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護佑生命的她們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通訊員/宋璽 譚盼盼 劉向東

數據顯示:株洲馳援黃岡的75名醫療隊員,其中六成為女性,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剛滿22歲。

這些白衣天使在分秒必爭的前線,有著怎樣的力量?又有怎樣的節日願望?3月8日,記者採訪了4位在黃岡一線戰“疫”的她們。

致敬!護佑生命的她們

朱娟玲在黃岡駐地留影。通訊員 供圖

朱娟玲:為隊友把關感染防控 要讓所有人平安回家

節日願望:“希望所有地區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日清零,我和隊友能早日回家。”

“叮叮!”3月8日一大早,正在駐地酒店輪休的朱娟玲被一條微信叫醒。原來,丈夫發來了節日“慰問金”和祝福,這讓她心頭一暖。

今年49歲的朱娟玲是株洲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的護士長,也是株洲援鄂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護士。

從業已有31年的她,經歷過“非典”,深知上前線的危險性。可當她得知株洲要組建援鄂醫療隊時,有著16年黨齡的她立馬寫下請戰書。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朱娟玲和株洲其他74名醫務人員登上了前往黃岡的列車。

作為株洲醫療隊裡的“老大姐”,朱娟玲被指定為護理長。除了帶領護理團隊工作,她還有個重要任務——為隊員們把好“感染控制關”。

首要的便是穿好防護服等裝備。每當隊友進入隔離病房前,她總會不厭其煩地一一檢查他們的防護服是否穿戴到位。哪怕有一點瑕疵,她都會不留情面地指出,要求對方迅速改正。

“這些護士都很年輕,有的甚至跟我的兒子差不多大。作為隊裡的大姐,我有責任保證他們每一個人平安回家。”朱娟玲說。

在進入隔離病房前,她會一遍又一遍地把關防控流程,即使下班回到駐地,她也毫不放鬆,要求所有隊友必須進行消毒洗澡。

雖然抗疫戰鬥仍在繼續,可讓朱娟玲欣慰的是,截至目前,株洲醫療隊員都是“零感染”。

致敬!護佑生命的她們

晏迎珍在黃岡英山縣進行休整。受訪者 供圖

晏迎珍:雖是“新兵” 卻不降低自我要求

節日願望:“所有患者都能早日治癒出院,自己今年能成功脫單。”

22歲的晏迎珍是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湘東醫院感染科護士,也是株洲援鄂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

“90後”、獨生女、身材瘦弱,在外人看來,晏迎珍應該屬於“被保護”的對象。可當戰役打響,看似柔弱的她卻選擇挺身而出。

“我是護理‘新兵’,現在正是可以鍛鍊的時候,希望你們能支持。”1月25日,在成功說服父母后,她毅然奔赴戰場。

真正投入戰鬥,困難遠比想象中多。作為戰“疫”新兵,晏迎珍卻從不降低自我要求。每一天,她和隊友需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隔離病房不停地穿梭。最忙的時候,2名醫護人員要分管36名患者。

為患者輸液、做霧化、進行體溫監測、送飯、打開水,甚至清潔病房……一天下來,晏迎珍至少要走2萬步。

艱辛中也有溫馨。2月15日,這是晏迎珍到達黃岡的第22天, 也是她22歲生日。

“晏護士,祝你生日快樂。你這麼善良,等我出院後就給你介紹對象。”正在隔離病房工作的她,收到了一位患者的祝福。

原來,該患者入院時很焦慮,有些不配合醫生的治療。得知該情況後,晏迎珍將其加為微信好友,常常利用下班時間和他拉家常,幫其疏導情緒。漸漸地,患者的心病消除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最終治癒出院。

隨著治癒出院人數的增多,晏迎珍知道,自己離回家的日子也近了。她說:“我會感謝現在這個勇敢無畏的自己,讓我老了也有好故事可以講述。”

致敬!護佑生命的她們

熊佳麗在黃岡駐地留影。通訊員 供圖

熊佳麗:既然無法退縮 那就一往無前

節日願望:“希望這場疫情阻擊戰早日勝利,大家都能迴歸正常生活。”

3月8日,是熊佳麗馳援黃岡的第43天。4天前,在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東5區,她和隊友又送走了7名治癒出院患者。看著這些曾在死亡線上掙扎的患者迎來新生,她知道,勝利就在前方。

熊佳麗是株洲援鄂醫療隊隊員,也是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二科副主任醫師。在外人眼中,她性格內向,不苟言笑,可這個看似“高冷”的女孩卻有顆火熱的心。

“我去吧,我符合條件……”1月23日,得知醫院徵集隊員馳援武漢的消息後,沒有豪言壯語,她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然後轉身回科室查房,只留下在場同事們的驚呼聲:“麗姐威武!”

向疫情的重災區逆行,意味著冒險。而在熊佳麗看來,“自己不過是學母親的樣子,治病救人罷了。”

熊佳麗是“醫二代”,她的母親汪春香曾是市中心醫院的一名護士長。耳濡目染下,從醫成了她的夢想。

讓她感動的是,這一次,得知自己要上前線,母親汪春香沒有絲毫阻攔,反而鼓勵道:“佳佳,真為你驕傲,家裡有我們,你放心去戰鬥!”

真正到了黃岡,一切都按下了快進鍵,等待熊佳麗的是一個又一個難題。

她接診的首位患者便是一個危重症病例。該患者剛做過開顱手術,又感染了新冠肺炎。高熱、氣促,同時合併感染、壓瘡、高血壓……患者身上幾乎集齊了內科、外科、傳染病科等多個科室的病種,這給原本胸有成竹的她來了個“下馬威”。

“既然無法退縮,那就一往無前。”熊佳麗說,她主動申請擔當該患者的主管醫生,守在床前監測其各項數據和臨床表現。

所幸,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救治,該患者的病情逐漸穩定,核酸檢測也轉陰了。

“我希望留給患者精神百倍、信心滿滿的樣子,因為這樣他們才能看到希望。”熊佳麗說。

致敬!護佑生命的她們

吳佩芬在黃岡駐地留影。受訪者 供圖

吳佩芬:為八旬老人餵飯 讓他感受家人般的溫暖

節日願望:“所有患者都能早日出院,我能多點時間陪陪兒子。”

“媽媽,媽媽,祝你節日快樂,我想你。”3月8日上午10點, 4歲兒子辰辰的甜蜜微信讓吳佩芬瞬間紅了眼眶。自1月25日抵達黃岡至今,是她與兒子分開時間最長的一次。

吳佩芬是株洲援鄂醫療隊隊員,也是省直中醫院感染科的護士。1月23日,得知醫院選派隊員馳援黃岡,她趕緊報了名。事實上,她在報名前也有過顧慮。

丈夫因意外造成全身骨折,在醫院躺了半年多,年後還需要手術;兒子剛滿四歲,全由婆婆照顧,而60歲的婆婆還要照顧80多歲的爺爺奶奶……

“你別擔心家裡,我們支持你去。”得知吳佩芬的顧慮,公公立馬打來電話,表示願意放棄外出打工回到家中幫忙。

有了家人的支持,吳佩芬來到抗“疫”一線。在隔離病房,她儘可能地用愛心溫暖那些孤獨焦慮的患者。

讓她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位86歲的老爺爺。他患有老年痴呆症,入院初期胃口一直不佳。每次輪班護士詢問老人想吃什麼,他總是搖搖頭。吳佩芬耐心地與老人交流。得知他患有糖尿病,很多食物不能吃,她想辦法弄了些煮熟的紅薯和蔬菜,就著米飯一口一口地餵給老人吃。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吃完飯後,平時寡言少語的老人竟抓著吳佩芬的手笑著說了一句:“好吃!”而這句“好吃”讓吳佩芬足足高興了幾天。

“疫情結束後,我一定會好好彌補孩子和家人……”吳佩芬在日記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編 輯 | 孫曉靜

審 核 | 李支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