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地名探究——因城南惠民溝而得名——惠民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齊魯地名探究——因城南惠民溝而得名——惠民

惠民地圖

【地名由來】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取城南惠民溝為名。清咸豐《武定府志》:惠民溝"在惠民縣東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駭河溢,北入黑窪渚,因鑿此溝導窪水入沙河。歲堙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僉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賴之,因名惠民溝"。

齊魯地名探究——因城南惠民溝而得名——惠民

惠民武聖園

惠民縣是山東省濱州市轄縣,是山東省財政直管縣。惠民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北與濱州市陽信縣接壤,東鄰濱州市濱城區,南隔黃河與淄博市高青縣、濱州市鄒平縣相望,西與濟南市商河縣、濟陽縣交界。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里。轄區內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一處、3A級旅遊景區三處,先後被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中國繩網名城"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惠民縣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三代時期。

秦: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厭讀壓)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桑落墅北。

漢:西漢改厭次縣為富平縣,屬青州刺史部平原郡。

王莽建立新朝後,改富平為樂安亭。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62年),復改為厭次縣,仍屬平原郡。

三國:為魏地,名厭次,屬樂安郡。

齊魯地名探究——因城南惠民溝而得名——惠民

晉:名厭次,屬冀州刺史部所轄樂陵國,刺史部駐厭次。

北魏:名厭次,縣治遷馬嶺城(今何坊鄉二郎堂村北二里處),屬滄州樂陵郡。北齊:556年(天保七年)廢厭次,將原厭次縣併入陽信縣,縣治馬嶺城,屬樂陵郡。隋:初為陽信縣,屬渤海郡。586年(開皇六年)廢渤海置棣州,縣屬棣州。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厭次縣,屬棣州,縣治遷至今辛店鄉先棣州村一帶。606年(大業二年)廢棣州,厭次縣屬滄州。不久,廢滄州,復置渤海郡,厭次屬渤海郡。

唐:復置棣州,厭次屬棣州。625年(武德八年),廢棣州,厭次屬滄州。643年(貞觀十七年)復置棣州,州治駐厭次,厭次還屬棣州。天寶初,改棣州為樂安郡,厭次屬樂安郡。758年(乾元元年)改樂安郡為棣州,厭次屬棣州。

五代:厭次屬棣州。907年(後梁開平元年)棣州刺史華溫琪為避水患,將州治與縣治均遷於厭次東南(今清河鎮鄉古城馬村一帶)。

齊魯地名探究——因城南惠民溝而得名——惠民

宋:厭次縣屬河北東路棣州樂安郡。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遷州治、厭次縣治至陽信縣界喬子鎮之八方寺(今惠民縣城址)。金:厭次屬山東東路棣州防禦郡。

元:厭次縣屬濟南路棣州。

明:1368(洪武元年),廢厭次縣,域地入棣州。1403年(永樂元年),改棣州為樂安州。1426年(宣德元年)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屬濟南府。

清:初仍為武定州地,1724年(雍正二年),武定州為山東布政使司直隸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為武定府,始置惠民縣(因城東南20裡有惠民溝而定名)。為武定府的附郭縣。

中華民國:民國二年(1914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惠民縣改屬濟南道。民國十三年(1925年),置武定道,道治設惠民城。民國十六年(1928年)廢武定道,惠民縣直屬山東省。民國二十四年(1936年),於惠民縣城置山東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轄惠民等11縣。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中國共產黨在惠民縣境內西北部、西部、西南部開展抗日遊擊活動。(民國三十年)1942年9月,冀魯邊區在商河、惠民兩縣邊界地區建立商惠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4年10月渤海區建立惠(民)濟(陽)商(河)三邊縣。

1945年9月,建立惠民市,惠民縣原一、二區歸惠民市管轄,市政府駐惠城;其餘地區屬惠民縣管轄,縣政府駐何李村(屬第三堡鄉)。惠民市、惠民縣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署所轄。10月,撤商惠縣、三邊縣。1946年12月建楊忠縣。1949年4月,惠民縣黨政機關由何李村一帶遷入惠民城。

1949年5月,楊忠縣改稱惠濟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5月,渤海區撤銷,原轄專區調整,建立惠民專區,專署機關駐惠城,惠民縣屬惠民專署管轄。惠濟縣撤銷,其轄區分歸惠民、濟陽、商河三縣。1961年4月10日,惠民縣、濱縣分治,惠民縣原轄13處人民公社改為13個區,縣政府遷回惠城。惠民縣屬惠民專署所轄。1967年3月,中共惠民縣委、惠民縣人民委員會被惠民縣革命委員會取代,屬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所轄。1978年,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署,轄縣不變。至1985年,惠民縣仍歸惠民行署所轄。

【尋歡文史】

惠民"白龍灣"傳說

齊魯地名探究——因城南惠民溝而得名——惠民

白龍灣向北約1公里,有一個村莊,叫呂王莊。莊上有呂姓老漢,老漢無兒無女,加之勞累成疾而彎腰駝背, 人稱"呂老彎",老漢種著二畝 菜地聊以度日。

這天,老漢家裡來了一個年輕人,自稱是河對岸來討生活的,只要管飯就行,不要工錢。呂老彎正愁沒幫手,便收留了他。年輕人聰明、勤快,種菜、撒種、間苗、鋤草,樣樣精通。

過了三個多月,呂老彎發現情況變了,雖然不見年輕人幹活,可該乾的活一樣沒落下。 呂老彎心裡十分納悶。這天,他謊稱去趕集,躲在大樹後瞅著。只見年輕人走到井臺邊,一晃就不見了,接著從井裡鑽出一條銀光閃閃的小白龍,龍頭立在井沿 上,身子順在井裡,一晃龍頭,井 水就灑向菜地,眨眼工夫,就把 菜地澆了一遍。

第二天,呂老彎拿上半口袋麥子,對年輕人說: "你在我這裡幹了三個多月了,也該回家看看了。"呂老彎打發這位年輕人走,年輕人隨手用草編編了一個拳頭大的小草囤,說"你如果覺得過意不去的話,就把這個糧囤裝滿吧。"呂老彎心想這也裝不了多少,就從口袋裡捧出兩捧,囤底都沒蓋嚴。

齊魯地名探究——因城南惠民溝而得名——惠民

年輕人對呂老彎說,三天後黃河將要發大水,有一條大黑龍,藉著漲大水從這裡決堤入海。黑龍在天庭就作惡多端, 到凡間仍不悔改,他很兇猛,到時候還得呂老彎來助他一臂之力。呂老彎說,"我一個凡人怎麼幫你?"年輕人說,"你把麥子磨成面,蒸成饃饃,再準備一堆磚頭。看見河水翻江倒海,你就唸: '河水滾滾開了鍋,黑龍要搶白龍窩,黑龍上來使磚打,白龍上來吃饃饃。'發現水中有黑東西上來,就向河水扔磚頭;水裡有了白東西,就向河水裡扔饃饃。"老漢點點頭說記住了。

三天之後,天陰沉沉的,下著小雨。呂老彎蒸了兩籮筐饃 饃,準備了一大堆磚頭,在大堤 上等著。河水很大,白茫茫望不 見對岸,滾滾而來的黃河水直衝 腳下。忽然,河水翻騰起來,緊接 著波濤洶湧,便見水裡一會兒浮 上一個黑影,一會兒又翻上來一 個白影。於是呂老彎趕緊念小白 龍教他的咒語,但是一緊張竟然 念成了"白龍上來使磚打,黑龍上來吃饃饃"。這一下不得了,只 聽"吱"的一聲怪叫,大堤突然被 衝開一道口子,河水一下子湧了出來—— —黃河決口了。河水像猛獸下山,朝呂家莊衝去。小白龍慌了神,喊一聲: "不好!"它身子 一轉,在呂家莊前橫躺下來。被小白龍一擋,河水向北衝去,衝出一條大深溝。

齊魯地名探究——因城南惠民溝而得名——惠民

呂家莊離白龍灣1公里的 路程,沒讓洪水沖毀,直到今天,呂家莊南還有大土壘子。據說,那就是小白龍擋洪水的地 方。小白龍救了呂家莊的百姓, 順大溜向北遊入大海,但開口子的河段是南北河面,水流向北,小白龍游不到大海,又返回逆流而上,想再入黃河。回到決 口處,成千上萬的人正在堵口子,不管投下多少東西,都被急 流沖走了,怎麼也堵不住。小白龍化身成年輕人跳進豁口用身 子擋住了河水。人們驚呆了,他卻說, "快向我身上壓土!"於是人們含著熱淚,向年輕人身上壓土,一筐、兩筐……大堤合攏 了,築平了,沿岸的百姓得救了,可再也看不見年輕人。人們說,他就是幫呂老彎幹活的那個年輕人,是一條小白龍。從此,這個水灣就有了名字,叫 "白龍灣"。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