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阿蒙”如何逆袭成为江东四大都督之一?

梁小勿猜


"吴下阿蒙"指的是吴县没有学识的吕蒙!吕蒙的逆袭与东吴政权的BOSS孙权的谆谆教诲和用心载培是分不开的!

"土别三日,当寡目相看"就出自逆袭成功为江东四大都督之一的吕蒙!

初中课文中有出自《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一文,讲的是吕蒙逆袭的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发现吕蒙是个好奴才,值得培养,就找了个恰当的机会私聊起来。

孙权对吕蒙说:“阿蒙,你现在手握权柄,以后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你的学识还须加强,不可以不学习,不读书啊!”

吕蒙急忙辩护说:"为臣不是不读书,而是军中的事情太多,太忙,没有闲时间啊!"

孙权说:“我难道要你整天坐办公室,研究儒家经典,以后去当老师吗?我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从历史中多学点治国安邦之策!如果说没有时间,你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抽时间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

吕蒙聪明,当下意会,孙BOSS这是要重用自己,提点自己的良苦用心啊!吕蒙双膝跪拜:"臣遵旨,一定以陛下为榜样,好好学习,把工作干好!"自此,吕蒙便开始刻苦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喝着茶,跟吕蒙谈论国家大事,不由大吃一惊,说:“兄弟,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笑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众所周知,后来的吕蒙逆袭成功为江东的不可或缺的英杰栋梁,擒杀关羽,辅佐孙权谋求霸业!

所以说,职场中跟对老板是逆袭的一个必要前提条件!


东秋妮


吕蒙是三国后期吴国的将领,官至大都督,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总司令,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但年轻时的吕蒙却因没有文化被人嘲笑为“吴下阿蒙”,这个被人瞧不起的吕阿蒙是怎样逆袭成大都督的呢?


1、家境贫寒,立志从军

吕蒙出身贫寒,每天饥一顿饱一顿,日子过的非常艰苦。十五六岁的时候,他觉得种田没有出路,一辈子都只能过苦日子。就去投奔在孙策帐下担任军官的姐夫邓当。

邓当带兵作战时,吕蒙就偷偷跟着去,邓当发现后非常生气,就告诉了吕蒙的母亲。吕蒙跟母亲说,实在不想过苦日子了,参军打仗说不定能建功立业,吕母只好答应。

后来邓当在战争中牺牲,在张昭的推荐下,吕蒙接任了邓当的职位,正式开始了军队生涯。

2、初入军营,屡建战功

吕蒙接任姐夫邓当的职位不久,孙策就遇刺身亡了。孙权上任后整顿军队,合并一些小的队伍,吕蒙听说后,觉得部队整合后自己更加没有机会获得战功了。他去找地方赊账买来了布匹,给部下制作了军服,加紧训练。孙权检阅部队时,见到吕蒙的部下后,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但没有整合他的部下,还给他增加了兵员。

204年吕蒙奉命征讨山越,解决了困扰东吴近百年的忧患,被孙权封为平北都尉。

208年吕蒙和甘宁讨伐黄祖,占领了江夏地区,被任命为横野中郎将。

经过几次战役,吕蒙已经在吴国身居要职,摆脱了困扰童年的贫困。


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吕蒙官越做越大,谋略已经跟不上他的官职。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不能不学习。吕蒙推脱说自己没时间,孙权说你能有我忙吗,我一有时间就读书。自此,吕蒙每日都抽空读书。有一次,鲁肃拜访吕蒙,吕蒙语出惊人,让鲁肃大吃一惊说,你已经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回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后来,吕蒙献计,帮助孙权夺回了荆州,活捉了蜀汉名将关羽。

总结:

吕蒙从兵卒做起,到接任姐夫官职,再到吴国大都督。在此期间,吕蒙一直都在提高自己。从瘦弱的少年到勇冠三军的将军;从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到献计擒关羽。这些无不展现吕蒙的进步,这也是吕蒙成功的主要原因。

其实吕蒙的成功对今天的我们同样有启迪,想要成功就是要持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不然终究会被淘汰。吕蒙起初只是为了改善生活,不过苦日子,很早就达到了这个目标。他并没有停滞不前,依然读史书,练武艺提升自己,终成吴国大都督。


知涯说历史


魏、蜀、吴三国中,说到蜀汉的将领,大多都会想到“五虎上将”;说到曹魏的将领,大多都会想到“五子良将”;但一说到东吴,大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那些先锋猛将,而是东吴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与蜀国的五虎将,魏国的五子良将相比,显得更有意思;五虎、五子,都是同时期并列的名将;但四大都督不同,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传承;第一代大都督周瑜,在病重的时候,向孙权推举了鲁肃接替自己的位置;鲁肃死后,又由吕蒙接替鲁肃的位置;之后吕蒙又推荐了陆逊;所以!四大都督,与五虎、五子不同,五虎、五子的巅峰期,大抵都在同一时期,他们的表演,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舞台;而四大都督,他们都拥有各自的大舞台,拥有各自的巅峰时代;都曾独自在东吴的大舞台上,奉献过自己最精彩的表演;

吕蒙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他姐夫邓当一起在孙策手底下做事,属于孙家的嫡系人马。孙权上位以后,自然是倍加重视。因为嫡系永远都比外来的好,当时江东到处都是外人军马,就包括陆逊本人都是外来豪族的领袖人物。所以孙权一直想栽培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大都督,而吕蒙显然就是这样的人。吕蒙这人,在周瑜和鲁肃担任大都督的时候,就很受器重。早年吕蒙还是个只会单纯带兵打仗的勇夫,后来经过鲁肃的提醒,开始发奋学习,后来鲁肃和他交流的时候,不禁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真正做的一件大事,那就是摒弃了鲁肃的和谈政策,对关羽的荆州发起了进攻。整个计划当中,陆逊属于出主意的,剩下的具体操办基本上都是吕蒙在做了,所以吕蒙的统兵能力是没问题的。他拿下荆州以后,还诛杀了关羽,这一战实在是打的有些酣畅淋漓了,最后兴奋过度加上身上有病就病死了。吕蒙一生的功绩,在于拿下了荆州全境,为吴国扩充了领土,给东吴找到了对外扩张的基石,给了孙权统一天下的梦想;可惜,吕蒙还没来得及邀功,就暴毙而亡了,老天爷并不给他进一步展示才华的机会。孙权直言,吕蒙奇谋异略仅次于周瑜,言谈议论才气英发不及周瑜;在取胜关羽的问题上,吕蒙做得比鲁肃要好;鲁肃表面上说关羽不足为忌,实际上并不能办到,只是说说大话而已。

用一句简短的话形容东吴四大都督:周瑜:文武全才,胆识过人,气量宏大;鲁肃:长于战略,豪爽大气,政治嗅觉敏锐;吕蒙:勇猛将才,一将之智有余,一帅之才不足;陆逊:低调沉稳,出相入将,社稷之臣。所以,关于“吴下阿蒙”怎么成为四大都督之一这个问题,大家应该已经略有明白了吧。



杜楽生


吕蒙(西元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他从孙策手下一名小兵,当到吴国大都督;从一介武夫,成为文武双全的大将,是三国传奇性的人物之一。

英雄出少年

吕蒙自幼家贫,在十五六岁时南渡长江依靠为孙策征讨山越族的姐夫邓当,虽被发现,仍坚持上场作战。面对知情盛怒的母亲,吕蒙说:“假如我立从军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遂得到母亲的原谅。后来,吕蒙先后得到孙策、孙权的重用,并跟随孙权征讨江南各地,履建战功。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幼年没读书,书札和奏章常用口述的,于是孙权对他说:“你现在是独当一面的时候,最好能增加学问以拓视野。”吕蒙说:“军中事情繁忙,恐没时间读书。”孙权便说:“你说军务忙,难道会比我忙吗?我小时候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执政以来看诸家兵书和三史,觉得获益良多。你很聪明,读书一定会有收获,为何不读呢?最好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读一读。”于是吕蒙便发奋读书,几年下来读书的量超过许多学者,战略思想及战术的应用也有很显著的成就。

建立功业

建安13年,讨黄祖时,吕蒙能勇猛杀敌,乘胜追击攻下江夏。同年,吕蒙又参与赤壁之战,战曹仁时,能力排众议大破敌军,又以妙计夺其战马,所谓智勇双全,吕蒙当之无愧。

建安16年吕蒙守备濡须,使濡须坞成为吴国前线最重要的防守据点。建安19年争夺皖城,吕蒙亲自捶击战鼓,不到两个时辰就把皖城攻下了。两场战争,一守一攻,吕蒙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足见当时的吕蒙已不下一般的谋士了。

智破关公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里重要的战略,赤壁之战后,荆州所有权的问题使得吴、蜀关系紧张。建安十九年,刘备取得益州后,孙权即写信向刘备索还荆州,然而刘备却说:“等我把凉州拿下后再把荆州还你”孙权大怒,后来曹军进兵汉中,刘备担心失去益州,向孙权求和,于是两军划分界线,暂时休兵。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亡,吕蒙接替鲁肃的兵马驻守陆口。吕蒙认为虽然徐州守兵很少,要攻克很容易,但是魏军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派军来到,即使用七、八万大军防守还是很危险。因此,还是夺取荆州,占长江全境,对往后的发展才有利,于是孙权被说服,命他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征讨襄阳、樊城,但是在公安和南郡仍有很多守兵,吕蒙声称病重,请孙权召他回建业养病,并且让关羽得知这个消息,关羽果然逐渐把兵力往樊城调去。吕蒙在往建业的路途上经过芜湖时,驻扎在该地的陆逊去探望他,吕蒙认为陆逊有担负重任的才能与深远的思虑,加上还未出名,不是关羽所担忧的人物,于是向孙权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并观察出兵荆州的契机。

陆逊接替吕蒙后,就写信对关羽奉承一番,还请他多多关照。关羽看了信,更加减少荆州的防备,于是陆逊写信通知孙权和吕蒙出兵。

吕蒙到了寻阳,把精兵藏在大船中,驶船的人穿着白衣扮成商人,快速行驶到江边的哨站,把哨兵全部俘虏,即为“吕子明白衣渡江”。解决哨兵之后,吕蒙的军队先来到公安,安抚慰问关羽将士的家属,接济医药、粮食、衣物等物资,并下令军人不可索取任何人民的财物,有个士兵拿了一个民家的斗笠覆盖铠甲,即被吕蒙治罪处死。

关羽回军途中,多次派人打听城里的情况,吕蒙厚待使者,使者回去之后,与士兵私下交换讯息,士兵得知家人平安后丧失斗志,纷纷逃回家。关羽虽有“善待卒伍”之称,此时的情况却难以控制,最后败走麦城,被孙权军擒杀。

为人不计仇不居功

吕蒙少时年轻时性情火爆,不读书传,随着知识的增长,待人处事上有显著的进步。以前,吕蒙每要上陈大事,常不用笔墨起草即便口占为疏。所以在领部曲事时常被江夏太守蔡遗所轻蔑,但吕蒙终无恨意。及至豫章太守顾邵身故,孙权问吕蒙该用谁人替任,吕蒙便推荐蔡遗奉职可为佳吏,孙权笑称吕蒙似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在他告老还家时,祁奚不以私仇为忌,推举其仇家解狐出任,便从其言任用蔡遗。

吕蒙也很会替别人着想。有一段时期,吕蒙与吴将成当、宋定、徐顾的屯所为邻近,三将死后,他们的子弟均尚幼弱,孙权便以三将之兵尽数归并给吕蒙。吕蒙却不肯接受,向孙权说徐顾等三人生前皆勤劳国事,他们的子弟虽小,但不可就此废了他们的掌兵权。吕蒙为表达这讯息,连连上书三次,孙权才听取他的意见。吕蒙大喜,于是又为三将子弟择聘老师,辅导他们,他为同僚操心的程度就是这样的高。

为国举才唯才是用

吕蒙在用人方面,就一个将领而言也算相当优秀。东吴猛将甘宁为人粗犷豪迈好强,任性妄为,甚至连孙权的命令也经常违背,堪称三国第一火爆浪子,而吕蒙总是规劝孙权容忍并厚待甘宁,后来甘宁果然为吴立下大功。

还有一次,甘宁和凌统到吕蒙家参加宴会。甘宁是凌统的杀父仇人,因此凌统就趁酒酣耳热之际起身舞剑,想借机杀死甘宁。甘宁当然看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端倪,也不甘示弱地起身舞双戟。吕蒙见情势不对,就说:“甘宁舞得不错啦,但是没有我灵巧。”于是操刀持盾,阻挡在两人中间,化解纠纷。

若以千里马比喻甘宁,吕蒙正是他的伯乐。若不是吕蒙多次的容忍与推荐,甘宁的下场恐怕会跟有才能却经常冒犯孙权的虞翻一样,遭到冷落与诬陷。其他如在荆州之役、夷陵之战立下大功的陆逊,以及吕蒙死前推荐接替自己镇守江陵的朱然,都是孙权执政时期的中流砥柱。足见吕蒙为国举才的用心与无私。

晚年坚贞自守

吕蒙是由孙权亲自提拔的将领,两人年龄相仿,吕蒙母亲曾说“至尊待汝如骨肉”,可看出其感情亲如兄弟。吕蒙成功夺取荆州,立下大功,孙权封之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以身疾请辞,孙权不许,然而正式封爵还没有下来,吕蒙忽然病发,孙权因此废寝忘食,不但以重金招募能治愈吕蒙的人,还命道士为他祈福,自己也每天偷偷观察吕蒙的病情,如果见他情况稍微好转,孙权的心情也跟着变好。然而,这一切仍改变不了命运,吕蒙最后还是病亡在宫殿中,享年四十二岁,一个传奇自此画上句号。

吕蒙将死之际,将其毕生所得的金宝享赐尽付于府藏,令家人在他命绝之日皆上还至尊,丧事务要简约。孙权闻知此事,悲痛更甚。于是吕蒙儿子吕霸袭其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吕霸死后,其兄吕琮袭侯。琮死后,其弟吕睦嗣任。

后人评价

孙权后来对陆逊评论吕蒙时说道:“子明年轻时,我认为他只是果敢坚毅而已,等到他学问增长,运筹策略极为出奇,可说是仅次周瑜,只是言谈议论时的英姿焕发比不上而已。”

陈寿也评论道:“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这段评论,也许就是陈寿将他与周瑜、鲁肃并列在同传的理由。







缅怀未逝的青春


吕蒙,小时候被人看不起,后来虽然通过个人的不屑努力建立了军功,名声越叫越响,官也越做越大,可是一帮文人欺负他没有文化,还是嘲弄他,认为他不过只会舞枪弄棒,不识大体,不懂礼节,没有前途。主公也认为他是个将才但是缺乏远见和必要的才略,经常劝他读书学习,可是他看不惯文人只会耍嘴皮子,于是他和文人们互相看不过。

人生的转机就在一瞬之间,有时候只需要一个伯乐或者一件刺激你神经的事情,契机很重要,很多最终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因为抓住了机会才实现了人生的改变。吕蒙在军中建功立业,官职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因此作为主公的孙权对他的期望就越来越大,考察之后认为他可以作为东吴数一数二独挡一方的帅才。后来,吕蒙通过各个方面的苦学还有突出的才能与成就,最终成为青史留名的江东四俊之一。

军功卓越。没有能耐是当不了名人的,更何况是这一国数一数二的人物。吕蒙最初给人的印象就是战功卓越。小时候就敢杀人,跟随亲戚一路讨伐,阅历丰富。孙权当政之后,他不管是打击贼寇,平定叛乱还是与曹刘周旋都应对自如。因此,他不仅安定了江东之地,还扩张了领土,打败了占据长江上游的关羽。

国士之风。终于搞出点名堂了还不够,得让人认可,还得让那些质疑你的人无话可说,最好还能跟他们成为朋友,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鲁肃当年瞧不起只会打仗的吕蒙,吕蒙在听了孙权的话后大彻大悟,见识逐渐变广,最后能够凌驾于很多所谓名士之上。

主公偏爱。孙权劝学是很经典的故事,吕蒙经过孙权的指点努力学习最后成为了文武双全的人才。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孙权谁也不指点偏偏要指点吕蒙呢?所以可以看出,吕蒙的成功,孙权喜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在人生路上,能够获得老板的提携和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看出,孙权经过对属下的考察,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才学认识,都足以堪当重任,所以他觉得吕蒙是一个可造之才,所以才愿意提拔他,有意让他接替前任的摊子。

对于草根逆袭的经历,一般人都会羡慕,都会眼红。而现代人管这样的人叫锦鲤、天选之子,他们感觉自己运气不够,却也没有想过就算有运气,也是给有准备的人。

吕蒙其实也是一个爱才之人,东吴后期很多将领都是他极力举荐从而平步青云得到赏识,最终和他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比如陆逊,就是通过和他一起谋划夺取荆州而闻名,从而成为了孙权跟前的红人,促进了孙刘的联盟和三国鼎立的局面。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吕蒙也是,虽然他起点比较低,但是他没有放弃努力,面对旁人的质疑和嘲笑,他依旧默默无闻的努力,用行动和改变来证明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最后以一场华丽的蜕变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欢呼。


中书门下平章事抠密使


吕蒙是个穷孩子,没钱上学,所以是个文盲。但是他胆子很大,脾气暴躁,有人欺负他年纪小,被他一刀砍翻在地,恰巧被孙策看中了。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吕蒙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冲锋陷阵,攻打黄祖,参与赤壁之战,智救甘宁之后孙权,苦口婆心地开始劝他学习。“你以后是要干大事的人,要多读书知道吗?农民的孩子大多是实心眼。吕蒙非常忠厚,对上司孙权言听计从,因此他开始抓紧时间读书。之后某一天,鲁肃与吕蒙共同商讨国家大事。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见解独到,讲得鲁肃一愣一愣,最后拍着他的肩膀,“我以前以为你是个只会挥刀杀人的莽夫,没想到学识如此渊博。再也不是那吴下阿蒙了!”吕蒙很聪明,进步非常快,孙权称赞他为“国士”。

鲁肃病死后,吕蒙接任大都督。



历史让你打开眼界


壹零壹肆来回答。

吴下阿蒙,指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 。

吕蒙为东吴的建国立业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因自小不曾读书,没有文化,行事粗鲁,又不懂礼仪文饰。被戏称为“吴下阿蒙”。

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读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 ,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周瑜去世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鲁肃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深受孙权的器重。

东吴自立国后,一直想夺回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直没有成功。而荆州一日不夺回,就对东吴有一天威胁。

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夺回了荆州。


壹零壹肆


吕蒙,小时候被人看不起,后来虽然通过个人的不屑努力建立了军功,名声越叫越响,官也越做越大,可是一帮文人欺负他没有文化,还是嘲弄他,认为他不过只会舞枪弄棒,不识大体,不懂礼节,没有前途。主公也认为他是个将才但是缺乏远见和必要的才略,经常劝他读书学习,可是他看不惯文人只会耍嘴皮子,于是他和文人们互相看不过。

人生的转机就在一瞬之间,有时候只需要一个伯乐或者一件刺激你神经的事情,契机很重要,很多最终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因为抓住了机会才实现了人生的改变。吕蒙在军中建功立业,官职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因此作为主公的孙权对他的期望就越来越大,考察之后认为他可以作为东吴数一数二独挡一方的帅才。后来,吕蒙通过各个方面的苦学还有突出的才能与成就,最终成为青史留名的江东四俊之一。

军功卓越。没有能耐是当不了名人的,更何况是这一国数一数二的人物。吕蒙最初给人的印象就是战功卓越。小时候就敢杀人,跟随亲戚一路讨伐,阅历丰富。孙权当政之后,他不管是打击贼寇,平定叛乱还是与曹刘周旋都应对自如。因此,他不仅安定了江东之地,还扩张了领土,打败了占据长江上游的关羽。

国士之风。终于搞出点名堂了还不够,得让人认可,还得让那些质疑你的人无话可说,最好还能跟他们成为朋友,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鲁肃当年瞧不起只会打仗的吕蒙,吕蒙在听了孙权的话后大彻大悟,见识逐渐变广,最后能够凌驾于很多所谓名士之上。

主公偏爱。孙权劝学是很经典的故事,吕蒙经过孙权的指点努力学习最后成为了文武双全的人才。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孙权谁也不指点偏偏要指点吕蒙呢?所以可以看出,吕蒙的成功,孙权喜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在人生路上,能够获得老板的提携和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看出,孙权经过对属下的考察,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才学认识,都足以堪当重任,所以他觉得吕蒙是一个可造之才,所以才愿意提拔他,有意让他接替前任的摊子。

对于草根逆袭的经历,一般人都会羡慕,都会眼红。而现代人管这样的人叫锦鲤、天选之子,他们感觉自己运气不够,却也没有想过就算有运气,也是给有准备的人。

吕蒙其实也是一个爱才之人,东吴后期很多将领都是他极力举荐从而平步青云得到赏识,最终和他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比如陆逊,就是通过和他一起谋划夺取荆州而闻名,从而成为了孙权跟前的红人,促进了孙刘的联盟和三国鼎立的局面。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吕蒙也是,虽然他起点比较低,但是他没有放弃努力,面对旁人的质疑和嘲笑,他依旧默默无闻的努力,用行动和改变来证明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最后以一场华丽的蜕变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欢呼。


轩轩鱼鱼


吕蒙(西元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他从孙策手下一名小兵,当到吴国大都督;从一介武夫,成为文武双全的大将,是三国传奇性的人物之一。

英雄出少年

吕蒙自幼家贫,在十五六岁时南渡长江依靠为孙策征讨山越族的姐夫邓当,虽被发现,仍坚持上场作战。面对知情盛怒的母亲,吕蒙说:“假如我立从军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遂得到母亲的原谅。后来,吕蒙先后得到孙策、孙权的重用,并跟随孙权征讨江南各地,履建战功。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幼年没读书,书札和奏章常用口述的,于是孙权对他说:“你现在是独当一面的时候,最好能增加学问以拓视野。”吕蒙说:“军中事情繁忙,恐没时间读书。”孙权便说:“你说军务忙,难道会比我忙吗?我小时候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执政以来看诸家兵书和三史,觉得获益良多。你很聪明,读书一定会有收获,为何不读呢?最好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读一读。”于是吕蒙便发奋读书,几年下来读书的量超过许多学者,战略思想及战术的应用也有很显著的成就。

建立功业

建安13年,讨黄祖时,吕蒙能勇猛杀敌,乘胜追击攻下江夏。同年,吕蒙又参与赤壁之战,战曹仁时,能力排众议大破敌军,又以妙计夺其战马,所谓智勇双全,吕蒙当之无愧。

建安16年吕蒙守备濡须,使濡须坞成为吴国前线最重要的防守据点。建安19年争夺皖城,吕蒙亲自捶击战鼓,不到两个时辰就把皖城攻下了。两场战争,一守一攻,吕蒙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足见当时的吕蒙已不下一般的谋士了。

智破关公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里重要的战略,赤壁之战后,荆州所有权的问题使得吴、蜀关系紧张。建安十九年,刘备取得益州后,孙权即写信向刘备索还荆州,然而刘备却说:“等我把凉州拿下后再把荆州还你”孙权大怒,后来曹军进兵汉中,刘备担心失去益州,向孙权求和,于是两军划分界线,暂时休兵。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亡,吕蒙接替鲁肃的兵马驻守陆口。吕蒙认为虽然徐州守兵很少,要攻克很容易,但是魏军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派军来到,即使用七、八万大军防守还是很危险。因此,还是夺取荆州,占长江全境,对往后的发展才有利,于是孙权被说服,命他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征讨襄阳、樊城,但是在公安和南郡仍有很多守兵,吕蒙声称病重,请孙权召他回建业养病,并且让关羽得知这个消息,关羽果然逐渐把兵力往樊城调去。吕蒙在往建业的路途上经过芜湖时,驻扎在该地的陆逊去探望他,吕蒙认为陆逊有担负重任的才能与深远的思虑,加上还未出名,不是关羽所担忧的人物,于是向孙权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并观察出兵荆州的契机。

陆逊接替吕蒙后,就写信对关羽奉承一番,还请他多多关照。关羽看了信,更加减少荆州的防备,于是陆逊写信通知孙权和吕蒙出兵。

吕蒙到了寻阳,把精兵藏在大船中,驶船的人穿着白衣扮成商人,快速行驶到江边的哨站,把哨兵全部俘虏,即为“吕子明白衣渡江”。解决哨兵之后,吕蒙的军队先来到公安,安抚慰问关羽将士的家属,接济医药、粮食、衣物等物资,并下令军人不可索取任何人民的财物,有个士兵拿了一个民家的斗笠覆盖铠甲,即被吕蒙治罪处死。

关羽回军途中,多次派人打听城里的情况,吕蒙厚待使者,使者回去之后,与士兵私下交换讯息,士兵得知家人平安后丧失斗志,纷纷逃回家。关羽虽有“善待卒伍”之称,此时的情况却难以控制,最后败走麦城,被孙权军擒杀。

为人不计仇不居功

吕蒙少时年轻时性情火爆,不读书传,随着知识的增长,待人处事上有显著的进步。以前,吕蒙每要上陈大事,常不用笔墨起草即便口占为疏。所以在领部曲事时常被江夏太守蔡遗所轻蔑,但吕蒙终无恨意。及至豫章太守顾邵身故,孙权问吕蒙该用谁人替任,吕蒙便推荐蔡遗奉职可为佳吏,孙权笑称吕蒙似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在他告老还家时,祁奚不以私仇为忌,推举其仇家解狐出任,便从其言任用蔡遗。

吕蒙也很会替别人着想。有一段时期,吕蒙与吴将成当、宋定、徐顾的屯所为邻近,三将死后,他们的子弟均尚幼弱,孙权便以三将之兵尽数归并给吕蒙。吕蒙却不肯接受,向孙权说徐顾等三人生前皆勤劳国事,他们的子弟虽小,但不可就此废了他们的掌兵权。吕蒙为表达这讯息,连连上书三次,孙权才听取他的意见。吕蒙大喜,于是又为三将子弟择聘老师,辅导他们,他为同僚操心的程度就是这样的高。

为国举才唯才是用

吕蒙在用人方面,就一个将领而言也算相当优秀。东吴猛将甘宁为人粗犷豪迈好强,任性妄为,甚至连孙权的命令也经常违背,堪称三国第一火爆浪子,而吕蒙总是规劝孙权容忍并厚待甘宁,后来甘宁果然为吴立下大功。

还有一次,甘宁和凌统到吕蒙家参加宴会。甘宁是凌统的杀父仇人,因此凌统就趁酒酣耳热之际起身舞剑,想借机杀死甘宁。甘宁当然看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端倪,也不甘示弱地起身舞双戟。吕蒙见情势不对,就说:“甘宁舞得不错啦,但是没有我灵巧。”于是操刀持盾,阻挡在两人中间,化解纠纷。

若以千里马比喻甘宁,吕蒙正是他的伯乐。若不是吕蒙多次的容忍与推荐,甘宁的下场恐怕会跟有才能却经常冒犯孙权的虞翻一样,遭到冷落与诬陷。其他如在荆州之役、夷陵之战立下大功的陆逊,以及吕蒙死前推荐接替自己镇守江陵的朱然,都是孙权执政时期的中流砥柱。足见吕蒙为国举才的用心与无私。

晚年坚贞自守

吕蒙是由孙权亲自提拔的将领,两人年龄相仿,吕蒙母亲曾说“至尊待汝如骨肉”,可看出其感情亲如兄弟。吕蒙成功夺取荆州,立下大功,孙权封之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以身疾请辞,孙权不许,然而正式封爵还没有下来,吕蒙忽然病发,孙权因此废寝忘食,不但以重金招募能治愈吕蒙的人,还命道士为他祈福,自己也每天偷偷观察吕蒙的病情,如果见他情况稍微好转,孙权的心情也跟着变好。然而,这一切仍改变不了命运,吕蒙最后还是病亡在宫殿中,享年四十二岁,一个传奇自此画上句号。

吕蒙将死之际,将其毕生所得的金宝享赐尽付于府藏,令家人在他命绝之日皆上还至尊,丧事务要简约。孙权闻知此事,悲痛更甚。于是吕蒙儿子吕霸袭其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吕霸死后,其兄吕琮袭侯。琮死后,其弟吕睦嗣任。

后人评价

孙权后来对陆逊评论吕蒙时说道:“子明年轻时,我认为他只是果敢坚毅而已,等到他学问增长,运筹策略极为出奇,可说是仅次周瑜,只是言谈议论时的英姿焕发比不上而已。”

陈寿也评论道:“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这段评论,也许就是陈寿将他与周瑜、鲁肃并列在同传的理由。


史鉴君


三国可以说是大多数国人心目中最精彩的一段历史,在这近百年乱世之中,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其中由草根逆袭成开挂的人生的故事最令人神往,毕竟绝大多数人如我们都过得平庸而乏味。这里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吕蒙是如何从一个既无家庭背景又无文化底蕴的屌丝成功逆袭上位成东吴大都督的。

汉朝实施九品中正制,就是说出身有遗传性,平民百姓永远都不会当官。吕蒙正是出生在穷苦家庭,还没正经读过书,恰逢天下大乱,当时和吕蒙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太史慈说“大丈夫生逢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要想改变命运?——参军,合法地去砍人,只要有不知疲倦的力气、挡我者死的勇气和苍天有眼的运气,混个将军的概率还是有的,起码吃饱饭不成问题吧?吕蒙也是这样想的,他参军了,部队的带头大哥,威震天下,本人也是砍人的主力,人称江东小霸王孙策;二哥是风流倜傥,智勇双全的周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孙策和周瑜的指导下,吕蒙砍人的业务越来越熟练,待遇也越来越高,渐渐脱离了低级趣味,从小白做到将军。但出身是很难改变的!前面说过,吕蒙出身寒微,又没文化,他的眼里只有敌人的头颅,这样的人即使做到将军也始终让同伴从心里看不起,“吴下阿蒙”——大概意思是“乡巴佬蒙伢子”,这个带有嘲讽意味的外号一直伴随着吕蒙。

猛人孙策不幸被人暗算重伤,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铁哥们儿周瑜,继续革命。孙权功夫不如其孙策,智商不如周瑜,但情商突出,管理水平很高,知人善任且用人不疑,任周瑜为大都督,与周瑜“外托君臣内实兄弟”,统帅军队,在最凶险而又关键赤壁大战中以弱胜强,击败不可一世的曹操,奠定了东吴集团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可惜天妒英才,在江东如神一般存在的周瑜不久病逝,临终时举荐鲁肃接任都督。

孙权深知胜利来之不易,外部的和平局面只是暂时的,而且再也没有了周瑜这样超一流才干,号召连环举荐,广招天下英才;同时也注意在内部发掘、培养、提拔骨干,一时江东人才济济,上下一心,和衷与共。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吕蒙悄悄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进步神速,在军中渐露头角,得到了孙权暗中关注,便找吕蒙谈话,“你的表现我都看到了”,鼓励他继续努力,同时让他多读书。吕蒙心领神会,钻研业务更加勤奋,以至于后来鲁肃与他谈话,对他的水平大感惊讶,几年不见,吕蒙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也为中华文化贡献了他自己的名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学习永远都不会晚。

鉴于吕蒙有目共睹的表现,鲁肃临终举荐吕蒙接任都督要职,孙权再一次用人不疑,吕蒙也不负众望,后来用计大胆袭取东吴朝思暮想的荆州,斩杀了如日中天,威震华夏的蜀将关羽,一举实现了连周瑜都未能完成的愿望,个人事业也达到人生巅峰,成就了一段草根任性逆袭的神话。

人生就是奋斗,努力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