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的大禹不按规矩禅让

  • 按规矩传给伯益
  • 之前我们讲过,尧舜禹禅让部落领导权的故事:尧舜的儿子都因自己的才干不足,主动让贤。到了大禹处理领导权的继承人时,按照惯例他本应将位子给当时很有名望的伯益。

    伯益是一位畜牧和狩猎专家;在大禹治期间,伯益提供的充足的肉食,才保证那么多工人能干那么重的体力活,保证治水工程进度按期进行;因此伯益是大禹治水得力助手。所以当时大众共识就是伯益是大禹的接班人。

    治水的大禹不按规矩禅让

    大禹


    • 大禹不这么想

    大禹内心深处是不认同这个禅让机制的:部落酋长这个位子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得来的吗?我爸因治水不利而被杀,我顶住巨大压力,用十三年时间辛苦治水换来的,期间三次路过自家门都没空看望妻儿;你们知道我内心对妻儿有多深的歉意吗!

    虽然大禹内心抗拒禅让,但还得表现出乐意禅让的样子;所以大禹只能暗暗扶植儿子启的势力。

    • 儿子启心领神会

    启当然明白老爹的用意,他也很争气,一直努力工作,攒资本和积累人望。功夫不有心人,当六十八岁大禹离开人世时,启接位准备也完毕。这个时候,启的党羽就劝启上位。按之前的惯例,启应该拒绝登基,并找一个地方隐居。但启准备那么多,就为这一刻,于是爽快的接过了老爹的班;

    虽然启坐上了部落酋长的位子;但启很反感总人有为伯益打包不平,拿禅让说事;于是他找了个机会把伯益弄死了。最终,启建立了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传统。

    为什么禅让制在大禹这里终止呢?在我看来,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后,有了富裕的生产资料,有了私有财产的观念,这个时候人的内心就不会再平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