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讀書怎麼讓孩子去讀書--《百年孤獨》


如果你不讀書怎麼讓孩子去讀書--《百年孤獨》

陪你孤獨

望著樓頂的冰雪融化的冰柱,雪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樓下的車輛擁擠而整齊地擺放著,毫無怨言地忍受著前幾場雪的覆蓋,還沒長出新葉的樹枝以及垂到樓底給電瓶車充電的電線隨風拂動著,兩隻流浪狗沒有嬉戲打鬧,隔著不遠的距離靜靜地走著,時不時停下來左右看看…

今年春節不同往年,全國都籠罩在冠狀病毒疫情爆發的恐懼之下,原本七天的假期被慷慨地延長到了15天,悲哀的是人們只能待在家裡盡情地享受這突如其來的幸福,以免被傳染和傳染別人。

《百年孤獨》這是讀第三遍了,第一遍應該是初中或者高中的樣子,當時只是聽說這本書很有名,就買來讀了,裡面的人名總是重複,讀著讀著就不知道在說誰了,硬著頭皮讀完了,什麼也沒記住,除了阿瑪蘭塔·烏蘇拉和奧雷良諾·布恩迪亞(當時沒記祝是誰)偷情那段的細節描寫,滿足了我這個青春期男孩兒的好奇和豐富的想象。

因為人名的關係,此後很多年很少讀小說,怕裡面人名記不住,讀了也白讀。隨著自身的成熟逐漸喜歡起名著來了,開始如飢似渴地讀,就好像要彌補童年犯過錯一樣,在心靈深處某個沉睡的古墓終於被挖掘而要呈現本來的價值一樣,直到工作多年,才為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而懊悔不已。

第二遍前兩年又拾起來,瀏覽了一遍,腦海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一家七代人在馬貢多創業生活的紀事輪迴。直到今年春節這第三次閱讀,才發現這本書真正的價值,也就理解了莫言在接受採訪時說得,他自己在創作過程中收到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影響,沒想到小說可以這麼寫,他的敘事方式和文筆以及魔幻現實的寫作風格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浸淫其中無法自拔,每天讀完躺在床上都要回味一番,然後期待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有這樣的幸運寫出能毗及馬爾克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作品來.

毫無疑問整篇小說圍繞孤獨而寫,而馬爾克斯寫的孤獨不是單調的孤獨,而是從眼神,從氛圍,從人物鮮明的特徵去描寫,如老布恩迪亞被綁在樹上失志是孤獨,布恩迪亞上校領導民主派同保守派的戰爭是孤獨,老年又在工匠間機械地重複製作小金魚是孤獨,雷貝卡的吃土行為,以及阿瑪蘭塔先後拒絕皮埃特羅·克雷斯庇及赫裡奈多·馬爾克斯的求愛,自己晚年不斷編織裹屍布是孤獨,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迪亞從兩個月大就呆在工匠間,後來一直破譯羊皮卷是孤獨,甚至烏蘇拉為整個家族奉獻的一生何嘗不是在孤獨地爭鬥呢。當然還包括很多,你會發現,馬爾克斯賦予孤獨的表現很多,無論貧窮與富足,無論戰爭與和平,無論安靜與喧鬧,無論神聖與世俗,孤獨莫不在其中。

馬爾克斯是通過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去書寫整個哥倫比亞在19世紀30年代以後的100多年間的內戰的國家政治生態,去提醒人們應當團結合作交流,去喚醒愚昧中的良知,虛偽中的真誠,黑暗中的光明。

我們生活在喧囂浮誇的年代,每個人都因忙碌而變得看上去充實,但是內心永遠有一片不能填滿的空間。很多人都弄錯了,以為外在的光鮮能夠穿透內心的隔膜去填充它,然而越是努力去做,越是離它遠去。目前我們都封閉在一個個叫家盒子裡不能出去,伴著隔壁的鋼琴聲,樓上孩子的在地板的跑跳聲,冰箱嗡嗡的電流聲,病毒找不到我們,只是體內的病毒還有多少沒有除去尚不得知。隔離了身體,不能隔離內心,正好有這樣一段時間我們可以不在意外在,去撫摸深不見底的心靈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