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十分的書單

之前有人問過,“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思考了一下,認為三毛女士的這段話最能夠回答。

“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正如三毛女士所說,許多人認為今天看過的書明天便會忘記,便下了結論,讀書無用。

但他們不知,讀過的書與走過的路一樣,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的氣質、談吐、眼界。

一本好書,能帶給你的遠不止快樂,還有無窮無盡的力量。

如果你不知該讀些什麼、該從何讀起,可以看一下我的薦書。

《烏合之眾》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這本書提出了驚世駭俗的“暴民理論”,顛覆了人們對群體的通常認識。

首先,群體是一種新的生命體。當不同的個體聚集成群體,就彷彿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性格、情緒、行為模式。

第二,群體會抑制個人的理性反思能力。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理性,一旦進入群體,就會變得盲目、衝動。他會不加懷疑地接受群體提供的意見、想法和信念,盲目地模仿群體中其他人的行為和態度。

第三,群體衝動、易受暗示,容易變得情緒高漲甚至激憤。暴徒們會因為成了群體的一員而感到力量無窮,不允許自己的任何願望受阻。

第四,群體類似於動物,群體需要馴養。想要影響一個群體,而不被群體影響,就需要用類似催眠的方式進行掌控,也就是使用暗示、斷言等方法。

本書預見了20世紀的心理學和政治發展,書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弗洛伊德、羅斯福、戴高樂等學者和政治人物,被弗洛伊德譽為“當之無愧的名著”。

《濤動週期論》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周金濤先生,中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研究的開拓者。

作為大師級的策略分析師,從2008年次貸危機到2016年大宗商品年度反彈,先生對於大級別週期運行脈絡的把握可謂千古獨步,被人們譽為“週期天王”。

本書的主體是以時間軸為線索將先生的重要報告和研究成果編纂成冊,將其以經濟週期研究和結構主義為核心的獨特邏輯框架和思維體系全面而完整地展示給讀者。

書中內容幾乎覆蓋了包括股票、商品、美元、黃金以及房地產等在內的所有大類資產類別。依靠紮實的理論功底、翔實的數據論證以及嚴密的邏輯推演帶領讀者領略週期理論、結構主義與大類資產配置的完美契合。

《舊制度與大革命》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對大量史實的分析,揭示了舊制度與大革命的內在聯繫。

法國大革命似乎要摧毀一切舊制度,然而大革命卻不知不覺中從舊制度繼承了大部分情感、習慣、思想,一些原以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實是舊制度的繼承和發展。

在本書中,作者除了對法國大革命的起因與後果提出了一種開創性的解釋之外,還提出了許多引發後來史學家和政治學家思考與探索的現象與問題。

尤為可貴的是,作者不是憑空“思考”法國革命,而是紮紮實實地依靠對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結論。作者閱讀和利用了大量前人從未接觸過的檔案材料,根據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瞭解、具體描繪舊制度下的土地、財產、教會、三級會議、中央與地方行政、農民生活、貴族地位、第三等級狀況等,並闡發自己的論點。

《註定一戰》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隨著中國實力的迅速提升,美國長久以來擁有的全球優勢地位受到了挑戰。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歷史,對理解當下中美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修昔底德在書中指出,“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達的恐懼”,艾利森將此定義為“修昔底德陷阱”。

本書聚焦崛起中的中國對於美國及全球秩序的影響這一問題,對歷史上16個崛起國與守成國進行全球競爭的案例和戰爭場景進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間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

同時,作者在書中還為中美如何避免發生戰爭衝突提供了12個具有借鑑意義的方法。

《李光耀觀天下》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參與國際事務。

在本書中,他憑藉其豐富經驗和深刻洞察力,對今天世界的形勢和20年後世界可能展現的面貌提出看法。相反,在橫跨美國、中國、亞洲和歐洲的廣博敘述中,他剖析了它們的社會、探究其人民的心理,並提出了有關這些國家未來的結論。

李光耀在書中表達的坦率且往往令人驚訝的觀點,使本書成為一本新鮮生動又引人入勝的讀物;也探討了他長久以來關切的新加坡的未來,並讓讀者一窺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對死亡的觀點。文章中還穿插了他接受《海峽時報》訪談的問答錄,有助於讀者進一步理解他的觀點。

《地理與世界霸權》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歷史、地理與政治之間有著錯綜複雜而又密不可分的關係,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條主要線索,也一直吸引著人們加以關注和思考。

在20世紀初政治地理學研究興起的背景下,作者通過引入“地理條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統的解釋框架梳理了世界歷史的脈絡。

全書從地理及其與歷史之間關係的視角,闡釋了各個文明、民族與國家不同的發展歷程及其呈現出的多樣化特徵,強調諸如地勢、熱量、水分、植被、海陸分佈等地理因素的作用,並著重分析了其對人口與族群、遷徙與殖民、戰爭與政治、生產與經濟、知識與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在地理條件與歷史進程交織與互動的宏大視野之下,呈現出一部視角獨特而別有洞見的人類文明發展史。

《21世紀資本論》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法國經濟學家、巴黎經濟學院教授托馬斯·皮凱蒂對過去300年來歐美國家的財富收入做了詳盡探究,通過大量的歷史數據分析,旨在證明近幾十年來,不平等現象已經擴大,很快會變得更加嚴重。

他認為,我們正在倒退回“承襲制資本主義”的年代。在這樣的制度下,經濟的制高點不僅由財富決定,還由繼承的財富決定,因而出身要比後天的努力和才能更重要。

皮凱蒂指出,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為勞動創造了財富,只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富有。一句話:人生而不平等。由於資本回報率傾向於高於經濟增長率,貧富不均是資本主義固有的東西,所以要徹底剷除經濟中的這種不平等現象,就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對富人徵收累進稅來保護民主社會。

《大國的崩潰》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1991年蘇聯的解體無疑是20世紀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據最近解密的老布什總統圖書館的絕密檔案,包括總統顧問的備忘錄和老布什與世界各國領導人的絕密電話記錄,重新解讀了那段紛繁複雜的歷史。

本書挑戰了關於冷戰結束的傳統觀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試圖結束冷戰、保全蘇聯作為其國際舞臺上重要夥伴的複雜遊戲。

作者著眼於事件中心的四個人物—喬治·布什、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鮑里斯·葉利欽、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來講述蘇聯最後五個月間發生的故事,這五個月改變了蘇聯的命運和世界的格局。

本書作者會多國語言,能夠查閱英語、俄語、波蘭語、烏克蘭語和白俄羅斯語的文獻,這讓他能夠站在一個特殊的立場來呈現一個關於蘇聯解體的全新的、戲劇性的故事。

《地圖上的中國史》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一套用地圖解讀歷史的可閱讀性工具書。

內容上以各朝代為脈絡,涉及中國歷史進程解讀、朝代圖說、朝代版圖、古今地名對照、歷代都城解讀;中外史海對照、史海鉤沉、歷史之謎、尋找今天的歷史等主體板塊,以及風雲人物、雜文趣事、奇珍異寶、歷史比例尺、歷史長河時間軸、朝代帝系表等輔助板塊;

形式上將中國文化在歷史時間和地理空間上做深入淺出的可視化表達,對專業性的歷史地圖、圖表進行大眾化和可閱讀化設計,以文字解說、地圖、示意圖、圖表、文物和古畫圖片等形式呈現。

《雄獅怒吼時》

故事始於丘吉爾和肯尼迪的外交對決:那是1940年的倫敦,“二戰”剛剛爆發,一邊是持孤立主義立場的美國駐英大使肯尼迪,為了阻止美國參戰,他不斷在羅斯福和丘吉爾之間作梗;另一邊是英國新任首相丘吉爾,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丘吉爾既終結了肯尼迪的政治生涯,也確保了英國的救贖。

當然,這裡要講述的不只是這麼一個不新鮮的故事。享有盛譽的傳記作家托馬斯·梅爾將視點聚焦在肯尼迪家兩位20出頭的兒子身上——金髮的長子小喬像極了父親,包括政治立場;次子傑克(即著名的JFK)體弱多病,卻最終走出了父輩的陰影。

梅爾還刻意對比了兩個家族的繼承者——肯尼迪的孩子們有愛心、負責任、大家風範;丘吉爾的獨子倫道夫雖才華橫溢,卻偏執自毀,令人扼腕。

《歐洲文明史》

薦書 | 價值十分的書單

《歐洲文明史》系法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基佐根據1828年在巴黎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加工而成。

作者認為,文明由兩大事實組成:一方面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的發展。作者以簡練、壓縮的手法成功地概述了歐洲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從公元5世紀寫到法國革命前夕。

書中主要論述:歐洲文明的起源、發展和它的特性;羅馬帝國覆亡時歐洲文明的諸多不同因素;

10世紀蠻族入侵結束,封建制度開始;封建制度的性質及其對近代文明的影響;

5至12世紀基督教教會的狀況及其歷史作用;自治市鎮的興起、其內部管理及對文明進程的影響;十字軍運動的起因、性質、後果;君主制的發展過程;歐洲建立政治體制的各種嘗試;

15世紀的特徵;16世紀宗教改革的真實性質及其結果;英國革命的意義及其對文明進程的貢獻;英國與大陸國家文明進程之異同;

17、18世紀法國處於歐洲文明的領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