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有哪些国家?后期为何分裂了这么多国家?

前进在线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在名义上维持独立的国家并不多。如果把土耳其算作欧洲国家,那么亚洲维持独立的国家有:日本、中国、泰国、伊朗、阿富汗,共计五个国家。

(一战前亚洲仅存的五个独立国家)

其实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国家在名义上维持独立,这些国家有:不丹、锡金、尼泊尔、文莱、沙特、阿曼。这些国家都是英国的保护国,其在名义上是独立的,但是在外交上也接受英国指导“指导”。

总之在一战之前,亚洲真正独立的国家并不多,也就是日本、中国、泰国、伊朗、阿富汗五个国家。在这其中,日本是唯一的列强。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强迫日本开户,日美签订《日美和亲条约》,日本给予美国许多单方面优待,例如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日本的主权。

在《日美和亲条约》签千之后,英国、荷兰、法国、沙俄纷至沓来,相继逼迫日本签署不平等条约。

国家主权的接连丧失激发了日本下层武士的救国之情,以长州和萨摩藩为主的改革派力主推翻德川幕府,效仿西方进行改革。

1867年,反对改革的日本孝明天皇去世,支持改革的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各藩发动了戊辰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天皇则随即迁都江户,下诏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此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逐渐实现工业化,并接连击败清帝国和沙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到1911年,日本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一战后,日本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之一,正式跻身列强行列。

除了日本以外,中国(清朝)、伊朗的独立性相对较差,但中伊也是算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西方列强谁也无法单独吃下中国或伊朗,在列强的相互制约下,中伊两国保持了独立。(近代伊朗形势图)

相比于日本、伊朗、中国(清朝),泰国的实力非常弱小,按理说很难生存下去。但泰国人充分发扬了左右逢源的理念,在英国和法国之间找平衡,利用两家的矛盾也保住了独立。

虽然在此期间泰国丢掉了大片领土,但总算是没有亡国。

(泰国东面是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西面是英属印度殖民地,泰国夹在两个列强之间来回周旋。最后英法为了维持在东南亚的战略平衡,将泰国视为缓冲区,保持了泰国独立)

至于阿富汗,则属于一块硬骨头。面对英国人的入侵,阿富汗生生地打赢了三次英阿战争,迫使英国承认其独立地位,这个确实生猛。

后来英国干脆将阿富汗视为与沙俄之间的缓冲地区,彻底放弃了征服阿富汗的想法。

总的来说,在一战前保持法理上独立的亚洲国家就只剩日本、中国、泰国、伊朗、阿富汗,其他的国家则都被西方列强所占领和控制,直到二战后亚洲国家才迎来了独立和自由。


千佛山车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之所以分裂或独立出众多国家,主要还是因为这次战争严重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

首先来看西亚。一战开始前,西亚最主要的国家毫无疑问就是疆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而该国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阵营的主要力量之一。

奥斯曼帝国的极盛时期主要集中在十六至十七世纪。彼时,除现在的土耳其之外,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还囊括了沿黑海地区(克里米亚、保加利亚等)、红海两岸、地中海沿岸地区、波斯湾一带等。

例如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叙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拉克等中东国家曾经都或多或少的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过。

除了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外,一战后不久发生的另一起分裂事件应该当属蒙古的独立。早在1911年底的时候,外蒙古就借着沙俄帝国的势力宣告自治。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执政后,虽然签署的《恰克图协约》在法律意义上仍对外蒙古拥有主权,且后续通过与外蒙封建权贵阶层的谈判又短暂的在外蒙行使驻军等权力;但在苏俄等外部势力的干预下,北洋政府最终还是没能保住这块土地(1924年5月,外蒙宣布独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