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創業,怎樣才能找到靠譜的項目?

想要創業,怎樣才能找到靠譜的項目?


​近幾年,創業的風口一個接一個,讓人們應接不暇,內心不篤定的創業者很容易被表面的趨勢帶歪,跑偏。那麼怎樣才能找到一個靠譜的機會呢?


瞭解宏觀趨勢,洞悉行業走向至關重要


想要創業,怎樣才能找到靠譜的項目?

隨著中國的發展,農業、製造業的比重將快速下降,支撐或取代農業、製造業發展的服務業比重會增大,整體GDP有近30%的結構將因此發生變化。其它服務產業也將由於消費水平的提升、高科技新平臺的出現、農業製造業升級等而不斷升級。

美 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已經放緩,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之中,相對於美國越是落後的產業便越是存在更多更大的機會。這其中蘊藏著無限的機會和可能,等待被挖掘。常看政經類新聞,關注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經濟走勢,定位就會準,方向也不容易跑偏。


尋找靠譜的項目,主要可以選擇如下角度:


TO B

從開源角度尋找

想要創業,怎樣才能找到靠譜的項目?

此外指面向大小企業、各類個體戶經營層面的服務,不能真正幫助經營者節流省錢或者開源賺錢的服務市場很難打開,那麼選擇節流還是開源?

開源優先級往往高於節流。以農業為例,一畝地種植經濟作物年產值通常能達到4000~5000元,其中農資消耗約1000~3000元,農產品到下游銷售終端一 般加價3~5倍,也就是可達到1.2~2.5萬元,把農資鏈條優化10%,幫農戶省100~300元,把產品和銷售能力提升10%,則可以賺 800~2000元,結論不用再做分析已經很明顯。

那麼,優先選擇幫助什麼樣的B端呢?較為分散的市場裡,幫有錢人賺錢更容易因為他們往 往更具備眼界、更易自我更新,也正因為這樣他們更會賺錢更懂得分享。市場規模較大的領域中,ToB服務裡通常很難有一家處於絕對壟斷地位,那麼想賺更多錢的ToB創業者就需要優先考慮目標企業的選擇,一套方案無法實現市場通吃,不同企業的短板也不同,所以要對症下藥。


從互聯網的下沉市場尋找:

想要創業,怎樣才能找到靠譜的項目?

過往的幾年裡,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了城鎮居民(尤其是80、90後)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想找到大的突破是很難的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機會也仍然存在:比如中國老齡化在加速,老年人群體也有著多樣化的需求;比如中國的鄉鎮建設也在加速, 面向縣城、村的互聯網渠道下沉也有著巨大的機會;比如按照職業劃分,互聯網行業相關的服務已經很完善,但是製造業、建築業、化工業等很多領域也有著足夠巨大的市場空間,從業群體也有未被滿足的招聘、培訓、就業、創業、融資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每每聊到這些方向,會聽到很多反面的聲音,老年用戶不會用智能機、農村市場的推廣太辛苦……往往聽到這裡,創業者就已經基本喪失了繼續瞭解的興趣,看不到機會眼裡卻都是困難的人如何在資本不景氣的情況下取得突破獲得成功呢?還有一類創業者也很多,能看到一些賺錢的機會,但是卻忽略了市場的走向。如果是幫助一個本應該被時代淘汰的群體賺錢,那麼只能是一場生意,很難具備資本的投資價值,通過幫助崛起中的群體更快的獲得市場才更容易賺錢也更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

隨著GDP不斷增長,人們的消費能力也在提升,願意為更好的產品或服務付更高的費用,同時需求也逐漸呈現多樣化,如果品牌會更分散規模更小,那麼眾籌的爆發也可能隨之加速。


科技:新技術 新平臺


想要創業,怎樣才能找到靠譜的項目?

新技術的到來讓創業者、資本興奮和衝動,VR、AR、機器人、無人駕駛……外來的高科技熱點在國內似乎並沒有受到資本寒冬的過多影響,過熱的方向中創業者不是會做就可以,而是要做到人中的千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一。

但是,一旦擁有壁壘很高的專利技術,就可以將對手遠遠甩在身後,從而贏家通吃。也就是說,相對普通人而言,專家學者或者技術工程師創業成功的概率會高許多。

新平臺的出現,則讓那些思維發散,能敏銳觸及人們工作,生活中痛點並加以完美解決的人找到了發揮才能的最佳舞臺。天貓,滴滴,共享單車等等,無不是其最傑出的作品,而且它的門檻更低,實現起來也相對容易。

平日多關注相關領域的信息,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創業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