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賑災往粥裡丟沙子,文武百官罵聲一片,災民卻為何感恩戴德?

腎掉打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胡說八道的段子,來源於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

具體情節如下:

地方發生了天災,造成災民無數,事情上報給了乾隆。乾隆一看,就撥款、放糧,派和珅前往救災。地方官員一看和珅來了,都很高興,立刻按照和珅的指示,開設粥棚,賑濟災民。

  可是,過了兩天之後,當地官員又不開心了。他們發現,來粥棚喝粥的災民,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個個破衣爛衫,也分辨不出是真災民,還是假災民,熬製的粥都要供給不上了。

  和珅見狀,抓起地上的一把沙子,就丟入了粥鍋之中。當地官員很不解,這不是糟蹋糧食麼。和珅就解釋說,如果是真災民,為了活命,不會在乎粥中是否有沙子的。果然,粥中摻沙之後,來領粥的災民少了很多。

其實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胡編的。

清代饑荒年間的粥廠絕大部分不是朝廷負責,而是民間士紳捐款搞起來的。

這種粥廠只能維持本地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

看看這段記錄:康熙四十二年江西興國大旱,秋天沒有收成,次年春天張尚瑗就任縣令,立即進行救災活動,先出常平倉糧放貸,接著與紳士商議用倉中餘糧設立粥廠,取得同意後又捐資買糧,在治平觀設局管理,於五月十一日至六月十日施粥。每人每天按五合米(100毫升)下鍋,五更煮粥,煮好打種,人們從東廡進來,從西廡出去,婦女在另外的殿裡打粥。開始每天用米七八石,後來增加到二十石。就是這樣,道路上仍有許多餓殍(魏世效《興國張公救荒記》,見《清經世文編》卷四十三)。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碗粥裡面能有多少米?最多小半碗。

五合米是100毫升,而一罐百事可樂是355毫升,可口可樂是330毫升。

古代一天粥廠就開門一次,一般是大清早開門,上午就關門。

一般都要排很長的隊,喝完了基本粥廠也關門了。

正常的人不存在連續排兩次隊的時間,即便他們想多吃一些。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有什麼人混到裡面騙吃。

退一步說,就算騙吃也就吃一小碗米而已,又有什麼關係。

開粥廠的人都會對來吃粥的人進行數量統計,如果發展數量突然增加,或者有人吃了又吃,一定會給予驅趕的,輪到和珅去管嗎?

其實,人在生死關頭,不用別人管也會自發管理。

如果饑民發現有人騙吃騙喝,他們自己就會把這些人揍死,反正死活就差一口氣了,誰害怕誰。

試問,和珅一次往粥裡面撒的沙土又有什麼用?他們每天都來,每鍋都撒嗎?

民間的段子,信一二成即可。


薩沙


乾隆年間,有一年又遇上了災荒,乾隆帝派和珅為這次賑災的欽差大臣,和珅到達朝庭在災區開辦的粥場時,看到數以萬計的災民,立即命屬下煮了無數鍋的粥,分領給災民,但還是有很多災民沒有領上粥。和珅在想,按理說煮了那麼多粥,差不多都能領上,為什麼還有許多災民沒有領上呢?第二天,和珅又令屬下煮了和頭一天同樣多的粥,這時,和珅往每個粥鍋裡抓了一把沙子,結果奇怪的現象出現了,這天來這裡的災民不但每人都領到了一份粥,而且還有剩餘。然而往粥裡摻沙子這件事被告到了乾隆帝那裡,引起了滿朝文武的唾罵。乾隆帝便派人來調查此事,並讓和珅回奏緣由。和坤的回奏是這樣寫的:真正飢腸轆轆的災民根本不會在意粥中有沙子的存在,來粥場的災民其實有很多都不是真正的災民,這些假"災民"都是來蹭吃蹭喝的,他們發現粥中有沙子存在,除了真正的災民外他們是不會再來領粥了,那些經常來搶災民糧食的無賴們也不會再來了。因此真正的災民們都能領上粥了。所以說和珅往粥裡摻沙子,不管怎麼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綠洲大叔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季第八集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紀曉嵐和和珅在牢房中的一段對話。

紀曉嵐說:燕城的貪官將人吃的糧食換成了牲畜吃的麩糠和草料,和大人不覺得慚愧嗎。

和珅回答:我感覺非常欣慰,原先能救活一個人的糧食現在能救活三個人。

紀曉嵐又說:給牲畜吃的能給人吃嗎?

和珅說:災民還算人嗎?都快要餓死的人已經不算人了。給他們什麼都能吃,不僅是牲畜的食物,樹皮、泥土他們都能吃。在災區,樹皮都被啃光了,孩子都換著吃。如果不設法變通一下,那麼災民早就變成白骨了。

這是史詩級的教學片段。我們再來看看標題所說的事,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扔沙子,百官大罵,百姓卻感恩,這是為何呢?

其實這件事歷史上有沒有發生是個疑問,但是從這件事裡能看出好多東西。

和上面我們所講的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賑災,為了百姓。

當時災區需要救濟,和珅被派去賑災,開棚放糧沒幾天,糧食就快見底了,而且災民不僅沒少反而更多了。其中原因便是有一些人渾水摸魚,蹭災糧吃。

和珅針對這種現象,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當著災民的面往粥裡扔沙子。

粥裡有沙子了,還能吃嗎?很明顯,按照常理來說會直接倒掉,沒有人會喝。可是在當時,災民一堆,他們不喝這個粥就沒有飯吃,就要餓肚子。

所以對於那些真正的災民來說,就算再多沙子,他們仍然要在這排隊等糧食。而那些渾水摸魚的肯定會走,他們才不想喝這種混有沙子的粥。

因此,和珅的這一舉動,讓真正的災民有了足夠的糧食吃,所以百姓才會對他感恩戴德。

然而在一些正直的官員,就比如紀曉嵐眼裡,和珅的這種做法是在侮辱人,不是在賑災。所以才會被百官大罵。


理科男讀歷史


答:和珅給災民喂沙,災民卻對他感恩戴德?災民瘋了吧,這是?

依我看,不是災民瘋了,而是編這個故事的人瘋了。

這個故事據說是出自電視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嵐》。

說的是,和珅負責賑災,發現了許多偽災民前來吃賑災粥,以至於朝廷所撥的賑災糧食不夠用。

為了解決問題,他想了個招,讓人往粥里加沙子。

和珅認為,這麼一來,偽災民咽不下這種摻沙的粥,自然就不會再來吃,而真災民飢不擇食,是粥沙俱下,一起入肚。而這種做法,又可以以沙代粥,補足了分量。

就是這麼一則無腦情節,居然贏來了喝彩聲一片。

於是,就有了這“文武百官罵聲一片,災民卻感恩戴德”之離奇一問。

估計,提問問題的網友,是以為文武百官沒法混在災民中貪便宜吃粥,所以會“罵聲一片”;以為無腦災民因為有粥可以拌沙吃,所以“感恩戴德”。

實際上,只要稍微動一下腦子,就應該可以想到,堂堂文武百官,犯得著會化裝成災民混在災民裡面貪這種小便宜去與災民搶粥吃嗎?

還有,打個比方,災情發生在河南,在北京上班的官員,會為了吃這一口稀粥從京師趕到河南排隊領粥嗎?真是笑話!

依我看,文武百官罵聲一片,罵的是往粥裡摻沙子的做法是缺德、沒人性,不可能有其他。

而和珅如果真的主持賑災,也不可能有這樣愚蠢的做法。

往粥裡摻沙,就明擺著是賑災糧食缺斤少兩了,這不是朝廷財力不夠,而是主持賑災的官員貪汙了。

聰明如和珅,怎麼會做這種明目張膽的事兒呢?

您往粥裡摻沙,還不如往粥裡添水。

不過,話又說回來,電影、電視劇裡的賑災,為了節目效果,特別是為了向觀眾從第一視覺交待劇情,表明劇中表現的是賑災活動,就出現了開粥廠賑粥的景象。

現實生活中的賑災,絕大多數是給災民發糧、發物。

開粥廠賑粥,應該是發生在地震、洪災之類突如其來的猛烈災難,使得災民流離失所,連個做飯的地方都沒有的情況下。

在這種背景下,吃不了苦,沒有表演才能的人,是冒充不了災民、化裝不成災民去混吃的的。

而實物賑災,必須由朝廷指定官史進行災情的勘察,勘察官員會把受災群眾進行造冊登記,嚴格杜絕冒領現象。

最後說一下,和珅此人,本身就是一個驚世鉅貪,有“貪官之王”、“貪汙之王”之稱。想把和珅刻劃成一個反貪英雄,這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據《清朝野史大觀·和珅家財》等野史記載,和珅總財產是“二十億兩有奇。政府歲入七千萬,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稅(歲)入而強”。

儘管這樣,副都統薩彬圖力陳"和珅家產甚多,斷不止此查出之數"。

和珅的財富,就是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得來的,說災民對他“感恩戴德”,那是不可能的。




覃仕勇說史


大凡人們提到和珅,第一印象顯現出的便是一個富可敵國的大貪官,但不可否認的是,和珅同時又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佔著領班軍機大臣的要職多年,直到乾隆離世。

歷史上的和珅,十分聰慧且有才學,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更難得可貴的是和珅對官場規則和民間實情頗為了解,練就了一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生存法則。

真實的和珅,絕不是像電視劇裡刻畫的那樣,靠溜鬚拍馬獲得乾隆的寵幸,更多的時候他是以真才實幹贏得的乾隆賞識。乾隆派他去辦事,往往能解決很多棘手問題。

比如,趕上水旱天災、饑民滿地的災荒年景,乾隆往往會派自己信任,而辦事又很得力的和珅前去賑災。

剛一接收賑災重任的和珅,立馬錶現出不按規矩出牌的辦事手段,這位朝廷大員竟然下令往賑災的糧食裡摻沙子!

此舉立馬遭來了言官們的指責,設身處地想想老百姓忍飢挨餓已經夠可憐了,剩下的就指望朝廷每天發放的兩碗稀粥過活,偏偏還趕上和珅這樣一個壞了良心的官,連碗乾淨的粥也不讓災民們喝上。

不過,面對朝廷裡的指責,和珅也有他自己的考慮。

以和珅對官場的瞭解,必定了解賑災糧的發放,從官府各級到最後分到災民碗中,層層剋扣盤剝不曉得要被扒去幾層皮,基本剩下不了多少,什麼原因?無非是好的糧食可以賣錢,過手賑災事務的貪官汙吏趁機揩點油,肥一下自個兒的腰包。

現在白花花的大米被摻了沙子,這樣的糧食拿回家不能吃,搞到外頭又賣不出去,各級官吏也就不再會打賑災糧的主意了。

況且,排在官府施粥棚前等吃賑災糧的,就一定是災民嗎?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央視版《三國演義》裡桃園三結義前的情景。關羽挪開了張飛壓在井口的磨盤,將吊在井裡的豬肉割成小塊分給乞討的饑民,當中有幾個原本是買肉的也伸手來白拿,被關羽給拎出來逼著付了錢。

同樣的道理,排隊吃粥的人裡,也有許多貪佔便宜的投機分子,免費的粥不喝白不喝。

但現在情形不同了!和珅往賑災糧裡摻了沙子,煮出的粥每喝一口都硌牙。既然家裡也有吃的,幹嘛跟自己的牙過不去來蹭災民的沙子粥。

可災民卻不同,他們第一想的是怎麼樣活命,餓極了的時候有口吃的就謝天謝地了,根本不會在意粥裡的那幾粒沙子。

這樣一來,朝廷的糧食就能躲過貪官剋扣、奸民冒領,吃進真正需要救濟活命的災民肚子裡。

乾隆是個腦袋比較清楚的皇帝,知道和珅往糧食裡摻沙子的真正用意,自然不會求全責備。至於那些出口成章、下筆千言官員彈劾和珅的奏摺,乾隆一概不理,也算是對辦實事的人的一種保護了。


劇透歷史


清朝乾隆年間軍機大臣和珅素來是世人眼裡“貪官”的典型,這樣的人物能被傳:往沙裡丟一把沙子後被災民感恩戴德?這背後是否有隱情?答案請聽具體分析。

首先來看看,某些所謂專家口中的“和珅往粥裡丟沙子”後災民感恩的說法來源。

這些專家認為:乾隆派和珅賑災後不久就遇到了糧食不夠的情況,經調查,和珅發現這是因為有很多非災民和官員家屬為了佔便宜冒領賑災粥。

於是,和珅為了將真正的災民和假災民分開,就用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法子:往粥裡丟沙子。

這個法子之所以被認為能將災民和假災民分開,是因為:真正餓到快死的人是不計較吃食好壞的,而衣食無憂的人,則輕易不會食用硌牙的沙粥。

這個說法在邏輯上似乎是通的,但細想之下真真有些荒誕。別的不說,單就粥裡灑沙這個事情來看,在饑荒已經讓災民生不如死的情況下,讓災民吃硌牙的沙粥,災民真真能為有口粥吃感恩戴德嗎?答案是:他們不僅不會,還會生出深層的悲涼來。

古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君子,他寧可餓死也不肯受辱,在專家眼裡“災民卻不僅不以沙粥為辱反以此為恩”,說得過去嗎?說不過去。

其次,拋開“辱”這一層,即便是老百姓,他們也應該非常清楚:鑑別真假災民的方法太多,包括造名冊等等。熟悉清朝賑災情況的就知道,清朝賑災對災民的鑑定是非常複雜的,而且還有層層分級。既如此,還用往粥裡灑沙來鑑別,不是前期工作不到位還能是什麼?是機靈啊?不,是把老百姓當猴耍。

所以,和珅此舉並未讓災民感恩戴德,他們對和珅的態度不僅不會因為他這把沙子而改觀,反而會讓因此對他更加恨之入骨。

身為老百姓,對和珅往粥裡灑沙的最直觀感受應當是:為了讓災民少食點粥,這樣一來他們便可多貪汙點賑災糧。

最後想想,多年以後,當災民走出饑荒回想自己當年那口硌牙的沙粥,他會不會胃疼會不會心疼?會,既然會痛,又何來感恩!若某些災民因此落下病根,即使並非因為沙粥,他會不會覺得與沙粥有關?答案依舊是:會。

所以當年和珅賑災往粥裡灑沙的真相是:文武百官罵聲一片,災民罵聲一片!

但非常讓人奇怪的是:和珅此舉被文官百官彈劾時,乾隆卻未發一言。為何如此?是乾隆也和專家一樣認為乾隆此舉很“聰明”,真的如此簡單就鑑別真假災民?

真實情況是:單就和珅往粥裡灑沙一條,根本無法治罪和珅。畢竟,他的這一做法雖非常不仁義,卻並未觸犯任何法律條文。如此,他便自然只能作罷。


記者李滿


和珅一輩子幹的最經典的一件事情,給糧食裡面摻沙子,杜絕了官府貪汙腐化,侵佔老百姓糧食的問題。



和珅給糧食裡面摻沙子解決了三個問題。

第1個是糧食調包的問題。國家的賑災糧一般的發放渠道是從國庫中直接支取,而後運往地方倉庫,從地方倉庫再直接調撥的縣衙府庫,而後發到老百姓手裡,這一路上,所有的參與官員,都有可能參與調包。把國家發往地方的糧食,從質量好的優質糧食變成質量比較差的劣質糧食,其中獲得糧差價格獲得利益,讓參與賑災的人,賺得盆滿缽滿,老百姓得不到實惠。

第二是解決糧食層層扒皮量不足的問題。在中國的歷史上經常發生貪賄的事情,舉例為證:國家撥付給某一縣衙5000擔糧食,從國庫出來是5000擔,到地方政府,開始扒第一層皮,變成了4500擔,再到縣衙,扒第二層皮,就變成了4000擔,這樣被層層扒皮,層層苛扣,而且無法監察,經常是一調查一大串,官官相護,集體吞沒,造成到老百姓手裡的糧食真真正正的沒有幾成。

第三是解決地方豪紳與老百姓爭利的問題。針對地方縣衙政府搞賑災濟糧的時候,地方豪紳,地主,富農以及有錢人,也一樣跟窮苦老百姓去爭這個糧食拿回家,給他們的下人們吃或者搶回家餵豬,飼養其它東西,降低自己的每日耗損,讓賑災糧食沒有用在賑災上,變了形式的成了富人手中資源,打著賑災的旗號,富了富人。

和珅給糧食裡摻了沙子,具體有什麼好處。

一是調包的可能性變小。官府賑災,所使用的國庫軍糧,包裝上都有國庫字樣,並且每一袋都會有官籤,尤其大批軍糧出庫,還有軍隊防守,但是表面的東西都不足以阻止,也有用心的官員倒賣這批軍糧,但是如果裡面加沙子,軍糧的質量下降嚴重,倒賣的價值就不高,而且存在較大風險,這一得一失之間,大家世族對這批糧食是不感興趣的,因為得不到足夠的利益,他們便會放棄動著賑災糧的歪心思,把大家氏族阻擋在了外邊,賑災糧第1層安全保住了。

二是層層扒皮的可能性變小。由於糧食本身不具備價值,況且裡面有沙子,沙子有各種的顏色,在賑災糧食裡邊兒,比較容易追查,這樣就把這些地方上的府衙人員擋在了外邊,確保了賑災糧食能夠真正運到震災的地區,確保了數量上的安全。

三是與民爭利可能性變小。由於糧食裡面有沙子,不能被大批量的用於飼養動物,飼養動物或餵豬,造成大批家禽的死亡,同時,盜竊賑災糧是重罪,因此地方上的豪紳,地主以及富農,對比利益得失,不敢貿然行動。但對於老百姓來說,吃帶沙子的糧食,他們可以吃飽,同時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把糧食裡的沙子找出來,因為他們本身時間成本很低,快餓死的人了,就無所謂時間不時間,慢慢吃,反而有助於它們的消化。

和珅給賑災糧裡面加沙子,堵住了所有參與賑災工作的官員的發財的路子,實實在在的實惠了難民,讓賑災工作,真真正正的落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因此,老百姓對和珅交口稱讚,但是,所有參與賑災的官員撈不到實惠,對和珅恨之入骨。


少華聊史


歷史上,和珅是一個罪不可赦的貪官。但是,他也確實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深諧官場之道。

一次,皇上讓和珅去賑災,經過幾天的忙碌,他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領粥的人越來越多,眼看朝廷所撥的賑災糧食不夠用了。

經過一個晚上的思考,想到了一個堪稱完美的解決辦法,就是往粥里加沙子。對於這個辦法,站在不同立場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書君認為這個辦法有以下幾點好處。

第一,當朝廷免費給災民煮粥時,那些不屬於災民區的人也會過來蹭吃,這樣就會導致糧食不夠,摻入沙子後,那些非災民看到這些粥裡面混有沙子就不會去吃,而真正的災民已經飢不擇食,直接就吃了。

第二,給百姓賑災的是官員,他們也會貪賑災的便宜,而在粥里加了沙子,官員的親戚朋友就不會去吃加了沙子的粥,也就貪不了便宜了。

所以,和珅往賑災的粥裡放沙子,文武百官佔不了便宜,都在暗地裡罵他。


真正的災民卻會對他感恩戴德,雖然粥里加了沙子,但是可能會得到更多的粥填飽肚子,能使更多的災民活下來。

總之,和珅往賑災的粥里加沙子,文武百官會罵他,因為他們撈不到一點好處了,災民會對他感恩戴德,因為他這樣做救了更多人的命。

有書君也認為和珅這樣做是很好的賑災方法,不但使國家的賑災糧食真正用到了災民身上,而且防止了逐級官員的貪汙,是個一舉二得的好辦法。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這個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一個劇情。看到這個橋段,我先是為和珅叫好,後是為大清悲哀。

和珅為什麼要往賑災的粥裡丟沙子,那是他根本就沒有別的辦法了。但凡他再有其他的辦法,他哪會出此下策。文武百官罵他,災民就不罵他了?有好好的粥吃,他和珅不願意讓災民吃啊?災民不喜歡吃啊?非要吃摻了沙子的粥?

那是因為,不摻沙子,災民連這點救命的粥都吃不上!連這點粥,都有不是災民的人來冒充來搶,來吃,真正的災民嘴裡的一點救命糧也到不了嘴。和珅往粥裡丟沙子,讓那些冒充災民的人見了退去,給災民一條活路,實在是功德一件。

可是,我們回過神想一想,到底是因為什麼造成了這一切。我們不去上綱上線,天災人禍,天災終究不可避免,可我們可以儘量減少人禍。冒充災民搶吃災民的糧食就算是人禍。

這種人禍的產生,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制度缺失,一是不作為。首先,造成搶吃災糧的情況的原因,就是制度的缺失。在大清的賑災制度上,有著很多規定。包括賑災的粥必須要能夠立住筷子都做了規定。可是在這裡,如何甄別災民的環節上出現了缺失。於是,就有很多地方的人冒充災民來就食。

如果能夠在甄別災民上制度嚴謹,使得救災糧能夠真正發放到災民的手中,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的發生了。和珅往粥裡摻沙子就是一種甄別災民的無奈之舉,雖然無奈,但是效果不錯,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也體現了和珅能幹的一方面。

制度的健全與合適與否,直接影響著一項工作的成敗。比如在英國的歷史上就有一件類似的事情。當時,英國為了殖民地的開發,將罪犯大批流放到美洲。當時運輸這些犯人的運費是按照上船的人數在開船前付給的。

收了錢的船主根本不管這些犯人的死活,結果這些犯人在路途中的死亡率高得驚人。後來,英國政府改變了付款方式,改為按照送到美洲下船人數付款。就這一點改動,就大大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犯人的死亡率。和珅的所作所為跟此相似,他用不得已的方法堵住了制度上的漏洞。

第二點就是不作為。像是這種冒充災民去搶災民的飯吃的情況,難道負責賑災的各級官員都不知道嗎?連和珅到那裡才幾天就看出了端倪,我就不相信這些官員這麼多天就沒有察覺?

結果呢?察覺了又怎麼樣?照樣沒有人去管一管。因為這與自己的原本的責任無關。我只管把糧食發下去,按照規定煮好粥,讓來的災民吃上粥,吃完結束一天的工作。至於來吃的人是不是災民,制度上沒有規定,那就與我無關。我沒有貪汙災民的賑災糧,已經是清官了,災民餓死就與我無關了。

正是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才造成了賑災中出現的這種情況。這是整個清朝吏治黑暗的一面,和珅從心底明白這一切。但是和珅肩負賑災的責任,他不得不去解決這個難題。如果動用官吏去甄別災民,一是見效不大,另外還會落得個罵名。他這才採取了往粥裡摻沙子的辦法,雖然文武百官和災民都唾罵他,他也無可奈何。

雖然和珅採取的辦法不地道,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評,但是他總算是辦了一件實事,值得稱讚。不過,我們從這件事情裡,還可以看出封建社會殘酷的另一面。那就是萬惡的等級制度。

那就是,災民不配吃好粥。我們可以從上面看到,按照賑災的制度來說,災民本來應該吃到好粥的。就是因為災民是真正的弱勢群體,根本沒有任何人或者制度來保證他們的權力。怎麼辦?他們只有用吃摻了沙子的粥來維護自己可憐的權益。

和珅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他才敢往他們的粥裡摻沙子。我們可以看到,在電視劇裡面,即便是皇帝落難了,和珅也是把最好的吃食進獻給皇帝,沒有見他敢往裡面摻一粒沙子。

大清國到了這種地步,靠歪門邪道來辦事,真是已經腐爛透頂了。長此以往,不亡何待?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這個情節出自於民間故事,歷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雖然說不是真的,但是也並不妨礙我們討論在粥裡摻著沙子是否正確的問題,因此,我們接下來就好好了解一下這個問題。

在民間故事中,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情景:

說是乾隆年間出現了大災荒之後,面對飽受飢餓的折磨的災民們,大貪官和珅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一個“餿”主意。


這個“餿”主意的內容就是讓地方官府在賑災煮粥的時候往粥裡摻雜一些沙子。

在粥裡摻沙子的目的

在朝廷中的很多人看來,和珅這個主意非常淪喪人德,為了貪點錢財連災民們的救命糧都動。

不過對於自己這個“餿”主意,和珅卻有著不同的說法。

他說自己之所以會讓在粥裡放沙子,是為了防止一些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人在賑災活動中佔便宜、擠佔其他災民們的生存機會。


這些話雖然有著為他自己貪汙剋扣開脫的嫌疑,但其實也有著一定的道理。

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很多原本還能在災情中活下去的人真有可能會去排隊領粥、讓原本就不多的賑災糧食平白被消耗。

要知道,哪個時代都不缺少愛佔小便宜的人,就連現如今都有很多家境殷實的老太太、老大爺為了領免費雞蛋重複在一個店家排隊,更不用說是那個年代了。

要是真在粥裡放了沙子,那麼一般沒有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很多原本可以存活下去的人是根本不會去吃那些粥的,他們不像那些已經無奈到吃草根、吃樹皮的難民般沒有選擇餘地。

這樣說起來,其實和珅的主意也並非那麼不可理喻。


在官方糧食都缺乏的情況下,這個主意確實可以杜絕很多佔小便宜的行為。

當然,前提是和珅不在這裡面撈一筆。

佔廉租房便宜的人

說到這裡,我就想到了現如今的廉租房。

所謂廉租房就是租給一些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性房子,在一些大城市要一兩千塊錢才能租到的房子,僅需要很少一部分的錢就可以在廉租房小區中租到相同規模的房子。

由於價格極其低昂,所以廉租房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大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救星。


在實際上,廉租房確實解決了很多低收入人群的煩惱,但是在某些時候,廉租房卻也會成為一些生活富裕者的省錢工具,被還不至於需要廉租房的人擠佔了名額、資源。

大家如果比較關注新聞的話,就會發現很多地方其實都存在著寶馬、路虎、奔馳車主居住在廉租房中的狀況。

說實話,那些開寶馬、路虎的人還不至於窮困潦倒到要住在廉租房中,他們之所以會住在廉租房中,完全是為了佔小便宜。


有可能他們其中還有人買了房子,只不過為了利益最大化,將自己的房子以每個月幾千塊錢的價格租了出去,然後自己則住到了幾乎不需要花多少錢的廉租房中。

異曲同工的提議

為了杜絕這種情況,前段時間曾有人提出一個建議,那就是建議取消廉租房中的獨立衛生間和廁所。

按照他的說法,只要取消了獨立衛生間和廁所,那麼如果不是生活實在過不下去的人,是根本不會去申請廉租房的,畢竟沒有人想天天去和別人擠廁所、衛生間。


在當初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那個人遭受到了許多人的指責,被認為鐵石心腸、沒有顧及到低收入人群的尊嚴。

但如果結合現如今那麼多新聞來看的話,我覺得他這個提議倒是有一定的道理,跟和珅的方法一樣,採用起來可以把很多愛佔小便宜的人攔之門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