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權,為何權臣和珅能夠擁有20多件?

燕子李三fighting


我是大話君,我來答。

黃色在古代是皇帝的專屬顏色,所以那時的黃色是高貴與權力的象徵。到了清朝時期皇帝經常賞賜“黃馬褂”給重臣、權臣也是為了表彰和突顯那些大臣的功德並無特權。

在清朝能穿黃馬褂的有以下兩種人:

第一種人:皇家的內大臣和御前侍衛,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皇帝及皇帝身邊的家人的安全,直接受皇帝親自地指派,也就是皇帝的人。因此為了突顯是皇帝的侍衛,所以要用黃馬褂為官服表示其與眾不同。

第二種人: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人。他們在某一方面對皇家對百姓都有巨大貢獻的大臣才有資格獲得,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各種證書與驗證。不同的在於這是皇帝通過聖旨親自頒發的。

比如:權臣和珅為清朝的外交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最初為官清廉、公正甚得乾隆的喜歡,並多次賞賜給他“黃馬褂”,以表皇帝肯定他做出的貢獻,並有激勵他越做越好的含義。

有一點很重要:皇帝賞賜的“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一定要十分愛護,不能隨意破壞或者丟棄,這些都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輕則罷官,重則滿門抄斬。一定要擺著供好,沒有特殊的事不要任意穿著。

結語:“黃馬褂”在古代並沒有什麼特權,但是卻代表著皇家的最高榮譽。只要能獲得“黃馬褂”不是重臣就是權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因此這也具有一種精神上的象徵意義。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安夏丨歷史君


清宮戲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皇帝要賞賜某位功勳卓著的大臣的時候,經常會說“賜雙眼花翎,加太子太保,賞穿黃馬褂”。

《雍正王朝》電視劇裡,大將軍年羹堯被貶,到了地方官衙,人家讓他下跪,他很牛逼地拿出了皇上賞的黃馬褂,眾官員就紛紛向他行禮了。似乎“黃馬褂”頗有特權。

但同時,在清宮戲裡,我們還可以看到,皇帝身邊的侍衛也都是穿的黃馬褂。

這就讓人疑惑了,到底黃馬褂有沒有特權呢?如若有特權,那麼多侍衛都穿,還談得上什麼“特”呢?

讓我們先來看下到底哪些人在穿“黃馬褂”吧。

大家都知道的,自隋唐始,明黃成了皇室的專用色。但黃馬褂的出現,是清朝才有的。在清朝,有四類人能穿“黃馬褂”。

一、大內侍衛。

他們之所以穿黃馬褂,完全是為了彰顯出皇帝近侍的尊貴,這些人跟隨在皇帝身邊的時候,可以穿著黃色的馬褂。

但是,隨行結束以後就必須要把黃色的褂子脫下來了,而且他們穿的這些衣服上不能有任何的花紋、圖案,釦子的顏色只能是黑色的,就相當於現在的“工作服”了。

二、皇帝狩獵時賞賜。

清代皇帝(咸豐皇帝之前)都有每年狩獵的習慣,在皇帝圍獵、校射時表現出色,或者向皇帝獻獵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賞賜黃馬褂。

三、有功勳者。

類似於大將軍年羹堯這樣的重臣,所穿的黃馬褂,是皇帝對特殊功勳者的獎賞。這種黃馬褂又稱“武功褂子”,這種黃馬褂在清初並不盛行,一直到嘉慶年間都未見記載,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多見於清廷賞賜給對太平軍作戰有功者。

四、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這主要是為了朝廷的體面,可以讓使臣在外邦面前長面子。

後三類被賞穿或賞賜的“黃馬褂”紐扣是黃色的,與褂色一體,與侍衛們穿的“工作服”有所區別。

受賜黃馬褂的功臣們只有當國家舉行大典時才能穿一次,平時則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榮耀。不過,他們可以複製一件較原物簡單的黃馬褂,以備公務需要時穿用。

但實際上功勳大臣們違背皇規或犯錯誤時,不但不能以“黃馬褂”拿來救命,皇帝還要將黃馬褂收回,以示懲罰。所以像影視劇中年羹堯那樣抖威風的場景,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再來說說和珅的那麼多件黃馬褂。

如上文所述,“黃馬褂”實質上沒有戲臺上展示出的那樣有特權,更多的是一份榮耀與面子。所以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會得到20多件“黃馬褂”似乎也就不出奇了。

眾所周知,封建帝王實行的是“家天下”,皇帝本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加上“黃馬褂”並沒有實質上的特權,相當程度上,可以由著皇帝的喜好來,皇帝願意賞賜就賞賜。

所以,乾隆時期的和珅得到皇帝喜愛,受到重複賞賜也不稀奇,畢竟這可以讓得寵的他在各個重大場合長面子。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縱橫小時候很喜歡一部叫做《神醫喜來樂》的電視劇,曾看了許多遍,時隔多年電視劇的劇情我只記得個大概,但是有一個片段卻記得非常清楚。

那段講的是神醫喜來樂為太后老佛爺瞧好了頑疾,老佛爺賞了喜來樂一件黃馬褂,喜來樂回家就把黃馬褂小心翼翼的裝好供了起來。喜來樂的小徒弟來福覺得新奇,揹著師傅師孃將黃馬褂偷了出來,將黃馬褂穿在了外衣裡面。

他在上街採買時偶然發現商販們看見他穿著黃馬褂不但不要貨錢,還主動多送。嚐到了甜頭的來福日日穿著黃馬褂上街,喜歡什麼買什麼,付錢的時候亮出黃馬褂就會享受免單待遇,屢試不爽。直到喜來樂發現黃馬褂被掉包了,抓到來福這個小賊,將其暴打一頓沒收了黃馬褂,來福蹭吃蹭喝的好日子才結束了。

在清朝賜穿黃馬褂是件無上榮耀的恩典,好處絕不僅僅是能蹭吃蹭喝那麼簡單,賜穿黃馬褂到底有多麼牛氣,且聽縱橫娓娓道來。

黃馬褂也是清朝官服的一種,在皇帝身邊當差的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御前侍衛都身著黃馬褂。黃馬褂是明黃色的褂子,在清朝明黃色是皇帝皇后的專屬用色,嬪妃以及皇親國戚只能用深黃色, 百姓頂多能使用紅黃色。御前當差的侍衛穿著的黃馬褂是最貼近皇帝服飾顏色的,由此可見只有皇帝身邊的近侍才能有此特權。

皇帝近侍的制服黃馬褂也叫行職褂子,顧名思義就是在工作崗位、履行工作職責時穿的工作服。一般都是皇帝出行時,內大臣、御前侍衛等隨行人員必須穿著的黃馬褂,這種褂子沒有花紋圖案,就是簡單的黃色褂子,用以彰顯皇家聲威。在離崗期間或者不在皇帝跟前伺候時是不能穿。

清朝皇帝最擅長將不值錢的物件賦予皇家恩典,作為賞賜臣子的無上榮耀。之前縱橫寫過清朝的三眼花翎,就是有三個圈圈的孔雀羽毛,被清朝皇帝包裝成了皇親國戚才配的高級官員象徵,能獲此殊榮的外姓臣子不過寥寥數人。黃馬褂也是如此,在清朝“賞穿黃馬褂”是足以讓臣子光耀門楣的賞賜。

賞穿黃馬褂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則是行圍褂子,就是皇帝在校場圍獵時賞賜給表現出色者的黃馬褂,以此鼓勵世家子弟不忘遊牧民族騎射之本。不過這褂子只能在陪皇帝狩獵時穿,平時只能供著,擅自穿著就是大不敬,要治罪的。

二則是賞賜給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以彰顯天朝上國的威嚴。咸豐年間,受賞者都要穿著黃馬褂,騎著高頭大馬繞紫禁城一圈。李鴻章在代表清廷去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遇刺,鮮血染紅了黃馬褂,迷糊中的李鴻章還不忘叮囑左右保存好染血的黃馬褂,發出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可見黃馬褂在臣子心中就是家國朝廷的縮影。

三則就是武功褂子,是對有重大軍功臣子的獎賞,成為了榮譽、功績、權利的象徵,我們平時說的賞穿黃馬褂基本等同於這個意義,受賞者可以在任何盛達隆重的場合穿著。黃馬褂是皇家的象徵,可以作為皇命的信物,必要時見物如見聖上。穿著黃馬褂,奉皇命執行任務,見官大三級,便宜行事。連皇帝都能代表,穿著黃馬褂去吃飯,誰還敢收錢啊?

不過在嘉慶及其之前並未有可考史料記載過這種恩賞方式,而是多見於咸豐以後,這種賞賜很可能是在清朝晚期才出現的,所以題目中和珅有20多件黃馬褂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天平天國崛起後,“賞穿黃馬褂”大多都是賞賜給鎮壓太平天國有功者。清朝末年黃馬褂也爛了大街了,得太后歡心就能得到,據說給慈禧開火車的司機都得到了一件黃馬褂。再後來爵位、頂戴花翎都可以買賣,黃馬褂自然也是有錢就能買來穿穿。


史論縱橫


清朝官服基本上都是暗色調為主,從1品到9品,單純從衣服的樣式和顏色上,你可能都不太能分得清誰幾品幾級,只能從補子和頂戴上分辨。

但是皇帝的身邊總是圍著一群穿著明黃黃顏色的馬褂的侍衛,顯得特別扎眼。沒錯,這種明黃黃的褂子就叫“黃馬褂”。

但除了這些“親軍侍衛”穿黃馬褂外,某些功勳卓著的大臣,皇帝在賞賜功勞的時候,也會大方地賜給他一件“黃馬褂”。准許他供在自家的祠堂香案上,只有碰到重大的儀式或者活動,親隨皇帝身邊時,才可以穿這件黃馬褂。

和珅的二十來件黃馬褂,基本上就是這麼來的。我先從一個儀仗隊的侍從,一路幫著乾隆幹各種雜活,一路往上攀爬,基本上六部的掌印堂官他都幹了;戶部國庫管著,內務府乾隆的內帑他也兼了;修書修史,也要他管;西北東南的平叛也要他去。每升一次官,搞一件黃馬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此外代表朝廷涉及邦交,宣慰屬國等時候。通常代表朝廷體面,所以身負“欽差”的人,是必須穿著黃馬褂去工作的。李鴻章去日本籤《馬關條約》的時候,就是穿著照片上那件黃馬褂去的,結果被人刺殺,彈中臉頰。血呼哧地流在了那件黃馬褂上。李鴻章於是回去之後就把那件帶血的黃馬褂給慈禧看。慈禧說,“難為你還留著了。”

在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不只在此兩項,清朝的皇帝有可能會將黃馬褂作為獎品,或是彩頭,去獎勵那些圍獵、校獵出色的。

但是後來木蘭秋彌也取消掉了,清朝也開始遇到了大變局,徹底走下坡路了,黃馬褂也就爛了大街了。

但是“黃馬褂”還值錢的時候。為什麼很多影視劇裡面會有“穿著黃馬褂享受特權”的橋段呢?黃馬褂本身雖然只是一個榮譽性的物品,但是由於黃馬褂只能由皇帝能夠賞賜給你。所以無論你是怎麼得到的,對外界透露出來的信息,都是你曾經得到過皇帝的認可或者與皇帝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以為什麼穿著黃馬褂,會彰顯出你的特權來?本質上不是因為你穿著黃馬褂,而是大家覺得你和皇帝有關係。無論是害怕你還是想巴結你,實際上衝著都是你背後的皇帝。

所以到了民國初期,穿著黃馬褂掃大街,都沒有人會多看你一眼。



炒米視角


從唐朝的統治者開始,規定黃色為皇族專用。老百姓誰要是穿了黃色的衣服就會被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可能有被滅族的危險。

黃馬褂的作用

一,黃馬褂當工作服穿

在清朝,皇帝出門有許多“內大臣”和“御前侍衛”隨從,這些人全要穿“行褂”(黃馬褂),帽後戴孔雀翎,他們的黃馬褂是用黃色的綢緞或紗製成,這就是他們的工作服,如果不在其位就要上交,黃馬褂象徵著最高統治者的權威,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並沒有什麼特權。



黃馬褂作為外交大臣的工作服,穿著黃馬褂去和外國人員談判,代表皇帝的權威,外交大臣出發之前身穿黃馬褂,昂首挺胸騎馬繞紫禁城一圈,表示自己一定圓滿完成任務,榮譽歸來。李鴻章在和日本談判時遇刺,黃馬褂被血染紅,他談判時依然堅持穿黃馬褂,據理力爭,把對日本的賠款從最初的三億兩降到兩億兩,他回國後將黃馬褂保存好,長嘆一聲:“此血可以報國矣”。



還有一種就是皇帝狩獵時黃馬褂作為一些隨從們的工作服,等狩獵結束時上交。康熙時圍獵一結束會賞黃馬褂給圍剿獵物最多的人。


二,皇帝賞穿的黃馬褂的作用

皇帝“賞穿的黃馬褂”可以在一切莊重或典重的場合穿,甚至可以“見官大三級”,見到比自己大的官員不需下跪,而且一路暢通,辦事方便。

三,皇帝賞賜的黃馬褂讓被賞者日日提心吊膽

皇帝“賞賜的黃馬褂”和“賞穿的黃馬褂”只一字之差完全就不一樣了,賞賜的黃馬褂那可不是讓穿的,而是讓放在家裡供上的,見黃馬褂如見皇上,每天都要跪拜,不許弄壞、弄髒,否則全家都有可能被殺頭。

清朝前期賞黃馬褂的制度嚴格,只有很少的有突出貢獻的人,才能得到黃馬褂。

和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黃馬褂

和珅處於清朝的中期,乾隆時期,他有黃馬褂20多件,他為什麼有這麼多黃馬褂呢?原因並不稀奇,因為和珅整日陪在乾隆身邊,他不但會理財而且還是是乾隆的小金庫,又會拍馬屁,還有才,和珅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還精通四書五經,會吟詩,這些正對乾隆口味,乾隆一高興就賞啦,特別是乾隆後期,有很多的重要決策都是和珅出謀劃策,有時他還傳口諭。但是嘉慶一上位就把和珅弄死了,還把他的全部家財充公,可見黃馬褂關鍵時候根本起不了作用。乾隆後期以後的清朝,黃馬褂到處可見,慈禧還將黃馬褂賞給一個開火車的呢。


為什麼清朝後期賞穿的黃馬褂到處可見呢?因為晚清的社會兵荒馬亂,統治者利用老百姓對黃馬褂的敬畏,去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黃馬褂賞穿的數目大增,比如:曾國潘,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重臣,大家都有黃馬褂,他們平時外出或者活動,都穿著皇帝恩賜的黃馬褂,在老百姓眼裡榮耀滿滿。


但是黃馬褂和三眼花翎相比的話,那檔次就降多了。三眼花翎主要賞給親王、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勳的大臣們。整個清朝200多年都只有7個人(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得到三眼花翎,得到雙眼花翎的也只有20多人。

隨著清朝的結束,帶著統治階級榮耀和等級的黃馬褂也隨著退出歷史舞臺。


小姐姐講史


黃馬褂在諸多影視劇的傳播下,變成了特權的象徵,穿者可以橫行於世,甚至有荒唐的影視劇將黃馬褂與尚方寶劍淪為一談。其實在清朝時,黃馬褂分為兩種,一種是職務所需,一種是功勞賞賜。職務所需的黃馬褂是必須穿著的工作制服,而賞賜的黃馬褂則有兩種,其中行圍所賜黃馬褂是不得隨意穿著的。



職任黃馬褂

“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嘯亭續錄·黃馬褂定製》



清朝皇帝無論走到哪裡,身邊總有著很多“內大臣”和“御前侍衛”隨從,這些人大多是滿人貴族出身,伴隨皇帝身邊當然要體現皇家的氣質,因此全要穿“行褂”,還要在帽子後邊戴上孔雀翎,侍衛還要佩上裝飾豪華的軍刀(但皇帝身旁的侍嚴禁佩刀)。

這些人穿的行褂都以明黃色的綢緞或紗製成,沒有圖案和刺繡,皇帝出行時一片金黃,相當壯觀,這種“行褂”在史籍裡就稱“黃馬褂”,亦稱作“黃褶”。這種黃馬褂是皇帝近侍的制服,見於清史書裡的“職任馬褂”,也就是滿文裡的“禿山褂子”均是指這種制服,象徵著權威與皇家的高貴,普通大臣和百姓在清朝是不可以穿金黃色的衣物的。而這種黃馬褂只有任職期間可以穿著,如果解職後是不能再繼續穿的。

賞穿黃馬褂

賞穿黃馬褂不同於職任黃馬褂,這就是普遍認知的一種黃馬褂,是皇帝賞賜給臣下的一種榮譽和身份。這種黃馬褂也不是隨意就能穿的,其性質也分為兩種。

  • 行圍褂子



第一種是皇家行圍時所賜,咸豐帝之前,清朝皇帝由祖制規定秋天時要到皇家獵場木蘭處打獵,即“行圍”。在行圍期間射得鹿者賜黃馬褂一件,蒙古人中獻猛禽者賜黃馬褂一件。行圍期間一般會舉辦校射,即射箭比賽。隨從滿漢官吏全員參與,清初以滿人騎射中五箭者賞黃馬褂一件,漢人騎射三箭者賞黃馬褂一件,但後來只要成績尚可,隨行的官階在三品以上者幾乎都會賜黃馬褂一件。

這裡所賜黃馬褂稱作“行圍褂子”,這種黃馬褂與皇家舉辦比武摔跤比賽時賞賜的黃馬褂一樣,只允許在行圍和比武時穿,平時不能穿,行圍中賞賜黃馬褂後可以立即穿上,代表著行圍的成績是出類拔萃的,往年行圍所賜的黃馬褂也可穿著入獵場,但行圍結束後就必須脫下,否則視為覬覦皇權。

  • 武功褂子
“江南十載戰功高,黃袿色映花翎飄。”——《馮將軍歌》:



第二種賞穿黃馬褂才是普遍認知的黃馬褂。即皇帝用以褒獎戰功赫赫的高級武將,也有賞賜給統兵的高級文官。這種黃馬褂是在重大慶典和重要場合可以穿著的,平日還是要供奉在家裡。這種黃馬褂如前面講的大致也都一樣,象徵著榮譽,並非什麼特權。



這種黃馬褂也叫“武功褂子”,因為這種黃馬褂幾乎都是以軍功來賞賜,但在道光之前,這種賞賜非常少見,只是到了慈禧時期才逐漸多起來,因此這種黃馬褂在早期對於武將來說比“巴圖魯”的稱號更為尊貴。但這種黃馬褂如果是功勳大臣犯錯,皇帝是可以收回的。而這種黃馬褂在咸豐期間也被用來特賜給朝廷特使,特賜黃馬褂後騎馬繞紫禁城一圈以示威嚴。



兩類黃馬褂的作用和形式其實是不同的,為了加以區別。職任黃馬褂以及行圍、比武賞穿黃馬褂的紐扣是黑色的,而武功黃馬褂的紐扣是黃色的,因此武功黃馬褂更為尊貴。和珅受乾隆賞賜的黃馬褂多為武功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代表著深受乾隆的賞識和喜愛。但影視劇裡穿著黃馬褂到處吃喝不給錢這種現象是不可能存在的,還有以黃馬褂作為免死金牌也屬無稽之談。


棍哥觀史


清朝的黃馬褂有兩種,一種是官服,一種是賞賜給有功的大臣,以示榮譽,但是沒有什麼實際的特權。

在清朝,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侍衛什長等官員都是穿黃馬褂的。據記載:

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

這種情況下,黃馬褂是作為一種官服存在,是天子近侍特有的官服。這種黃馬褂,一旦不再擔任相應的職任,就不能再穿了。而且這種黃馬褂使用的是黑釦子,和賞賜的黃馬褂以示區別。

而賞穿黃馬褂則不同,是作為一種榮譽,給予有功的大臣穿著,和職務無關,當然也不是隨便穿著的,根據黃馬褂的不同,在特定的時間或者特定場所才可以穿著。

比如清朝皇帝每年會到木蘭行圍,也就是打獵,在行圍中打到鹿的,還有在行圍時的射箭比賽中表現優異的一定品階官員,就可以賞穿黃馬褂,不過這種黃馬褂只侷限在行圍時穿。

還有一種黃馬褂是賞給有功的大臣,這種也不是隨便穿的,平時都是供奉在家裡,只有舉行大典或比較重要的日子才可以穿著。所以和珅有多件黃馬褂也就不奇怪了,他深得乾隆的寵信,得到多次賞賜也是很正常的事。

就黃馬褂本身來說,主要是榮譽,沒有任何特權,但是能穿黃馬褂的人不是天子身邊的近臣,就是立功的大臣,都不是一般人能得罪的起的人,所以是穿的人有特權,不是黃馬褂帶來的。


不沉的經遠


(1)黃馬褂是清朝獨有的。

(2)黃馬褂沒有什麼特權,代表的是一種身份或者榮耀。

(3)黃馬褂的具體細節。

可見黃馬褂的穿著還是比較複雜的,主要是這四種(詳細說明見上圖)。

要說這黃馬褂有什麼特權?

首先,作為官服穿的黃馬褂和皇帝狩獵時候的黃馬褂,基本上並沒有什麼特權,僅僅代表一種職位或者榮耀而已。

其次,作為軍功賞賜的黃馬褂或者為皇家辦事而皇帝賞的黃馬褂,也並沒有什麼特權,還是代表一種光榮而已。

最後,作為皇家特使的黃馬褂,有時候能有一些權力,因為這是代表皇家的。不過說到底,它還是一種榮耀。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黃馬褂是清朝僅有的一種官服,它並沒有什麼特權,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穿上黃馬褂我就不認識你啦,你就可以為所欲為嗎?絕不是,說白了黃馬褂,其實就是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我們知道黃色是皇帝的專用顏色,寓意皇權至高無上的意思。古代皇帝穿黃色龍袍的傳統應該是從隋唐時期開始的,在這之前龍袍的顏色是不固定的,直到唐高宗時期,黃色龍袍才被正式定位皇家的專用顏色。官員和普通百姓是不許穿黃色服飾的,黃色也就徹底成了封建皇權地位的象徵。

直到清朝,才有了黃馬褂的出現,馬褂原本只是滿族特有的民間服飾,因為馬褂的寬鬆款式設計比較適合騎馬打獵,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被用在清朝皇室成員參加各種大典,重要場合的一種特殊服飾。也就是後來的“黃馬褂”。



黃馬褂的顏色呢,也分“明黃”胡“淡黃”兩種顏色。皇皇室成員穿的自然是比較鮮明的顏色明黃色,大臣侍衛們則是淡黃色的那種。除了顏色有差距之後外,黃馬褂的扣子顏色也是不一樣的。黃馬褂只有御前侍衛和一些權高的大臣們,以及護衛軍的統領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除了這些制定的人員可以穿黃馬褂之外,另外皇帝還會賞賜給一些立過汗馬功勞的武將大臣們黃馬褂,這些人在重要場合也是可以穿黃馬褂帝。


黃馬褂這種清朝獨有的官府,除了可以顯示身份的不同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權利。至於權臣大貪官和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黃馬褂的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和珅深的乾隆寵信,在清代我們說了,只要是地位高超的權臣們就會得到皇帝賜給的黃馬褂,所以作為乾隆的愛臣和珅自然也就擁有了很多件黃馬褂。更何況和珅善於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乾隆自然要特殊照顧這個老臣啦。

不過穿上黃馬褂雖然很神氣,但是也僅限於陪同皇帝出城打獵,或者參加朝廷的各種重大盛典儀式上才可以穿,平時在家中和宮裡是絕不允許穿的。如果那個敢穿,那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會被定罪或者臨時處死的。

所以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是也不是隨便亂穿的。


任馳贏天下


一 ,據史料記載 ,皇上的貼身侍衛經常穿黃馬褂 ,他們彰顯了皇族的威嚴 尊嚴。在他們身上 就相當於工裝 ,沒有什麼特殊的 作用 ,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黃馬褂 ,名字叫行職黃馬褂 。



二 最寶貴的黃馬褂 ,就是皇帝派遣大臣 有外交使命 時賜的黃馬褂 ,勉勵他們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 ,這種黃馬褂叫做 特使黃馬褂 。

三 皇帝賜給武將的黃馬褂 ,必須是在戰場上一刀一槍 浴血殺敵立下戰功的人 ,得來非常艱難 ,當時 是作為獎勵用的 ,相當於現在的勳章 和元帥的制服差不多 ,這種黃馬褂在當時叫做 武功黃馬褂 。



四 當時皇帝賜給和申20多件黃馬褂 ,由此可見 皇帝是多麼寵信和申,其實黃馬褂沒有多大的特權 ,很多人看見黃馬褂就得立即下跪,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它只是一種身份榮譽的象徵 ,皇帝當時 賞賜的 黃馬褂 也是有不同的 ,賞穿的黃馬褂 ,是不可以穿 ,只能放在家中 ,如果隨便穿出去 就是大逆不道的罪。另一種是賞賜的黃馬褂 ,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朝廷重臣 ,皇上是准許穿在身上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