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標配,Wi-Fi 6進入高速增長期,相關產業鏈受益丨牛熊眼

目前Wi-Fi 6正處於導入期與高速增長期,支持該技術的手機、路由器等終端設備近期陸續發佈。據聯發科技官微消息,近日聯發科與三星聯合推出全球首款搭載聯發科定製Wi-Fi 6芯片的8K分辨率QLED電視,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支持Wi-Fi 6的8K電視。

電子產品方面,iPhone11系列和三星S10系列都已支持Wi-Fi 6;聯想,華碩和三星等發佈了搭載Wi-Fi 6的新型筆記本電腦;小米首款Wi-Fi 6路由器AX3600於3月10日開啟全款預售;TP-Link搭載Wi-Fi 6的設備XDR1860易展版將於4月16日正式開售。

Wi-Fi 6是IEEE針對WLAN網絡的有一次重大技術升級,它的設計不僅僅考慮了大帶寬要求下的應用場景,也考慮瞭如何解決更多網絡連接數下的擁塞問題,大幅提高了網絡擁塞狀態下的用戶體驗。分析認為,2020年將會是Wi-Fi 6高速增長的元年,產業鏈有望迎來價值量提升空間。

高通預測,企業WLAN 6的部署將在2020年急劇增加,並指出Wi-Fi 6將在多個終端產品上推出,包括手機,PC和許多其他產品。

華為預測,企業級市場中,2019年支持Wi-Fi 6芯片出貨量佔總出貨量10%,到2023年將達到90%左右。

據Marketsand Markets的預測,到2022年全球Wi-Fi芯片模塊市場模塊預計可達到197.2億美元。

據IDC數據,2020年Wi-Fi 6的終端裝置出貨量將高達16億,主要來自於AP(AccessPoint)與智能手機。終端出貨量帶將帶動Wi-Fi 6通信芯片出貨量的暴漲,業內預估具備Wi-Fi 6標準的芯片,全球出貨量將由2019年的約3億套,快速成長到2022年超越20億套,市場規模大幅超越5G基帶芯片出貨的規模。

天風證券認為,與Wi-Fi 5相比,Wi-Fi 6採用了OFDMA、TWT技術、1024QAM等新技術,並完善上下行MU-MIMO技術,建立起了高速率、大帶寬、低延時、多連接等優勢,高度契合5G時代物聯網連接場景需求。因此,未來物聯網興起預計會倒逼Wi-Fi 6技術滲透率加速,路由器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更新換代。

海通證券認為,伴隨著5G商用,用戶無線速率需求將大幅提升,Wi-Fi 6的高性能將有力匹配5G,並促進VR/AR/4K等應用加速落地。同時,5G商用帶來大流量需求快速提升,驅動Wi-Fi 6加速普及滲透。

Wi-Fi的典型網絡架構包含了無線接入點AP、接入控制器AC及其構成的無線局域網;應用場景包含了家庭無線連接、智能家居和工業領域、企業級辦公、商業場所無線覆蓋以及物聯網領域等,Wi-Fi 6的性能革新有望進一步強化在工業、物聯領域場景應用。產業鏈上包含了芯片端、品牌WLAN設備商以及中間環節的Wi-Fi模組及代工類企業等。通過對比毛利率,Wi-Fi產業鏈聚焦芯片端和企業級無線設備商兩者毛利率接近,並遠高於家庭端無線設備商或模組及代工類企業。

► 目前國內Wi-Fi 6芯片相關企業包括博通集成、樂鑫科技、中穎電子,以及未上市的本土龍頭華為海思、展銳等,海外則以高通、Marvell、Realtek為代表;

► 企業級WLAN無線方案商主要是華為、紫光股份(新華三)、星網銳捷(銳捷網絡)和深信服;

► 家庭WLAN供應商則既有TP-LINK、D-LINK,也有借智能家居生態切入的小米和逐步切入家庭偏高端WLAN市場的華為、新華三、銳捷網絡。Wi-Fi模組及貼牌代工類企業則包括天邑股份、共進股份、環旭電子、卓翼科技、劍橋科技等。

安信證券指出,Wi-Fi 6不可能被5G替代,兩項技術長期共存,相互補充。速度上,二者在sub6GHz頻段上理論速度幾乎一致;價格上,Wi-Fi 6更加便宜,網絡成本優勢明顯,組網也更為便捷。而5G則相對較為昂貴,室內覆蓋成本高;覆蓋能力上,Wi-Fi 6的大規模室外覆蓋能力弱,但在室內WiFi則佔據了更大的市場。綜合來看,Wi-Fi 6和5G在細分場景上各有優缺點,蜂窩網絡和Wi-Fi長期並存的情況還將繼續。

Wi-Fi 6有望打開智慧家居廣大市場。更適合於家用場景的Wi-Fi,在第6代技術上進行了重要升級,支持更多的鏈接,降低干擾的同時還可以降低功耗,這位家庭物聯網的部署打開了想象空間。Wi-Fi 6有望憑藉其優勢拓展更廣大家居市場,帶來新的增量空間。

Wi-Fi 6是流量經濟下的必然技術選擇。2020年,受益於VR/AR、IoT等應用場景的豐富,並且隨著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新互聯網應用流量的興起,未來Wi-Fi 6的全場景業務體驗優勢將進一步加速滲透。建議關注:

► Wi-Fi芯片:樂鑫科技、博通集成、中穎電子;

► Wi-Fi 6企業終端:星網銳捷、紫光股份;

► Wi-Fi 6家庭終端:劍橋科技、平治信息、天邑股份;

► 終端生產&代工:共進股份、卓翼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