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樂山

住建部


樂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樂山歷史悠久,有文字記錄的也可以上溯到公元前700年左右的開明故治。大約春秋初期,巴人開明鱉靈率部族從湖北西部沿長江西北上入四川定居今樂山三江交匯之地,含今鳳洲壩與大渡河河道,建立部落聚居中心。自秦漢以降,直至魏晉,中原王朝在此設有南安縣治。西漢時樂山是犍為郡南安縣的一部分,奠定了今樂山市域基礎。隋統一後,樂山屬眉山郡,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郡為州,實行州縣二級制。唐貞觀年間,樂山屬嘉州。北宋崇寧年間,樂山屬嘉定府,府轄5縣。南宋寧宗時,嘉州按例升為府,更名為嘉定府,此為嘉定名稱之始。宋元時期,樂山城市地位從升州為府,到升府為路,成為四川地區僅次於成都、重慶的第三大中心城市。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又設嘉定府。在1935年川政統一後,設第五行政專區,專區與縣同治。1978年,樂山縣與五通橋區合併改為樂山市(縣級),仍隸屬於樂山地區。1985年樂山地區改為省轄市,原樂山市改為市中區。

樂山地處成都平原西南部,正是平原向山地過度的地帶。西南部山地低、中、高山俱備,群山羅列,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景觀豐富。岷江從北側的成都平原方向來,水勢相對和緩,大渡河和青衣江都從山地來,水勢洶湧,兩條河流在城市西部匯合後向東注入岷江,形成三川匯聚的壯觀景觀。

公元1世紀,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麗的山巔上,落成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隨後四周其它寺廟的建立,峨眉山成為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峨眉山(包括樂山大佛)以其持殊的地理位置,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觀,典型的地質地貌,保護完好的生態環境,特別是地處世界生物區系的結合和過渡地帶,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珍稀瀕危物種繁多,以物種繁多、種類豐富的植物而聞名天下,從亞熱帶植物到亞高山針葉林可謂應有盡有,有些樹木樹齡已逾千年。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美學、科研、科普和遊覽觀光價值,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樂山大佛是8世紀時人們在一座山岩上雕鑿出來的,彷彿俯瞰著三江交匯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稱世界之最,近二千年來,創造和積累了以佛教為主要特徵的豐富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