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这一看似客观存在的事实,已经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单身女性,被认为是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而现代中国女性又该如何平衡社会对她们的期望:她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每个女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同时她们必须努力保持自己的抱负,还要承受来自家人、朋友、甚至是政府的压力。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部纪录片《剩女》,就讲述了三位充满希望的单身女性,她们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仍然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爱情。

当你初看这个主题,很难想象,这样一部纪录片会是两位以色列导演拍摄的,而且她们可以把“剩女”这样的中国题材拍的如此接地气。

纪录片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却很深刻很真实,很多网友都说自己是边看边哭。三位女性的故事,其实也是3800万中国“剩女”,甚至9000万中国单身女性的缩影。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纪录片《剩女》耗时近4年,由 梅达利亚 和 肖什·莎赫拉姆 两位以色列导演,与PBS(美国公共电视网)合作拍摄,主要讲述了3位在北京生活的女性,因“剩女”问题而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彷徨和焦虑。

被“控制”的28岁徐敏

徐敏,28岁,长相漂亮,有房有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在一家电台当主播。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条件优秀的她对伴侣的要求是:身高175+;必须有房;职业最好是公务员、金融、技术男等;家境不能差于自己,不接受农村家庭。

或许你会说,一定是她这样的“职场金领”光环,导致了她要求太高了吧?

其实,徐敏在之前谈过几段恋情,其中不乏有自己满意的,之所以后来没成,是因为卡在了她母亲那里。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和大多数,北京父母一样,母亲在女儿择偶问题上有一个不二法则,那就是:必须找北京本地人,而且门当户对。

不管女儿交的男朋友有多优秀,只要不满足这个法则一律免谈,这样看似“家长里短”的剧情,不只出现在国产电视剧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可想而知,徐敏就剩下了。

作为独生子女的徐敏是幸运的,父母让自己上最好的学校,给自己买房买车。但徐敏又是不幸的,因为父母为自己付出得越多,就控制得越多。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在徐敏婚恋问题上,母亲的意见甚至占到了80%~90%,这意味着只要母亲不答应,然后就没有然后。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母亲和女儿之间,从小到大都在上演“控制与委屈,强势和不满”的家庭伦理剧,而这一幕幕的剧集的背后问题,一直都积压在徐敏的内心深处。日积月累下来,每每面对徐敏的反抗和苦衷,母亲却总是话不投机便拂袖而去,最后母女俩的“家庭会议”也总是在不欢而散中结束。

徐敏的情况,很能代表8090后的城市独生子女们。一方面生活在父母的荫庇之下,享受着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一方面又想摆脱父母的束缚,渴望独立自由的生活。

被“妥协”的36岁盖琪

盖琪,36岁,大学老师,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年轻时也是端庄潇洒,而且很早就对自己有了一个人生规划:不打算要孩子。

而现在36岁的她,交了一个男朋友,年龄比自己小,还是农村的。

这人生走向的180度大转弯,和这些年家里的变故,有着说不清的关系:父亲多年患病而后去世,家里积蓄又所剩无几...没办法,理想再美,人还是接受现实的。

就像很多一爱情故事,通常来说这样的“姐弟恋”大体都不会是太顺利的。年龄问题让盖琪望而却步,也让男友举棋不定。而盖琪一直渴望着一个能和自己产生精神共鸣的对象,而如今眼前的男友,也并非理想中的灵魂伴侣。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在“理想和现实”的斗争中,盖琪最终还是选择了步入婚姻。正如盖琪自己所说:婚姻总意味着你要放弃一些东西。

对于盖琪而言,放弃的就是梦想中的婚礼、伴侣,熟悉的生活以及不育的权利。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婚礼在老公的农村老家举行,非常传统和喜庆,被围观的盖琪独自坐在铺好的床上,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后来,因为生活和工作的考虑,盖琪和丈夫离开北京,搬到了房价相对较低的广州居住,很快盖琪就生下一个女儿。

丈夫体贴,女儿可爱,盖琪也得到了在外人看来似乎挺圆满的结局,而内心真是的感受,也只有自己知道。

被“嘲弄”的34岁华梅

华梅,34岁,在北京一家港企从事律师工作,出生于山东农村。她家里面还有4个姐姐,华梅排行最小,是家里面唯一一个上过大学,也是唯一一个还没有结婚的孩子。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这样的现状,可想而知,每年回家肯定是要被长辈们和亲戚们各种催婚的。

父亲说:你34岁没结婚,别人问起来,我都没法说。

母亲说:我去年生了一场病,临死之前,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你结婚。

姐姐说:你不结婚就是不正常,再幸福都不叫幸福。

在亲人们的围攻之下,华梅有口难辩,争执一番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她只能趴在窗边默默淌眼泪。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受过高等教育的华梅自然明白家人的局限,也知道他们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这样的“催婚”对话,相信很多单身麦粉们也都感同身受,每年回家也都会被这样的“亲情说教”。

事实上,不管是满足家人还是为了自己,华梅在寻爱这条路上都做出了足够的努力。她参加过相亲大会,去公园的相亲角寻觅过姻缘,甚至还求助于相亲网站,但都未能成功。

公园的叔叔阿姨介意她不是本地人,同时觉得学法律的女孩太厉害,不敢娶回家;而网站的工作人员更是直言其外貌一般,年龄过大,在婚姻市场中没有优势,且性格偏于强势,劝她柔和一点。

华梅反驳说:年纪真的很大了?可是我觉得我的年龄很好啊。

工作人员再次予以否认:你认为你的状态很好,看起来很年轻,那都是自欺欺人。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我们所处的社会,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而婚恋市场更是如此。工作人员的话虽然不中听,充满额嘲讽的异味,但这就是现实,也是社会的“集体性”焦虑,只是这份焦虑没能解决大龄女青年们的实际问题,反而还增加了她们的负担和压力。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纪录片的最后,华梅选择去往法国留学,临走前她说这样一段话:“

我还是要奋力奔跑。就好像逃生一样。社会很安全,但还是很不安,要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去打仗,剩女也好单身狗也好,别人的催促也好,你要不停地去和他们战斗。你打胜了一个,打胜了一个,但那个地方有千军万马。最好的办法是一边战斗一边撤退。好端端的人生过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不结婚的问题。我过着一种战斗的生活,逃亡的生活。

值得喜悦的是,去往法国的华梅后来遇到了爱情,并且收获了自己的幸福,结婚生子。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

这样三个“非典型”故事,大概也是当下大多数大龄单身女青年的现状吧。一边要和四面八方的各种声音战斗,一边又会因为这些声音而产生焦虑和动摇。

当女性向年龄和世俗压力缴械,做出看似“正确”的选择。现实却往往把她们朝着意外和不可控的方向推去。

人口学家曾提出“婚姻包袱”概念,特别在中国家庭,婚姻总是和生孩子、养孩子、照料双方父母紧紧捆绑在一起。

结婚不仅没有让生活质量提高,反而幸福感大大降低。

女性在家庭中无偿工作的时间大幅增加,这让她们无法兼顾事业,甚至在职场中成为被歧视的对象。这是一种普遍的“婚育惩罚”。

据民政部《全国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逐年递减。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中国女性在觉醒中,思想渐渐发生了转变。看多了曾经因为年龄、父母、周遭人眼光而匆匆步入婚姻的失败例子。越来越多的人对婚姻有了更多的思考,对婚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根据腾讯“事实说”调查:“81.2%的女性认为超过30岁结婚可以被接受,或者不论在什么年龄结婚都可以。”

按时结婚,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结局吗?来自9000万中国女性的焦虑

越是高学历、高收入、一线城市的女性,越少被“剩女”的刻板印象影响。结不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完全是女性的自我选择。她们不是结不了婚,更不是被“剩”下来。

婚姻不应该是女人的包袱,而更应该是女人的一种人生机遇。

优秀的女性,有独立生活、独立赚钱的能力。她们不需要靠男人来养活,不用趁着自己最年轻的时候,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她们有权利和资本,去等待,去筛选那个正确的人。

人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够体会到其间的好与坏。不要因为年龄大、被催促就匆忙结婚,也不要因为被催婚就一味奉行独身主义,而拒绝婚姻。

我们不欢迎“控制”、“妥协”和“嘲弄”。 但我们自己也要首先想清楚,我们到底想要度过怎样的一生,以及是否有去面对和承担后果的勇气。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幸福,也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