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代表国学起源的古代名人名著有哪些?

二郎神神不神


“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 西学东渐”后相对 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国学源流有: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国学的渊源演变 “国学”这个概念,《周礼》《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

《易经》,老子的《道德经》,庄子以及弟子编撰的《庄子》,《黄帝四经》,《诗经》,孔子以及弟子编撰的《论语》这些名著可以代表国学起源。国学,又称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学问。



南山云朵


国学即中国人的学问。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学科分类。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点。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经部——儒学经典:《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和机关小青年谈文化


我来回答一个吧!

《山海经》这本古籍是可以首推的。

《山海经》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山川、水泽、历史、神话、部落、动物、植物、矿产、农渔牧业、医药、宗教、习俗、科技、交通、水利、气象、测量及自然现象等许多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的作者是谁?学界的解释不一,也解释不清楚,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是一人一时一地写出的。《山海经》主体形成时间大约在周穆王时代。

在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之作里,《山海经》《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号称中国先秦经典四大奇书。《易经》之奇在于用二进制符号体系描述、解释宇宙万物,创始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继创者是周文王。周朝初年,周公在上述基础上制定出一部“社会行为规范手册”——《易经》,内容共计64条(六十四卦辞)、386款(三百八十六爻卦)。

《道德经》之奇在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个人专著,曾任东周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大思想家老聃,仅用五千言就揭示出宇宙的奥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类社会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黄帝内经》之奇在于根据天地四时变化论述人体生命运转之奥妙,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皇帝内径》又分为《黄帝内经》和《皇帝外经》,而《皇帝外经》早已失传。如今流传下来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柩》两大部分内容,各自相对,独立成篇。

对比之下,最奇的书还是要数中华远古文明第一宝典《山海经》,它也是人类远古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海经》之奇在于记述的内容宏伟魁奇,而在魁奇中又隐藏着丰富而真实的其他古籍未见的远古文明信息。


素衣惊流年


国学,又称“汉学”,“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

国学经典著作有:

1、《周易》,《诗经》,《论语》等四书五经;

2、史部《春秋》《汉书》《资治通鉴》《战国策》《永乐大典》等;

3、子部《老子》《墨子》《庄子》《金刚经》等;

4、集部《楚辞》《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等。





2019文心若水


中国国学文化是人的精神脊梁,它能使人读懂世界,读懂生活,读懂自己,并且能更好地诠释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精神面貌,这对于开拓人生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我也查阅了一下这方面的书籍📚,供大家参考,因为比较多,您可以借鉴着翻阅,祝您生活愉快。

按照时代顺序如下推荐:

先秦

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山海经》

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

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

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战国策》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战国时期新兴的诗歌体——《楚辞》

道家学派的传世经典——《道德经》

儒家学派的传世经典——《论语》

墨家学派的传世经典——《墨子》

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孟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庄子》

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

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韩非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列子》

古代占筮典籍——《周易》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

融汇百家之说的总结性之书——《吕氏春秋》

记述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

儒家主要经典——《大学》

儒家主要经典——《中庸》

训释语言文字的工具书——《尔雅》

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书——《商君书》

先秦百工技艺之书——《考工记》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六韬》

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黄石公三略》

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古代兵家计谋总结——《三十六计》

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

两汉时期

史家之绝唱——《史记》

“天人合一”的神学观——《春秋繁露》

阐述哲学思想的专著——《法言》

取自法家而优于法家之书——《淮南子》

古代妇女的教育专著——《烈女传》

据“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主要史书——《盐铁论》

展现吴越争霸的历史轨迹——《吴越春秋》

抨击迷信活动的学说——《论衡》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天文史上的不朽巨著——《灵宪》

一部政治性的哲学著作——《潜夫论》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记述魏蜀吴三国兴亡的历史巨著——《三国志》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广雅》

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乐府诗集》

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论诗的名著——《诗品》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文选》



喜马拉雅的祝福


国学,主要是指古代经史子集,这里面著作当然足够多了,毕竟华夏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当然,如果说代表起源的国学呢,那就寥寥无几了。

第一,最重要的当然是“群经之首”《易经》了。其内容包含了先贤,对宇宙、对世界、对国家、对社会、对人、对事的认知,智慧无穷,可称为华夏智慧的源头。当然,由于长期以来,《易经》被一些江湖术士神话、异化,导致很多人认识不到《易经》的重要性,且《易经》确实难以读懂,所以,很多人无法体悟其中奥秘。但毫无疑问,有且只有《易经》才能称得上国学的真正源头。


第二,《老子》。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都著作,或多或少,都有老子的影子。更让人佩服的是,《老子》一书仅仅五千字,且很少有权力为其背书,两千多年来,《老子》一直都被无数人士奉为经典。所有,《老子》也可以称得上国学的源头之一。(现代企业家、成功人士装X必备) 第三,《鬼谷子》。不多说,历朝历代无数人士的“房中书”、“枕边书”。不宜多说,懂的人自然懂。中国智慧、谋略的经典代表。第四,《黄帝内经》,中医的起源。内容无比强大,虽然在今天西医十分强大,但是中医的力量也不容轻视。现越来越多的事实在不断证明,中医的科学性,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第五,《诗经》与《楚辞》,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六,《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七,《孙子兵法》,兵家的代表作。第八,《六祖坛经》,中国佛学的代表作。


文萤之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 1923年国学必读书目之争。

清华大学建立之初,是作为留美预备大学,给要去美国留学的同学进行一个提前培训。美方在清华大学的办学资金中挪用庚子赔款,把庚子赔款的钱都拿出来办中国的留学学堂、给留学提供资金。所以由于资金很多,发展到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留美预备学堂,就慢慢办成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课程主要是学习西方的语言、西方的科学技术、美国国家的文化……但是作为中国人,校长认为学生多少也要有些国学功底,所以就向当时的胡适提出了列一份可以最好的学到国学经典的书目的请求。

当时胡适与梁启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的微妙的,他们一直在暗中较量。胡适研究文学,梁启超研究史学。

所以,得知胡适为清华大学列国学书单之后,梁启超在1923年又列了一份《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 1923

《庄子天下篇》

《荀子·非十二子》

《韩非子·显学》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

《国史·经籍志》

其实,列书目在中国古代一直备受重视,甚至还衍生出了目录学,里面存在很大的学问。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提到“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

下面是梁启超以前的两本专门列书单的书籍:

《四库全书》 1772

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 1876

其中,《四库全书》可谓展现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知识地图。

其中包括 经——史——子——集。

经: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东汉,提倡以孝道治天下)

九经:诗、书、礼(周礼、仪礼、礼记)、易、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春秋左氏传) 唐朝开始科举考试,开始规定作为科举考试的名目。

十二经: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易、春秋公羊传、春秋觳梁传、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 。把兼经放进去(论语和孝经),又加了一本字典(尔雅 )。

十三经:到宋朝十三经的系统形成。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穀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春秋左氏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歧注,宋孙爽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记事始于传说中的五帝,止干汉武帝太初、天汉之际(前104-前97)。有十二本纪(帝王的专辑,最重要的线索)、三十世家(后来没有诸侯王的世家)、七十列传、十表(诸侯国的年表理顺清楚)、八书(专门的专题:经济的、月令的)外加《太史公自序》。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通史,从三皇五帝开始。特别大的功劳。开创了纪传体。春秋左氏传:按照时间编年。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后来也继承了这样的书体,名字可能会发生改变。

《汉书》:汉班固所作。为断代史,记西汉一朝之事。经多人续补,今有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开始是断代史,只写某一部分。相对而言没有这么多的个人情感思想。汉书与史记之争。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今本为梁刘昭作注时取司马彪《续汉书》与之合并,北宋人又取刘昭所注《续汉书》八志并入,理为120卷。思想感情上接近史记

《三国志》:蜀人陈寿于晋统一后修撰,包括《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唯《魏志》有帝纪4卷,余皆列传,奉曹魏为宗,故

三书可分可合。《三国志》叙事简洁,南朝宋文帝命裴松之作注,引用史料百种以上,故与《三国志》并重。

南朝:

《晋书》:唐房玄龄主修,帝纪10卷,志10篇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以南北朝处土臧荣绪所修8更为主,前人私修晋史皆失传。

《宋书》:刘宋仅五十多年(420-479),当朝即命人修史。沈约受齐武帝命修《宋书》,本纪10卷,志8篇30卷,列传60卷,实多为徐爰所撰。为现存刘宋唯一史书。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史料

《南齐书》:萧齐传国仅二十余年(479-502)萧子显修《齐书》本纪8卷,志8篇11卷,列传40卷和叙录(失传)。唐初修成《北齐书》之后,加“南”以示区别。

《梁书》、《陈书》:唐姚思廉承父业、受命而作《梁书》本纪6卷,列传50卷,共56卷。《陈书》本纪6卷,列传30,共36卷。

北朝:

《魏书》:北齐魏收受命而作,帝纪12、列传92,表10,114篇130卷。因有阿私,人称“秽史”,然没有能够取代之作。

《北齐书》:唐李百药承父业、受命而作。本纪8卷列传42卷,共50卷。不为世所重,仅存17篇,后人取《北史》、《高氏小史》补续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修,本纪8,列传42,共50卷。

《南史》、《北史》:唐李延寿编写的关于南朝和北各代的通史。表奏朝廷后得到正式承认。《南史》纪10卷,列传70卷。《北史》本纪12卷,列传88卷

《隋书》:唐魏征主修,本纪5,列传50,共55卷后加《五代史志》7篇30篇,合为85卷。

《旧唐书》:后晋赵莹、刘昫监修,本纪20,志11篇30卷,列传150,共200卷,后世刻本为214卷。由于直录唐实录国史,前后疏密不一,较为粗糙。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合修,本纪10卷,志13篇50卷,表4篇15卷,列传150卷,共25卷。后刊刻为248卷。但不如《旧唐书》详尽,受抑骈崇散影响,选录不当,史家多有评议。

《旧五代史》:宋初薛居正等修。包括《梁书》、《唐书》、《晋书》、《汉书》5部分150卷。后渐失传,今本乃清人从《永乐大典》《册府元龟》等类书中辑录而成。

《新五代史》:宋欧阻修蓍,唐以后唯一一部私修正史。不按朝代分编,统编为本纪12,列传45,考2篇3卷,世家年谱11,四夷附录3,共74卷。重经疏于史。欧阳修以自己的名义修得一部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脱脱主修。《宋史》496卷,叙事繁冗。《辽史》116卷,最为简略。《金史》135卷。三史矛盾脱节之处较多,前详后略。

《元史》:明宋濂主修,2次修纂所合,210卷,为二士四史中最粗率的一部。清末有柯绍忞的《新元史》屠寄的《蒙元儿史记》(宋完),但史料上难以取代。元代的研究很粗糙

《明史》:清张廷玉、万斯同(明朝的遗老,号召一些不跟清政府合作的一些大学问家。王夫之、黄宗智等的弟子。)等经多年修订而成。本纪24,志15篇75卷,表5篇13卷,列传220卷,共332卷。为官修史书中的精良者。明史研究很充分

《清史稿》:1914赵尔巽、柯绍忞等主持,本纪13篇25卷,志16篇142卷,表10篇53卷,列传316卷,共536卷。多据清修国史而录,因局势动荡,编纂粗疏。因清无系统史书,得以与二十四史同等刊行。临时编起来的。

子:

一部分是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著作;另外一部分就是一些医学、技术……等方面的作品。

集:

楚辞

别集

集部总集

诗文评

词曲: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

我们今天的框架自从五四运动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研究框架都是从西方过来的,不是古人的研究框架。中国传统的知识框架就是想圆,最核心的地方是不变的,不论外面又套了多少圆,又包含了多少内容,但是最核心的地方是不变的。比如《诗经》在中国传统的知识框架之中是作为经的,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楚辞》是集部内容,这两本著作在当时的文人看来是不可以同等对待的,但是现在的学科框架都把他们并入了文学这一学科类别。

所以,要想研究中国传统的国学经典,还是应该把他们放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框架之中研究为上策


人文宝藏孩


老子——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孔子——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庄子——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孟子——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荀子——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孙子——文韬武略。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

管子——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教练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韩非子——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方面的能量,帮你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的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领袖。

鬼谷子——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壹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大学——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的人,因此,修身的过程,就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真诚地对待一切的过程,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过程。

易经——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你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的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禅宗——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Mr张先森


文化是人的精神脊梁,它能使人读懂世界,读懂生活,读懂自己,并且能更好地诠释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精神面貌,这对于开拓人生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本书介绍了从先秦两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不同时期最具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共300部,对其精要内容进行了讲述,便于读者一册在手,对众多中国经典名著了然于胸。[1]

诚然是一本极方便、极实用又极富收藏价值的知识宝典。

图书目录

先秦

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山海经》

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

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

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战国策》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战国时期新兴的诗歌体——《楚辞》

道家学派的传世经典——《道德经》

儒家学派的传世经典——《论语》

墨家学派的传世经典——《墨子》

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孟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庄子》

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

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韩非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列子》

古代占筮典籍——《周易》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

融汇百家之说的总结性之书——《吕氏春秋》

记述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

儒家主要经典——《大学》

儒家主要经典——《中庸》

训释语言文字的工具书——《尔雅》

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书——《商君书》

先秦百工技艺之书——《考工记》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六韬》

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黄石公三略》

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古代兵家计谋总结——《三十六计》

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

两汉时期

史家之绝唱——《史记》

“天人合一”的神学观——《春秋繁露》

阐述哲学思想的专著——《法言》

取自法家而优于法家之书——《淮南子》

古代妇女的教育专著——《烈女传》

据“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主要史书——《盐铁论》

展现吴越争霸的历史轨迹——《吴越春秋》

抨击迷信活动的学说——《论衡》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天文史上的不朽巨著——《灵宪》

一部政治性的哲学著作——《潜夫论》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记述魏蜀吴三国兴亡的历史巨著——《三国志》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广雅》

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乐府诗集》

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论诗的名著——《诗品》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文选》

我国第一部记载河道水系的综合性地理书——《水经注》

涉及佛事,考证地理——《洛阳伽蓝记》

志怪小说的代表——《搜神记》

述神仙方药,言人间得失——《抱朴子》

笔记小说之先河——《世说新语》

形神相即,形质神用——《神灭论》

讲解天文,兼述历法——《大明历》

注重儒家思想的教育著作——《颜氏家训》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一部极有影响的志怪小说集——《博物志》

我国文字训诂学重要著作——《玉篇》

举各种阶层,论世事风情——《语林》

系统阐述佛教般若思想的论文集——《肇论》

流传千百年的蒙学教科书——《千字文》

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瑰宝——《法显传》

中国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儒事百发,沉雄慷慨——《曹操集》

咏物抒情,气调谐婉——《魏文帝集》

词采华茂,高峻雄深——《曹子建集》

质朴之中含风韵——《陶渊明集》

凌云健笔意纵横——《庾子山集》

唐代

最完整的古代法典——《唐律疏议》

译述西域各国的地理名著——《大唐西域记》

独具特色的政论性史书——《贞观政要》

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通典》

兼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于一体——《反经》

中国禅宗的代表作——《坛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词选集——《花间集》

似幻似真,离魂相合——《离魂记》

以爱情悲剧,抨门阀制度——《霍小玉传》

明乎所业,探于史传——《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

颇具豪侠之风的唐代传奇——《虬髯客传》

以诗才入小说——《秦梦记》

不染神怪色彩,表现悲欢离合——《柳氏传》

汪洋恣肆,激情豪放——《李太白集》

尽得古今之体势——《杜少陵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右丞集》

文章合为时而著——《白氏长庆集》

文以明道,词必己出——《韩昌黎集》

遍悟文体,雄健深沉——《河东先生集》

片言可以明百意——《刘禹锡集》

独爱诗篇超物象——《李长吉诗歌》

神韵疏朗情豪迈——《樊川文集》

宋代

宋朝四部大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

中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广韵》

宋代传奇——《李师师外传》

宋代传奇小说的翘楚之作——《洛阳缙绅旧闻记》

一部系统完备的历史资料书——《资治通鉴》

运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变迁——《皇极经世》


偶然回眸


《周易》、《论语》、《老子》、《孙子兵法》

1、《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周易》一书,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学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

2、《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3、《老子》又名《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4、《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