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差別:趙惠文王和葬送四十五萬趙軍的兒子趙孝成王

導語

長平之戰,戰國時期最為悲慘的一場戰役。秦,趙雙方投入的兵馬高達百萬之多,僵持三年之後,以秦勝利告終。勝利者秦軍長平之戰雖然勝利,但自身的損失慘重,在長平之戰中大約有

三分之一的秦軍死於長平,糧食損失更加慘重。秦軍在長平之戰中投入的兵力和糧食已經超越了上黨郡原有的價值。勝利者秦軍損失如此慘重,而趙軍的損失則更加慘重。全國上下壯丁所剩無幾,四十五萬壯丁慘死長平,糧食也彈盡糧絕。若無楚,魏兩國救援,趙國的歷史將永遠的停留在趙孝成王時期。

作為戰國史上最為悲慘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的挑起者,這場戰役的主導者-趙孝成王,作為戰國時期唯一在野戰中向秦軍取得巨大勝利,擁有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伶牙俐齒的藺相如輔佐的趙惠文王之後,兩父子到底有何差別?

父子差別:趙惠文王和葬送四十五萬趙軍的兒子趙孝成王

趙孝成王劇照


趙惠文王用人不疑

戰國時期,趙國除去長平之戰對秦國造成較大的損失外,還有一戰,對秦國造成巨大的損失。而趙國自身卻沒和長平之戰的秦國結果一樣,雖然勝,但卻是慘勝。這場戰役也是戰國時期,山東列國單個國家對秦國造成最大損失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就叫做閼與之戰。

閼與之戰前期,面對前線發來的緊急軍情,趙惠文王坐立難安,在廉頗表示不能善任的情況下。趙惠文王病急亂投醫,找來了以前是收稅的趙奢,看一看他對這場戰役的看法。趙奢當即說出雙方遭遇,狹路相逢勇者勝,還有大量的依據,打動了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當即任命趙奢為閼與之戰的主將,領兵出戰。趙奢不負眾望,故意表現出對戰爭的無知,拖延行軍,再以迅雷不及耳的行軍速度到達前線,猛攻制高點,最後攻下。使秦軍落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戰爭的最後以趙軍獲勝告終,

這一戰,擊潰了秦國十幾萬的大軍,趙國上下一片歡呼,趙奢一戰成名。

父子差別:趙惠文王和葬送四十五萬趙軍的兒子趙孝成王

馬服君劇照


趙孝成王疑神疑鬼

長平之戰前期,趙孝成王派去前線的主將是趙國名將廉頗。廉頗在長平坐鎮兩年之久,傳到趙國王宮中的都是敗仗的消息。雖然敗仗消息多,但都是一些小規模的戰爭,雙方損失不大。面對前線源源不斷的敗仗消息,趙孝成王心裡對廉頗的能力產生了疑問。

此時秦國的應侯范雎派人帶重金入趙,賄賂趙孝成王的臣子和在民間散佈謠言,“秦國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孝成王決定臨陣換將。臨陣換將自古以來就是戰爭中的大忌,用一位不熟悉當時戰爭形勢的小夥,來換一位經營了這場戰役兩年之久的老將,也多虧趙孝成王想的出來。不久前線傳來噩耗,趙國全國上下哭聲震天。

父子差別:趙惠文王和葬送四十五萬趙軍的兒子趙孝成王

長平之戰


趙惠文王識人才

廉頗,藺相如,趙奢三位都是趙惠文王時期的風雲人物。廉頗多次擊敗東方的強國齊國,使齊國不敢侵略趙國的領土。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又在繩池會盟上,逼迫秦昭襄王為趙惠文王敲缶(瓦制樂器),為趙惠文王扳回一局。歸國之後,趙惠文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趙國的一文一武令各諸侯國忌憚,不敢輕易對趙國動刀兵。

比起廉頗,馬服君趙奢更是勇猛,成為戰國曆史上單個國家唯一一位在野戰上大敗秦國的將領,威震列國。趙惠文王時期的強盛,給之後的趙孝成王形成一種無形的膨脹,自以為能抗衡的了當時的秦國。

父子差別:趙惠文王和葬送四十五萬趙軍的兒子趙孝成王

秦國軍旗


趙孝成王不識人才

趙括被趙孝成王任命為長平之戰的主將,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藺相如。藺相如認為趙括只會照搬兵書的兵法,不懂得用兵法,過於死板。趙孝成王不聽。第二個是趙括的母親,趙括的母親對趙孝成王用趙括為將,特別不放心。來到宮中對趙孝成王說,趙括的父親趙奢生前覺得,趙括太過於死板,不懂得戰場上的形勢是得臨機應變。趙孝成王依然不聽。直到四十五萬趙軍命喪長平,趙孝成王才恍然大悟。

長平之戰前期,趙孝成王面對產品嚴峻的形勢,召來樓昌和虞卿,討論如何面對長平之戰嚴峻的形勢。虞卿認為應該派人帶重金入楚、魏兩國請求救援。楚、魏兩個國家和秦國領土相併,想必不會看著秦國吞併趙國,變得更加強大。等到楚、魏兩個國家的軍隊出動,擁有壓制秦國的籌碼後,再和秦國和談,到時主動權就會握在趙國手上。

父子差別:趙惠文王和葬送四十五萬趙軍的兒子趙孝成王

虞卿劇照


庸臣樓昌卻認為,應該直接派人入秦國談和,情況會更加可觀。忍耐不住性子的趙孝成王,不聽虞卿的好言。覺得出使楚、魏兩國的路途太過遙遠,等到使者入楚、魏談好再回來,都得一個多月了。楚、魏又得一個多月才能派兵入趙。乾脆直接派使者入秦,效率更高。

正是這一步棋,將趙國直接拉入絕境。秦昭襄王擺下宴席,招待趙國來的使者,但和談遲遲不肯進行。而此時應侯范雎則到處宣傳秦,趙兩國關係和諧。致使各國都不想幫助趙國。因為不到萬不得已,哪一個諸侯國都不想招惹秦國這隻大老虎。直到趙國長平之戰一敗。無力抵禦秦國的時候,楚、魏兩國才出兵救援趙國。

父子差別:趙惠文王和葬送四十五萬趙軍的兒子趙孝成王

楚、魏兩國的援兵


趙惠文王看重人才,趙孝成王看重親族

趙惠文王在任期間,比較看重人才。而人才的身世,趙惠文王不會太過看重,只要有才就用,藺相如就是最好的例子。經過“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盟之後,直接從一位籍籍無名的門客,升為上卿。趙惠文王一碰到關乎國家利益的問題,都會召集當時較為出眾的人才,藺相如,廉頗都在其中。

而趙孝成王特別看重親族,在任期間,有關國家利益的會議,一般只招平原君、平陽君之類的親族。不會和趙惠文王一樣,召見跟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才。要是接收上黨郡的會議上有廉頗,估計長平之戰就不會發生了。

父子差別:趙惠文王和葬送四十五萬趙軍的兒子趙孝成王

廉頗畫像


總結

趙孝成王無論哪一方面都比不過他父親趙惠文王,特別是在用人和政治手段上,都比不了他父親趙惠文王一點點。如果在用人和政治手段上稍微像他父親趙惠文王一點,長平之戰就不會有四十五萬的趙軍命喪長平了。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