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內生動力讓貧困村自己“造血”

<table> 激發內生動力讓貧困村自己“造血”

經歷4年對口幫扶,省定貧困村潮州饒平樂島村舊貌換新顏。中山市南區駐村工作隊供圖

/<table>

初春清晨,粵東的潮州饒平山區氣溫不到10攝氏度,夜裡的寒霜剛剛消去,大門坑村寒風刺骨,冷得人直跺腳。即便如此,村裡人依然閒不住。村“兩委”幹部、致富帶頭人高順昌帶著農戶們正在山腳採摘雪片茶,今年又是一個冬茶豐收年。

在中山市人民政府南區辦事處的對口幫扶下,潮州饒平4個省定貧困村近幾年呈現出的新氣象還不止這些。樂島村青年阿豪,通過參加“潮州菜師傅”技能培訓班,從湯溪鎮大排檔邁向了深圳市大餐廳;東明村孤兒小娟,從潮州職業技術學校順利畢業後進入了婚紗設計公司上班;村民陳炳輝正尋思著“梅園庭院”農家樂如何搞點新菜式;年近古稀的湖嶺村養蜂人塗爺爺,正在修整蜂箱以待來年的收穫……

山村完成了農村“四好公路”建設,全面落實了C、D級危房改造政策,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青梅產業鏈被提上議事日程。在南區黨工委的引領和全體扶貧幹部的努力下,南區對口幫扶潮州饒平的4個村貧困對象共95戶246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和“八有”指標全面達標,脫貧率100%,已全部脫貧出列。昔日偏居粵東山區一隅的貧困村,正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大步前進。

授之以漁助貧困戶提升技能實現真脫貧

貧,怎麼扶?激發山村的內生髮展動力,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是南區駐村工作隊的扶貧幹部重點思考、長期堅持的工作方向。

駐村扶貧四年,整合各方資源,緊緊圍繞“扶貧先扶志和扶智”,駐村工作隊早已和貧困戶成了朋友、親人,幫助他們提升技能、幫扶就業,也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和尊重。

去年,在知悉“潮州菜師傅”技能培訓班在饒平舉辦的消息後,駐樂島村工作隊第一時間找到了該村幫扶對象阿豪,發動其報名參訓。阿豪在當地一家餐廳當廚師,得知消息後,他本人同意參加培訓班,但餐廳老闆以缺少廚師、影響生意為由,不同意其參加。駐樂島村工作隊隊長陳文渠和隊員多次到餐廳對老闆做工作,最終徵得了他的同意。2019年4月,工作隊主動帶著阿豪到饒平縣參加“潮州菜師傅”技能培訓班,經過一個月的脫產培訓,阿豪順利拿到結業證書,掌握了潮菜的烹飪理論和實踐技能,廚藝有明顯提升。隨後,阿豪再接再厲,又主動參加了“粵菜師傅”培訓班,不斷的學習,讓阿豪的廚藝不斷進步,視野也不斷開闊。擁有了一技之長。如今,阿豪已在深圳謀得一份工作,家中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改善,徹底擺脫了貧困線。阿豪的故事,只是扶貧工作隊“授之以漁”幫扶貧困戶就業的其中一個個案。

扶貧,還必須要用真心,才能換來民心。2019年10月15日,駐村工作隊工作人員送低保殘疾戶老洪到潮州市殘聯安裝假肢。老洪今年67歲,早年下田幹活被毒蛇咬傷,傷口一直化膿潰瘍,2018年,他不得不採取右膝以下截肢。一年多來,老洪只能靠雙柺艱難行走,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庭生活非常困難。駐村工作隊瞭解情況後,積極幫其奔走處理,歷經鎮、縣、市殘聯申請、檢查、測量倒模等一系列程序後,市殘聯邀請省專家為老洪進行了假肢安裝。經過現場對假肢進行精心的安裝與調試,老洪終於可以走路了。這次安裝全程免費,老洪心裡很高興,他說,“多虧駐村工作隊,他們就像‘膠己人’(潮州話,即自家人)一樣關心我、幫助我。”現在,老洪不僅有低保金、殘疾補貼等基本保障,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的增強。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駐村工作隊工作人員的推薦下,貧困待業青年小淑到饒平縣電商協會就業;工作隊以徵集貧困對象“微心願”的方式,為貧困戶解決生活需缺物品。通過一件件小事,扶貧工作組成員成了幫扶對象的知心人,他們對脫貧致富有了信心,日子也慢慢好了起來。

推動黨建強村升級產業富民

扶貧的關鍵是增收,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振興。農民是鄉村產業振興的主體,也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受益者,通過產業振興提高農村農民收入,是農村“拔窮根”的重要途徑。

在大門坑村,經過充分的調研論證,中山市南區駐村工作隊確定了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的產業富民思路。以“黨建+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駐村工作隊鼓勵黨員幹部、致富帶頭人高順昌組織成立了饒平縣大門坑農林專業合作社,發展大門坑村茶葉產業項目,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首先,該項目規劃茶葉產業扶貧基地,共投入資金71萬元,村集體每年收益5萬元,每戶貧困戶每年可獲得固定收益2500元,貧困家庭收入逐步增加。第二,項目投入“631”資金近84萬元發展貧困戶茶葉種植,通過“以獎代補”引導貧困戶結合自身條件購買茶葉種植、加工等方面所需的材料及設備,推動茶葉種植生產向規範化管理轉變,讓茶葉種植走上標準化、規模化、商品化的發展道路,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目前,大門坑村貧困戶種植茶葉面積已由原先59畝擴大到115.8畝。

此外,駐村工作隊還積極推動大門坑村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推進整村規模發展力度。選準主導產品,建設“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把大門坑村的茶葉、青梅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目前,大門坑村茶葉加工廠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未來將增加村集體和貧困家庭收入,帶動貧困戶乃至全村打造本土茶葉品牌,增加經濟效益。

與大門坑村一樣,樂島村的生態茶葉基地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產業扶貧的模式正在為樂島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新的出路。

同樣,東明村也是在這樣的扶貧新思路下完成了華麗的蝶變。兩年前,東明村還是一個交通不便、組織渙散、貧困落後的小村落,現如今這裡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竹山梅林交相輝映,聲聲鳥鳴不絕於耳,沿途獨具竹韻古風的建築物映入眼簾,一派“世外竹源”的好景緻。

2017年,甬莞高速東山站的連通,打破了東明村地處“省尾市角”的尷尬處境。四年來,中山、潮州兩地分別選派優秀幹部駐點東明村任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推動曾經軟弱渙散的村黨支部轉變為凝心聚力、引領全體村民開展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

東明村黨支部通過黨員“掛牌”,增強了農村黨員的身份意識,激勵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建立“黨員聯繫戶”制度,以居住位置和親屬關係劃分網格責任區,讓黨員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推動者;通過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根據村的實際工作需要和無職黨員自身特長,設立黨風黨紀監督崗、民主理財管理崗、科技致富信息崗等崗位,調動無職黨員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履行義務、服務群眾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村脫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中有崗、有為、有責的中堅力量。

挖掘鄉土文化助力貧困鄉村振興

在扶貧工作中,駐村工作隊還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帶動村民利用身邊的資源脫貧致富。

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與其他地方大興土木、推倒重來建新村不一樣的是,東明村用“客家文化、石頭、竹”等統一風格來建設美麗鄉村。在駐村工作隊引導下,東明村村民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地的綠竹資源和村內老物件改造舊民居,將曾經髒亂差的衛生死角打造成了一處處環境幽雅的小廣場、小景觀,將“石頭竹子米黃牆”的“東明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東明村村民陳炳輝利用自家的廢棄豬舍,改造建起了農家樂“梅園庭院”,過去被當成廢物的舊陶罐、稻草和大石頭全成了裝飾的寶貝,院子裡各色花卉競相開放,吸引了大批遊客觀賞。

深挖鄉土文化,就在潛移默化中助推著山村的文化振興。2018年底,東明村以“講好鄉村故事 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在全市貧困村中首先策劃舉辦故事分享會,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廣泛發動全村初中生、小學生踴躍參與,由此帶動全村群眾共同發現、整理本村歷史與文化故事。故事徵稿啟動2個月內,村裡收到了40位中小學生的踴躍投稿。經過評委會的篩選,分別選出了初中組、小學組各6位同學的故事作品,在村裡舉辦的故事分享會上講演分享,讓村莊內外賓客一起了解東明村400多年來的歷史文化。通過這次挖掘、整理、撰寫與分享,東明村的“畫眉古井”“神龜石”與“龜蛋石”“仙師爺”等鄉土文化融進了文化故事,東明村將徵集來的這些故事和村志,集結整理印製成冊,作為村文化成果保存、分享、展示,同時藉助新農村建設契機,又對“村裡故事”涉及到的傳統建築、革命舊址和天然景觀進行保護和打造,製作旅遊地圖和旅遊指示牌,讓鄉村故事賦予的文化“魂”轉化為鄉村旅遊資源,真正讓極具本土風格的鄉村文化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靚麗名片。隨著旅遊觀光產業的發展,當地群眾及貧困戶也將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實現長效脫貧目標。

在樂島村,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推動下,組建了樂島村管絃樂隊,日常排練活動中心設在原村委會舊址,農閒時段和村裡重大節日開展具有本土特色的音樂文藝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村前古榕樹,打造古榕公園景觀,注入黨建元素、傳統文化內涵,教育引導村民團結互助、尚德修身、奮發進取,努力形成愛黨愛國、積極向上、樂觀向善的文化氛圍,使之成為一絲牽縈遊子魂夢的鄉愁鄉戀,增強鄉村發展的軟實力。

四年時間如白駒過隙,中山市南區駐村工作隊將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牽線,正在為潮州饒平山村的脫貧大考書寫一份靚麗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