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合资车及国产车会因车源紧张而涨价么?

一洋yeeyoung


疫情对于车企的影响有多大,相信大家都是有所体会的,在2月8日的时候,奔驰向天津发了一份函,大意是希望天津能够允许其供应链企业复工,因为奔驰的库存零部件即将消耗殆尽,而停工一天对于奔驰的损失就有4个亿。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品牌经销商不开业或延迟无限期开业。经销商采购的车基本上都是三方车,也就是银行车。经销商不开业就没有进项,每日库存车都会产生高额利息。一旦达到此车的利润与利息的平衡。再不卖利息>利润则赔钱。再加上每日的运营成本(工资,保险,税费,场租,设备折旧,贷款)经销商处于急需处理库存,回收资金的状态。这样的环境不可能不打折

这次疫情对经济打击很大。加之以前,各大车企库存车很多,中国车市本来就进去寒冬。各大车企为了利益,大多降价,现在你看各大城市最多的就是车子,造成各种拥堵,人们消费也逐渐理性,车子的高消费,爆炸式增长的时候已经是过去式

其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姓的普通用车基本都已达到饱和状态。即使疫情过后,普通大众的购买力不会猛增,疫情虽然影响了车企的生产能力,但同时也影响了普通大众的经济收入和购买力,所以本人认为疫情过后合资车和国产车不会因车源紧张而涨价。


无一无所知


自“非典”之后,本次新冠病毒的疫情可谓是十多年来国内面临的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危机,而本次疫情相比起2003年的非典,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这次疫情会对于车市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疫情对于车企的影响有多大

疫情对于车企的影响有多大,相信大家都是有所体会的,在2月8日的时候,奔驰向天津发了一份函,大意是希望天津能够允许其供应链企业复工,因为奔驰的库存零部件即将消耗殆尽,而停工一天对于奔驰的损失就有4个亿。

尽管疫情当前复工的风险很大,这里我们先不去考虑奔驰这样做对不对,但是这其中的经济关系,相信多数人都已经看到了,这还只是奔驰一家车企一天的损失,考虑到全国目前有90家厂商,2019年产销量在50万辆以上的也有17家,如果这些企业集体停工一天,那么整个汽车行业的损失就有几十个亿。

相信这次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车企应该算得上是东风了,由于东风的厂房多数设在武汉,同时其供应链企业也多数分布在湖北境内,受疫情管控的影响,东风可能会有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无法恢复生产,东风旗下的东风本田、东风日产都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疫情对于车企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在生产方面,在销售端,由于受疫情影响,目前绝大部分4S店依旧处在闭门歇业的状态,即便是有少数4S店开门,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相信也很少有人敢去4S店,毕竟多数情况下,购车并不是一个迫切的需求,对多数人来说,在买车这件事上多等几个月甚至是半年都不是什么问题。

此外,在运输端,由于交通管制,目前很多物流都受到了影响,即便车辆被生产出来了,现在也无法及时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因此这次疫情对于车市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

疫情之后车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正如03年的“非典”一样,这次疫情终将过去,无论时间长短,人们的生活也终将恢复正常,但是在疫情过去之后,车市却一定会受到影响。

有03年的经验在前,有一些业内的预测认为车市甚至将出现短暂的销量上涨,毕竟在03年非典过去之后,车市曾经出现了超过100%的上涨,而这次的疫情再一次说明了私家车相对公共交通在私密度以及灵活性方面的优势,因此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10元左右的入门车型在疫情结束之后将会迎来一次短暂的市场爆发。

甚至于有极少数论调认为本次疫情造成了车企的大范围停产,缩减了车企产能,造车市场上车源紧张,因此有可能出现优惠力度收紧等“变相涨价”的行为。然而,这样的想法和车市会如同2003年非典之后迎来短暂的增长一样属于不太现实的情况。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2003年的时候,私家车在国内还没有普及,绝大多数人出行依旧依靠公共交通工具,而当时的中国正是经济快速上升期,大家都已经或者逐渐开始有了购买私家车的基础,这个时候非典疫情正好“点燃”了这个需求,造成疫情过后汽车销量爆发式的增长。然而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趋近饱和,2019年,国内的汽车保有量为2.6亿辆,其中私家车的保有量也超过了2.07亿辆,如果我们按照三口之家来计算的话,那么国内的家庭汽车保有率几乎已经逼近50%,而相应的,在2003年的时候,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只有区区2421万辆,私家车更是只有1219辆,换句话来说,如今国内的私家车保有量已经是当年的17倍,在如此庞大的基础之上,我们很难指望国内车市再出现当年那样的爆发。

此外,和2003年相比,本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当前国民的风险抵抗能力普遍偏低,当时间来到2020年的时候,国内的经济结构已经和2003年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如今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大大增加,截止2018年,我国的城镇就业人口达到了4.3亿,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占比83.6%,这意味着有3.6亿人在非公有制单位当中就业。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冲击尤为严重,员工发现一个月不发工资可能自己就连饭都吃不上,房贷都还不起,而企业主发现只要一个月不营业可能自己就发不起工资,甚至经营不下去,即便是西贝餐饮这样优秀的餐饮企业,甚至也一度公开发文表示自己撑不过3个月。

因此,在经历过这样的疫情之后,大家在面对大件消费的时候会更为谨慎,前些年贷款消费的风头很热,贷款购车的比例也不在少数,而在这次疫情过后,消费者将会更为理性,相比2003年的高储蓄率,如今则是高负债率,这个时候消费者将会着力于重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让自己 被一次意外击倒”,这一点可能不光只是身体上,在经济上同样如此。

在消费者进行经济上的“灾后重建”之时,像汽车这样的大件消费品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前景,而所谓的“入门车型会有短暂的增长”在日渐增长的菜价肉价以及消费者逐渐干瘪的钱包面前,可能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了,面对这样的局面,车企恐怕除了降价也别无他法。


以上


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汽车三国 ,查看更多更全汽车资讯以及评测文章


汽车三国


我给你几个不涨价的原因!

1.每年的2月3月一直到8月是汽车消费的淡季。不要问为什么,十来年的汽车销售趋势得出得结论!所以购车群体不会太大!

2.年前各经销商库存系数基本在高位运行。除了个别车型外,经销商库存十分充足!大家都在想怎么处理怎么会涨价卖?

3.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品牌经销商不开业或延迟无限期开业。经销商采购的车基本上都是三方车,也就是银行车。经销商不开业就没有进项,每日库存车都会产生高额利息。一旦达到此车的利润与利息的平衡。再不卖利息>利润则赔钱。再加上每日的运营成本(工资,保险,税费,场租,设备折旧,贷款)经销商处于急需处理库存,回收资金的状态。这样的环境不可能不打折。

4.从大环境看,中国汽车消费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换挡期间。换购,增购群体比重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豪华品牌销量增加,低端品牌萎缩的原因。中国车市已经连续三年销量下降。相对饱和的市场(注意是相对饱和不是绝对饱和)不会出现抢购涨价!

5.受疫情影响,小公司倒闭的比比皆是,降薪,裁员将会发生。人们收入在疫情期间持续消耗,物价上涨,收入减少。人们更多的是用来消费健康,医疗,食物等基本需求,将会降低或者延迟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减少也即是别人收入的降低。

综上所述:多重因素叠加,车市不会涨价,合资车同样也是此种情况!

当然个别小范围,热销车型的不会受冷!



拉希德壮汉


本人认为疫情过后,合资车和国产车不会因车源紧张而涨价。因为首先在疫情之前,合资车和国产车货源很充足,其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姓的普通用车基本都已达到饱和状态。即使疫情过后,普通大众的购买力不会猛增,疫情虽然影响了车企的生产能力,但同时也影响了普通大众的经济收入和购买力,所以本人认为疫情过后合资车和国产车不会因车源紧张而涨价。


君友11


这次疫情对我们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为武汉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很多零配件生产厂都在这个地方,而受到牵连,全国的生产厂商零部件厂也都停产了,

那关于汽车市场会不会涨价?我觉得这个主要还是分车型了,因为是这样的各家4S店里面都会有存货,而等到疫情结束以后,厂家库存的货也会第一时间向各4s店运送,一些热销品牌的主卖车型,因为本身疫情之前就比较抢手,那疫情之后必然会少量涨价,那如果是滞销车型,那这个时候他就会有一定的这个价格优惠。

建议如果已经有了想买的车型品牌,可以提前关注,并通过汽车类的媒体平台了解各店的库存情况和优惠价格,方便节后买车!


ASK王刚


个人认为不会涨价

给你一组数据:2020年3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0年2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2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8,同比上升6倍,环比上升8倍,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

受疫情影响,2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攀升至14.8,创历史新高。2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仅为去年同期的20%,同比下滑达到80%。2月份是疫情防控最严格、疫情发展最严重的一个月,市场上汽车消费人流急剧减少,汽车厂商的生产节奏被打乱,4S店无法正常营业,销售这块只能慢慢恢复,短期内库存无法消化,销售压力巨大。

合资自主品牌库存系数

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6.21,环比上升1061.5%,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3.38,环比上升655.9%。

2019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跌破了40%的红线,38%的占比,一下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而进入2020年,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所以合资与自主品牌必有一战。

需求者消费信心不足

疫情爆发之后,很多人依赖工资收入,而疫情期间没有收入,原计划购车的很多人因担心后期收入不足而取消购车计划,还会有一部分人对购车的预算降低。

总体而言不论大环境发展趋势还是个人考虑因素在内,短期内不会出现涨价,甚至可能会出现补贴降价刺激消费购车。


晓凯车邦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次的汽车市场可谓是寒上加寒。作为重灾区的湖北有多家车企主机厂以及无数的配件生产厂商!近期奔驰无车辆配件已导致日蒸发4亿元可以看出,雪上加霜!

二、关于会不会涨价这个问题。供大于需-降价。需大于供-涨价。口罩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就目前中国人均车辆拥有量(每1000人拥有147辆)来看,还是有巨大潜力可挖!但是并不是现在!

三、在陆续返工开始,很多经销商可能还会有一些年前的库存,这一批车辆可能会有一定幅度下降。毕竟他们也想卖掉这批车回笼资金,避免高额的利息。



汽车苦行僧


说了你可能不信,生产汽车比口罩容易多了,只要需要,一年内可以让地球人手一台车


阿迪哥101


受疫情影响,大家已经在家憋了快一个月了,许多行业目前也都还没能实质性复工。这对从前年开始不景气的车市来说,无疑雪上加霜。毕竟,经历了接近连续两年的车市寒冬后,各个主机厂都希望新的一年能带来新的气象。没成想,刚进入新的一年,大伙儿就要面临一场更加艰巨的考验。

从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1月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1月汽车销量194.1万辆,环比下降27%,同比下降18%。其中,1月乘用车销量161.4万辆,环比下降27.1%,同比下降20.2%。即便是去年势头强劲的丰田,1月分也仅仅实现14.53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1.2%。

那么,这场尚不知何时结束的疫情,对车市走向有着怎样的影响?疫情过后买车,车价会下降还是上升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

憋足了劲,疫情后各大品牌势必加大促销

历年来,春节前夕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都是购车旺季。毕竟,很多人都想体面地开着新车回家。所以,在经历了年底的促销冲量之后,1月份经销商多少都会有一些库存,以应对春节前的购车小高潮。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0年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7%,环比上升6.3百分点,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已经超过警戒线以上。以目前这种情况来看,厂家和零部件供应商复工时间参差不齐,许多经销商复工时间也一拖再拖,汽车滞销,库存已经是压在众多经销商心头的一块石头。

但更重要的是,疫情结束后,憋足了劲的各大品牌厂家,肯定会卯足了劲各显所能,抢占先机。

放在以前,各大汽车品牌都会根据自己的新车战略和销售目标战略,制定自己的销售节奏。彼此之间除了直接竞品之外,几乎互不干扰。但疫情打乱了正常的市场节奏,待疫情结束,预计所有品牌从厂家到经销商,都会出台有针对性的促销计划,以弥补失去的时间。车市预计会罕见的进入一场所有品牌“同时发力”的状态。这就意味着促销战将会大面积的爆发。

加上当前,不少消费者都希望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一来方便,二来和公共交通相比也相对安全,所以此次疫情过后,很有可能会像2003年非典之后一样,车市或许将迎来一波集中的销量释放。

一方面有购买需求,另一方面各大品牌都卯足了劲,两者能碰撞出怎样的降价大潮,我们拭目以待就好。

求生欲太强,销售顾问被逼成网红

这场无声的战役下,虽然许多消费者不能出门,但经销商也不能闲着,毕竟库存压力太大,不能活生生地被压死。在线VR看车、直播看车已经成为疫情期间主流的看车手段。

此外,短视频平台和和各大直播平台也成为经销商们吸纳客户的重要手段。所以,近段时间我们在这些平台看到,除了直播睡觉、卖日用品的以外,其余全是XX经销商说车、XX经销商卖车、XX卖车小能手……活生生地把销售顾问逼成网红。除了看到销售顾问卖力的直播外,细品之后你就会发现,如果疫情过后去买车,价格肯定会有不小的优惠。因为在销售顾问纷纷线上直播看车、VR看车的背后,或多或少也体现了经销商目前所面临的库存和资金压力。尽管搞直播、在线销售并不是4S店销售顾问所擅长,在此非常时期也要试一试。否则正如某经销商所说,如果坐以待毙,照此下去不到三个月,我们这行要死一大片。

资金周转压力大或导致集中“放价”

和餐饮、旅游、服装等实体经济不同,汽车4S店是一个对资金周转速度要求很高的行业。盖因为经销商在和汽车厂家结算购买商品车和正品配件时,都采用先付全款后收货的方式。而汽车是大件商品,即便只有100台库存,也意味着千万级的资金垫付,这就造就了汽车4S店的资金杠杆一般都非常高,同时资金周转率相对较低。但同时,4S店解决资金问题的渠道又非常单一,一般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或者是与汽车厂家和指定银行通过签订三方协议来融资,资金的使用成本又很高。

照目前的态势来看,2月份虽然开始复工,但4S店大都门可罗雀,而且目前复工率也仅有20%左右。2月全月的销售计划基本泡汤。那这“断片”的二三十天,势必对4S店资金周转造成巨大的压力。等到疫情结束,“闸口”一松,为了回笼资金,清库甩卖也许会是大概率选择。

另一种声音:产能减少,或许还要涨价

虽然降价是消费者众望所归,但业内也不乏持相反意见者。

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这场疫情让大家多少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这段公共交通减少的时间里,如果没有车,在城市里几乎寸步难行。因此,一部分家里没有车,或者平时觉得汽车不是刚需的家庭,经历了这次疫情之后一定会看到私家车的重要性,所以但凡有点存款的人,疫情过后都想为自己或家里买辆车,哪怕是一辆代步车。

这样的需求是行业喜闻乐见的,但正所谓供需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既然这么多人有购买需求,那对于供应一方而言,便掌握了相对话语权,我大可不必主动降价,或者是少降价也可。

加之,由于近期许多主机厂和零配件供应商延期开工,导致不少车型的产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在疫情过后,供不应求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出现优惠幅度减小或者取消,甚至提车困难等情况。所以,以这个角度来看,疫情过后,车市中的热门车型或许不会怎么降价,甚至,部分紧俏车型出现加价,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说说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者市场,细到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都能让全球汽车行业受到影响,当前,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要视疫情进展逐渐恢复生产,所以,整车厂的生产供应大面积复苏,尚需时日,目前基本上所有经销商卖的都是库存。

而对大多数商家而言,无不盼着疫情结束之后来一波短平快的清库行动,回笼资金,才是首要大事,所以,主动权其实更多还是消费者自己手中。除非,你相中的都是那些最紧俏的车型。

在笔者看来,这两种情况的共存,也许会是疫情结束后短期内的大概率事件,大部分车型降价会来得更猛烈,小部分加价的也会更加理所当然。




灵宝起名


我的观点应该是不会涨价。现在各个车企的货源都还充足,不像是生活物资人人每天都需要。这方面汽车领域的大咖们更有发言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