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专权:天启皇帝控制朝政的超然手段

引言:

明代宦官专权的影响为历史之最,朱由校对他的乳母和宦官魏忠贤十分信任,造成了他在位时宦官当政的局面。魏忠贤是朱由校身边的贴身太监,原本是一个市井无赖,没有读过几天书但是做事十分精明,入宫之后很快就攀附上了当时的太监总管王安,并且结识了年幼时的皇太孙朱由校。皇太孙继位之后,作为贴身太监的魏忠贤的地位也得到飞升,并且被升职为司礼秉笔太监。

另外还有奶妈客氏,仗着自己将天启皇帝一手养大,对权势心生贪念,后来和魏忠贤一起结成同盟,两个人在后宫聚集成一股不可一世的力量。

魏忠贤每日引诱皇帝玩乐,他抓住朱由校对木工十分感兴趣的特点,经常放纵他一个人沉迷于研究木工之中,趁着皇帝对国事无暇关心,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官暗地里结成联盟,排挤朝堂中反对自己的人,权势逐渐扩大,逐渐掌握了对国家大事的执政权。

他常常趁皇帝在玩乐的时候向其报告国事,让其对国事不顾心,也让魏忠贤有了可乘之机,他借此机会对巴结奉承自己的人滥行赏赐,对讨厌自己、弹劾自己的人施以重罚,造成朝政上空前的宦官专政局面。天启年间,屡兴大狱之灾,不仅诬陷东林党人结私,还毁掉了天下的东林书院。

魏忠贤的专权,即代表了明朝皇权高度强化下的变异,也和国家臣民行贿的风气有关。但是很多人都觉得木匠皇帝在用魏忠贤上,并没有白用。本文就将从魏忠贤对明朝的贡献和损失以及宦官专权后的政治走向来分析,采用宦官魏忠贤到底用对了还是用错了。

宦官专权:天启皇帝控制朝政的超然手段

辅佐皇帝的魏忠贤

1. 阉党对明朝造成的损害

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打破了明朝勉强维持的平静,开始攀附皇权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后来甚至成为了能够与东林党相抗衡的存在。两方正是通过三次争斗,打破了大明朝的经济政治平衡。

1. 三朝要典

天启四年,魏忠贤和东林党的斗争已经不满足于暗地较劲,东林党中以杨涟、魏大中为首的一些人开始向皇帝请奏弹劾魏忠贤。而魏忠贤也趁机反击,命令依附于他的党羽,将天启的三件大案件的结论直接推翻,然后将这三宗案件都加罪于东林党,皇帝听信了魏忠贤的说法,将东林党中涉及的人员都予以处罚,让东林党的主要成员受到了抨击。

事实上,这些人都是受到了诬害,东林党人非但不是三大案件中的主谋,还是尽忠职守的臣子,但是为了掩盖事实的真相,魏忠贤命人篡改《三朝要典》,将东林党人谋划这三宗案件的事情写入其中,《三朝要典》对东林党人的迫害十分严重,

这也说明当时魏忠贤对朝廷的掌控达到了顶峰,就连历史都可以进行篡改,这也是宦官为了迷惑后人所为。

宦官专权:天启皇帝控制朝政的超然手段

被贬的魏忠贤

2. 钦定逆案

《三朝要典》刚刚成书不久,原本想要借此机会诟病东林党的魏忠贤如意算盘算错了。他一直依附的靠山天启皇帝突然生了一场重病,没有多久就驾崩西去,病情突然的皇帝驾崩前没有留下遗嘱,天启皇帝膝下无子,所以皇位由他的弟弟信王继位,尊为崇祯皇帝。

新帝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贬魏忠贤前往凤阳,为朱元璋守墓。但是之后又害怕宦官专权势力再起,又对他起了杀心。魏忠贤失去了自己的靠山,也没有办法获得崇祯皇帝的信任,所以选择自行了断。得知魏忠贤去世的消息,崇祯皇帝觉得这样做太便宜魏忠贤了,于是处理了他的阉党和残余实力,并且按照等级将阉党的成员分为六等,史称钦定逆案。

宦官专权:天启皇帝控制朝政的超然手段

陆文昭和魏忠贤

3. 顺案

崇祯十七年时,北京城失守,崇祯皇帝自杀殉国,明代正式宣告从朱家人手中流失。但是明朝并没有灭亡,残余势力再南京拥护了新的皇帝,弘光皇帝。原来的阉党成员阮大铖凭借着和新帝的首辅马世英是旧交的关系,重新步入仕途,并且成功的混入了弘光皇帝的亲信行列。但是阉党的阴影迟迟未能消散,为了洗刷自身的污名,他准备为魏忠贤钦定逆案翻案。

虽然是前朝皇帝定下的罪,但是阮大铖通过另辟曲迳寻找除,打击东林党的方法。当时很多旧臣都在崇祯殉国后投降了李自成,其中就有很多东林党的成员。阮大铖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作为打击东林党的契机。很多之前投降但是后来又逃到南京投奔弘光皇帝的东林党大臣,都被带上了不一的罪名,惨死牢狱之中,史称顺案。

最终新朝廷容不得这样的内乱,导致弘光皇帝身边可用之人越来越少,根本无力恢复江山,甚至一度连南下的清军都无法打败,最终小朝廷只坚持了一年就宣告破产了。

宦官专权:天启皇帝控制朝政的超然手段

崇祯对魏忠贤恨之入骨

2. 阉党对明朝的功绩

虽然人们对阉党、宦官的印象都已经根深蒂固,认为是狐假虎威、霍乱国政的形象,但是经过仔细考察,还是能够发现反面的说法多源自东林党人的口中。显然这种说法比较片面。魏忠贤被贬守灵之后,崇祯元年就发生了三次因为欠饷而导致的蓟镇兵变 ,宁远兵变和固原兵变,三次兵变一次比一次闹得大,这种事情得发生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魏忠贤的倒台有关。

明朝边军的粮饷一直存在朝廷拖欠的问题,一拖就是三五年,魏忠贤还掌事的时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历史拖欠的粮饷先不去管它,从眼前的粮饷需求开始,保障不拖欠。这次改变后,粮饷基本都在一两个月内发放,但是仍然不够足饷。但是相比以前,这种状况好了太多。

但是魏忠贤下台后,粮饷又开始拖欠,四五个月没有粮饷发放,所以造成了这几个月内,多名军官再边镇闹饷。可见虽然历史对他的评价不高,但在治理国家上,还是比很多官员要好的。当年猛攻锦州时,袁崇焕下令不许出战,让锦州苦苦支撑。等到攻破锦州最后一丝的时候,满桂公然的违反命令,主动出击,挽救锦州。

宁锦大捷之后魏忠贤论功行赏,对于满桂大为奖赏并且给他升官。罢免了躲在后方不愿意施救的袁崇焕,但是这一切都是秉公执法,并没有一点私情夹杂其中,但凡是奉承他的人,如果做错了事情一样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是反派,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有所可口。这一世为什么天启朝后期,关外的局势一直稳定发展的原因。

在这些边关大事上,只要是对国家有用的,魏忠贤还是会重用提拔。哪怕这些臣子都是和自己作对的直臣、能臣,他还是会选择容忍这些清流官员。

宦官专权:天启皇帝控制朝政的超然手段

精明的魏忠贤扮相

从经济上看,东林党反对向商人、手工业者、矿主纳税。看上去是为了维护当时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变相导致了国家的财政匮乏。

农民虽然为多数人群,但是收入较低,高收入的人不纳税,反而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压力,实在有悖常理。

魏忠贤执政后发现了这个问题,坚定的延续了万历的矿监政策,积极征税,尤其是对于社会中上级的人群,才使得国库充裕。但是之后崇祯上台后,对于东林党的意见十分信任,不仅撤销了这一政策,还加征三饷,导致民不聊生,贫富差距日益变大。魏忠贤如果不是阉人的身份,而是作为朝廷重臣可能会有不错的出路。他曾经向国家捐款,用于资助辽东战事所需要的兵器、马匹等物品。

辽东巡抚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假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另外在两浙受灾之时,魏忠贤提出,免除运送贡品的专营户缴纳孝敬费。所谓孝敬费,也是专营户用于打点的费用。明朝征用物品入库,需要缴纳小费才能顺利验收合格。这是明朝太监私底下的恶劣制度,废除了这件制度,也是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宦官专权:天启皇帝控制朝政的超然手段

太监官服

结论:

从魏忠贤的功绩和他对明朝造成的影响来看,功绩的证据明显要多。但是对明朝的影响也是无可厚非的。从功绩来看,他的行为多偏以良臣,一方面是因为阉人不论升级到什么地位,都要依附于皇权。只有江山稳固,皇帝才能够放心的将国事交付于他。这样才能够彰显出他的权势,虽然难保魏忠贤不会有谋逆造反的心思,但是他对明朝也是有功之臣。

另外谈及他的罪过,罪大的过错就是侵害百姓。历史上并没有典故和事迹能够证实他欺凌百姓,并且在贪污上远不如当时的其他几位官员。执政三年期间,并没有勾结外患。所以猜测他不过是一个想要获得权势的宦官罢了,想要谋得权势和财富,但是并无将明朝往下坡的道路上推的意思。在其倒下后明朝也很快名存实亡,是否也说明缺少了魏忠贤的明朝,早就已经动荡不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