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一個思想者和實踐者,其行為跨越時空,影響著千年後的你我。葛洪當年隱居羅浮山,修道、行醫、著書立說,其實踐、研究和學說,至今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細節。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葛洪製藥圖 製圖/杜卉

諸如,我們居家生活中煲的靚湯,外傷處理用的捆紮方法,日常的思考方式和行事方式,以及我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在不經意的瞬間,我們用當年葛洪的生活方式在生活,用葛洪的行事方式在處事,用葛洪的思考方式在思考……

跨越1700年的時光,葛洪還活在我們現實生活的細節中。恍然間,我們似乎就像當年的葛洪一樣,正生活在羅浮山中……

平民醫學 大醫情懷

關於葛洪行醫的經歷,有個故事屢屢被提起。他遊歷途中,路經一戶農家。向主人討水喝時,聽到屋裡傳出咳嗽聲。詢問之下方知,這家有人感染風寒,由於無錢醫治,病情越來越重。

葛洪為其診斷後,設法為其醫治。看到農戶家徒四壁,他就簡單找來大蔥和豆豉為病人熬了一碗湯。病人服後發汗,很快好了起來。病患家人十分感激,以為遇到了活神仙。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亂世中的葛洪四處遊歷、行醫 央視紀錄片截圖

這個藥方流傳至今,就是嶺南人所熟知的“蔥豉湯”。藥方極其簡單,但蔥白和豆豉兩樣食材一起煎服,起到了通陽發汗的功效。

這個故事體現出葛洪行醫的一個特點,就是藥材和藥方都追求簡單而有效。

無疑,這是一種創舉!

對當時的民眾來說,醫藥知識匱乏,藥物昂貴且難取得。因此面對疾病,往往束手無策。葛洪瞭解民生疾苦,留心搜尋最便宜、最易取得的中草藥,並選用最簡單的藥方。

利用有限的條件,最有效地做成事,葛洪的這種行醫理念對後世影響深遠。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羅浮山上雲霧瀰漫 圖/羅浮山管委會

中醫有個傳統的療法叫“灸”,這在葛洪和他的妻子鮑姑手裡得到了神奇的發展。他們擅用一味遍地野生的草藥——艾。據統計,僅《肘後備急方》中收載有艾葉的處方就有21個。

艾灸,艾草燃燒時,艾的藥性隨著熱滲透進肌膚,快速抵達病灶部位,幫助病人疏通經絡,祛除病痛。

為避免艾灸時過熱燙傷肌膚,他們在下面墊上薑片或蒜片形成緩衝層,這樣不僅避免了燙傷,姜蒜的熱力也能助長艾葉的功效。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民間食用的艾草和用艾草製作的艾餈 製圖/杜卉

葛洪和鮑姑一起,研究出了99種灸方,其中包括20多種治療急病的灸法,如治療猝死、中風、胸痛、蟲毒等,奠定了艾灸學的雛形,影響至今。

葛洪大力提倡艾灸,也是因為艾草簡單易得、價格便宜,每個百姓都尋得到、用得起。並且艾灸比針灸安全易學,容易起效。

常被人稱道的葛洪醫術還用於骨傷治療的“小夾板局部固定法”。無論在何處,用隨手取得的兩三個木片,就能讓骨傷的病人得到較好的支撐。這種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骨傷病治療中至今沿用的“小夾板局部固定法” 圖/央視

“簡、便、廉、驗”,這就是葛洪留給後人的醫藥學思想。這種方法最為集中的體現,就是他的傳世名作《肘後備急方》。

為了讓百姓長久、便捷地使用這些醫方,葛洪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它們記述下來,詳列症狀,細述療法,集成一本小冊子。

從名字也能看出,置於“肘後”,需要時隨時取用,堪稱中國最早的中醫應急手冊,其凝聚的醫術和思想,至今閃耀光芒!

《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70多種疾病的症狀和搶救方法,都簡單易懂,容易操作。為缺醫少藥的邊遠地區民眾提供了一本自救寶典。後人評價此書:“家有此方,可不用醫。”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羅浮山中草藥資源豐富 圖/黃翔宇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葛洪的醫學思想中也很注重中草藥和日常飲食的結合,也就是在後世影響深遠的“食療”和養生思想。

今天,廣東人喜歡煲的“靚湯”中,總少不了幾味中藥材;常喝的涼茶,更是中草藥的精華。葛洪所倡導的中醫藥理念,已經如水一樣融進了中國人、尤其是廣東人的日常生活中!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葛洪注重養生與飲食的結合,對後世影響很大 製圖/杜卉

道學大家 化學先驅
葛洪是東晉亂世中一個沉靜的思想者和實踐者。除了外出行醫,他一生的許多時間都在安靜地思索、實驗、著述中度過。卷帙浩繁的大部頭《抱朴子》,是他思想的集成,儒道思想兼有,是一部內容駁雜的百科式著述。

葛洪早年熟讀儒家經典,後學道,他身上儒道兼具的特質,極大地推進了儒道融合。

葛洪在道學思想中融入了儒家倫理觀念,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他還把綱常名教與道教的戒律融為一體,要求信徒嚴格遵守。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清代版《抱朴子》 製圖/杜卉

這一做法,不僅有利於規範道教,促進道教的長遠發展,還能規範人性,對民風民俗和人的精神觀念都起到積極的提升作用。

這些觀念在他的道學專著《神仙傳》中更突出。在書中,葛洪對東晉以前的道教方術、理論和神仙譜系等進行了一次系統整理、總結和改造,對道教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民間信仰和思維方式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葛洪為後世知識分子尊崇 央視紀錄片截圖

不僅如此,葛洪對中草藥的著述對後世影響也很大。他在《抱朴子內篇 仙藥》中,對許多藥用植物的形態特徵、生長習性、主要產地、入藥部位及治病作用等,都做了詳細的記載說明,這對我國後世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因此,他被英國學者李約瑟稱為最偉大的博物學家。

葛洪一生花了很多時間煉丹修道,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煉丹家。雖然後世的科學證明,一些丹藥對人體不僅沒用,反而有害。但他在煉丹過程中對物質變化的觀察和掌握,客觀上推動了化學的發展。

可以說,葛洪的實驗記錄,是現代化學的先聲。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羅浮山上的“稚川丹灶”,傳說葛洪煉丹的地方 圖/黃翔宇

他在《抱朴子外篇》中描述了煉製金銀丹藥過程中觀察到的物質特性和化學變化,這為後世保存了許多原始實驗化學的珍貴資料。

比如“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現在的科學解釋是,硫化汞(丹砂)經高溫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黃又能生成黑色的硫化汞。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對化學反應可逆性的描述!

對物質變化精準把握度,也使得葛洪在藥物提取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這一點,用青蒿治療瘧疾就是個典型例子。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肘後備急方》中的這條記載,還在1700多年後啟發了屠呦呦,幫她找到了低溫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並最終摘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羅浮山野生青蒿很多 圖/央視

如今在羅浮山中,仍大量生長著這種學名叫“黃花蒿”的野草。人們把掌聲送給屠呦呦的同時,把更多崇敬和欽佩之情投向了葛洪!

科學精神 領先千年

《晉書·葛洪傳》評價葛洪的研究時,用了“析理入微”一詞。葛洪科學嚴謹的態度和方法、持續觀察和思考的精神用在醫學研究上時,也使他成了免疫學和預防醫學的先驅。

對於急性傳染病,古人稱為“天刑”,認為是天降災禍,甚至是鬼神作怪。葛洪澄清了這種說法,認為是一種物質引發,並稱之為“癘氣”。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葛洪雕像 圖/羅浮山管委會

現代醫學認為,急性傳染病的病原體是一些微生物,如病毒、細菌、原蟲、立克次氏體等。這些微生物體積很小,現在要藉助於顯微鏡才能看見。以當時的條件,葛洪能有如此真知灼見,實在難得!

通過實踐中的觀察和總結,葛洪的不少發現都是超前的。他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述了一種叫“屍注”的傳染病,患者怕冷發燒、渾身疲乏,精神恍惚,一天天消瘦,久之喪命。這是我國最早關於結核病的記載。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葛洪常不顧個人安危為民眾治病 央視紀錄片截圖

葛洪的醫書中還有對狂犬病的記述。人被瘋狗咬傷後狂躁不安,聽到水響就會抽風,所以有“恐水病”之說。葛洪觀察後認為,應該是瘋狗的牙上有某種毒物侵入了人體。他提出立即清洗創口,並用“以毒攻毒”的治療辦法,把瘋狗殺死後取其腦敷在傷口上。

雖然這並不能治好狂犬病,但這種方法包含的科學道理,正是現代免疫學的思想萌芽。現代醫學用種牛痘、注射破傷風細菌毒素、注射狂犬病疫苗等,都是利用人體免疫反應預防疾病的。葛洪對狂犬病的探索和嘗試,比歐洲早了1000多年!

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也記載了他對天花病的觀察和治療。他一次冒著生命危險救治一群患病的士兵,病情甚為古怪,患者全身皰瘡,潰爛、發燒,十有八九治不好。葛洪不僅努力幫患者減輕痛苦,還將所見所思記錄下來,對後世的研究有很大啟發。他的這一記述比西方醫學家早了500多年。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清代版《肘後備急方》 製圖/杜卉

葛洪“析理入微”的科學鑽研精神,還體現在對恙蟲病的發現上。

他在羅浮山觀察到的一種怪病,患者高燒不退,皮膚起紅疹,痛苦不堪。經詢問病情,並多次前往患者曾去過的野外查看,他發現是一種比小米粒還小的蟲子(“沙蝨”)在作怪。這種蟲子廣泛活動在廣東、福建等南方地區的山林草叢裡,咬人後會把一種比細菌還小的生物注入人體,從而使人發病。葛洪的這一發現和記載,比西方足足早了1500多年!

葛洪在羅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葛洪的行思著述,對後世影響很大 央視紀錄片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