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過工程師「魔掌」,量產車那些匪夷所思的設計

逃過工程師「魔掌」,量產車那些匪夷所思的設計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三款量產車就很特別,他們很有名氣,卻還敢大膽操作。

按道理屬於工業設計範疇的汽車不應該和「匪夷所思」掛上鉤才對,如果說詩詞作畫是感性美,汽車設計就是理性美了。就好比解釋李白為什麼做不好官,原因和他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很大關係。

放在汽車上,設計師再天馬行空,到量產階段也得被工程師拍死。比如美國科技雜誌《大眾機械》在1935年發佈的狗袋設計,設計師的認為這能避免狗狗把愛車弄髒,但明顯不符合安全法則呀,小型犬還好說,稍大點的怕是極不安分...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如果大家對天馬行空的汽車設計感興趣,可以關注下《大眾機械》。這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汽車設計,單就狗狗這項就還有兩個很有趣的設計可以逗大家一樂。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此設計出現在1954年,當時歐洲的汽車體型小,容不下大型犬,所以一位聰明的愛狗人士把後備箱開了一個洞,改造成了一個寬敞的旅行狗舍。狗狗頭部暴露在外可以呼吸到空氣,就是跟在其後不明所以司機怕是要被嚇個半死。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此設計出現在1955年,為了保證六隻比賽狗的運動量,杜威·布蘭頓設計了這個「犬類健身器」。通過固定在木板上的彈簧連接在狗的項圈上,車子即便以56km/h的速度行駛都不會傷到它們。只不過這種設計肯定和量產車無緣了。

不過腦洞改裝固然有趣,但總覺得少地氣,是量產車卻還能展示出奇思妙想才真神。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三款量產車就很特別,他們很有名氣,卻還敢大膽操作。這很讓人好奇,它們為什麼會從工程師魔掌逃過一劫呢?

天使與惡魔——Autozam AZ-1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Autozam AZ-1給我的第一印象很獨特。

作為一款K-car小跑車,Autozam AZ-1重量只有 720kg,車身窄、轉向模糊,紅區9千轉的設定讓這款車並不容易上手。加上極重的塑料感、呆呆的車頭、比例不協調的側身結構,也都讓人吐槽不少。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Autozam AZ-1其實是使用了大量玻璃纖維覆蓋件

但它又有著非常個性的鷗翼門,把全景天窗和外後視鏡一起整合上去的做法很有趣;Mazdaspeed A-spec升級版本尾部的後備廂蓋又絕對是近些年K-car產品列中最拉風之一,僅用粗暴的連桿機構就解決了開閉問題,一條效法法拉利F40的橋式尾翼則成為了餐桌首選之地,只能感嘆Autozam AZ-1敢想敢玩。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準確來說,Autozam AZ-1概念車版本是由鈴木完成,隨後的工程設計轉由馬自達(的小型車子品牌Autozam)負責,最後又找到鈴木代工......關係好複雜。

馬自達的工程師沒找鈴木算賬,想來想去只能感謝那個時代,當時正值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初期,受此前的消費慾望爆棚,樂趣被推到了很高的位置,但又受經濟下滑刺激,大家又不得不了勒緊褲腰帶。

再說了,鈴木作為K-car小跑的王者,當時的馬自達確實沒敢說話。而且Autozam在1989年東京車展已經展示了3款AZ-550概念車,並向公眾徵求反饋,當時Type A也就是現在面世的這款獲得了大家的好評。總之在各種原因的驅動下,Autozam AZ-1得以保留。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不過歷史證明,這款神經質的K-car小跑因為太弱的車身結構不太符合時代需求,致死率經常出現在各類安全榜單。加之因為售價高,AZ-1最終於1995年9月正式停產,總產量僅為4392輛。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作為一款全球最小鷗翼中置“超跑” ,直到現在,大家對Autozam AZ-1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它確實很有趣,更像是一臺小賽車,但過於激進了。

Subaru XT Turbo 4WD 奇特的不對稱方向盤

出於對稱美學和結構要求,方向盤的輪輻鮮有不對稱。斯巴魯XT貴為斯巴魯1985-1991年期間旗艦轎跑車型,卻偏偏選擇了不對稱設計。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放在工程師眼裡,這樣的設計是不合適的,因為會降低方向盤骨架剛性。

主機廠對於方向盤骨架性能的要求有很多,比如單側彎曲強度測試這一項,就要求在6點、12點等方向分別加載1200N的力(換算下來就會120kg重),要求不能大於一定的變形量。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又或者扭矩強度測試,要求施加±(300~400)N·m左右的扭矩,骨架的偏轉量不能超過一定值。現如今乘用車多使用三幅方向盤,就是希望藉此強化強度。貨車還因為很多沒液壓助力,多采用四幅設定。

除此外,要吐槽的就是這彆扭的不對稱設計了,咋總覺得方向盤擺不正呢?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戰鬥型的左右按鍵設計,配合電玩十足的3D顯示屏讓人驚呼竟然是在一款旗艦跑車中,斯巴魯這是在搞事呢。

為什麼斯巴魯會這麼激進,原因很可能與他們希望打破既往沉悶印象有關。斯巴魯對於這款車的推廣不遺餘力,像湯姆·漢克斯在奇幻電影《飛躍未來》中的座駕就是它。

《飛躍未來》講述了一個十三歲男孩在許願機前許願變成大人後瞬間變成30多歲的成人並進入玩具公司工作的故事,Subaru XT遊戲感和此非常吻合。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其實斯巴魯真正的全時四驅系統就是首次出現在Subaru XT上(1986年),隨後一年還加入了主動扭矩分配。不過因為受日本本土經濟影響,本來以高性價比拼市場的Subaru XT不得不抬高定位,但市場反應不好,1992年就停產了。

奇葩的盒子車——Sebring Vanguard Citicar

有膽說特斯拉Cybertruck鐵男風斜風擋是玩剩下的,Sebring Vanguard Citicar當仁不讓。這位仁兄可不是什麼小人物,放30年前可是電動汽車銷冠。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微型電動車CitiCar只有3.5馬力,續航里程64公里

毫無空氣動力學可言的 Citicar採用了ABS塑料覆蓋件以及鋁管制作車身架構,最高車速達到64km/h。之所以採用鐵男風,有說法是減少了曲面結構能儘量降低外覆蓋件的製造成本。

Citicar於1977年停產。後通用汽車公司收購了Sebring-Vanguard,並於1979年將Citicar改名為Comuta-Car繼續生產。隨後因為小巧輕便,這款車還和美國郵政公司合作推出了郵政版本。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郵政版本車型只有司機位,車長加長為3600mm,配備12馬力電機,72伏電池組和3速變速箱等。

回頭看,Citicar的出現,和它誕生於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有關。因為要節約成本,早期版本的Citicar內部可謂空空如也,就是一臺簡單的「高爾夫球車」。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有種說法是,Citicar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極簡的高爾夫球車。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為了強調個性,Citicar採用了多種顏色版本

關於Citicar趣事挺多,比如這個:一位汽車記者和車主繞著街區兜風時正好碰上高中生放學,車主打趣說,Citicar吸引了十幾歲女孩的注意,比世界上所有蘭博基尼加起來還多。這當然有打趣的成分在,但很好解釋了Citicar是蕭條時代的調味劑,別有一番滋味。

逃过工程师「魔掌」,量产车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

算上CitiCar所有的變種車,截至1979年,總共生產了4444輛,這是自1945年以來在北美組裝的電動汽車數量最多的一次,直到被特斯拉Model S超越。

雅斯頓小結

我們說21世紀開始,汽車設計開始走下坡路不是假話,汽車設計被要求越來越嚴謹,少了大膽。回頭看,在上世紀出現了很多有趣的車型,它們不一定成功,但很好印證了那個時代的需求和自己的思考。感謝設計師和工程師的大膽創作和大家的包容,才讓這些「匪夷所思」的設計出現在我們面前。

About Astoncar

Contact us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