李显和他的支持者们。不过后来武家开始和李显靠拢,武则天为了继续搞平衡,就拉入的第三方势力,那就是李显的兄弟李旦。

结果后来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李旦最后和哥哥李显达成了某种妥协,并协助五王发动了政变: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张柬之等人,率领五百名羽林军,突然闯入皇宫玄武门,直奔武则天居住的迎仙宫集仙殿。第二天,女皇下旨,由太子李显监国,大赦天下。第三天,女皇再度下旨:禅位于太子李显。

武周王朝就这样快速的灭亡了。单就李显来说,我们有理由相信武则天都那么老了,发不发政变早晚皇位都是自己的,而就凭他的实力,就算发动政变,也会有其他皇帝卫队的反抗。

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神龙政变发生的时候,异常的顺风顺水呢?研究之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李旦不简单。五王之中的袁恕己就是李旦的人,另外还有一个参加密谋政变的一个一笔带过的人——姚崇,他也是政变的核心人物。因为姚崇刚一回京,张柬之就感慨,有了他,大事可成了!这个姚崇实际也是李旦的人。

李旦为什么要协助五王在武则天生前快速发动政变呢?我们可以猜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相对李显,自己的势力还比较小,没办法自己登基,只能提早发动政变,也就是提早做了恢复李唐宗室的功臣,在李显一朝他就成了最有权力的一派,皇帝的位子还会远吗?

武则天走了一辈子钢丝,最终还是毁在自己儿子的小心机里了。


明哲话西游


第一个原因:篡权夺位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武则天便开始与其共同料理朝政,李治死后,朝廷大权实则落入了武则天一人之手,经过一段时间后,等待时机成熟了的她便开始自己称帝,改唐为周了。

虽然武则天用政治手段成功成为了皇帝,但在当时大臣们的眼中,那就是篡权夺位,只是害怕于她的残酷打压,都敢怒不敢言。

第二个原因:任用酷吏

武则天上任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用了一大批酷吏,使得当时朝廷内外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大臣们整日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哪一天因为说错话而掉脑袋,于是朝廷众臣对武则天决定了的任何事都唯命是从,谁也不敢说个不字,这样的日子过久了,难免不会出现祸患。

第三个原因:骄奢淫逸

武则天在晚年时期,志得意满,开始享乐,她大修宫殿、佛寺,包养了众多男宠,其中以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为首,武则天晚年非常宠信他们哥俩,使得他们在朝廷上下为所欲为,大肆残杀忠良,在朝中开始与大臣们结怨。

神龙年间,武则天卧床不起,大臣们趁此机会合谋发动了政变,处死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并且迫使了武则天退位。

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只存续了15年未能得到长治久安,个人觉得上述的三个方面是主要原因,当然其它原因还会有很多,以上观点,只是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



孤独的修路郎


武则天能称帝十五年跟她的政治才能相关,没有出色的政绩与政治手段,武则天不敢称帝,更不可能当十五年皇帝。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驾崩于公元705年,从天授元年690年继位称帝,到死前一直是皇帝。

武则天能称帝15年,是时也运也,她一有能力,二有实力,三有野心,才会一步步筹谋策划,以67岁高龄扫平障碍登基称帝,执政15年,82岁去世,还政于李唐。

武则天称帝要感谢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为争位各使手段,刀光剑影之下,太子李承乾谋反,魏王李泰涉嫌谋嫡,其中还掺杂着吴王李恪翻云覆雨的身影,这几位年长且实力强劲的人物被罢黜或被流放,才给了九皇子李治当太子的机会。

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仅能选拔贤能之士,还严惩贪官污吏,深受百姓欢迎。皇位之争从来都是实力的比拼,是成王败寇。688年,李世民的异母弟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李治的异母兄弟纪王李慎、越王李贞连同纪王的儿子琅琊王李冲等三代李唐皇室宗亲一起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因实力不济,缺乏有效组织兵败,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高宗身体不好,这就给了武则天参与政事的机会,她名义上帮高宗分忧,实际上暗中参与政事,接触政治。长时间对政事的参与,是她之后成为女帝的重要条件,也积累了原始经验。后来高宗死后,她打压儿子,自己则直接参与国事,诛杀李姓皇族,任用酷吏排除异己,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与其他刚上位的皇帝不同的是,在她打压异己的同时,她也不断发现人才,任用人才,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选拔人才,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她统治期间,国家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力强盛,为随后出现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统治被称为颇有“贞观遗风”,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能在一个男权社会脱颖而出,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真是女性的骄傲。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武则天得人心,其女帝的地位也是众望所归。





不吃猫的鱼1128


灭亡原因:晚年相对昏聩,对朝政掌控已大不如前。并且由于其已确定立儿子(李氏)为太子,将来的大势已定,所以李氏的实力迅速膨胀。致使后来政变发生,还政李氏。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

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上阳宫(禁苑之东)。

李显上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二月,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为东都。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古往今来几多愁


第一个原因:篡权夺位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武则天便开始与其共同料理朝政,李治死后,朝廷大权实则落入了武则天一人之手,经过一段时间后,等待时机成熟了的她便开始自己称帝,改唐为周了。

虽然武则天用政治手段成功成为了皇帝,但在当时大臣们的眼中,那就是篡权夺位,只是害怕于她的残酷打压,都敢怒不敢言。

第二个原因:任用酷吏

武则天上任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用了一大批酷吏,使得当时朝廷内外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大臣们整日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哪一天因为说错话而掉脑袋,于是朝廷众臣对武则天决定了的任何事都唯命是从,谁也不敢说个不字,这样的日子过久了,难免不会出现祸患。

第三个原因:骄奢淫逸

武则天在晚年时期,志得意满,开始享乐,她大修宫殿、佛寺,包养了众多男宠,其中以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为首,武则天晚年非常宠信他们哥俩,使得他们在朝廷上下为所欲为,大肆残杀忠良,在朝中开始与大臣们结怨。

神龙年间,武则天卧床不起,大臣们趁此机会合谋发动了政变,处死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并且迫使了武则天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