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魂,风月,娱乐,琐事的都可以;你有哪些沁人心脾的美文示众?

修人哥车茶馆


疫情期间,超长假期,“教学助理”妈妈还在线吗

“再不开学,妈妈就疯了。”成为网上流行语。话题的背景是,我们经历了史上最长的假期。粗略计算,截至到目前,超长假期已超过60天,并且还要延续。岂止妈妈要疯了,孩子与老师也要疯了吧!

寒假伊始,与往常一样,说都没想到这个假期有什么不同。按部就班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在微信群里展示,就完事了,妈妈的负担还能承受。总体也是愉快的,因为年关将近,年的味道冲淡了不算繁重的暑假作业任务。

大年三十,带着孩子去了趟老家,去上坟。这时候,疫情如瘟疫般开始传播。疫情的影响也已经被熟知,众多返乡人员被特别“关注”。宅家逐渐成为必需品。于是,从大年初一开始,边开始了宅生活。被封闭在小空间内,多动的孩子逐渐变得“不耐”,总跟在妈妈后面,追问啥时候能出去“玩玩”。寒假作业基本做完,手机游戏成为孩子生活的调剂。

按照传统,过完正月十五,就要开学了。疫情当前,遥遥无期。妈妈开始变得焦虑。不开学,孩子怎么学?是不是人家的孩子都在“发愤图强',自家的孩子在玩手机,可别因为疫情把功课落下了。小学一年级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于是,想着法让孩子多读点课外书。6岁半的儿子也是灵光,总要讲条件,学习多久,玩多久的游戏,这真实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妈妈被搞得心力憔碎。

按照上级通知,要开网课了,”教学助理“妈妈更担心了,教学配套条件跟不上啊!好在学校还务实,不再同一时间上网课,而是将教学内容录制下来,放到群里,随时学习。放视频的时候,妈妈还要在一旁指导,生怕孩子听不懂、不入心,毕竟一个人的教学,孩子容易走神。

网上说,这次疫情考验了妈妈育儿的耐力,很多妈妈都“疯”了。其实,疫情既是对社会的大考,也是对为人父母的大考。哪儿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妈妈为孩子负重前行罢了!


用心感悟每一天


近年,冬季到海南做起“候鸟”。体会最深的除养生外,可以有大块的时间静下来,呼吸着温润空气、倾听着啁啾鸟鸣,树荫下捧书闲读。一来二去,家中以前没读的书也跟着搬到了海南。

本来,静读是一个人的事情。但巧在今年的不同。大疫之下,“候鸟”们都封闭在小区,无聊的很。于是,我在小区一处凉亭读书时,便常有人关注。其中有一位约七十多岁老先生,瘦削而高挑,发全白且长,常坐距我约三米多处静静地观察我,从不搭话。我也没多注意,老人么,这种状态纯属正常。一日,约午时,我刚好看到书的末页,准备回屋,老先生试探性地对我说:“老弟,我坐这好几天了,估计你这本书看完了,借我看看吧?”我略迟一下,老先生又说:“我年龄大了,看电视、玩微信一会儿功夫就头晕眼花,又没带书来,正好我很喜欢叶嘉莹的书。”原来他早就看清了我读的是叶嘉莹整理出版的顾随先生的课堂笔记。

老实讲,我从来不借书给别人。因为我是读书近乎洁癖的人。那些手指蘸口水翻页、以折页代替书签、翻页哗哗山响等等读书“破”万卷的举止,是无法忍受的。但我却愿意赠书,自己喜欢的书当礼物送给他人以求心灵沟通,就象将自己爱喝的好酒或爱吃的食物求友人共享的感觉。除洁癖之外,大概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讲:“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于是,我便起身将书捧给老先生,并说:“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看了有三遍了,精髓部分差不多都记住了,送给你,交个朋友吧。”

老先生接过书说声谢谢,便如获至宝般读了起来。我旁边观察,最敏感的情景果然出现:老先生翻页时用手指蘸着口水,页面被他“染指”后都有些肿胀起来;翻不过页时用小指甲抠书的那种抓挠声简直是对书的酷刑……见此情景,我的心啊,就像猫抓的一般难受,当时我想,真可惜我这本书喽。

约三、四周后,疫情稍缓,天气也暖和起来了。老先生来找我,说马上要去机场,回老家了,一来告辞,二来还书。我立刻就不谈定了,心想这书被你那种方式看得那个样子,我还怎么收啊?再说原来就是送给你的。。再三推拖未果,老先生把书塞到我手里就上了出租车。碍于面子,我只得接着书目送他离去。

待车子开远,我下意识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书,发现夹有小纸条,我急忙拿起一看,原来是老先生写的:“谢谢你的书,顾随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确实独有见地,受益,他有一个好弟子。考虑我年岁大了,读书时有很多不卫生的习惯动作,加上时下的疫情严重,我就把你的书用夹子固定在阳台栏杆上,在电吹风出风口处设一瓶消毒水,电吹风吹着消毒水,书自动地翻页就消毒了,一页都没落下,后又用电熨斗熨平了页面,你可以放心收好。”落款是:北京,沈教授。

我手捧着书,才发现一股清新的味道在书页中散发出来。我又不谈定了:老先生熨平的不仅是书页,更是熨平了我心灵中的皱痕……


看云


你那么美,那么美!

  ——题记

  昨晚又梦见你。阳光下,你的脸庞依然那么美,那么骄傲!已经不记得我们分开了多少个日夜。你曾对我说:“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但不管怎样,你都要出去闯荡,锻炼自己”。

  还记得,你刚来到我们班级时,你用一种拽拽的语气做着自我介绍。我抬头看了你一样,便妄下结论你是那种坏坏的女生,便没打算搭理你。放学后,我偶然看见你被一群校外的男生拦住。当时,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对着为首的男生就是一拳。当时你被惊呆了,认为我一个弱女子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对面的男生似乎也被震惊到了。看了我们一眼,转身带着一群人走了。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你却一把拉住我的手,说:“晓彤,我们做朋友吧”!就在那时候,我知道了你的名字“宁乐”。

  从那一天起,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你给我讲述了发生在你家的事情,你爸妈很喜欢出去打麻将,一天的应酬也很多,根本不在意关心你。当你眼眶浸满泪水的那一刻,我明白了,你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以后的日子我们几乎形影不离。快乐一同分享,伤心,一同承担。你是我伤心时第一个想要倾诉的人,你是我无聊时第一个想要拥抱的人,你是我快乐时第一个想要分享的人,你是我心中时刻存在的人。

  我原以为我们可以快乐很久,可以一辈子好下去。但是你却突然连续四天没来上课,我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也联系不上你,去你家门也是锁着的。就在我伤心绝望之 ..........


tian先森1985


相伴一生,一人一半,一起才完整。

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你是源泉,我是泉上的涟漪。我们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终相遇,惊喜相窥。

《长生殿·南吕引子》

清·洪升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

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

万里何愁南共北,

两心那论生和死。

笑人间儿女怅缘慳,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

昭白日,垂青史。

假如爱情可以解释、誓言可以修改,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假如,有一天我终于能将你忘记,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

——席慕蓉《错误》



廖静静逸


我的新兵生活:新训队的鲢鱼

  十几年前,受命赴渤海湾附近的某部教导队参加总部大学生集训的我,开始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步。岁月流逝,其间的许多事情我都已经淡忘,但对新训队的鲢鱼倒一直难以忘怀。

  记得我到部队的时候,已是“万花凋谢一时稀”的初冬,强劲的海风剥去了津南大地五彩缤纷的外衣。时令蔬菜要么销声匿迹,要么价格扶摇直上,8元2角的伙食费这时就有点捉襟见肘了。于是,我们的饭桌上,价格受季节、气温影响相对较小的鲢鱼就开始独领风骚、风靡一时了。

  现在想来,部队的鲢鱼做法颇有几分豪迈奔放的军营色彩:先往锅里倒入军用瓷盆半盆的菜籽油,旺火烧开后,加入拍碎的生姜、蒜、大茴香和剥皮去根切成丝的大葱爆炒,再倒入去鳞洗净的整条鲢鱼和炊事班事先煨好的清汤一起煮。

  蓝色的煤火托起了行军锅,长长的火舌轻盈地舔着锅底,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小学语文教材上一篇非常熟悉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经典句子“鱼儿鱼儿,快上钩吧”,现在则是“鱼儿鱼儿,快快熟吧”。

  人是铁,饭是钢,有了你们的奉献,子弟兵吃得饱饱的,才能把国门守得牢牢的!

  这时候,连长何小四总是不远千“米”一路小跑到这里进行细致的检查:用他的话说,伙食好能顶半个指导员,这可马虎不得。他看到操作间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看鱼腮剔除得干干净净,再用铁勺尝尝味道,一切都跟想象的一样,才笑眯眯抓起帽子往训练场走去。

  而一旁的我们,大气儿也不敢长出:这膀大腰圆、虎背熊腰的山东人,此时却是张飞绣花——粗中有细,要是稍微有点疏忽,绝对逃不了他那鹰一样的眼睛。

  一节课的时间,部队操课结束了,炊事班的鱼儿也做好了。连长、司务长和军人委员会的代表来到灶前,在众目睽睽下,鱼儿们带着扑鼻的香气,被端到了各班的桌子上:往往大的鱼是三条,小的鱼就可能是四五条,总之,分量上不能有太大差别,干部的那一桌也不例外。凡事讲规则、重公平,讲究整齐划一,这也是军营的一大特色吧!

  有时,炊事班给连长留下小半碗的葱丝和大酱,连长总是坚决地把它分到小碟子里送给各个班,他说“正人先正自己”,就是要在一点一滴中培育大家的“官兵平等、官兵一致”的意识,养成大家“看我的、跟我上”的战斗精神,磨练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意志。连长经常告诫我们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带兵人可不能因小失大啊!

  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吃上鲢鱼,可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一是它们的刺太多、太细,老婆儿子都不喜欢;二是尽管我使尽了浑身解数精心烹制,但吃起来已经没有了当年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气势。

  在一番尝试之后,只好放弃。那种“沙场秋点兵”的感觉看来只能时不时出现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境里了!

  但每当我想起它们,总会涌起说不清的情愫:其实,怀念这一条条的鱼儿,不仅仅是怀念那淡定从容、厚道悠长的滋味,更是怀念那种战友亲如兄弟的美好情感,怀念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精神,那种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却乐观向上、精神勃发的那份心情,怀念那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激情!

  近年来,部队进行了较大范围内的编制调整,不知我的老部队还在不在。而今,部队的伙食费一天也提高到10多元钱(同一灶别)。不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全军战友还吃不吃那些不起眼的鲢鱼了?





淮河视频


我母去逝后,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也发在头条上,自认为还可以,现摘其中一段于下,望时贤品读斧正赐教:

忆母曩日,谆谆承前贤之教海,贞洁气节,浸入骨髓;惓惓于先贤遗风,成俭败奢,溶于血液之中。四十孀居,五十载独守寂寞,良多不易;三儿女待哺,几千个时日艰辛,其难可知。寒夜青灯,冷雨敲窗谁共语?断鸿孤雁,望夫台上有泪痕!尝藿充饥,甘为儿女吃遍苦;古槐添薪,省下钱财望成龙。

青烟一缕,家慈已去兮天国;热泪几行,从此再无妈妈回音!才疏学浅,难倾母恩于万一;夕照晨光,期冀思念于鸿蒙。

下面,我再摘几段在情感方面自认为写得好的文字:
我们依偎仰望明月,携手徜徉幽香公园;止渴于幽雅的咖啡小屋,微醉在柔和的浪漫酒吧。我们向往将来温馨的悠悠岁月,我们憧憬以后的潇洒年华。

她的出现,惊鸿艳影,亭亭玉立;秋波黛眉,朱唇轻启,一颦一笑,如糖似蜜……我们笑看寒日西沉光焰,回眸彼此灿笑依然。

误会如云烟飘去,信任似柔风归来。一望伊君如雁去,长留甜蜜在心间。



你是柔柔的风,你是酥酥的雨,轻松地疏理我淡淡的忧伤,缓缓地浸入我干涸的心田。你是池塘的波纹,你是江湖的大浪;你漾起我心底的涟漪,让我心摇神荡,醉眼迷离。你激起的波澜,欣起的巨浪,激荡我心田,让我无力消弭和平息。

在评价《头条》时,还写了几句四字短句:

五湖四海,欢聚于此

南腔北调,泛论心声

嬉笑怒骂,皆由心出

悲欢离合,任性陈情

自然,也还有不少自认为写得好的短段子,限于时间,就不一一陈列了。


悬崖上的花


🈶️感而发,有情🉑️诉,有人🉑️念,🈶️物可怀……自己用心,用情抒写出来的文字📝

不一定🈶️深度有广度,但带着身体的温度,流着新鲜的血液,他是作者的灵魂伴侣,他是写作人的精神财富💰

《缘份》

七岁同窗实有缘,

儿时幕幕记心田。

卿只念我三十载,

我却思卿四十年。

《欢乐颂》

宴席散尽情更浓,

烟花绚丽留心中。

幸福时光为永恒,

牵挂㊗️福寄星空。

结婚纪念日🎎感悟人生

《忆往昔 • 看今朝》

忆两千年腊月💗💗💗💗💗看今朝见同日

十六日喜结良缘💗💗💗💗十九载同舟共济

执子之手兮💗💗💗💗💗💗与子偕老也

庭前小院共饮💗💗💗💗💗堂前屋后绝唱

知心话儿与君言💗💗💗💗十指相扣看夕阳

月上柳梢时💗💗💗💗💗💗人约黄昏后

天崖海角同醉💗💗💗💗💗海枯石烂永恒

人生自古好儿郎💗💗💗💗天下女子也痴狂

两日不见君💗💗💗💗💗如隔三秋兮

你若待我如初恋💗💗💗我必生死相依恋

我和老公的经典语录:

昨天老公让给他取快递,

晚上10:00打电话问:

老公问:取回快递了吧!

老婆答:忘记了,

老公问:想啥了,想情人了!

老婆答:没有,你给找一个。

老公答:情人要自己找!

老婆问:你不是好几个吗?🈶️红有蓝

老公答:那叫本事!

老婆问:情人好吗?

老公答:有共同语言有情调!

老婆说:还有“风情万种”……在你眼里我一无是处

老公答:嗯哼!

老婆说:穿大毛衣说像水桶,穿小款休闲

毛衣说像孕妇🤰

老公答:不会打扮。

老婆问:那天真的找个“情人”你也不相信

老公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老婆答:明白就好👌

夫妻🎎同乐:晚安😘⭐️⭐️🌙💤睡觉💤


天使宝贝727


性格不能在安逸和平静中塑造。只有经历了磨难和历练,才能使人的灵魂更加坚强,视野更加开阔,志向更加远大,方能取得成功。Character cannot be developed in ease and quiet. Only through experience of trial and suffering can the soul be strengthened, vision cleared, ambition inspired, and success achieved.



水木清华76318705


北京的雪韵

北京的雪

是洁白小精灵的降落伞

铺天盖地纷纷扬扬的魔法

播撒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北京的雪

美得倾国倾城又倾心

北京重现着昔日北平的古朴

故宫焕发着禁城曾经的庄严

北京的雪

静得只剩天籁之声的若有若无

胡同的静谧掩盖着高楼大厦的喧哗

昆仑湖的盛装纯粹着颐和园的盎然

北京的雪

在时光流转中来来去去

金色的瓦当红色的宫墙

绿色的琉璃青色的铜像

北京的雪

在来来去去中包容

几百年的争斗喧嚣

几代人的离合悲欢

北京的雪

包容中剔透

伴雪

漫步

诗情画意

赏雪

煮茶

浅言慢语

北京的雪韵

骑行在路上

骑行在路上

穿梭大街小巷的平常

变迁春夏秋冬的时光

骑行在路上

定格车水马龙的洪荒

放飞天马行空的怀想

骑行在路上

追寻妍妍青春的影光

酝制茫茫梦想的佳酿

骑行在路上

丈量杳杳终点的期想

触摸璀璨星空的锦囊

骑行在路上

执着汗水磅礴的苍茫

得意时空变迁的轻狂

骑行在路上

品赏命运起伏的交响

成就地狱疲惫的天堂

哦,

骑行在路上

故乡

故乡

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她是鲁西北的一个小村庄

是我小时候眼里的围墙

我在她的记忆里忙着长

她在我的照片里泛着黄

如今的我

中年处异乡

总会想起曾经的鸡鸣鸭响

总会思念那里的满院灯笼柿子香

如今的她

面目已非已沧桑

虚渺成我思乡的愁想

故乡


竹影涟漪


人们经常赞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地下最光辉的职业。”

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教师们一天天、一年年的呕心沥血备课,伏案批改作业,像我那样,夜深了还在批两个班110个人的语文试卷,为了明天的试卷分析、讲评在熬通宵呢?

又有谁看到我们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苦口婆心规劝,真比亲妈还操心着急,那痛心,简直是恨铁不成钢,非要进行一次次煅造呢?

又有谁看到我们诲人不倦,一遍又一遍的讲解知识直到自己都背的滚瓜烂熟了呢?又有谁能看懂我们的百年树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呢?

我作为一名退休教师,非常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曾为教育事业工作了35年,奉献出了青春年华和满腔热情,我无怨无悔,特此写了一首散文诗,以聊表寸心,借此抒怀。

《黑土地》

一支支白色的粉笔犁,

沙沙地耕耘着黑土地;

一个个多风多雨的季节,

沙沙地走过黑土地;

你的青春,你的生命,

也默默地奉献给黑土地。

这块牵动着你心弦的黑土地,

面积其实很小很小,

但你播种的希望却很多很多。

黑土地不长小麦,不长玉米,

却长出智慧,长出文明。

年年岁岁,

一支支粉笔犁,

一点点的磨损着自己,

化作一抔抔洁白的粉末,

岁岁年年,

不知不觉中,

你的青丝染成了银发。

你写下的是真知,

淡薄的是名利。

举起的是别人,

奉献的是自己!

当一双双渴盼知识的黑眼睛,

明亮起来!

燃烧起来!

变成天宇的灿烂群星,

而你依旧在

这片属于你的黑土地上,

用苍老的手,

扶一支白色的粉笔犁,

让学生们沿着,

备课笔记上

蓝蓝的丝,

作业本上红红的丝,

黑板上亮亮的丝,

从小溪

走进知识的

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