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本非常实用的自律指导书

来源 | 敏感青年-专注读书推荐


这本书就是我不得不推荐的一本很实用的指导书。


1


学习,健身,读书等等,能够坚持下来的那些人,你觉得靠的是自律?还是习惯?


我想你应该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短暂的自律是自虐,持续的自律才是享受。


高手之所以能够持续自律,并非是靠持久的意志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作战状态,人是会疯的。


有句话说得好:

你自己的水平就是身边最好的五个朋友的平均值。


一生有限,能走的路,能看的世界,能结交的人都有限。


但读书却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读一本书,看一个不同的世界,体验一种不同的人生。


可以找叔本华,聆听他讲《人生的智慧》,可以找钱钟书老先生谈谈《围城》,只要你想,可以去找任何大师聊天。


这就是书能给到你的。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本非常实用的自律指导书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习惯一旦养成,就不需要为早起痛苦,为读书痛苦,它就像身体身体机能的一个自动马达。


2


然而最痛苦的就是习惯养成前的这段时期。


这就是本书最大的帮助,在自我管理方面的书籍很多,但能写的不拖泥带水,又有理有据有指导的书,这本绝对够。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


所以,像之前说的,持续自律的本质是习惯。


世界知名的自我启发大师在《焦点》一书中有段话:

“你的所有行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习惯决定的。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习惯控制着你的言行和对旁人的反应。


而那些成功的人都培养了较好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对于外来的刺激做出无意识的反应,或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无论如何,当身体学会某种行动,不用思考或努力就可以轻松做出反应,这就是习惯。


一旦某种行动化为习惯,就可以在无意识中进行控制。


一旦化为习惯,就可以通过较少的劳动获得较大的成果。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将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的发射过程形容为 "火箭升空的最初几分钟,几公里内所耗费的能量远多于后来几天,几十万公里旅程中所耗费的能量"


培养习惯的过称,就类似火箭发射的过程。


习惯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脑子的定时程序,就像生物钟一样,一旦形成,甚至都不需要闹钟。


所以,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养成习惯,那为什么没有养成习惯?


因为前期的地心引力太强,也就是身体的反抗力太强。单纯依靠强大的意志力,根本起不到作用。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志力是不够的。


为什么人们做事总是 "三分钟热度" ?


本书认为, 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


环境变化时,生物会将生理状态维持在某一固定状态,这一状态称为“体内平衡”。我们因应外在的变化,保护自己的身体,通过这样的方式生存下去。


比如人体体温,任凭外界是高温还是严寒,我自遗世独立。


比如性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随着年龄,阅历,性格会改变,但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变化的无非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环境下对应的面具。


而我们要养成一种新习惯时,身体机能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就会本能的产生抵抗力。本书称为“习惯引力”。


习惯引力具有两种功能:


一,抵抗新变化。


二,维持现状。


在这两种功能的作用下,很多事情成了三分钟热度。


3


养成习惯前的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反抗期-马上就想放弃


阶段二:不稳定期-被预定事项或他人影响


阶段三:倦怠期-逐渐感到厌烦


这里就不举例了,大家应该都经历过。


本书作者根据在工作中收集的数据显示,如果反抗期是1-7天的话,约有42%的人选择放弃。不稳定期第8-21天,40%的人放弃,倦怠期第22-30天,18%的人失败。


所以你看,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虽然放弃的比例差不多,但第一阶段仅仅7天就放弃了,而第二阶段坚持了14天。


所以在进入倦怠期以前,8成的人放弃了。


因此想要养成习惯,两个前提,三个原则不能忽视。


前提:


1,每天持续行动


2,一定要坚持到底


原则:


1,锁定一项新习惯。千万不要太贪心。


2,坚持有效的行动。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


3,不要太在意结果。


以减肥为例,太在意结果,一旦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就会怀疑之前的行动,进而否定其作用而放弃。


4


针对三个阶段,本书给出了对应的行动步骤


反抗期行动


1,以婴儿学步开始;


2,简单记录


1,婴儿学步,简单说就是从小地方开始,从简答的开始。


比如毕业论文,这是一项浩大烦死人的工程。一开始要怎么做呢?


先选个题,做个框架,对吗?如果你是一开始就长篇大论的写完的,请告诉我。


从简单入手可以产生以下效果:1,行动压力小。2,引发动力,一旦启动了,往后就顺利了。


设定“婴儿学步”时,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 细分“时间”


比如,我在读一本书时,每次阅读半小时。


方法二,细分“步骤”


还是以读书为例,按照章节,每次看完一整章。


需要注意的重点:


1,设定容易执行的门槛,太高容易放弃,太低没有成就感。


2,抛开不足感,无论多小的目标,对于习惯养成都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小看。


不稳定期行动


1,模式化


2,设定例外规则


3,设定持续开关


所谓“模式化”,是指把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时间久了,就会有自己的节奏感,且不容易忘记。


想要行为模式化,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时间:决定星期几,几点开始。


方法二:内容:决定数量与方法。


方法三:地点:决定地点。


重点:


1,尽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


2,考虑一举两得的做法


3,每天持续行动


设定例外规则


计划赶不上变化,无论计划做的多么缜密,总有不可控因素。所以不能对自己太苛求。


而例外规则,就是弥补不可抗力带来的挫败。


例外规则是对不规律发生的事件预先制定应对规则的弹性应对机制。


比如某天加班回家晚了,就少读一页书。


这样可以有弹性地执行计划,从而减少压力


设定例外规则的方法:


方法一:考虑例外状况:如身体不适,天气突变,加班等


方法二:考虑应对方法:以婴儿学步的方式行动,或者事后加倍完成


设定时的重点:


1,假设可能发生的例外状况


2,一边尝试一边变更“例外规则”


倦怠期行动:


对策:


1,加上变化:比如读书读不下去了,换本杂志,还本感兴趣的。


2,计划下一项习惯


培养下一项习惯的方法:


方法一:把目标倒过来计算


方法二:拟定计划


重点:


1,排列优先级


2,就算已经拟好计划也不要执行(记住,一次只努力养成一个习惯,其他的只列计划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