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电影“全程无尿点”?来看看电影剧本里的节奏控制

在叙述与场景阶段,节奏是针对观影反应的一个关键控项,是对作品判定取舍的一个重要依据。它会直接影响观众的观影感受,你必须谨慎地加以控制。在进行叙述导图线上、线下操作时,你需要考虑电影节奏问题。而到了场景阶段,你则每时每刻都要考虑电影节奏问题。节奏的控制是通过方方面面来达成的。

为什么有些电影“全程无尿点”?来看看电影剧本里的节奏控制

参照调度

人对于节奏的感知,是通过参照来实现的。

如果观看一部战争片,前两幕充满了动作戏,而后一幕则是由两个人安静地对话构成的,观众会感到不耐烦。然而,如果前两幕一直是一个人独自坐着,而后一幕是由两个人的对话构成的,就会加快电影的节奏。

观众会习惯某种节奏,并要求从始至终保持相似的节奏。尤其是对于快节奏的动作片而言,如果停下来喘口气,观众更容易感到不耐烦。在慢节奏的电影中,观众适应了慢,如果把节奏加速得过快,观众也会失衡。

节奏是相对的。在动作场景中要保持快节奏,你需要给观众喘息之机;要维持慢节奏,你需要加入一些动作场景。因此,你要对参照进行很好的调度。

为什么有些电影“全程无尿点”?来看看电影剧本里的节奏控制

没有观影动力,节奏会显得非常缓慢。

节奏的控制与观影动力直接相关。

让观众一直跟随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被频繁更替,让观众无法集中于此,或者让观众不知所踪,不知道要跟随什么?

当观众有事做的时候,节奏就不会显得缓慢。但当观众无所事事的时候,再短的时间,他们感觉也是漫长的。当观影动力足够强大时,当下的时刻就好像消失了一样。

观影动力充足,会使节奏得到很好的控制。

为什么有些电影“全程无尿点”?来看看电影剧本里的节奏控制

篇幅分配

篇幅分配是总体规划,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能反映电影是关于什么的。

应了解电影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是需要特别突出的,应该为其分配多少篇幅。

在电影《毕业生》中,为了突出对人生的迷茫,在进行篇幅分配时,本杰明与伊莱恩“相识”“相恋”的过程比较短,而本杰明与伊莱恩母亲偷情的过程相对比较长。

毫无疑问,篇幅分配的核心还是情感线路,它给了你感知节奏的明确指向。你必然要让有关它的内容占据电影最大的篇幅。这会告诉观众这是哪个人物的故事,帮助他们决定对谁投入感情,应该关注谁、追随谁、代入谁、关心谁。

在叙述规划过程中逐步分划幕、序列、场景,这样可以使你非常清晰地看到内容分配的情况。每一次分划,都是对思路的重新整理,让你对节奏更加清晰、明确。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随着叙述安排的变化而变化。

在篇幅分配的过程中,你要突出重点,引导观众的判断。这通常意味着与目标关系不密切的话题、人物、事件必须被删除,否则作品就会失去平衡。

为什么有些电影“全程无尿点”?来看看电影剧本里的节奏控制

删减

略图是节奏控制的基础,意味着你可以对做过的东西进行删减。通过删减可以促进你对节奏的把控。删减之后剩下来的都是重点,而且还会制造更多电影“不在的部分”,激发观众更多的想象。

打岔与叙述中断是非常有效的删减方式,可以把干扰主体的因素都省略掉。

你要考虑:篇幅的分配与核心目标一致吗?哪些可以删除?为了实现最初的目标需要增加哪些内容?

选择从哪里开始,也决定了电影的节奏。通过对入点的调度,采用晚开场的策略,可以直接进入主旨,去掉冗余情节,使节奏加快。

一部电影的开始、一幕的开始、一个序列的开始、一个场景的开场,都是入点。

通过前后文可以控制节奏。

前后文也可以作为你的删减工具。通过前后对应会使很多内容或被省略,或被删减,使情节精练而不拖沓。

为什么有些电影“全程无尿点”?来看看电影剧本里的节奏控制

在电影剧本《让风带我走》中,“关机宴”这场戏就是通过前后文变得异常紧凑的。当社会男说已经订好他和学生女去普罗旺斯的机票的时候,由于此前已经交代了去普罗旺斯是学生男与学生女的约定,不用再多做什么,学生男此刻的状态马上就能让人知道——心碎了。

这不仅保证了这场戏不会冗长拖沓,还调度了“不在的部分”,诱发观众去填充。

前后文对应可以检视出剧情内容的重复。经过删减,你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略图。这样不仅使作品变得更加紧凑,还增加了作品的张力,同样也会加快电影的节奏。

节奏控制还取决于各项任务完成的聚合程度。聚合本身就是变相的删减。当各项任务能够高度聚合的时候,剧情就会变得简短、凝练,拖沓的情况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聚合程度越高,节奏控制得就越好。(节选自《在观众灵魂深处编码——电影编剧实操手册》叙述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