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電影“全程無尿點”?來看看電影劇本里的節奏控制

在敘述與場景階段,節奏是針對觀影反應的一個關鍵控項,是對作品判定取捨的一個重要依據。它會直接影響觀眾的觀影感受,你必須謹慎地加以控制。在進行敘述導圖線上、線下操作時,你需要考慮電影節奏問題。而到了場景階段,你則每時每刻都要考慮電影節奏問題。節奏的控制是通過方方面面來達成的。

為什麼有些電影“全程無尿點”?來看看電影劇本里的節奏控制

參照調度

人對於節奏的感知,是通過參照來實現的。

如果觀看一部戰爭片,前兩幕充滿了動作戲,而後一幕則是由兩個人安靜地對話構成的,觀眾會感到不耐煩。然而,如果前兩幕一直是一個人獨自坐著,而後一幕是由兩個人的對話構成的,就會加快電影的節奏。

觀眾會習慣某種節奏,並要求從始至終保持相似的節奏。尤其是對於快節奏的動作片而言,如果停下來喘口氣,觀眾更容易感到不耐煩。在慢節奏的電影中,觀眾適應了慢,如果把節奏加速得過快,觀眾也會失衡。

節奏是相對的。在動作場景中要保持快節奏,你需要給觀眾喘息之機;要維持慢節奏,你需要加入一些動作場景。因此,你要對參照進行很好的調度。

為什麼有些電影“全程無尿點”?來看看電影劇本里的節奏控制

沒有觀影動力,節奏會顯得非常緩慢。

節奏的控制與觀影動力直接相關。

讓觀眾一直跟隨的東西是什麼?有沒有被頻繁更替,讓觀眾無法集中於此,或者讓觀眾不知所蹤,不知道要跟隨什麼?

當觀眾有事做的時候,節奏就不會顯得緩慢。但當觀眾無所事事的時候,再短的時間,他們感覺也是漫長的。當觀影動力足夠強大時,當下的時刻就好像消失了一樣。

觀影動力充足,會使節奏得到很好的控制。

為什麼有些電影“全程無尿點”?來看看電影劇本里的節奏控制

篇幅分配

篇幅分配是總體規劃,比任何其他東西都更能反映電影是關於什麼的。

應瞭解電影的重點是什麼,什麼是需要特別突出的,應該為其分配多少篇幅。

在電影《畢業生》中,為了突出對人生的迷茫,在進行篇幅分配時,本傑明與伊萊恩“相識”“相戀”的過程比較短,而本傑明與伊萊恩母親偷情的過程相對比較長。

毫無疑問,篇幅分配的核心還是情感線路,它給了你感知節奏的明確指向。你必然要讓有關它的內容佔據電影最大的篇幅。這會告訴觀眾這是哪個人物的故事,幫助他們決定對誰投入感情,應該關注誰、追隨誰、代入誰、關心誰。

在敘述規劃過程中逐步分劃幕、序列、場景,這樣可以使你非常清晰地看到內容分配的情況。每一次分劃,都是對思路的重新整理,讓你對節奏更加清晰、明確。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隨著敘述安排的變化而變化。

在篇幅分配的過程中,你要突出重點,引導觀眾的判斷。這通常意味著與目標關係不密切的話題、人物、事件必須被刪除,否則作品就會失去平衡。

為什麼有些電影“全程無尿點”?來看看電影劇本里的節奏控制

刪減

略圖是節奏控制的基礎,意味著你可以對做過的東西進行刪減。通過刪減可以促進你對節奏的把控。刪減之後剩下來的都是重點,而且還會製造更多電影“不在的部分”,激發觀眾更多的想象。

打岔與敘述中斷是非常有效的刪減方式,可以把干擾主體的因素都省略掉。

你要考慮:篇幅的分配與核心目標一致嗎?哪些可以刪除?為了實現最初的目標需要增加哪些內容?

選擇從哪裡開始,也決定了電影的節奏。通過對入點的調度,採用晚開場的策略,可以直接進入主旨,去掉冗餘情節,使節奏加快。

一部電影的開始、一幕的開始、一個序列的開始、一個場景的開場,都是入點。

通過前後文可以控制節奏。

前後文也可以作為你的刪減工具。通過前後對應會使很多內容或被省略,或被刪減,使情節精練而不拖沓。

為什麼有些電影“全程無尿點”?來看看電影劇本里的節奏控制

在電影劇本《讓風帶我走》中,“關機宴”這場戲就是通過前後文變得異常緊湊的。當社會男說已經訂好他和學生女去普羅旺斯的機票的時候,由於此前已經交代了去普羅旺斯是學生男與學生女的約定,不用再多做什麼,學生男此刻的狀態馬上就能讓人知道——心碎了。

這不僅保證了這場戲不會冗長拖沓,還調度了“不在的部分”,誘發觀眾去填充。

前後文對應可以檢視出劇情內容的重複。經過刪減,你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略圖。這樣不僅使作品變得更加緊湊,還增加了作品的張力,同樣也會加快電影的節奏。

節奏控制還取決於各項任務完成的聚合程度。聚合本身就是變相的刪減。當各項任務能夠高度聚合的時候,劇情就會變得簡短、凝練,拖沓的情況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聚合程度越高,節奏控制得就越好。(節選自《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電影編劇實操手冊》敘述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