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朝搞大一统,不实行分封制,华夏文明版图会更大吗?

盗德高点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当时周朝只有实行分封制才是周朝最正确的选择,还不具备搞大一统的条件:

一、商朝灭亡乃是前车之鉴

商王朝实行的内外服制度,这种内外服制度以四方诸侯方国与商王室的关系亲疏远近为基础,关系亲密的、距离商部落较近的称为内服诸侯;关系疏远、距离商部落较远的称为外服诸侯。严格意义上来讲,商部落仅仅是诸多诸侯中实力最为强大的部落,商王就是这个部落联盟的老大,这种体制下,实际上商王对四方诸侯的实际控制力是有限的,所凭借的手段无非就是让四方诸侯自己或者子侄送到朝歌作为人质扣押、让四方诸侯把最有力军队征调给商王使用等等,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灭掉商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诸侯部落的帮助,这些异性诸侯之所以帮助周武王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而实在是因为纣王待他们太差了,如子侄送往朝歌做人质期间惨死在朝歌,纣王动不动就要伐东夷,繁重的徭役、军事负担都会转嫁到诸侯们的身上,他们帮助周武王更多是为自身的利益考虑。可以说,谁当王与他们而言都一样,求的不过是保全自身作为一方诸侯的地位和利益,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随时变换效忠对象。如果周朝不实行分封制,周王也依旧只是部落联盟的首长,无法对四方诸侯加以控制。

二、分封制下周王室实现对四方诸侯的强有力控制

周朝建立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同时兼顾在伐纣中的功劳大小,实行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从“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等级分封制。《荀子·儒效篇》就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说的就是周天子主要将姬姓同宗们分封到各地作为诸侯王,建立诸侯国,作为屏障,以保卫周王室,同时也分封了相当数量的功臣、现代贵族后裔作为诸侯王在位置不是很重要的地方建立诸侯国,他们也要承担保卫周王室的责任,最终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极大地巩固了周天子的权威。

原来的异姓诸侯基本上全部被新分封的诸侯所取代,这些新生诸侯对周天子感恩戴德,对周天子的王命遵从不违,这已经和商朝只是松散的部落联盟截然不同了,周天子不再是部落联盟的首长,而是掌握诸侯分封和废黜大权的天下共主,对四方诸侯得以强有力的控制,实现了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三、分封制背后的华夏文化传播

为了巩固分封制所取得的成果,周公建立了一张套的宗法制度,这些礼仪制度,对于尚处在蛮夷状态的广阔周边地区来讲无疑是先进的,伴随分封制的层层推进,这一整套的礼仪制度也不在不断的向周边地区推进,其他的有如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文化等等都随着分封制的层层推行而不断的传播到周边地区,毫不客气的说,这是周王室刻意而为的一场从上而下的“文化殖民”活动,四方的蛮夷之地已经成了华夏文化的辐射区和同化区,这些华夏文明的传播在当时无疑是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华夏文化圈也从狭小的中原地区不断扩张,覆盖至周朝的统治范围之外,文化的向心力最终促使了华夏一族的形成,增强了华夏一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

四、当时周王室不具备搞大一统

所谓大一统,是指中央王朝或者国君能够号令天下所有可用之人、调度天下所有可用之物完成极大之事,而这一切至少需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其一便是中央王朝实际控制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这是实现大一统的基本实力所在。当时的周王室刚刚建立,周部落只是众多部落中的一个,无论在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上,周部落所占比例都是很小的,其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不占优势,所以,搞大一统是不切实际的。

其二便是周王室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实际上,周王室虽然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周天子与诸侯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周天子的天下共主需要诸侯们的维护和承认,诸侯们的利益位置又需要周天子来保障,其中的厉害关系决定了二者是共同利益联盟,绝非后世封建社会的绝对臣属关系,这点也说明周朝不具备搞大一统。再者,此前的夏、商两朝对没有实行过大一统,可以讲是前无古人,没有经验可借鉴,也说明周朝不具备搞大一统的条件,能实行分封制已经是制度上的极大创新之举了。

周朝统治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互为表里的分封制、宗法制,将华夏文明传播至四周蛮荒之地,促成了华夏一族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人文历史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多多关注!

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从来都是大一统,即便是在先秦时代,这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决定的!



我们是耕种文明,也叫黄色文明,意思是说我们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部或大部来自土地,来自耕作。而这种经济必然决定政治形态,广袤的土地,分散的人口必定会最终走向大一统。



那为什么有分封制和郡县制之分呢?这是由生产技术和经济力量决定的!文化只能决定你的发展方向,而决定统治方式的还是经济的多少和技术的先进落后。



打个比方来说,周天子统治黄河流域,那时的疆域早已超过百万平方公里,这么多的土地要是都由中央来管,光记录统计数字就是一个问题,那时候别说竹简,就是甲骨也很少,这么大的地域土地的肥沃贫瘠,丈量的多少,人民的寡众,单单记录就不可能完成,只能分给各贵族家庭分别掌管,很多还都是结绳记事,那时候缺乏这些统一管理的技术力量啊。



即便我们能统计,也缺乏经济力量来支撑。就不说别的,光土地丈量一项,你就得动用多少人,多少马匹器械去做这件事,而随着人口流动,黄河泛滥,战争等等因素,这些丈量又得逐年重来,当时的政府实在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去支撑这庞大的开支,所以他只能分封,称之为封土建国。



商鞅变法的时代,我们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已经有了本质的提高,铁器的广泛应用,竹简的采集成本下降,井田制的瓦解,私田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力迅速提高,民间也消化了一部分政府职能,使得郡县制在执行上成为可能。所以这种变法不仅仅是强国打仗,也是一场政治统治方式的变革,从此中国从封建制走向郡县制,大一统的分散管理走向大一统的郡县集权管理。



我们的版图大小完全是由文化来定的,因为我们文化的先进性和四周文化的落后性,我们的版图必然向四面八方拓展,而原先跟我们混居的低文化民族,不是被我们同化,就是被迫跟着我们的拓展迁徙到我们的四周,成为少数民族政权,很多也最终被我们同化掉了。



所以,管理方式是由技术和经济水平决定的,而版图是由文化的拓展性决定的,不可混淆。


史书上冬眠的蛇

周代分封其实中国黑暗时代的开始,分封封建制,封建制就是奴隶制,分封是华夏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封神榜其实就是在说和美化分封。



先不论版图,先说周人为什么分封?因为古代战争实际都是民族战争,分封可以打乱族群集中生活的局面,这样以族群为理由的战争就没了。这样看似很好,然而没了战争摧残,但是等级制是终身摧残。周人之所以能想到等级制是因为从古埃及返回的羌人带回来了奴隶制,所以只要看一下周边民族原有的文化就一目了然。就是与羌人有关的民族,比如彝族、藏族、蒙古族和被同化的通古斯,都是有着更加突出的奴隶制文化。而南方本土民系,比如苗、哈尼、佤族、黎族、台湾原住民都是血亲构成的会议制联盟结构。就是说这些民系保持着平等的社会模式。周人唯一的进步只是破巫风,实现人本位变革。

说正题,关于版图。黄种版图基本都是溃逃和移民造就的,就是说版图扩大第一功臣与政权的关系最小。包括所谓满清留下的版图,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闯关东和走西口奠定的。因为认同很重要,没有汉族移民认同,一切都会归零。包括下南洋都是一种版图扩张,只是南洋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没有实现。我是不太看好政权可以推进版图的扩大的。至少黄种人是这样,白种恰恰相反,都是靠开拓,都与政权有关。

周代施行大一统一定比分封好,因为那样不会完全坠入等级制。人心不会太坏。周代那样了,至少还有古风和底线。就是因为还有老本可吃。后来出现百家争鸣,彻底改写历史,人心彻底变坏的第二起点就是百家争鸣唯成功论,所以今天的人看到宋襄公这类讲底线的人都会嘲笑,因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怎么会理解精神价值是个嘛玩意儿。周代施行大一统,如果促成大一统之下的共同认同,那有可能会带着民族心理去开拓。就算黄种人没有侵略性,但那种制度之下,可能人类文明会更早进入现代化。这种可能性非常大。黄种只要被调动起来,就能一飞冲天。也许人类真的是被某种力量操控的,就是要在那个时代让全世界都进入黑暗时代。西方两次黑暗时代,一次就是发明奴隶制,第二次就是发明一神教。我们很不幸,中了第一毒,悲催了近三千年。所以中国的所谓信史是非常不堪的,而好的历史都被那些个畜生们毁了。让我们误以为人类一直都是互相压迫的。其实上古连种族群间都只是主导和跟随关系,并不存在奴役。否则黑人、阿拉伯人这类旧人种早就被折腾没了。


國病

个人感觉周朝在大一统的时候。实行分封制是正确的,都知道。周朝灭掉商的具体细节,也有故意黑化商王的嫌疑,故在大一统的时候,朝局不稳,并且类似反清复明的威胁仍然存在。这个时候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话。可能会丢掉大好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